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适之的心情无疑是非常愤怒,想想这天下本是他们李家的,现在被外姓霸占大权也就罢了,竟因嫉贤妒能就要出此恶毒手段。泡*书*吧(.)他自觉从未参与过对付薛氏的阴谋,只是顺从形势,哪想得堂堂高祖后裔连容身之地都没有,更别谈实现抱负。
但他并没有被愤怒冲昏头脑,打小就自视甚高,自认为人中之龙,当然不甘心因此束手就擒。耳边的风声呼啸,他的心里也在飞快地琢磨:殷辞得到消息后肯定会顺势将杀人罪栽赃到他身上……其实也不全算栽赃,确实李适之杀了人,不过他自己当然没有负罪心理,因为宋校尉先要取他性命,不过是自卫。
接下来肯定在各个关口检查捉拿他!这河套地区现在在唐人手里,虽然水草丰盛,但唐人是农耕民族,在草原控区本来人口就少,从边关路口来往的人就更少,要抓一个身份清楚的人简直易如反掌。
李适之顿感有些悲观,在草原上他靠什么生存?他急忙检查了一下马匹上的物品,还好有些食物、衣服、工具等物,短日内倒也无饥寒之忧,只是过得一段时间就麻烦了。
往远了想前途渺茫,而眼下最迫急之事是如何逃过官兵的追捕?李适之左思右想,发现只有一条路可走:往北!
而且还得赶紧翻过阴山,不然连这么一条没前景的生路都会堵死!除了北方,东西南三个方向过去都是唐朝控区,迟早抓住他李适之;而阴山以北就不再有唐军活动,山南分布着一些堡、哨据点作为边防预警,但是大概分布李适之都清楚,在此平静无事之秋单骑穿越过去并非难事,毕竟地盘有那么大,军事据点只有那么几个。不过拖延下去情况就会不同,等官军布置完毕,肯定会排出游骑巡逻,那时候的危险就更大了。
不甘与求生之心让李适之抛开往后的诸多担忧,一咬牙掉转马头直向北方。
疾走了数日,他总算摸过了阴山,从山口下来,他不由得回头看了一眼。这处山脉看起来并不太起眼,显得有些荒凉,但是自汉以来的典籍上多次提到阴山,它是汉皇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争夺生存空间的一处标志性的地方。
这时座下的战马嘶鸣了一声,前蹄刨动着土地,李适之踢马腹它都不肯走。连牲口也恋故土!此时此刻李适之几乎要泪流涕下,心中一阵酸楚。
再见了故土,再见了大唐繁华烟云……李适之忍不住大声吼道:“我会回来的!”喊罢挥起马鞭猛抽一鞭,战马吃痛终于扬起了马蹄。
向北、再向北,李适之迷茫地急奔,他有跑马的方向,却没有人生路的方向。从来没有这样迷茫过。不过他能预料到,这样的漫无目的的行程最后会以落到突厥人手里告终。阴山以北便是突厥汗国的牧场。
跑累了就慢行一会,没过多久,忽然“砰”地一声弦响,一支箭羽带着风声从耳边飞过恰好插在李适之前方的草地,马匹吃惊长鸣了一声。身后机理哇啦地一阵人声,李适之情知对方这一箭并不打算杀自己,但一不留神接下来就很危险,他急忙勒住战马示意并不逃跑的意思。
后方一阵马蹄响动,就见数骑追了上来。只见那几个人着褐、披发左衽,携带角弓,李适之便知是突厥人,但他不会说突厥语也听不懂,便坐在马上没有言语。
李适之的穿着打扮也同样暴露了他的汉人身份,一袭白毡儒袍,无论是衣服料子还是身上的配饰都完完全全是唐朝风格。一个突厥人指了指他腰间的佩剑,李适之无奈只得自己解了下来,显然在这地方和突厥人发生任何冲突没有好处。他为防误会,便将剑连着剑鞘一并丢给了那个突厥人。
突厥人又叽里咕噜地说了一阵,显是很高兴的样子。那剑鞘上镶嵌着珠宝黄金,本身就是值钱的东西,剑锋也是上好的好铁打造。
就在这时一个突厥人忽然挥起马鞭向李适之的帽子打过来,李适之眼疾手快伸手抓住虎口顿时火辣辣地疼,但软鞭的前面依然飞了过来把他的幞头给打掉了,头发梳成的汉人特有的发髻顿时露了出来。动别人的帽子显然是非常失礼的事,李适之大怒道:“我既已把剑交给你们,何以再对人无礼?!”
突厥人哪管这些,再说他们可能根本听不懂,见李适之反抗,另一个直接丢了一圈绳子过来,那绳子是个活扣一圈住李适之的上身再一拉便绑住了。很快那人便吆喝了一声策马反向而走,李适之坐在马上手无寸铁无计可施,一受力就从马上摔下去,顿时被马拖着奔了十几步,身上很快就狼狈不堪。
他的眼睛火红,怒火中烧,在通常刑不上士大夫的唐朝,他什么时候遭遇过这样的待遇?等战马一停下来,他便挣扎着站了起来,马上就见一柄长?指着了他的胸口。在这野蛮之地,四顾了无人烟,取人性命恐怕也不是多大件事。李适之便忍耐着镇定下来。
突厥人见他安静了许多,便未动武,压着他继续行走。走了半天才看到一个营地,内有许多人口和牲畜,大概到地儿了。那些突厥人将他押进营地后竟然把他丢进了一个笼子里!
李适之悲愤不已,怒道:“我堂堂贵族竟沦落至此!”
就在这时,一个老头注意到他走了过来,上下打量了一番,问道:“你姓什么,是哪门子贵族?”此人竟会汉语。
李适之觉得这些野蛮人完全不可理喻,要死也要死得光明正大,便大声道:“我姓李,大唐宗室!”
那老头顿时来了兴趣,问道:“叫什么,什么爵位?”
李适之挺起胸膛道:“高祖之玄孙、太宗之曾孙、常山愍王之孙,李适之。”他说这番话的时候从内心里泛出一种自豪感来,自认高贵的那种心理是常人难以理解的。
老头笑道:“原来是李公子,我听说过,数月前大汗引军攻西城久而不下,怪之。后知有李家宗室在城内聚军心而守……不错、不错,有能耐的人。”
“只是李公子何以在此?”老头的眼睛里显然有些怀疑,不过他很快就有了法子证实。李适之身上除了穿的衣服,稍微值钱点的东西包括马匹都被抓他回来的人抢了个干净,从那些人手里得到李适之的随身物品,对于一个有见识的突厥人不难判断结果。
于是李适之很快就从笼子里给放了出来,被安置在一个可以过活的帐篷里。突厥人无礼归无礼,看来倒有些心胸,对于曾经的敌人待遇还不错,当然前提是值得他们看重的人。
和李适之说话那个老头显然是突厥汗国有身份的人,因为他告诉李适之要带他去见可汗。当然不是任何突厥人都能轻易见到默啜可汗的。
李适之对这片草原的了解甚少,两眼一抹黑根本不知道这片地区叫什么名字,更不知一开始被看押的营地是突厥哪一部。然后过了几天又继续上路,被带着向北走去见默啜可汗。
在路上李适之被告知了目的地:突厥南廷黑沙城。他以前只听说过,当然从来没有机会到这么远的地方去过,黑沙城便是后突厥汗国建立之后的首都。
那老头又问李适之怎么会在突厥境内被抓住。李适之觉得这些日这个人待自己还不错,再说那件事也没什么值得瞒人的,便说了出来:“究其因便是上次守西城,未得寸功反而遭来祸事。薛氏妒贤嫉能密令心腹大将谋害我,不料遣来办差的人反被我所杀,我便翻过阴山避祸,遇到了突厥人。”
“原来是这样,薛氏当国,你们李家的人确实没啥好日子过。太平公主会不会帮你们?”老头在言语之中显然对唐朝政治有些了解。
李适之道:“一丘之貉。”
老头道:“可汗上次还提过你,咱们突厥国也用汉人,你既然在唐朝遭遇了不公正的待遇,现在为可汗效力如何?保你仍享荣华富贵。”
李适之道:“老丈的好意我心领了,只是我身为大唐宗亲,绝不可能丧失气节为敌谋事。”
“敌?”老头神色一变,“现在突厥汗国与大唐修好,并向大唐皇帝称臣,朝廷念我国苦寒并输钱粮帮助,而我国也不再侵扰大唐边境。当此情形,何来为敌之说?”
李适之哈哈一笑:“难道你们竟不明白薛氏议和只是权宜之计?迟早会有大战,故而突厥汗国始终是我大唐之患。虽朝廷被薛氏把持,但我身为唐人,自然分得清黑白。我趁早说清楚,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老头沉思了片刻,抬头笑道:“李公子不能把话说得太绝,你既不怕死,何必千辛万苦逃命,又为何会来阴山以北?”
李适之顿时默然无语,也许心中并不甘心这样死去。但要他背叛大唐百姓确实是不能接受的事。
百度搜索吧阅读最新最全的
但他并没有被愤怒冲昏头脑,打小就自视甚高,自认为人中之龙,当然不甘心因此束手就擒。耳边的风声呼啸,他的心里也在飞快地琢磨:殷辞得到消息后肯定会顺势将杀人罪栽赃到他身上……其实也不全算栽赃,确实李适之杀了人,不过他自己当然没有负罪心理,因为宋校尉先要取他性命,不过是自卫。
接下来肯定在各个关口检查捉拿他!这河套地区现在在唐人手里,虽然水草丰盛,但唐人是农耕民族,在草原控区本来人口就少,从边关路口来往的人就更少,要抓一个身份清楚的人简直易如反掌。
李适之顿感有些悲观,在草原上他靠什么生存?他急忙检查了一下马匹上的物品,还好有些食物、衣服、工具等物,短日内倒也无饥寒之忧,只是过得一段时间就麻烦了。
往远了想前途渺茫,而眼下最迫急之事是如何逃过官兵的追捕?李适之左思右想,发现只有一条路可走:往北!
而且还得赶紧翻过阴山,不然连这么一条没前景的生路都会堵死!除了北方,东西南三个方向过去都是唐朝控区,迟早抓住他李适之;而阴山以北就不再有唐军活动,山南分布着一些堡、哨据点作为边防预警,但是大概分布李适之都清楚,在此平静无事之秋单骑穿越过去并非难事,毕竟地盘有那么大,军事据点只有那么几个。不过拖延下去情况就会不同,等官军布置完毕,肯定会排出游骑巡逻,那时候的危险就更大了。
不甘与求生之心让李适之抛开往后的诸多担忧,一咬牙掉转马头直向北方。
疾走了数日,他总算摸过了阴山,从山口下来,他不由得回头看了一眼。这处山脉看起来并不太起眼,显得有些荒凉,但是自汉以来的典籍上多次提到阴山,它是汉皇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争夺生存空间的一处标志性的地方。
这时座下的战马嘶鸣了一声,前蹄刨动着土地,李适之踢马腹它都不肯走。连牲口也恋故土!此时此刻李适之几乎要泪流涕下,心中一阵酸楚。
再见了故土,再见了大唐繁华烟云……李适之忍不住大声吼道:“我会回来的!”喊罢挥起马鞭猛抽一鞭,战马吃痛终于扬起了马蹄。
向北、再向北,李适之迷茫地急奔,他有跑马的方向,却没有人生路的方向。从来没有这样迷茫过。不过他能预料到,这样的漫无目的的行程最后会以落到突厥人手里告终。阴山以北便是突厥汗国的牧场。
跑累了就慢行一会,没过多久,忽然“砰”地一声弦响,一支箭羽带着风声从耳边飞过恰好插在李适之前方的草地,马匹吃惊长鸣了一声。身后机理哇啦地一阵人声,李适之情知对方这一箭并不打算杀自己,但一不留神接下来就很危险,他急忙勒住战马示意并不逃跑的意思。
后方一阵马蹄响动,就见数骑追了上来。只见那几个人着褐、披发左衽,携带角弓,李适之便知是突厥人,但他不会说突厥语也听不懂,便坐在马上没有言语。
李适之的穿着打扮也同样暴露了他的汉人身份,一袭白毡儒袍,无论是衣服料子还是身上的配饰都完完全全是唐朝风格。一个突厥人指了指他腰间的佩剑,李适之无奈只得自己解了下来,显然在这地方和突厥人发生任何冲突没有好处。他为防误会,便将剑连着剑鞘一并丢给了那个突厥人。
突厥人又叽里咕噜地说了一阵,显是很高兴的样子。那剑鞘上镶嵌着珠宝黄金,本身就是值钱的东西,剑锋也是上好的好铁打造。
就在这时一个突厥人忽然挥起马鞭向李适之的帽子打过来,李适之眼疾手快伸手抓住虎口顿时火辣辣地疼,但软鞭的前面依然飞了过来把他的幞头给打掉了,头发梳成的汉人特有的发髻顿时露了出来。动别人的帽子显然是非常失礼的事,李适之大怒道:“我既已把剑交给你们,何以再对人无礼?!”
突厥人哪管这些,再说他们可能根本听不懂,见李适之反抗,另一个直接丢了一圈绳子过来,那绳子是个活扣一圈住李适之的上身再一拉便绑住了。很快那人便吆喝了一声策马反向而走,李适之坐在马上手无寸铁无计可施,一受力就从马上摔下去,顿时被马拖着奔了十几步,身上很快就狼狈不堪。
他的眼睛火红,怒火中烧,在通常刑不上士大夫的唐朝,他什么时候遭遇过这样的待遇?等战马一停下来,他便挣扎着站了起来,马上就见一柄长?指着了他的胸口。在这野蛮之地,四顾了无人烟,取人性命恐怕也不是多大件事。李适之便忍耐着镇定下来。
突厥人见他安静了许多,便未动武,压着他继续行走。走了半天才看到一个营地,内有许多人口和牲畜,大概到地儿了。那些突厥人将他押进营地后竟然把他丢进了一个笼子里!
李适之悲愤不已,怒道:“我堂堂贵族竟沦落至此!”
就在这时,一个老头注意到他走了过来,上下打量了一番,问道:“你姓什么,是哪门子贵族?”此人竟会汉语。
李适之觉得这些野蛮人完全不可理喻,要死也要死得光明正大,便大声道:“我姓李,大唐宗室!”
那老头顿时来了兴趣,问道:“叫什么,什么爵位?”
李适之挺起胸膛道:“高祖之玄孙、太宗之曾孙、常山愍王之孙,李适之。”他说这番话的时候从内心里泛出一种自豪感来,自认高贵的那种心理是常人难以理解的。
老头笑道:“原来是李公子,我听说过,数月前大汗引军攻西城久而不下,怪之。后知有李家宗室在城内聚军心而守……不错、不错,有能耐的人。”
“只是李公子何以在此?”老头的眼睛里显然有些怀疑,不过他很快就有了法子证实。李适之身上除了穿的衣服,稍微值钱点的东西包括马匹都被抓他回来的人抢了个干净,从那些人手里得到李适之的随身物品,对于一个有见识的突厥人不难判断结果。
于是李适之很快就从笼子里给放了出来,被安置在一个可以过活的帐篷里。突厥人无礼归无礼,看来倒有些心胸,对于曾经的敌人待遇还不错,当然前提是值得他们看重的人。
和李适之说话那个老头显然是突厥汗国有身份的人,因为他告诉李适之要带他去见可汗。当然不是任何突厥人都能轻易见到默啜可汗的。
李适之对这片草原的了解甚少,两眼一抹黑根本不知道这片地区叫什么名字,更不知一开始被看押的营地是突厥哪一部。然后过了几天又继续上路,被带着向北走去见默啜可汗。
在路上李适之被告知了目的地:突厥南廷黑沙城。他以前只听说过,当然从来没有机会到这么远的地方去过,黑沙城便是后突厥汗国建立之后的首都。
那老头又问李适之怎么会在突厥境内被抓住。李适之觉得这些日这个人待自己还不错,再说那件事也没什么值得瞒人的,便说了出来:“究其因便是上次守西城,未得寸功反而遭来祸事。薛氏妒贤嫉能密令心腹大将谋害我,不料遣来办差的人反被我所杀,我便翻过阴山避祸,遇到了突厥人。”
“原来是这样,薛氏当国,你们李家的人确实没啥好日子过。太平公主会不会帮你们?”老头在言语之中显然对唐朝政治有些了解。
李适之道:“一丘之貉。”
老头道:“可汗上次还提过你,咱们突厥国也用汉人,你既然在唐朝遭遇了不公正的待遇,现在为可汗效力如何?保你仍享荣华富贵。”
李适之道:“老丈的好意我心领了,只是我身为大唐宗亲,绝不可能丧失气节为敌谋事。”
“敌?”老头神色一变,“现在突厥汗国与大唐修好,并向大唐皇帝称臣,朝廷念我国苦寒并输钱粮帮助,而我国也不再侵扰大唐边境。当此情形,何来为敌之说?”
李适之哈哈一笑:“难道你们竟不明白薛氏议和只是权宜之计?迟早会有大战,故而突厥汗国始终是我大唐之患。虽朝廷被薛氏把持,但我身为唐人,自然分得清黑白。我趁早说清楚,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老头沉思了片刻,抬头笑道:“李公子不能把话说得太绝,你既不怕死,何必千辛万苦逃命,又为何会来阴山以北?”
李适之顿时默然无语,也许心中并不甘心这样死去。但要他背叛大唐百姓确实是不能接受的事。
百度搜索吧阅读最新最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