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岁月为歌,留在山河
靳远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总听人用不大不小的声音在周围议论他:“就是这孩子,真可怜,爹不疼娘不爱的,只有个年老多病的阿婆,也不知道他阿婆走了,剩他一个人该怎么办。”
靳远并不知道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他每天由阿婆接送上学,回到家里的小面馆时,阿婆会笑吟吟地为他煮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小面馆的臊子种类不多,但牛肉杂酱总还是有的,他总会换着换着吃,而阿婆疼爱他,从来都不会吝啬给他多舀上两大勺。
吴镇有一群和靳远差不多年纪的孩子,他们总爱混在一块儿,骑马打仗,爬树下河。偶尔累了饿了,靳远就像个小皇帝似的带着孩子们去阿婆的小面馆一坐,很快每人面前就多了一碗香喷喷的面条。
冲着这面条,小孩子们都很喜欢和靳远在一起,他有他们所没有的特权,他们都很羡慕他。
那时候的靳远觉得自己很幸福,有阿婆,有好吃的牛肉面,有一群年纪相仿的孩子和他一起疯一起闹,生活是这样无忧无虑。
哪怕偶尔他也因为好奇问起过阿婆:“他们都有爸爸妈妈,为什么我没有?”
阿婆总会把他搂在怀里,一边揉揉他的短发,一边温柔地说:“你爸妈在外面赚钱呢,等着将来回吴镇,接咱们祖孙俩去城里过好日子。”
靳远点点头,觉得现在的日子也没什么不好的,父母这种东西离他很遥远,他们跟他好像没什么关系,有没有对他来说大概也没什么关系吧。
直到有一天,随着年纪增长,他忽然就没那么无忧无虑了。
他发现开家长会时别人的家长都是父母,只有他的家长是年迈的阿婆。
他看见镇上的孩子都穿着花枝招展的衣服,只有他的袖口和裤脚总是短了一大截。他也曾偷偷把衣服裤子弄破,假装是爬树时磨坏的,但阿婆能干,在小面馆打烊以后,借着昏黄的灯光在夜里缝缝补补一阵,第二日就又把衣服好端端地摆在他面前了。
靳远躲在被窝里,只露出个小脑袋看着阿婆眯缝着眼睛辛苦缝补的样子,终于还是按捺住了满心不情愿,重新穿上那些破旧短小的衣服。
上语文课时,老师让大家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家》。靳远坐在台下,听着同学们一个个站上讲台朗诵作文。
“我的爸爸是一名医生,每天救死扶伤,忙碌在手术台上。我的妈妈是一名工人,她赚钱很辛苦,从小都教我要节约,要当一个比她更有出息的人。”
“我的妈妈没有工作,爸爸上班去了,她就负责照顾我,每天都给我做很多好吃的。”
……
靳远坐在座位上,慢慢地攥紧了手里的本子。耳边是那些饱含自豪感的话语,而他低下头来,只看见本子上短短的几行字。
“我的阿婆开着一家小面馆,卖牛肉面和杂酱面。阿婆很爱我,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给我。她说我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将来等我长大了,他们就会来接我去城里过好日子。”
可是所有人都在讲述着自己的父母做着什么工作,是怎样的人,只有他,他不认得自己的父母,不知道他们长什么模样,更不知道他们现在在做什么。
靳远拿起笔,咬着嘴唇把最后那行字全部叉掉,在轮到他上台朗诵时,固执地坐在座位上,一声不吭,沉默地反抗。
老师有些愕然,却又猛然想起办公室里的老师们曾经说起过靳远家的情况,顿了顿,她挥挥手:“那好,靳远你就不用上台朗诵了,下一个同学。”
靳远下意识地抬头看着老师。那道来不及收回的目光里有某种奇特的情绪,慢慢的,慢慢的,靳远才明白,原来这就是那些人所谓的可怜。
就是这时候开始,他开始盼着父母能够回来。阿婆与阿婆的小面馆逐渐失去了从前能给予他的幸福感,变成了他不愿启齿的秘密。他不愿意承认自己是特殊的,更不愿意人人提起他的家都是一种同情的语气。
从那个时候开始,他终于开始期待阿婆口中的那一天,当父母赚了钱,就会回来接他和阿婆去过好日子的那一天。
只可惜成长带来了更多的心智,那些成熟与懂事却没有让他看到父母回来的那一天,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又意识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他的父母也许根本不会回来了,他们自从离开吴镇的那年起,就和家中断了联系,从此杳无音讯。
他们也许忘记了在这个小镇上还有一位年迈的母亲,也许忘记了自己还有一个天真稚嫩的孩子,又也许是因为命运的叵测而遭遇了什么隐秘又不为人知的灾难,所以不得已才回不来。谁知道呢?
总之,他们是完完全全消失在了靳远的人生里。
有很长一段时间,靳远一直觉得自己是一株野草,也许是被来往的候鸟无心播撒在土壤里,竟也长成了无人问津的生命。
初二那年,他辍学了,起因是他上课的时候看课外书,被英语老师抓了个正着。
他的英语一向不好,这个年纪的男孩子又总是很叛逆,总爱和英语老师对着干,自然而然的,英语老师也不喜欢他。
那个黄昏,他抬头看着年轻的女老师,死死地拽着手中的书,不肯松开。
老师年轻气盛,既然说出要没收他的书这种话,没达成目的也就搁不下脸面,便与他僵持着。
“你松还是不松?”她紧皱眉头,神情不善地瞪着靳远。
靳远也毫不示弱地盯着她,说:“我不松。”
“你以为你不松我就不能把你怎么样了,是吧?”老师的声音里有一点不耐烦了,但仍然忍着怒气数落他,“靳远,你说说你怎么就这么不上进呢?别的同学每天都在努力念书,只有你,小小年纪不学好,将来长大了想要干什么?你不像别人,有父母,有家底,你也不看看自己家里是个什么状况,有什么底子供你这么折腾?你爸妈不要你,阿婆年纪又大了,你将来是不是打算去捡垃圾养你阿婆?”
这样一席话宛若投向湖中的巨石,在靳远心里砸出了水花四溅的效果。
从小到大,他听过很多人说他的家境,但当着孩子的面,大人们怎么也会有所顾忌,从来没有一个人像眼前这个英语老师一样,这么□□裸地将他的不堪他的匮乏揭露在众目睽睽之下。
靳远攥紧了手中的书,面色发白地看着眼前的老师,接着便意识到全班的目光都落在他的身上。
那些目光里有太多太多的情绪,好笑的,同情的,不以为然的,看好戏的……
十四岁的靳远呆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一言不发。
老师的耐心终于被磨灭,她伸手一把抓住了靳远手中的书,试图将它拉扯出来。只可惜靳远几乎是下意识地使出了最大力气,死死攥住手里的书,不让人将它夺走。
最终,那本书在一记响亮的破裂声中化为两半,一半捏在老师手中,一半留在靳远手中。
在老师饱含怒气的斥责声中,靳远不顾一切地夺过了她手中的那一半,头也不回地跑出了教室。
那个黄昏,他和那本残破不全的书一起在吴镇游荡了很久,最后书的主人决定带着它逃出从前的生活,踏上另一条不一样的路。
那条路,和音乐有关。
那本书,是吉他弹唱的入门教程。
从那以后,靳远就变成了众人口中的不良少年。他不读书,不上学,成日抱着吉他和一群和他一样不三不四的少年在吴镇晃荡,白天去餐馆或是网吧打工,用微薄的薪水买来他的第一把吉他,第一个调音器,第一串霓虹灯,第一次所谓的演唱会。
他从小到大是最听阿婆话的,但只有这一件事,无论阿婆怎样苦口婆心,他都始终不肯回头。
很久很久以后,他对南桥说起这段时光时,曾经说过这样一番话:“我无法决定我生在一个怎样的家庭里,拥有什么,缺少什么,渴望什么,和纵然渴望也永远得不到什么。我这个人生来就一无所有,但至少我还有一件事情是可以自己掌控的,那就是我的人生,我能够放弃什么和追求什么。”
人这辈子也许会缺乏很多,但梦想是足以填补所有空白的存在。
大概也是因为他的孤注一掷,南桥这个出现在他人生里的第一个真心诚意支持他的人也就显得尤其的弥足可贵。
他永远都记得在那个有些燥热的夏日黄昏里,她站在闷热潮湿的小院中,红着脸冲他笑:“我觉得很棒,真的非常棒。”
人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明明全世界都在反对你做一件事时,你义无反顾地背道而驰,可当有人给你一句微不足道的鼓励话语,你便动容不已。
靳远抱着吉他,站在十四五岁那个夏天,却好像看到了遥远的将来,他站在星光无限的舞台上,陪伴他的是他最爱的阿婆,和这个一直一直说要支持他的女生。
这个女生沉默胆小,却敢于在他打架时挺身而出,为他留下了额头那道也许会一辈子褪不去的疤。
这个女生按部就班,却在全世界都反对他辍学追求音乐梦想的时候微笑着对他说:“我觉得很棒,真的非常棒。”
她没有多么漂亮的面孔和多么惊人的才华,只是一个不起眼的甚至有些怯懦的初中女生,可是当她真诚地望着他时,他竟觉得那双眼眸里似有星光万千。
那个星光万千的舞台,和她星光万千的眼睛,于是成了他年少时候唯一的信仰。
她爱吃蛋糕,可家庭条件不允许她有那么多可供自由支配的零花钱,他就把打工赚来的钱留下一部分,每日去学校门口接她放学时为她带一只小小的蛋糕。
她不喜欢说脏话的人,他就让胖子和老方管好自己的嘴,绝对不可以在她面前说半句粗口。
她总有那么多女孩子担忧不尽的烦恼,他就耐心当她的垃圾桶,收留她所有的坏情绪,哪怕他笨拙口生,不会安慰人,永远只能点点头,给她一个鼓励的眼神。
她说的每一句话他都放在心上。
当她似笑非笑地埋怨他:“我不吃香菜的,吃个牛肉面而已,你干嘛给我加这么多呀?”
他点点头:“我记住了。”
从今以后,给她带的所有便当都不再有香菜,哪怕餐厅里的菜里有,他也小心翼翼帮她挑出来。
她因为身体不好,一感冒就很长时间都在咳嗽流鼻涕,他永远比她更细心,包里常常备着手帕和含片,在她需要的第一时间送到她面前。
靳远没有父母,没有兄弟姐妹,只有一个阿婆,和几个狐朋狗友。对他来说,南桥是和这些人不一样的存在,她和他没有血缘关系,没有志趣相投,他们本该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却因为一次打架事件闯入彼此生命。她额头上那道为他留下的疤痕像是一个晦涩的隐喻,昭告着他们从今以后都难以分割的命运。
甚至在阿婆离世的那一刻,也只有南桥能把他从仿佛深渊一般的痛苦中拉回来。那个少女用单薄的身躯支撑着他,在他耳边一字一句地告诉他:“阿靳,你醒醒,你看着我。阿婆她不会希望你变成这样,你还有我啊,还有老方和胖子,还有音乐啊。”
他从似乎没有尽头的黑暗中抬起头来,看见了这道唯一的光。
那一天,他写了一首歌。
像是一场漫无目的的逃亡,
一路狂奔,跌跌撞撞;
从未得知明天是什么模样,
不过一只渺小的飞蛾,
在漫长无尽的黑夜里追寻一道火光。
只可惜就在他以为他和南桥会永远这样彼此陪伴下去的时候,南桥忽然消失在了吴镇,消失在了他此后三年的人生里。
南桥的父亲去世了,她忽然从单亲家庭的孩子变成了孤儿,一个和他一样无父无母的孤儿。
他一边为她的痛苦而痛苦,一边却又萌生了一种不为人知的喜悦,好似他和她越来越相似,越来越能够彼此理解。这样的话,也能更依赖更依靠彼此吧?
可他做梦也没想到,南桥竟然就这么人间蒸发,一声不响地离开了吴镇,离开了他。
他发疯一样日日去南桥的家门口敲门,可是回应他的永远都是一片岑寂。
校门口不再有那个撑伞的少女步伐轻快地走向他。
演唱会不再有那个满脸笑意的小粉丝在观众寥寥无几的台下朝他挥手、为他鼓掌。
没有人第一时间聆听他的新歌了。
南桥走了。
忽然间一切都变了样。他从那个尚有音乐与她陪伴的世界里被放逐出境,从今以后生命里只有音乐,不再有她。
后来他终于又找到了她,那个时候她身边却已经有了一个易嘉言。
后来他终于被经纪人赏识、发掘,那个时候他却已经成了孤身一人。
很多很多年以后,当靳远终于站在星光万千的舞台之上,看着四周呐喊的人群与耀眼的灯火,才忽然发现其实这万千星光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璀璨绚烂。
在巨大的声浪与欢呼声中,他有些疲惫地闭上了眼,恍惚中看见了十四五岁时的那个夏日。他怀抱吉他站在空气燥热难当的校园里,忐忑不安地抬头看着眼前的少女,期盼她能给予一句肯定。
而当她终于笑出来,对他说出那句“我觉得很棒,真的很棒”时,每一处燥热的空气都仿佛变成了秋日的风,凉爽轻柔,让心都飘飘荡荡起来。
那时候,他还没有那么多听众,没有昂贵的吉他,没有水平精湛的乐队。
那时候,他甚至一无所有,为了生计不得不在餐厅与网吧奔波,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然而那时候,他也拥有一切——音乐和她,是他拥有以后便可不再奢求的一切。
靳远闭着眼,恍惚中听见那个少女含笑叫着他的名字,一声一声,温软似三月春风。他再睁眼,那个夏日又消失在了人潮中。
他听见乐队奏出最后的旋律,拿起话筒,轻轻地,唱出最后一段歌词。
而你是黑夜,
是火光,
是我盛大的逃亡,
和终其一生无法到达的远方。 166阅读网
靳远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总听人用不大不小的声音在周围议论他:“就是这孩子,真可怜,爹不疼娘不爱的,只有个年老多病的阿婆,也不知道他阿婆走了,剩他一个人该怎么办。”
靳远并不知道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他每天由阿婆接送上学,回到家里的小面馆时,阿婆会笑吟吟地为他煮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小面馆的臊子种类不多,但牛肉杂酱总还是有的,他总会换着换着吃,而阿婆疼爱他,从来都不会吝啬给他多舀上两大勺。
吴镇有一群和靳远差不多年纪的孩子,他们总爱混在一块儿,骑马打仗,爬树下河。偶尔累了饿了,靳远就像个小皇帝似的带着孩子们去阿婆的小面馆一坐,很快每人面前就多了一碗香喷喷的面条。
冲着这面条,小孩子们都很喜欢和靳远在一起,他有他们所没有的特权,他们都很羡慕他。
那时候的靳远觉得自己很幸福,有阿婆,有好吃的牛肉面,有一群年纪相仿的孩子和他一起疯一起闹,生活是这样无忧无虑。
哪怕偶尔他也因为好奇问起过阿婆:“他们都有爸爸妈妈,为什么我没有?”
阿婆总会把他搂在怀里,一边揉揉他的短发,一边温柔地说:“你爸妈在外面赚钱呢,等着将来回吴镇,接咱们祖孙俩去城里过好日子。”
靳远点点头,觉得现在的日子也没什么不好的,父母这种东西离他很遥远,他们跟他好像没什么关系,有没有对他来说大概也没什么关系吧。
直到有一天,随着年纪增长,他忽然就没那么无忧无虑了。
他发现开家长会时别人的家长都是父母,只有他的家长是年迈的阿婆。
他看见镇上的孩子都穿着花枝招展的衣服,只有他的袖口和裤脚总是短了一大截。他也曾偷偷把衣服裤子弄破,假装是爬树时磨坏的,但阿婆能干,在小面馆打烊以后,借着昏黄的灯光在夜里缝缝补补一阵,第二日就又把衣服好端端地摆在他面前了。
靳远躲在被窝里,只露出个小脑袋看着阿婆眯缝着眼睛辛苦缝补的样子,终于还是按捺住了满心不情愿,重新穿上那些破旧短小的衣服。
上语文课时,老师让大家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家》。靳远坐在台下,听着同学们一个个站上讲台朗诵作文。
“我的爸爸是一名医生,每天救死扶伤,忙碌在手术台上。我的妈妈是一名工人,她赚钱很辛苦,从小都教我要节约,要当一个比她更有出息的人。”
“我的妈妈没有工作,爸爸上班去了,她就负责照顾我,每天都给我做很多好吃的。”
……
靳远坐在座位上,慢慢地攥紧了手里的本子。耳边是那些饱含自豪感的话语,而他低下头来,只看见本子上短短的几行字。
“我的阿婆开着一家小面馆,卖牛肉面和杂酱面。阿婆很爱我,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给我。她说我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将来等我长大了,他们就会来接我去城里过好日子。”
可是所有人都在讲述着自己的父母做着什么工作,是怎样的人,只有他,他不认得自己的父母,不知道他们长什么模样,更不知道他们现在在做什么。
靳远拿起笔,咬着嘴唇把最后那行字全部叉掉,在轮到他上台朗诵时,固执地坐在座位上,一声不吭,沉默地反抗。
老师有些愕然,却又猛然想起办公室里的老师们曾经说起过靳远家的情况,顿了顿,她挥挥手:“那好,靳远你就不用上台朗诵了,下一个同学。”
靳远下意识地抬头看着老师。那道来不及收回的目光里有某种奇特的情绪,慢慢的,慢慢的,靳远才明白,原来这就是那些人所谓的可怜。
就是这时候开始,他开始盼着父母能够回来。阿婆与阿婆的小面馆逐渐失去了从前能给予他的幸福感,变成了他不愿启齿的秘密。他不愿意承认自己是特殊的,更不愿意人人提起他的家都是一种同情的语气。
从那个时候开始,他终于开始期待阿婆口中的那一天,当父母赚了钱,就会回来接他和阿婆去过好日子的那一天。
只可惜成长带来了更多的心智,那些成熟与懂事却没有让他看到父母回来的那一天,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又意识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他的父母也许根本不会回来了,他们自从离开吴镇的那年起,就和家中断了联系,从此杳无音讯。
他们也许忘记了在这个小镇上还有一位年迈的母亲,也许忘记了自己还有一个天真稚嫩的孩子,又也许是因为命运的叵测而遭遇了什么隐秘又不为人知的灾难,所以不得已才回不来。谁知道呢?
总之,他们是完完全全消失在了靳远的人生里。
有很长一段时间,靳远一直觉得自己是一株野草,也许是被来往的候鸟无心播撒在土壤里,竟也长成了无人问津的生命。
初二那年,他辍学了,起因是他上课的时候看课外书,被英语老师抓了个正着。
他的英语一向不好,这个年纪的男孩子又总是很叛逆,总爱和英语老师对着干,自然而然的,英语老师也不喜欢他。
那个黄昏,他抬头看着年轻的女老师,死死地拽着手中的书,不肯松开。
老师年轻气盛,既然说出要没收他的书这种话,没达成目的也就搁不下脸面,便与他僵持着。
“你松还是不松?”她紧皱眉头,神情不善地瞪着靳远。
靳远也毫不示弱地盯着她,说:“我不松。”
“你以为你不松我就不能把你怎么样了,是吧?”老师的声音里有一点不耐烦了,但仍然忍着怒气数落他,“靳远,你说说你怎么就这么不上进呢?别的同学每天都在努力念书,只有你,小小年纪不学好,将来长大了想要干什么?你不像别人,有父母,有家底,你也不看看自己家里是个什么状况,有什么底子供你这么折腾?你爸妈不要你,阿婆年纪又大了,你将来是不是打算去捡垃圾养你阿婆?”
这样一席话宛若投向湖中的巨石,在靳远心里砸出了水花四溅的效果。
从小到大,他听过很多人说他的家境,但当着孩子的面,大人们怎么也会有所顾忌,从来没有一个人像眼前这个英语老师一样,这么□□裸地将他的不堪他的匮乏揭露在众目睽睽之下。
靳远攥紧了手中的书,面色发白地看着眼前的老师,接着便意识到全班的目光都落在他的身上。
那些目光里有太多太多的情绪,好笑的,同情的,不以为然的,看好戏的……
十四岁的靳远呆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一言不发。
老师的耐心终于被磨灭,她伸手一把抓住了靳远手中的书,试图将它拉扯出来。只可惜靳远几乎是下意识地使出了最大力气,死死攥住手里的书,不让人将它夺走。
最终,那本书在一记响亮的破裂声中化为两半,一半捏在老师手中,一半留在靳远手中。
在老师饱含怒气的斥责声中,靳远不顾一切地夺过了她手中的那一半,头也不回地跑出了教室。
那个黄昏,他和那本残破不全的书一起在吴镇游荡了很久,最后书的主人决定带着它逃出从前的生活,踏上另一条不一样的路。
那条路,和音乐有关。
那本书,是吉他弹唱的入门教程。
从那以后,靳远就变成了众人口中的不良少年。他不读书,不上学,成日抱着吉他和一群和他一样不三不四的少年在吴镇晃荡,白天去餐馆或是网吧打工,用微薄的薪水买来他的第一把吉他,第一个调音器,第一串霓虹灯,第一次所谓的演唱会。
他从小到大是最听阿婆话的,但只有这一件事,无论阿婆怎样苦口婆心,他都始终不肯回头。
很久很久以后,他对南桥说起这段时光时,曾经说过这样一番话:“我无法决定我生在一个怎样的家庭里,拥有什么,缺少什么,渴望什么,和纵然渴望也永远得不到什么。我这个人生来就一无所有,但至少我还有一件事情是可以自己掌控的,那就是我的人生,我能够放弃什么和追求什么。”
人这辈子也许会缺乏很多,但梦想是足以填补所有空白的存在。
大概也是因为他的孤注一掷,南桥这个出现在他人生里的第一个真心诚意支持他的人也就显得尤其的弥足可贵。
他永远都记得在那个有些燥热的夏日黄昏里,她站在闷热潮湿的小院中,红着脸冲他笑:“我觉得很棒,真的非常棒。”
人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明明全世界都在反对你做一件事时,你义无反顾地背道而驰,可当有人给你一句微不足道的鼓励话语,你便动容不已。
靳远抱着吉他,站在十四五岁那个夏天,却好像看到了遥远的将来,他站在星光无限的舞台上,陪伴他的是他最爱的阿婆,和这个一直一直说要支持他的女生。
这个女生沉默胆小,却敢于在他打架时挺身而出,为他留下了额头那道也许会一辈子褪不去的疤。
这个女生按部就班,却在全世界都反对他辍学追求音乐梦想的时候微笑着对他说:“我觉得很棒,真的非常棒。”
她没有多么漂亮的面孔和多么惊人的才华,只是一个不起眼的甚至有些怯懦的初中女生,可是当她真诚地望着他时,他竟觉得那双眼眸里似有星光万千。
那个星光万千的舞台,和她星光万千的眼睛,于是成了他年少时候唯一的信仰。
她爱吃蛋糕,可家庭条件不允许她有那么多可供自由支配的零花钱,他就把打工赚来的钱留下一部分,每日去学校门口接她放学时为她带一只小小的蛋糕。
她不喜欢说脏话的人,他就让胖子和老方管好自己的嘴,绝对不可以在她面前说半句粗口。
她总有那么多女孩子担忧不尽的烦恼,他就耐心当她的垃圾桶,收留她所有的坏情绪,哪怕他笨拙口生,不会安慰人,永远只能点点头,给她一个鼓励的眼神。
她说的每一句话他都放在心上。
当她似笑非笑地埋怨他:“我不吃香菜的,吃个牛肉面而已,你干嘛给我加这么多呀?”
他点点头:“我记住了。”
从今以后,给她带的所有便当都不再有香菜,哪怕餐厅里的菜里有,他也小心翼翼帮她挑出来。
她因为身体不好,一感冒就很长时间都在咳嗽流鼻涕,他永远比她更细心,包里常常备着手帕和含片,在她需要的第一时间送到她面前。
靳远没有父母,没有兄弟姐妹,只有一个阿婆,和几个狐朋狗友。对他来说,南桥是和这些人不一样的存在,她和他没有血缘关系,没有志趣相投,他们本该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却因为一次打架事件闯入彼此生命。她额头上那道为他留下的疤痕像是一个晦涩的隐喻,昭告着他们从今以后都难以分割的命运。
甚至在阿婆离世的那一刻,也只有南桥能把他从仿佛深渊一般的痛苦中拉回来。那个少女用单薄的身躯支撑着他,在他耳边一字一句地告诉他:“阿靳,你醒醒,你看着我。阿婆她不会希望你变成这样,你还有我啊,还有老方和胖子,还有音乐啊。”
他从似乎没有尽头的黑暗中抬起头来,看见了这道唯一的光。
那一天,他写了一首歌。
像是一场漫无目的的逃亡,
一路狂奔,跌跌撞撞;
从未得知明天是什么模样,
不过一只渺小的飞蛾,
在漫长无尽的黑夜里追寻一道火光。
只可惜就在他以为他和南桥会永远这样彼此陪伴下去的时候,南桥忽然消失在了吴镇,消失在了他此后三年的人生里。
南桥的父亲去世了,她忽然从单亲家庭的孩子变成了孤儿,一个和他一样无父无母的孤儿。
他一边为她的痛苦而痛苦,一边却又萌生了一种不为人知的喜悦,好似他和她越来越相似,越来越能够彼此理解。这样的话,也能更依赖更依靠彼此吧?
可他做梦也没想到,南桥竟然就这么人间蒸发,一声不响地离开了吴镇,离开了他。
他发疯一样日日去南桥的家门口敲门,可是回应他的永远都是一片岑寂。
校门口不再有那个撑伞的少女步伐轻快地走向他。
演唱会不再有那个满脸笑意的小粉丝在观众寥寥无几的台下朝他挥手、为他鼓掌。
没有人第一时间聆听他的新歌了。
南桥走了。
忽然间一切都变了样。他从那个尚有音乐与她陪伴的世界里被放逐出境,从今以后生命里只有音乐,不再有她。
后来他终于又找到了她,那个时候她身边却已经有了一个易嘉言。
后来他终于被经纪人赏识、发掘,那个时候他却已经成了孤身一人。
很多很多年以后,当靳远终于站在星光万千的舞台之上,看着四周呐喊的人群与耀眼的灯火,才忽然发现其实这万千星光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璀璨绚烂。
在巨大的声浪与欢呼声中,他有些疲惫地闭上了眼,恍惚中看见了十四五岁时的那个夏日。他怀抱吉他站在空气燥热难当的校园里,忐忑不安地抬头看着眼前的少女,期盼她能给予一句肯定。
而当她终于笑出来,对他说出那句“我觉得很棒,真的很棒”时,每一处燥热的空气都仿佛变成了秋日的风,凉爽轻柔,让心都飘飘荡荡起来。
那时候,他还没有那么多听众,没有昂贵的吉他,没有水平精湛的乐队。
那时候,他甚至一无所有,为了生计不得不在餐厅与网吧奔波,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然而那时候,他也拥有一切——音乐和她,是他拥有以后便可不再奢求的一切。
靳远闭着眼,恍惚中听见那个少女含笑叫着他的名字,一声一声,温软似三月春风。他再睁眼,那个夏日又消失在了人潮中。
他听见乐队奏出最后的旋律,拿起话筒,轻轻地,唱出最后一段歌词。
而你是黑夜,
是火光,
是我盛大的逃亡,
和终其一生无法到达的远方。 166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