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崇训认为潘好礼是个突破口,可以通过他牵线与李守礼密谋。但是仅仅是通过“仰卧官道劝谏李使君”这么一件事猜测其为人,薛崇训认为完全不够慎重,他准备借机再接触一下这个大胡子。
法子已经想好了,这次到幽州来他带了一匹好马,名曰“鱼目”,灵性十足,以马识友是很好的切入点,骏马是士大夫阶层的共同爱好之一……生活在一种圈子里,要合群总是会有一些基本的见识,就如后世上层社会很多人喜欢高尔夫一样。
计议已定,却不料这时发生了一个意外。薛崇训唤人去客栈马厩取马时,却发现他的“鱼目”不见了,原来的位置上拴着一匹普通的马!
有个叫马痴的侍卫大急,在一旁坐立不安地说道:“昨晚我还给它擦洗,怎么今天就不见了,鱼目从来不会乱跑……”
三娘冷冷道:“定然是客栈里的人利欲熏心动的手脚,否则马厩一直有人看管,里面的马根本不可能弄得出去。”
另一个侍卫也说道:“估计他们认为我们是外地人,没地儿说理去,明摆着是黑吃!”
这时听得“啪啪”两声响,大伙转头一看,见马痴正在自己扇自己巴掌,他一脸愧疚道:“都怪我没有看好鱼目,是我失职……”
“住手!”薛崇训喝道,“我又没怪罪你。咱们只有这么几个人,还有其他事要做,不能让你一直守着一匹马。就算是名马,也只是一匹马。”
一个侍卫恨恨骂道:“开门做生意竟然不讲信义,这奸商太可恶!我们找他理论去。”
薛崇训抬手制止住那侍卫,镇定地说道:“这里是幽州,不是长安,哪里还能像在家一般一点亏都吃不得?我们此行的目的是办成大事,不要节外生枝,先忍这口气,有机会再收拾这家奸商。”
三娘道:“现在我们没有马了,原来计议的事怎么办?”
薛崇训踱了两步,说道:“只能先取消计划,另外想办法。今天就这样,你们各人先继续前几天的安排,去摸清我需要的消息。等顺利办好幽州的事,回家之后所有人都记一功。”
众人听罢抱拳道:“是,郎君。”
安排好之后,其他侍卫都各忙各的去了,三娘留在薛崇训的身边,她的任务便是保卫薛崇训的安全。
薛崇训开始重新构思计划,因为身边没有利害的谋士,凡事自己构思确实有些费神,这时候他忽然想起宇文姬的师父李鬼手来了,这个人的脑子很好使,可惜无法收到帐下……思贤若渴大概就是这么感受吧。
但是事实证明一切预谋都不是一定会管用,世间总是充满了各种偶然。薛崇训还没拿出方案来,又发生了一件偶然事件。
他的那个侍卫马痴出去办事的时候,因为太喜欢马了,又因“鱼目”那匹极有灵性的马忽然失踪,他一时怀念马儿,便吹了一声哨子。
事有巧合,旁边一道围墙内顿时传来一声马嘶,仿佛在应答马痴的口哨。声音十分熟悉,很像他照顾的那匹马“鱼目”,马痴顾不得多想,又吹了一声哨子。这时鱼目竟然从围墙上跳了出来!
神骏,大概就是这样的马!马痴大喜,急忙奔上前去,抚摸着鱼目的脑袋。鱼目也十分高兴,前蹄在地上轻轻刨来刨去,仿佛在对着马痴撒娇一般,马嘴还调皮地对着他的脸“噗噗”地吐了两口气,十分乖巧。
就在这时,院门口忽然冲出来好几个家丁,大喝道:“抓住那偷马贼!”
马痴大怒,愤愤地嚷道:“娘|的,贼喊捉贼还能这么理直气壮!”但那几个家丁不由分说便冲将上来,手里还拿着木杖棍子等物。
马痴见状,心道好汉不吃眼前亏,急忙吆喝着“鱼目”回头便跑,一边跑一边爬上马背,沿着巷子就逃。不料巷口很快也冲来了几个人,两头一堵,马痴无路可去了,他心里又急又怒,伸手探入怀中,摸到了兵器。
但这时他一想:不能因为自己一个人影响郎君的大事,否则以后在薛家还如何立足?他想罢便生生咽下了一口恶气。
两头的人堵了过来,其中一人冷笑道:“你说谁是贼?”
马痴郁闷道:“我不是贼,这马自己跑出来的!”
那些豪奴谁还听他辩解?马痴自己也是豪奴,经验十足,情知要倒霉,急忙用手臂护住脑袋,果然片刻之后一棍子就打了过来,马痴痛叫一声扑倒在地,他一门心思就抱住头,也不反抗……这时反抗没有任何用,除非不顾后果杀死杀伤两个摆起,否则反而会遭来更凶的毒打。
被拳打脚踢了一顿,那些家丁还不放过他,将其五花大绑扭送官府问罪。马痴心下大呼倒霉,自己在这里就是外乡人,官府肯定信地方豪门的话,还有什么道理可讲?
……这事儿薛崇训很快也得知了。方俞忠等人回到了客栈,他急道:“真没想到会闹出这么一出,郎君,现在该怎么办?”
薛崇训心里也急,他最怕的是马痴一个不慎把自己的身份向官府抖搂出来,衙门里人多嘴杂,要是传出去薛家的人来了幽州,那是非常严重的后果!
薛崇训是太平公主的亲儿子,毫无疑问是太平一党的核心成员,如果他来幽州的消息传到官场上,大家会怎么想?李守礼和太平家虽然是亲戚,但现在几乎是八杆子打不着的关系,但关系一扯上,就叫人有得寻思了。
庙堂阳谋可以你知我知,正大光明地角逐;但阴谋政变,最忌的就是泄漏风声!
薛崇训的脸色都白了,但依旧强自镇定道:“马痴跟我许多年了,他的为人我清楚,忠心没有问题,不可能乱说话。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把他从牢里捞出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着薛崇训,只等他一声令下。这时候薛崇训再次体会到了当老大的感受:你不一定要对每个人都好,但是无论发生什么事,都得拿出办法来,大家才会信任你!
薛崇训踱了几步,沉吟片刻,说道:“马痴落入他人之手,本身就有风险。为今之计,我们不能再求稳,须得马上行动。”
方俞忠抱拳道:“但听郎君差遣!”
“联络上潘好礼!”薛崇训道,“只有官府的人才有办法把人从牢里弄出来。潘好礼今天在什么地方?”
众人面面相觑,人手太少,不可能随时掌握所有有用的信息。一个侍卫道:“我昨天就跟到潘好礼的住宅所在,还有他上值的地方也打听好了,但是今天不知他是在家里,还是在衙门,或是出去应酬了。”
薛崇训道:“分头行事,马上探明潘好礼在哪里,方俞忠、三娘,你们两人随我去他家附近等着。其他人,一旦摸清了,马上过来找我们禀报消息。”
众人抱拳应道:“谨遵郎君之命。”
就在这时,三娘忽然说道:“郎君,鱼立本身边也有不少人,他又身在官场,肯定知道潘好礼在哪里,要不要悄悄去问鱼立本?”
薛崇训想了想道:“暂时不能让人知道我和鱼立本的关系……你们先去打探,万一找不到潘好礼,不得已才找鱼立本。”
于是众人分头行事,薛崇训收拾了一下,也带着三娘和方俞忠出了客栈。走到门口时,那小二依然热情地打招呼,不过眼睛里的笑意很是诡异,大约想试探薛崇训等人丢了马的态度。薛崇训没空和他计较,装作不知,若无其事地出了门。
他们出门雇了辆马车,叫马夫带去探明的地点,倒是省去了许多麻烦,马夫是本地人定然知道路。
那马夫听得地名,便寒暄道:“这不是潘大胡子府上么?”
薛崇训等人都是京师口音,没法装,只得装糊涂道:“潘大胡子是做什么的?哈,咱们是来幽州访亲的,不怎么了解此地人物呢。”
马夫摇头道:“潘大胡子是咱幽州长史,名气那么大,您竟然没听人说?”
“老丈不妨说来听听?”
马夫一面赶车一面说道:“潘胡子胆子大,不畏权贵,敢为咱老百姓说话,经常直言利弊,就算是在刺史面前也不给面子……前几日在城门口那边有件事,大伙都在说,潘大胡子躺在道路中间不准刺史出外狩猎,没几日就在幽州传为美谈了呢……”
薛崇训一面随口应两声,一面观察周围的环境,低矮的房舍,衣衫破旧的行人,还有一些奇装异服的胡人……也许相由心生,看到的颜色总是会被自己的心情左右,此时薛崇训对幽州的环境已有些抵触,仿佛这些穷人随时都会对自己不利一样,防范心理十分严重。
富人们大概就是这种心态吧?薛崇训发现自己也渐渐被自己的唐朝身份同化了。
这种感受,让他想起了前世拥挤的火车站,随时都在防范小偷、骗子、托儿。总之那种感受非常不好……熟悉而安全的环境,比如家乡,总是让人留恋。
出门在外,几多艰难,古今同理。
法子已经想好了,这次到幽州来他带了一匹好马,名曰“鱼目”,灵性十足,以马识友是很好的切入点,骏马是士大夫阶层的共同爱好之一……生活在一种圈子里,要合群总是会有一些基本的见识,就如后世上层社会很多人喜欢高尔夫一样。
计议已定,却不料这时发生了一个意外。薛崇训唤人去客栈马厩取马时,却发现他的“鱼目”不见了,原来的位置上拴着一匹普通的马!
有个叫马痴的侍卫大急,在一旁坐立不安地说道:“昨晚我还给它擦洗,怎么今天就不见了,鱼目从来不会乱跑……”
三娘冷冷道:“定然是客栈里的人利欲熏心动的手脚,否则马厩一直有人看管,里面的马根本不可能弄得出去。”
另一个侍卫也说道:“估计他们认为我们是外地人,没地儿说理去,明摆着是黑吃!”
这时听得“啪啪”两声响,大伙转头一看,见马痴正在自己扇自己巴掌,他一脸愧疚道:“都怪我没有看好鱼目,是我失职……”
“住手!”薛崇训喝道,“我又没怪罪你。咱们只有这么几个人,还有其他事要做,不能让你一直守着一匹马。就算是名马,也只是一匹马。”
一个侍卫恨恨骂道:“开门做生意竟然不讲信义,这奸商太可恶!我们找他理论去。”
薛崇训抬手制止住那侍卫,镇定地说道:“这里是幽州,不是长安,哪里还能像在家一般一点亏都吃不得?我们此行的目的是办成大事,不要节外生枝,先忍这口气,有机会再收拾这家奸商。”
三娘道:“现在我们没有马了,原来计议的事怎么办?”
薛崇训踱了两步,说道:“只能先取消计划,另外想办法。今天就这样,你们各人先继续前几天的安排,去摸清我需要的消息。等顺利办好幽州的事,回家之后所有人都记一功。”
众人听罢抱拳道:“是,郎君。”
安排好之后,其他侍卫都各忙各的去了,三娘留在薛崇训的身边,她的任务便是保卫薛崇训的安全。
薛崇训开始重新构思计划,因为身边没有利害的谋士,凡事自己构思确实有些费神,这时候他忽然想起宇文姬的师父李鬼手来了,这个人的脑子很好使,可惜无法收到帐下……思贤若渴大概就是这么感受吧。
但是事实证明一切预谋都不是一定会管用,世间总是充满了各种偶然。薛崇训还没拿出方案来,又发生了一件偶然事件。
他的那个侍卫马痴出去办事的时候,因为太喜欢马了,又因“鱼目”那匹极有灵性的马忽然失踪,他一时怀念马儿,便吹了一声哨子。
事有巧合,旁边一道围墙内顿时传来一声马嘶,仿佛在应答马痴的口哨。声音十分熟悉,很像他照顾的那匹马“鱼目”,马痴顾不得多想,又吹了一声哨子。这时鱼目竟然从围墙上跳了出来!
神骏,大概就是这样的马!马痴大喜,急忙奔上前去,抚摸着鱼目的脑袋。鱼目也十分高兴,前蹄在地上轻轻刨来刨去,仿佛在对着马痴撒娇一般,马嘴还调皮地对着他的脸“噗噗”地吐了两口气,十分乖巧。
就在这时,院门口忽然冲出来好几个家丁,大喝道:“抓住那偷马贼!”
马痴大怒,愤愤地嚷道:“娘|的,贼喊捉贼还能这么理直气壮!”但那几个家丁不由分说便冲将上来,手里还拿着木杖棍子等物。
马痴见状,心道好汉不吃眼前亏,急忙吆喝着“鱼目”回头便跑,一边跑一边爬上马背,沿着巷子就逃。不料巷口很快也冲来了几个人,两头一堵,马痴无路可去了,他心里又急又怒,伸手探入怀中,摸到了兵器。
但这时他一想:不能因为自己一个人影响郎君的大事,否则以后在薛家还如何立足?他想罢便生生咽下了一口恶气。
两头的人堵了过来,其中一人冷笑道:“你说谁是贼?”
马痴郁闷道:“我不是贼,这马自己跑出来的!”
那些豪奴谁还听他辩解?马痴自己也是豪奴,经验十足,情知要倒霉,急忙用手臂护住脑袋,果然片刻之后一棍子就打了过来,马痴痛叫一声扑倒在地,他一门心思就抱住头,也不反抗……这时反抗没有任何用,除非不顾后果杀死杀伤两个摆起,否则反而会遭来更凶的毒打。
被拳打脚踢了一顿,那些家丁还不放过他,将其五花大绑扭送官府问罪。马痴心下大呼倒霉,自己在这里就是外乡人,官府肯定信地方豪门的话,还有什么道理可讲?
……这事儿薛崇训很快也得知了。方俞忠等人回到了客栈,他急道:“真没想到会闹出这么一出,郎君,现在该怎么办?”
薛崇训心里也急,他最怕的是马痴一个不慎把自己的身份向官府抖搂出来,衙门里人多嘴杂,要是传出去薛家的人来了幽州,那是非常严重的后果!
薛崇训是太平公主的亲儿子,毫无疑问是太平一党的核心成员,如果他来幽州的消息传到官场上,大家会怎么想?李守礼和太平家虽然是亲戚,但现在几乎是八杆子打不着的关系,但关系一扯上,就叫人有得寻思了。
庙堂阳谋可以你知我知,正大光明地角逐;但阴谋政变,最忌的就是泄漏风声!
薛崇训的脸色都白了,但依旧强自镇定道:“马痴跟我许多年了,他的为人我清楚,忠心没有问题,不可能乱说话。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把他从牢里捞出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着薛崇训,只等他一声令下。这时候薛崇训再次体会到了当老大的感受:你不一定要对每个人都好,但是无论发生什么事,都得拿出办法来,大家才会信任你!
薛崇训踱了几步,沉吟片刻,说道:“马痴落入他人之手,本身就有风险。为今之计,我们不能再求稳,须得马上行动。”
方俞忠抱拳道:“但听郎君差遣!”
“联络上潘好礼!”薛崇训道,“只有官府的人才有办法把人从牢里弄出来。潘好礼今天在什么地方?”
众人面面相觑,人手太少,不可能随时掌握所有有用的信息。一个侍卫道:“我昨天就跟到潘好礼的住宅所在,还有他上值的地方也打听好了,但是今天不知他是在家里,还是在衙门,或是出去应酬了。”
薛崇训道:“分头行事,马上探明潘好礼在哪里,方俞忠、三娘,你们两人随我去他家附近等着。其他人,一旦摸清了,马上过来找我们禀报消息。”
众人抱拳应道:“谨遵郎君之命。”
就在这时,三娘忽然说道:“郎君,鱼立本身边也有不少人,他又身在官场,肯定知道潘好礼在哪里,要不要悄悄去问鱼立本?”
薛崇训想了想道:“暂时不能让人知道我和鱼立本的关系……你们先去打探,万一找不到潘好礼,不得已才找鱼立本。”
于是众人分头行事,薛崇训收拾了一下,也带着三娘和方俞忠出了客栈。走到门口时,那小二依然热情地打招呼,不过眼睛里的笑意很是诡异,大约想试探薛崇训等人丢了马的态度。薛崇训没空和他计较,装作不知,若无其事地出了门。
他们出门雇了辆马车,叫马夫带去探明的地点,倒是省去了许多麻烦,马夫是本地人定然知道路。
那马夫听得地名,便寒暄道:“这不是潘大胡子府上么?”
薛崇训等人都是京师口音,没法装,只得装糊涂道:“潘大胡子是做什么的?哈,咱们是来幽州访亲的,不怎么了解此地人物呢。”
马夫摇头道:“潘大胡子是咱幽州长史,名气那么大,您竟然没听人说?”
“老丈不妨说来听听?”
马夫一面赶车一面说道:“潘胡子胆子大,不畏权贵,敢为咱老百姓说话,经常直言利弊,就算是在刺史面前也不给面子……前几日在城门口那边有件事,大伙都在说,潘大胡子躺在道路中间不准刺史出外狩猎,没几日就在幽州传为美谈了呢……”
薛崇训一面随口应两声,一面观察周围的环境,低矮的房舍,衣衫破旧的行人,还有一些奇装异服的胡人……也许相由心生,看到的颜色总是会被自己的心情左右,此时薛崇训对幽州的环境已有些抵触,仿佛这些穷人随时都会对自己不利一样,防范心理十分严重。
富人们大概就是这种心态吧?薛崇训发现自己也渐渐被自己的唐朝身份同化了。
这种感受,让他想起了前世拥挤的火车站,随时都在防范小偷、骗子、托儿。总之那种感受非常不好……熟悉而安全的环境,比如家乡,总是让人留恋。
出门在外,几多艰难,古今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