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殿下负手立于中庭,眸光微冷,威仪隐隐。
宫门大开,列戟森森,有殿前武士无声靠近。
一片冷肃、凝重的气息笼罩而来,众人顿觉四肢僵硬,就连呼吸都有些不畅了起来,如被死神于暗夜之中勒住了脖颈,那一条看不见的绳索,将咽喉收紧、收紧、再倏地锁住。
太子殿下动了杀机!
武士们摆出阵型,分为两翼,从东西两侧包抄而来,眼看已呈瓮中捉鳖之势。
而柳寄山立于包围之中,青衣飒飒,白发飞舞,宛如一枝石崖上的青竹,面对风霜雨雪,傲然伫立。
顾寒苏第一个反应过来,紧张得声音都变了调,干着嗓子道:“殿下,他是我师父!”
见李玄夜冷着脸一言不发,补充了一句:“是我让他来给太子妃看病的!”说着话,已抢先一步,挡在了柳寄山身前,道:“师父,你快告诉他,你认识太子妃!”
此言一出,武士们身形一顿,迟疑看向了太子殿下。
第一次感受到“太子妃”三个字的分量,柳寄山表情终于微微有了一丝变化,也抬眼看向了太子殿下。
一路从南方北上,在长安之南、金州之北,见到了她的墓碑。
她葬在一座小山上,站在她的墓碑前,能看见长安,能看见宫城,也能看见赵府。
坟茔被修整得很好,一条青石子小路,周围种着耐寒的绿菊和青松,环境清幽而整洁,是她生前最喜欢的氛围。
守墓的老伯看见他,堆起了满脸的笑,许是一个人在这山里呆得有些闷,又或许是看见他沉郁的表情,便有一搭没一搭的主动跟他说了几句话。
“这位小兄弟啊,人死如灯灭,你也别太难过了!”
老伯拿了一把大花剪,一边修剪着才长出来的花叶,一边说道:“这位娘子还算是有个福气的,死后还有那么多人惦记着,这不,前儿丞相府才托人来烧了纸钱,没几日东宫也来人上了香……”他手上动作不停,“嚓嚓嚓”几下,碎叶纷纷,落了一地。
柳寄山没有搭理他,而是在墓碑前坐了下来。
而老伯还在絮絮叨叨地说着:“看你衣着打扮,是从外地来的吧?哎,没想到沈娘子还有外地的朋友!”
沈玉清和赵子仪未成婚,至死也不是谁的妻,虽然赵府曾提出要以妾室之位把她的牌位迎回去,但却还没有来得及行动,赵昔微便已经嫁入东宫。
老伯知道这样的身份特殊,便以“沈娘子”来相称:“人啊,还是得有个一儿半女的,你看,这沈娘子生的女儿作了太子妃,这一辈子也算是值了!”
“你来迟了几日,要是再早些,说不定能遇到太子的人哩!那两个侍卫穿得可真是好啊,那一身衣裳少说得好几两银子,还有那腰间佩着的宝剑,还有那骑着的骏马,这一声行当,没个百八十两是下不来的!你要是早几日来,我帮你多多美言几句,就说你是沈娘子的旧友,说不定你也能去东宫谋个差事什么的!”
老伯又剪下一簇松叶,笑道:“你别看我这小老儿我成天呆在这山中守墓,可我其实在太子跟前也算说得上话的——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就是跟那个姓袁的侍卫喝过一次酒,那个年轻人可真是不错,半点架子都没有,临走还送了我二两碎银子呢……”
老伯笑得眼角起了一层皱褶,不住地点头,“真是个心善的人儿,就是有点呆头呆脑的……”
老伯说了一堆,见那坟前的男子始终沉默,便放下了花剪,又转进不远处的木屋里,再出来时,手里多了一只碧绿色的酒壶。
“呐,小兄弟。”他把酒壶递了过来,安慰道:“来都来了,也别干坐着,就敬杯酒吧!”
柳寄山接过酒壶,仰头灌了一口,然后将剩下的洒在了墓前。
他坐在她的墓碑前,吹了半日的寒风,看了半日的细雪,听了老伯半日的唠叨。
满耳朵回响的只有一句话——
“沈娘子的女儿作了太子妃。”
太子妃,太子……
那个孩子,居然嫁给了太子!
他骤然站起身来,将青色布包往肩上一挎,足尖轻点,衣袖轻拂,一眨眼的功夫,已掠下山林。
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他念着这句话,冒着寒风,一路疾行,终于在半夜抵达了长安。
此时此刻,当他站在殿内,见到太子时,心中那不详的预感更真实了。
这些年,他虽然远在江湖,但朝堂的事也略有耳闻,都说陛下仁慈宽厚,而亲手抚养的太子则是冷酷无情,虽然年纪轻轻,却是行事老辣,把一群老臣弹压得服服帖帖,甚至就连执掌朝纲多年的太后,也不得不避其锋芒。
柳寄山当年也算是惊才绝艳的人物,对这种传言,深感不以为然。
他少时入宫,也曾伴君数载,皇帝那样优柔寡断的人物,能培养出多冷酷的太子?
如今见了,他才知道绝非虚言。
只是,这样一个人,真的是那种儿女情长之人?
他不信。
赵子仪当年也是满腔痴情,骗得阿清团团转,可最后呢?
最后沈家倒台,赵家可是迅速与之切割!
更何况是要继承大统的太子?
顾寒苏满脸错愕,望望这个,看看那个,见都是僵持着没有出声,顿时心急如焚,又冲李玄夜干笑了一下,重复道:“你快让这群侍卫下去,这真的是我师父,他听说了太子妃的寒症,特意过来把脉的!”
李玄夜冷着脸,不为所动。
他知道顾寒苏有个医术高超的师父,也曾想过尽快召其入京,但此时见着了本人,他却不这么想了。
柳寄山,真名陆子山。
沈穆最得力的学生有两个,一个是赵子仪,一个便是陆子山。
但和出身名门的赵子仪比,陆子山的身世要卑微得多,幼年失去双亲,沈穆见其聪慧,又怜其遭遇,再加上自己无子,便将其收养在膝下,授以全部心血,只望着将他能传承一二。
陆子山也不负所望,年仅十三便已入选侍中,伺候皇帝笔墨——
宫门大开,列戟森森,有殿前武士无声靠近。
一片冷肃、凝重的气息笼罩而来,众人顿觉四肢僵硬,就连呼吸都有些不畅了起来,如被死神于暗夜之中勒住了脖颈,那一条看不见的绳索,将咽喉收紧、收紧、再倏地锁住。
太子殿下动了杀机!
武士们摆出阵型,分为两翼,从东西两侧包抄而来,眼看已呈瓮中捉鳖之势。
而柳寄山立于包围之中,青衣飒飒,白发飞舞,宛如一枝石崖上的青竹,面对风霜雨雪,傲然伫立。
顾寒苏第一个反应过来,紧张得声音都变了调,干着嗓子道:“殿下,他是我师父!”
见李玄夜冷着脸一言不发,补充了一句:“是我让他来给太子妃看病的!”说着话,已抢先一步,挡在了柳寄山身前,道:“师父,你快告诉他,你认识太子妃!”
此言一出,武士们身形一顿,迟疑看向了太子殿下。
第一次感受到“太子妃”三个字的分量,柳寄山表情终于微微有了一丝变化,也抬眼看向了太子殿下。
一路从南方北上,在长安之南、金州之北,见到了她的墓碑。
她葬在一座小山上,站在她的墓碑前,能看见长安,能看见宫城,也能看见赵府。
坟茔被修整得很好,一条青石子小路,周围种着耐寒的绿菊和青松,环境清幽而整洁,是她生前最喜欢的氛围。
守墓的老伯看见他,堆起了满脸的笑,许是一个人在这山里呆得有些闷,又或许是看见他沉郁的表情,便有一搭没一搭的主动跟他说了几句话。
“这位小兄弟啊,人死如灯灭,你也别太难过了!”
老伯拿了一把大花剪,一边修剪着才长出来的花叶,一边说道:“这位娘子还算是有个福气的,死后还有那么多人惦记着,这不,前儿丞相府才托人来烧了纸钱,没几日东宫也来人上了香……”他手上动作不停,“嚓嚓嚓”几下,碎叶纷纷,落了一地。
柳寄山没有搭理他,而是在墓碑前坐了下来。
而老伯还在絮絮叨叨地说着:“看你衣着打扮,是从外地来的吧?哎,没想到沈娘子还有外地的朋友!”
沈玉清和赵子仪未成婚,至死也不是谁的妻,虽然赵府曾提出要以妾室之位把她的牌位迎回去,但却还没有来得及行动,赵昔微便已经嫁入东宫。
老伯知道这样的身份特殊,便以“沈娘子”来相称:“人啊,还是得有个一儿半女的,你看,这沈娘子生的女儿作了太子妃,这一辈子也算是值了!”
“你来迟了几日,要是再早些,说不定能遇到太子的人哩!那两个侍卫穿得可真是好啊,那一身衣裳少说得好几两银子,还有那腰间佩着的宝剑,还有那骑着的骏马,这一声行当,没个百八十两是下不来的!你要是早几日来,我帮你多多美言几句,就说你是沈娘子的旧友,说不定你也能去东宫谋个差事什么的!”
老伯又剪下一簇松叶,笑道:“你别看我这小老儿我成天呆在这山中守墓,可我其实在太子跟前也算说得上话的——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就是跟那个姓袁的侍卫喝过一次酒,那个年轻人可真是不错,半点架子都没有,临走还送了我二两碎银子呢……”
老伯笑得眼角起了一层皱褶,不住地点头,“真是个心善的人儿,就是有点呆头呆脑的……”
老伯说了一堆,见那坟前的男子始终沉默,便放下了花剪,又转进不远处的木屋里,再出来时,手里多了一只碧绿色的酒壶。
“呐,小兄弟。”他把酒壶递了过来,安慰道:“来都来了,也别干坐着,就敬杯酒吧!”
柳寄山接过酒壶,仰头灌了一口,然后将剩下的洒在了墓前。
他坐在她的墓碑前,吹了半日的寒风,看了半日的细雪,听了老伯半日的唠叨。
满耳朵回响的只有一句话——
“沈娘子的女儿作了太子妃。”
太子妃,太子……
那个孩子,居然嫁给了太子!
他骤然站起身来,将青色布包往肩上一挎,足尖轻点,衣袖轻拂,一眨眼的功夫,已掠下山林。
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他念着这句话,冒着寒风,一路疾行,终于在半夜抵达了长安。
此时此刻,当他站在殿内,见到太子时,心中那不详的预感更真实了。
这些年,他虽然远在江湖,但朝堂的事也略有耳闻,都说陛下仁慈宽厚,而亲手抚养的太子则是冷酷无情,虽然年纪轻轻,却是行事老辣,把一群老臣弹压得服服帖帖,甚至就连执掌朝纲多年的太后,也不得不避其锋芒。
柳寄山当年也算是惊才绝艳的人物,对这种传言,深感不以为然。
他少时入宫,也曾伴君数载,皇帝那样优柔寡断的人物,能培养出多冷酷的太子?
如今见了,他才知道绝非虚言。
只是,这样一个人,真的是那种儿女情长之人?
他不信。
赵子仪当年也是满腔痴情,骗得阿清团团转,可最后呢?
最后沈家倒台,赵家可是迅速与之切割!
更何况是要继承大统的太子?
顾寒苏满脸错愕,望望这个,看看那个,见都是僵持着没有出声,顿时心急如焚,又冲李玄夜干笑了一下,重复道:“你快让这群侍卫下去,这真的是我师父,他听说了太子妃的寒症,特意过来把脉的!”
李玄夜冷着脸,不为所动。
他知道顾寒苏有个医术高超的师父,也曾想过尽快召其入京,但此时见着了本人,他却不这么想了。
柳寄山,真名陆子山。
沈穆最得力的学生有两个,一个是赵子仪,一个便是陆子山。
但和出身名门的赵子仪比,陆子山的身世要卑微得多,幼年失去双亲,沈穆见其聪慧,又怜其遭遇,再加上自己无子,便将其收养在膝下,授以全部心血,只望着将他能传承一二。
陆子山也不负所望,年仅十三便已入选侍中,伺候皇帝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