全本小说网,上万本全本小说供您下载阅读。
最新网址:www.shukuge.com

第一百三十六章 那份眼神

作者:禾火江水
更新时间:2021-03-24 18:04:20
    培训一结束,我急着返回所里,归心似箭!

    其实宁波市区离我老家的直线距离要比去所里近得多,但当时心里装的都是单位上的东西。

    那一阶段我的人生坐标的原点就落在象山港湾那个古寨边的派出所,日思夜想的全是那里的人,牵肠挂肚的都是那边的事。

    一回到所里,那悬着的心仿佛就平静了下来。

    大家都围着戏笑我脱了一层皮的“花脸”,不过还是有人赞我多了一份阳刚之气。

    那一会我口袋里始终装了一个小圆镜,时不时的扣在手心里悄悄地对视一下自己的脸,轻轻的抹去额头部位已经卷绉起来的死皮。其实我也是很臭美的!

    所长见我训练回来高兴得要命,立马就给我布置了任务,估计他天天在候着我回来。

    “任松平去参加卫生员培训了,这边供销社有个事情王东建在查,你要参与一下。”

    “另外西泽派出所转过来一些线索,材料在刘仕军那里,你问他要一下。”

    我连行装都连不及整理就投入了工作,仿佛是在弥补这一个月的缺位。

    “大班长回来了!都等着你呢,有得忙了!”

    刘仕军边递过来一只档案袋,边和我开起了玩笑。

    “考试录取有没有消息啊?”

    他压低声音问我。

    “没有啊,你有没有听说什么?”

    我也很掂记这个事的,但还是装作很淡定的样子。

    “你应该没有问题的,我就不抱希望了,等着为你送行!”

    他一直有点自爆自弃,不象我信心满满。不过我还是鼓励他:

    “一样的,都能上!说不定明后天通知书就一起下来了。”

    想归想,一坐下来看材料,我就把所有事情抛到了九霄云外。

    “这是一个流窜盗窃、扒窃团伙。”我边看案卷边理重点。

    自己办的案件多了,整理的材料多了,看别人的案卷也就很快能够理出头绪。

    这是一帮离开学校不久,既不想呆在农村务农,又不肯到外面的建没工地干苦力,身上又不掌握一门技术的问题少年。因各种原因凑到一起,为了获取一点生活来源,干些偷鸡摸狗的事。

    从材料上看,他们时聚时散,随机作案。有时一起偷一辆旧自行车换点零钱,有时合伙在公共汽车上扒点小钱,有时甚至去农家偷几只鸡卖钱。

    对这种人这类事老百姓很痛恨。

    尤其是当时很多家长都是从户不闭门那个年代过来的,群众要求我们严查严打的呼声确实很强烈。

    这帮年轻人主要活动在大徐区所属的几个乡,各自的户籍地也在这几个乡。其中有一个同伙是我们辖区的,住在崔夹岙村。姓李,20岁出零。

    我把他涉及的几次事情摘出来,制了个表,打算好好查一下。

    第二天我就带上郑松去了他家。

    这是我在象山工作期间进到里面去过的条件最差的一户人家。

    一间旧瓦房连着一间茅草房组成一个院落,房子位于钱仓平原最里边靠近西面的山脚,左手斜对面是前山腰村,右手斜对面是我买菜时经常骑车摔倒的那段坡路。

    走进那间瓦房除了一张还能看的过去的床和边上的一只衣橱,几乎再无任何家当。

    用石灰抹的墙壁癍癍剥剥,露了不少的黄泥底子。

    “这房子下雨天会不漏水?”

    这是我进到里面最先涌上来的一个念头。

    一个50多岁的男人在屋子里,看着我们进来,投过来一抹惊异的目光。

    “你是李乂的父亲?”

    “是的。”

    “他现在在哪里?”

    “我也不知道。他出去有好几年了,除了春节几乎都不回来的。”

    “他在外面干什么你知道吗?”

    “到处做做小工,具体也不清楚。”

    我直觉这是一个很老实的人,相信他不会骗人,但还是转身去了边上的那间茅草房。

    那是个厨房,我无法形容那里的简陋和破落,在确认里面没人的情况下就到了屋子外边。

    那男人从茅草房里搬出两张小竹椅让我们坐,又回过去倒了二碗水让我们喝。

    我不知郑松有没有喝,反正我没有拒绝,因为这天气还真是够热的,碗也挺干净。

    我喝了很大的一口,还剩了些碗底。

    “把碗放地上吧。”

    他应该感觉我们还有事,不想把我们谅在那里。

    我选了边上埋在地上的一块垫脚石,上面很平整,把砲放了下去。

    那石头是为了防止雨天院子里走路沾上泥土而埋的,有长长的一条。

    我们又继续聊了一会。

    “你儿子在外面和哪一些人在一起,你知道吗?”

    “不知道。”

    “他有没有带自行车回来?”

    “没有。”

    “他有母亲吗?”

    “我身体不好,她早几年就改嫁了。”

    “???”

    我顿了一下,投过去一波同情的眼神,他应当察觉到了,缓缓的补了一句上来:

    “我以前当兵打仗时落下点毛病,干不了重活。”

    他这一说,我倒是来了兴致,追着他的话问道:

    “你当过兵?”

    他“嗯!”了一声起身去那间瓦房,边走边连连点点左手的手掌,示意我们等他一回。

    几分钟后他转了回来,手里拿着一只木盒。

    他把木盒移到我身前,一层层剥开丝绸状的布料,里面露出好几枚纪念章似的物件,好象还有领章帽徵这些东西。

    他递给我的是一枚渡海战役纪念章。

    我立马站了起来,双手捧着那个章仔细端祥。

    那上面写得非常详细,好象背面还刻有他的名字。

    郑松也过来好奇的看这些东西。

    我还记得里边还有士兵证和退伍证啥的,虽然纸张发了黄,但保管得很好,字迹很清晰。

    “我第一次给别人看这些东西。”

    “为什么?”

    “我们是投诚过来的,解放兵。”

    然后,他把如何参加国民党部队,后来如何投降到解放军部队,一起参加渡江战役,再后来又去支援朝鲜战场,由于身体原因没有过鸭绿江就退伍回了老家的整个过程,象讲故事一般,给我们复述了一遍。

    我从心底里升腾起一阵敬仰之情,含着泪听完。

    当时想问的东西太多,但那时好象问不上来,总觉得鼻子很酸,喉咙也不舒畅。

    过了老大一阵子才问了一句:

    “那渡江时和电影上的一样?”

    “是的,没这么大船,都是小船,死的人很多,我没有死算是好的。”

    临走的时候他还跟我们说了一遍:

    “我没有死算是好的。”

    此后,我没去找过他儿子。

    那位老人捧着那包物件给我看时,他眼里露出来的那份欣喜的神色,在我往后的岁月中时时的浮现。

    我一直找不出合适的词语去形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