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是幽长的长街,笼罩着淡淡的薄雾,偶尔有一阵微风吹得木楼上的旗幡轻轻摇曳。地面上还有菜叶破纸竹签等被丢弃的杂物只待次日凌晨杂役来清扫,现在一个人影都没有。
薛崇训转身看着面前的黑漆大门,门方上有三个字“上清观”。正待想叫人敲门时,墙角出现了一个人影,穿着灰色的布衣服,那人说道:“郎君这边请。”
说话声尖尖的,不男不女的感觉,薛崇训顿时猜测可能是个太监。他们三个人相互看了一眼,便向说话的那个人走过去。
“鱼公公恭候多时了。”那小太监又说了一句,便带着薛崇训等着沿着围墙走了一阵,转过墙头,侧边还有一道小门。门口站着一个穿葛衣的小生。
这时薛崇训回头对方俞忠道:“你在外面瞧着,有什么状况好有个接应。”
于是薛崇训便带着三娘,跟着那小太监进了门。葛衣小生伸出脑袋在墙外左右瞧了瞧,这才“嘎吱”一声关上院门,上了门闩。
院子里光线暗淡,正中间有座二层的歇山顶式庙宇,四人并没有去那里,而是沿着廊庑从一道洞门走了进去。越走越荒芜,薛崇训心里莫名有种紧张感,走了一阵那带路的葛衣小生也告辞离开了。
这时他们来到了一栋木楼前面,只见鱼立本正站在那里,抱拳为礼道:“友人来访,幸会幸会。杂们楼上说话。”
“请。”薛崇训也不多言语,只待关起门来再说。遂与三娘一起,还有鱼立本三个人进门上楼,而那个小太监则留在了下面。
“这是客房,不过道观一般不留宿客人,所以整栋房子里都没有其他人。”鱼立本一般走一边说道。
薛崇训好奇地问道:“鱼公公在这里有相熟的故人?”
鱼立本道:“故人已去。要说杂家和此间主人的交情,那是则天大圣皇帝时候了,那时候皇帝常住东都,杂家因此认得这上清观的主人,相交甚欢……唉,可惜人已逝去,空余这间道观。”
薛崇训心下有些感触,便沉吟道:“茕茕白兔,东奔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三人一起进了一间客房,房中摆设简陋,有张床,竹子做的胡床和桌案,都没上漆,显得十分粗糙。鱼立本请薛崇训二人入座,薛崇训坐于上位,三娘却不坐,只是默默站在一旁。
薛崇训想起官妓里那歌女说的事儿,忍不住说道:“听说此间道观有个女道士……”
“哈!”鱼立本摇头道,“多属谣言,薛郎不必当真。”
听他称呼起姓来了,说明这个地方是可以说话的地儿,不然就容易暴露薛崇训的身份。于是薛崇训心下也放松了一些。他好奇道:“何以有这种谣言?”
鱼立本道:“别人说的那女道士,定然就是指‘玉清’道姑,那是她的道号。她便是我那故人之女,其先父亡故之后便继承了此地。后来东都有个官吏闻得她的芳名,欲纳之,但玉清要他辞官做道士……自然就没谈拢,又因东都官场上有人和我那故人有交,偶尔也会来求丹,谣言便由此而生。”
“这么说是那个欲纳玉清的官员造出来的谣?”
鱼立本沉吟道:“这个杂家也不甚清楚,也许真有留宿官员之事?这几年杂家一直在长安,许久没有和东都有往来了。”
两人聊了一会女道士,不再那么生分了,薛崇训这才起身走到后面窗户前,打开窗户看了看,外面黑漆漆的,也没有栏杆楼台,窗户孤悬在这楼阁上。
鱼立本看了一眼站在旁边的三娘,这个侍卫被薛崇训随身带着,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他便沉声道:“殿下吩咐见了薛郎,一切都听您的安排。杂家应该做些什么?”
薛崇训关上窗户,走回屋中间,拉了拉自己坐的那把胡床,移到鱼立本身边,低声说道:“我要去幽州找李守礼,但为了事儿更稳妥,我到幽州之前你先去那里。你这样办……”于是薛崇训在鱼立本的耳边耳语了一阵,鱼立本时不时点点头作为应答。
鱼立本听完之后皱眉道:“他会信么?”
薛崇训道:“鱼公公是正儿八经的内给事,印信一样不缺,而且东都和地方官府也会发公函到幽州知会,身份没有差错,有什么能让他们怀疑的?再说如果没有上方授意,你鱼公公敢对李唐宗亲这般作为?放心,你只要按我说的做就行,以后事成之时少不了你的功劳。瞧瞧太子身边的高力士当红,不就是去年唐隆大事时出了力?”
鱼立本沉吟许久,脸上一冷,说道:“既然殿下交代一切听薛郎吩咐,杂家便这样办!”
就在这时,忽然听得三娘沉声唤了一声:“郎君!”薛崇训忙回头,用询问的目光看着她。
三娘用手指指了指地板,薛崇训忙侧耳静听,却什么也没听到。这时三娘轻轻向门口走去,低声说道:“鱼公公,你那个随从,刚刚恐怕已经被收拾了。”
薛崇训和鱼立本顿时面面相觑,面有惊讶之色。这时薛崇训实在没想出会出什么样的状况,是哪边的人?他顾不得多想,左手立刻按住了腰间的佩刀,拇指放在镶嵌了宝石的机关上。
三娘站在门边,薛崇训和鱼立本还站在原地,细细地听着动静。
过了许久,忽然听得“噼”的一声轻响,那纸糊的镂空房门上破了一个小洞,一根竹管轻轻伸了进来。就在这时,三娘突然伸出手轻轻一拍那竹管,外面顿时“啊呀”一声痛叫。
“砰!”整个门板顿时被掀翻了,寒光一闪,一个身穿宽大葛衣的人影提一把三尺长剑奔了进来。三娘从怀里拔出短剑,也不打话,直接攻了过去,说是迟那是快,只听得“铛”地一声让人牙酸的金属撕咬之声,三娘手里的武器竟然一下就被削断了,半截掉到了地板上。
“住手!”鱼立本忽然喝了一声,“玉清,杂家与你们家的交情岂是一日两日,你这般做是为何意?”
这时另一个道士已经奔袭了进来,从左翼夹击三娘,一招还未使老,就被三娘一脚踢得搽着地板倒滑出去。
薛崇训听得鱼立本的话,便打量了一下刚刚冲进来的那女人,可惜脸上蒙着厚纱,头上戴着道冠,除了看见一双如深潭一般幽黑的眼睛,什么也看不到。她身上那身道袍很大,但空荡荡的,她的身材应该比较瘦才是。
“兹!”随着一声厚重的金属声响,薛崇训一按机关,腰间的横刀弹出半截,他右手握住刀柄抽了出来,双手抓住长柄,说道:“三娘到这边来,我来讨教几招。”
三娘后退两步,丢掉手里的短剑,从衣服里又摸了一把短刀出来,这才回到薛崇训身边,护在他的旁边。
鱼立本急道:“怎么回事?先说明白再动手不成?”
薛崇训笑道:“要先让她明白胜算多少,她才愿意谈吧?”说罢提着长刀缓缓走了过去。
那玉清道姑见薛崇训逼将过来,也不多说,轻斥一声,身形飘逸,一剑便刺了过来。剑善刺,看似缓慢的一招,剑锋却不知怎地来得非常之快。薛崇训盯紧她的肩膀,小心应付着扯招。
片刻之后,门外又进来了三个道士,让薛崇训有点分心,被玉清一剑划破了衣襟。果然是宝剑,绸缎轻轻一触剑锋便被割断,一片紫色的绸子飘到了空中。一旁的三娘看得紧张,但不敢呼唤影响薛崇训,只得目不转睛地盯着打斗。
薛崇训身形一转,“丝”地一声,衣服划出更大一个口子,里面白色的亵衣都暴露了出来。他利用这个时机一刀横劈了过去,大开大阖,刀势威胁范围非常之广。“哐”地一声碰撞,只见火花飞溅,玉清道姑跳到一边,手里的宝剑在不住地颤|抖,发出阵阵龙吟。薛崇训不由得赞道:“好剑听音。”
玉清冷冷地盯着薛崇训:“你是官场上的人?外面那些人是招来的?”
“这是个误会!一定是个误会!”鱼立本急道,“这位郎君是杂家的朋友,你要是信不过杂家,也不会允许杂家深夜带人来到此地吧?”
薛崇训抱拳道:“这位道姑脾气好大,手段也不甚光彩,不问青红皂白就想往屋里灌迷药。”
玉清眼色有些尴尬,确实下三滥的手段不是什么值得称道的行为,当下说道:“情况急迫,我怀疑是你有所图谋,只想捉了你让他们投鼠忌器。”
薛崇训快速地说道:“鱼公公也说了,是个误会,他和你先父起码是十几年交情了,他不可能谋害你……你再问问他,信不信得过某人。”
鱼立本道:“这位郎君没事管你一个道观的事做什么?外面是些什么人?”
就在这时,一个道士走到门口,低声说道:“那些人说咱们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只要交人就放过上清观,否则没完。”
薛崇训转身看着面前的黑漆大门,门方上有三个字“上清观”。正待想叫人敲门时,墙角出现了一个人影,穿着灰色的布衣服,那人说道:“郎君这边请。”
说话声尖尖的,不男不女的感觉,薛崇训顿时猜测可能是个太监。他们三个人相互看了一眼,便向说话的那个人走过去。
“鱼公公恭候多时了。”那小太监又说了一句,便带着薛崇训等着沿着围墙走了一阵,转过墙头,侧边还有一道小门。门口站着一个穿葛衣的小生。
这时薛崇训回头对方俞忠道:“你在外面瞧着,有什么状况好有个接应。”
于是薛崇训便带着三娘,跟着那小太监进了门。葛衣小生伸出脑袋在墙外左右瞧了瞧,这才“嘎吱”一声关上院门,上了门闩。
院子里光线暗淡,正中间有座二层的歇山顶式庙宇,四人并没有去那里,而是沿着廊庑从一道洞门走了进去。越走越荒芜,薛崇训心里莫名有种紧张感,走了一阵那带路的葛衣小生也告辞离开了。
这时他们来到了一栋木楼前面,只见鱼立本正站在那里,抱拳为礼道:“友人来访,幸会幸会。杂们楼上说话。”
“请。”薛崇训也不多言语,只待关起门来再说。遂与三娘一起,还有鱼立本三个人进门上楼,而那个小太监则留在了下面。
“这是客房,不过道观一般不留宿客人,所以整栋房子里都没有其他人。”鱼立本一般走一边说道。
薛崇训好奇地问道:“鱼公公在这里有相熟的故人?”
鱼立本道:“故人已去。要说杂家和此间主人的交情,那是则天大圣皇帝时候了,那时候皇帝常住东都,杂家因此认得这上清观的主人,相交甚欢……唉,可惜人已逝去,空余这间道观。”
薛崇训心下有些感触,便沉吟道:“茕茕白兔,东奔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三人一起进了一间客房,房中摆设简陋,有张床,竹子做的胡床和桌案,都没上漆,显得十分粗糙。鱼立本请薛崇训二人入座,薛崇训坐于上位,三娘却不坐,只是默默站在一旁。
薛崇训想起官妓里那歌女说的事儿,忍不住说道:“听说此间道观有个女道士……”
“哈!”鱼立本摇头道,“多属谣言,薛郎不必当真。”
听他称呼起姓来了,说明这个地方是可以说话的地儿,不然就容易暴露薛崇训的身份。于是薛崇训心下也放松了一些。他好奇道:“何以有这种谣言?”
鱼立本道:“别人说的那女道士,定然就是指‘玉清’道姑,那是她的道号。她便是我那故人之女,其先父亡故之后便继承了此地。后来东都有个官吏闻得她的芳名,欲纳之,但玉清要他辞官做道士……自然就没谈拢,又因东都官场上有人和我那故人有交,偶尔也会来求丹,谣言便由此而生。”
“这么说是那个欲纳玉清的官员造出来的谣?”
鱼立本沉吟道:“这个杂家也不甚清楚,也许真有留宿官员之事?这几年杂家一直在长安,许久没有和东都有往来了。”
两人聊了一会女道士,不再那么生分了,薛崇训这才起身走到后面窗户前,打开窗户看了看,外面黑漆漆的,也没有栏杆楼台,窗户孤悬在这楼阁上。
鱼立本看了一眼站在旁边的三娘,这个侍卫被薛崇训随身带着,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他便沉声道:“殿下吩咐见了薛郎,一切都听您的安排。杂家应该做些什么?”
薛崇训关上窗户,走回屋中间,拉了拉自己坐的那把胡床,移到鱼立本身边,低声说道:“我要去幽州找李守礼,但为了事儿更稳妥,我到幽州之前你先去那里。你这样办……”于是薛崇训在鱼立本的耳边耳语了一阵,鱼立本时不时点点头作为应答。
鱼立本听完之后皱眉道:“他会信么?”
薛崇训道:“鱼公公是正儿八经的内给事,印信一样不缺,而且东都和地方官府也会发公函到幽州知会,身份没有差错,有什么能让他们怀疑的?再说如果没有上方授意,你鱼公公敢对李唐宗亲这般作为?放心,你只要按我说的做就行,以后事成之时少不了你的功劳。瞧瞧太子身边的高力士当红,不就是去年唐隆大事时出了力?”
鱼立本沉吟许久,脸上一冷,说道:“既然殿下交代一切听薛郎吩咐,杂家便这样办!”
就在这时,忽然听得三娘沉声唤了一声:“郎君!”薛崇训忙回头,用询问的目光看着她。
三娘用手指指了指地板,薛崇训忙侧耳静听,却什么也没听到。这时三娘轻轻向门口走去,低声说道:“鱼公公,你那个随从,刚刚恐怕已经被收拾了。”
薛崇训和鱼立本顿时面面相觑,面有惊讶之色。这时薛崇训实在没想出会出什么样的状况,是哪边的人?他顾不得多想,左手立刻按住了腰间的佩刀,拇指放在镶嵌了宝石的机关上。
三娘站在门边,薛崇训和鱼立本还站在原地,细细地听着动静。
过了许久,忽然听得“噼”的一声轻响,那纸糊的镂空房门上破了一个小洞,一根竹管轻轻伸了进来。就在这时,三娘突然伸出手轻轻一拍那竹管,外面顿时“啊呀”一声痛叫。
“砰!”整个门板顿时被掀翻了,寒光一闪,一个身穿宽大葛衣的人影提一把三尺长剑奔了进来。三娘从怀里拔出短剑,也不打话,直接攻了过去,说是迟那是快,只听得“铛”地一声让人牙酸的金属撕咬之声,三娘手里的武器竟然一下就被削断了,半截掉到了地板上。
“住手!”鱼立本忽然喝了一声,“玉清,杂家与你们家的交情岂是一日两日,你这般做是为何意?”
这时另一个道士已经奔袭了进来,从左翼夹击三娘,一招还未使老,就被三娘一脚踢得搽着地板倒滑出去。
薛崇训听得鱼立本的话,便打量了一下刚刚冲进来的那女人,可惜脸上蒙着厚纱,头上戴着道冠,除了看见一双如深潭一般幽黑的眼睛,什么也看不到。她身上那身道袍很大,但空荡荡的,她的身材应该比较瘦才是。
“兹!”随着一声厚重的金属声响,薛崇训一按机关,腰间的横刀弹出半截,他右手握住刀柄抽了出来,双手抓住长柄,说道:“三娘到这边来,我来讨教几招。”
三娘后退两步,丢掉手里的短剑,从衣服里又摸了一把短刀出来,这才回到薛崇训身边,护在他的旁边。
鱼立本急道:“怎么回事?先说明白再动手不成?”
薛崇训笑道:“要先让她明白胜算多少,她才愿意谈吧?”说罢提着长刀缓缓走了过去。
那玉清道姑见薛崇训逼将过来,也不多说,轻斥一声,身形飘逸,一剑便刺了过来。剑善刺,看似缓慢的一招,剑锋却不知怎地来得非常之快。薛崇训盯紧她的肩膀,小心应付着扯招。
片刻之后,门外又进来了三个道士,让薛崇训有点分心,被玉清一剑划破了衣襟。果然是宝剑,绸缎轻轻一触剑锋便被割断,一片紫色的绸子飘到了空中。一旁的三娘看得紧张,但不敢呼唤影响薛崇训,只得目不转睛地盯着打斗。
薛崇训身形一转,“丝”地一声,衣服划出更大一个口子,里面白色的亵衣都暴露了出来。他利用这个时机一刀横劈了过去,大开大阖,刀势威胁范围非常之广。“哐”地一声碰撞,只见火花飞溅,玉清道姑跳到一边,手里的宝剑在不住地颤|抖,发出阵阵龙吟。薛崇训不由得赞道:“好剑听音。”
玉清冷冷地盯着薛崇训:“你是官场上的人?外面那些人是招来的?”
“这是个误会!一定是个误会!”鱼立本急道,“这位郎君是杂家的朋友,你要是信不过杂家,也不会允许杂家深夜带人来到此地吧?”
薛崇训抱拳道:“这位道姑脾气好大,手段也不甚光彩,不问青红皂白就想往屋里灌迷药。”
玉清眼色有些尴尬,确实下三滥的手段不是什么值得称道的行为,当下说道:“情况急迫,我怀疑是你有所图谋,只想捉了你让他们投鼠忌器。”
薛崇训快速地说道:“鱼公公也说了,是个误会,他和你先父起码是十几年交情了,他不可能谋害你……你再问问他,信不信得过某人。”
鱼立本道:“这位郎君没事管你一个道观的事做什么?外面是些什么人?”
就在这时,一个道士走到门口,低声说道:“那些人说咱们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只要交人就放过上清观,否则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