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请封侧福晋的折子被圈了朱砂批下来,李德全亲自来贝勒府宣读圣旨,胤禛、乌喇那拉氏带着苏凉在大门口磕头谢恩。李德全笑眯眯将圣旨交予胤禛,又道:“恭喜四爷四福晋,也恭喜李侧福晋。太子爷身旁的李佳氏也没有这个体面。”乌喇那拉氏极欣喜,苏凉忙做出相当受宠若惊的样子。
胤禛公事公办的留李德全吃茶。高福儿在旁奉上楠木茶盘,除了青瓷盖碗之外,还放着一枚朱红绣茶花的荷包。李德全并不客气,他只是皇帝身旁的苏拉太监,又不是内阁机密大臣,做人不需要太立崖岸。于是装了银子又吃了半杯茶,最后才道,说万岁爷嘱咐了,先不用进宫谢恩,太后最近身子乏,免得打扰她。反正团年合宴没几天了,到时候一起见了倒便宜。众人忙站起来恭敬应是。
送走李德全,胤禛孤身踱回书房怡性斋,心里没料到皇阿玛竟一言不发的准了折子,又派身旁得脸的大太监过来传旨,而李德全最后说太子庶妃李佳氏的话貌似也有影射。帝心难测,不知是福是祸。
虽是逾矩,但请封李氏确是胤禛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决定的。乌喇那拉氏虽时不时喜欢吃点小醋,但终归大家门第出身,心地极善,平日待人处事也都是温柔体下,恩多威少。她做贤妻良母千好万好,但要整饬后院却不见得合适。宋氏一事便是极好的例子。如今自己羽翼未丰,德妃轻而易举便能安插乌雅氏入府,恐怕也难防他人,因此,府邸后院须得有个伶俐人掌着方能维护清明。
李氏入府一年来,平时闷不吭声,像是息事宁人的性子,谁料到关键时刻也是不肯吃亏的主儿,倒能顶事。虽没去过几趟鲤院,但印象深刻,觉得各处都打理得井井有条,是有些才干。论资质,她进府的日子在几个妾侍里头算是早的,担当得起侧福晋的位子。不如趁势顺了乌喇那拉氏的心意,允她们一同协理后院。李家不起眼,不会带来什么助力,但同样也不会惹皇上多心。至于李氏以后会不会生了其他心思,日子长了,慢慢再看。
李德全回乾清宫复旨,康熙一边批折子一边听他回话。
事实证明,李德全能够在众太监中脱颖而出成为康熙的倚赖心腹是有原因的。他早把四阿哥府里头的事打听得清清楚楚,从宋氏出事到乌雅氏进府,再到四福晋要求给李氏抬位份,无非是争风吃醋的一套,全须全尾的跟康熙絮叨了一遍。“奴才瞧着,领旨谢恩的时候四福晋果然是最欢喜的。”
康熙自来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不能耽误,兴趣盎然的听完四儿子后院秘辛,八卦之心得以满足,就挥挥手让李德全先下去了。
年根底下各色事务杂乱琐碎,乌喇那拉氏想着风风光光为李氏张罗晋封礼,因此便跟胤禛商议将喜日定在三月初九,留够了充裕的时间做采办预备。
腊月十八,李氏的母亲李夫人终于获准进贝勒府看望女儿。
苏凉在脑袋里搜寻了一下李氏的记忆,理顺了亲戚关系,以防李夫人看出破绽。李家早年本是在江南开银庄出身,而后连带当铺绸缎铺首饰铺成衣铺等一并推展开来,利润不算丰厚但胜在规模庞大,尔后发展到各地均有分号,终究聚成豪富之家。李家老爷子颇有远见,知道从商不是长久之计,便不惜花费巨资为儿子李文烨捐了一个前程,虽只是个户部里的从六品主事,但也算光宗耀祖。李文烨为人精明能干,侍奉殷勤,进户部几日便攀上了跟随太子办差的四阿哥。因独生女儿李娇蕊姿色俏丽,便索性将女儿送与四阿哥做妾。而胤禛也投桃报李,将李文烨从从六品主事抬到四品知府,再加上与皇家联姻的关系,李家在京城里便也有点赫赫扬扬的意思了。
李文烨家中无妾侍,只娶了一位嫡妻林氏,便是李娇蕊的母亲。李娇蕊上头还有两个哥哥,长子李文渊在工部营缮司做员外郎,娶了户部左侍郎曲家的长女,并已诞下长孙;次子李瑞渊接掌了家里的生意,尚未娶亲。兄弟两个官商联盟,借助父亲的威势,更把李家发扬光大起来。
苏凉把李家的枝枝蔓蔓认真温习了一遍,再带着枣儿、桂儿在万福堂迎接母亲的到来。李夫人现如今是侧福晋之母,乌喇那拉氏身为福晋也要出面寒暄几句。
墨兰掀了帘子进来,未语先笑:“李恭人到了。”苏凉慌得忙站起身来,乌喇那拉氏原本要提醒一句规矩,后又想这是人伦至情,横竖在自己院子里,也漏不到外边去,就让她站着迎接母亲。
李夫人年纪约四十左右,穿着银灰色的缎袄,系着暗青色的百福裙,梳着寻常的发髻,但戴了一整套的嵌蓝宝首饰,显得十分郑重。苏凉调动出了思念妈妈的真情实感,母女相见就更有了几分动人。
李夫人行动之间颇有礼数,先给福晋请安,而后才与侧福晋见礼。乌喇那拉氏忙命墨兰搀起,知道在万福堂她们母女多有不便,随口说了几句话就借口更衣进了内室。
苏凉忙上前挽住母亲的手,李夫人看见一年未见的女儿,满腹辛酸,眼睛顿时湿润起来,枣儿、桂儿忙在一旁引路将母女两个送到鲤院去。
“我的儿,你可瘦了。”李夫人也不敢哭,只哽咽着握住女儿的手揉搓着,弄得苏凉也触景生情,难过起来。
娘俩儿执手相望泪眼,停了好一会儿才安抚住了情绪。苏凉体谅慈母心怀,决定好好宽慰李夫人,她先捡着高兴的事哄娘开心,便笑道:“娘,我在府里头很好的,您瞧瞧,四爷都给我晋位份了。”
枣儿、桂儿知道夫人小姐要叙体己话,早去大门口守着,不准闲杂人等路过。李夫人见四下无人,急忙从贴身口袋里取出一沓厚厚的银票来塞给苏凉,悄声道:“蕊儿,把这些都收好,千万别委屈自己,只管放心大胆花费,用完了娘再给你送来。”苏凉手里握着带有李夫人体温的银票,心情复杂,眼泪扑簌扑簌往下落。
“都是你爹当时非要把你送给四爷,我跟他吵了多少次也不能成,终究还是送来了。你自小懂事,娘知道你心里苦却也不哭不闹,看你上了轿子娘的心都碎了……”李夫人说着说着也忍不住哭起来。
苏凉擦了擦泪道:“娘!我这不是很好嘛!别伤心了呀!”李夫人低泣着点头道:“我瞧着你气色倒是不坏,性子也比原先活泼了点……唉,咱们家虽然不是什么豪门贵族,但也不至于沦落到把你送到这里做妾,你爹整个官迷心窍了!”
苏凉摇头道:“爹也是没法子,咱们家从商的终究没有官家体面,爹也是为了以后哥哥们能有好前途。娘也别多想了,就算我没嫁给四爷,聘给一般人家做正妻,也得忍着三房四妾。哪像如今在贝勒府里,福晋是个善心人,反而过得顺心呢。”
李夫人知道女儿懂事,为自己宽心,也就点了点头:“福晋是不错,费扬古家的小姐确是端庄,我瞅着也很好。唉,知道你过得好,娘就放心了。”
外命妇入府探望亲眷时辰自有规定,娘俩絮叨了半天不觉得时候过得飞快。李夫人最后才道:“你身子还没动静?”苏凉知母亲忧心,忙拿避子汤搪塞过去。李夫人又道:“还有一事要跟你说。苏州你许姨娘家的济荣表哥上个月刚进了太医院做院判,很入宫里贵主儿们的眼。我想跟他求一张生子的方子给你,你表哥却说各人体质不同不敢随便断方。”
苏凉笑道:“荣表哥这话明白。”李夫人皱眉道:“也罢了,你该把避子汤的方子抄一份给你表哥瞧瞧,别是掺了什么不该有的东西。”苏凉安慰她道:“老祖宗几辈子的规矩了,都是从宫里传出来的,好几个太医审过的,不会有事的。”李夫人接着又嘱咐了好几遍“注意身体”、“凡事宽心”云云,才红着眼圈离开。
墨兰拿着时候过来传福晋的话,说让李侧福晋陪着李恭人吃了饭再走。苏凉却道:“规矩不能坏,请墨兰姑娘回去多谢福晋好意。”李夫人深知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理,也推托了几句,众人簇拥着一同走到垂花门外,侧福晋不能出二门,苏凉就站住了,李夫人回身又望了女儿一眼,见她神色凄惶,知道不能再留,狠下心肠头也不回走了。
墨兰便与枣儿一同送李夫人出去。上轿之前,李夫人偷偷给墨兰塞了一张银票,说道:“往后还请墨兰姑娘多多照顾。”大户人家主母的心腹大丫头比后院一般妾侍还有体面,李夫人心里非常清楚,女儿能不能在府里头有好日子,除了要有四阿哥的宠爱,还得有四福晋的抬举。墨兰本不欲收下,枣儿机灵,硬是摘了她腰间挂的翠竹绣囊将银票装进去。
李夫人见状微笑着放下轿帘,四个轿夫便抬起那顶青呢朱盖的轿子稳稳的走了。
胤禛公事公办的留李德全吃茶。高福儿在旁奉上楠木茶盘,除了青瓷盖碗之外,还放着一枚朱红绣茶花的荷包。李德全并不客气,他只是皇帝身旁的苏拉太监,又不是内阁机密大臣,做人不需要太立崖岸。于是装了银子又吃了半杯茶,最后才道,说万岁爷嘱咐了,先不用进宫谢恩,太后最近身子乏,免得打扰她。反正团年合宴没几天了,到时候一起见了倒便宜。众人忙站起来恭敬应是。
送走李德全,胤禛孤身踱回书房怡性斋,心里没料到皇阿玛竟一言不发的准了折子,又派身旁得脸的大太监过来传旨,而李德全最后说太子庶妃李佳氏的话貌似也有影射。帝心难测,不知是福是祸。
虽是逾矩,但请封李氏确是胤禛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决定的。乌喇那拉氏虽时不时喜欢吃点小醋,但终归大家门第出身,心地极善,平日待人处事也都是温柔体下,恩多威少。她做贤妻良母千好万好,但要整饬后院却不见得合适。宋氏一事便是极好的例子。如今自己羽翼未丰,德妃轻而易举便能安插乌雅氏入府,恐怕也难防他人,因此,府邸后院须得有个伶俐人掌着方能维护清明。
李氏入府一年来,平时闷不吭声,像是息事宁人的性子,谁料到关键时刻也是不肯吃亏的主儿,倒能顶事。虽没去过几趟鲤院,但印象深刻,觉得各处都打理得井井有条,是有些才干。论资质,她进府的日子在几个妾侍里头算是早的,担当得起侧福晋的位子。不如趁势顺了乌喇那拉氏的心意,允她们一同协理后院。李家不起眼,不会带来什么助力,但同样也不会惹皇上多心。至于李氏以后会不会生了其他心思,日子长了,慢慢再看。
李德全回乾清宫复旨,康熙一边批折子一边听他回话。
事实证明,李德全能够在众太监中脱颖而出成为康熙的倚赖心腹是有原因的。他早把四阿哥府里头的事打听得清清楚楚,从宋氏出事到乌雅氏进府,再到四福晋要求给李氏抬位份,无非是争风吃醋的一套,全须全尾的跟康熙絮叨了一遍。“奴才瞧着,领旨谢恩的时候四福晋果然是最欢喜的。”
康熙自来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不能耽误,兴趣盎然的听完四儿子后院秘辛,八卦之心得以满足,就挥挥手让李德全先下去了。
年根底下各色事务杂乱琐碎,乌喇那拉氏想着风风光光为李氏张罗晋封礼,因此便跟胤禛商议将喜日定在三月初九,留够了充裕的时间做采办预备。
腊月十八,李氏的母亲李夫人终于获准进贝勒府看望女儿。
苏凉在脑袋里搜寻了一下李氏的记忆,理顺了亲戚关系,以防李夫人看出破绽。李家早年本是在江南开银庄出身,而后连带当铺绸缎铺首饰铺成衣铺等一并推展开来,利润不算丰厚但胜在规模庞大,尔后发展到各地均有分号,终究聚成豪富之家。李家老爷子颇有远见,知道从商不是长久之计,便不惜花费巨资为儿子李文烨捐了一个前程,虽只是个户部里的从六品主事,但也算光宗耀祖。李文烨为人精明能干,侍奉殷勤,进户部几日便攀上了跟随太子办差的四阿哥。因独生女儿李娇蕊姿色俏丽,便索性将女儿送与四阿哥做妾。而胤禛也投桃报李,将李文烨从从六品主事抬到四品知府,再加上与皇家联姻的关系,李家在京城里便也有点赫赫扬扬的意思了。
李文烨家中无妾侍,只娶了一位嫡妻林氏,便是李娇蕊的母亲。李娇蕊上头还有两个哥哥,长子李文渊在工部营缮司做员外郎,娶了户部左侍郎曲家的长女,并已诞下长孙;次子李瑞渊接掌了家里的生意,尚未娶亲。兄弟两个官商联盟,借助父亲的威势,更把李家发扬光大起来。
苏凉把李家的枝枝蔓蔓认真温习了一遍,再带着枣儿、桂儿在万福堂迎接母亲的到来。李夫人现如今是侧福晋之母,乌喇那拉氏身为福晋也要出面寒暄几句。
墨兰掀了帘子进来,未语先笑:“李恭人到了。”苏凉慌得忙站起身来,乌喇那拉氏原本要提醒一句规矩,后又想这是人伦至情,横竖在自己院子里,也漏不到外边去,就让她站着迎接母亲。
李夫人年纪约四十左右,穿着银灰色的缎袄,系着暗青色的百福裙,梳着寻常的发髻,但戴了一整套的嵌蓝宝首饰,显得十分郑重。苏凉调动出了思念妈妈的真情实感,母女相见就更有了几分动人。
李夫人行动之间颇有礼数,先给福晋请安,而后才与侧福晋见礼。乌喇那拉氏忙命墨兰搀起,知道在万福堂她们母女多有不便,随口说了几句话就借口更衣进了内室。
苏凉忙上前挽住母亲的手,李夫人看见一年未见的女儿,满腹辛酸,眼睛顿时湿润起来,枣儿、桂儿忙在一旁引路将母女两个送到鲤院去。
“我的儿,你可瘦了。”李夫人也不敢哭,只哽咽着握住女儿的手揉搓着,弄得苏凉也触景生情,难过起来。
娘俩儿执手相望泪眼,停了好一会儿才安抚住了情绪。苏凉体谅慈母心怀,决定好好宽慰李夫人,她先捡着高兴的事哄娘开心,便笑道:“娘,我在府里头很好的,您瞧瞧,四爷都给我晋位份了。”
枣儿、桂儿知道夫人小姐要叙体己话,早去大门口守着,不准闲杂人等路过。李夫人见四下无人,急忙从贴身口袋里取出一沓厚厚的银票来塞给苏凉,悄声道:“蕊儿,把这些都收好,千万别委屈自己,只管放心大胆花费,用完了娘再给你送来。”苏凉手里握着带有李夫人体温的银票,心情复杂,眼泪扑簌扑簌往下落。
“都是你爹当时非要把你送给四爷,我跟他吵了多少次也不能成,终究还是送来了。你自小懂事,娘知道你心里苦却也不哭不闹,看你上了轿子娘的心都碎了……”李夫人说着说着也忍不住哭起来。
苏凉擦了擦泪道:“娘!我这不是很好嘛!别伤心了呀!”李夫人低泣着点头道:“我瞧着你气色倒是不坏,性子也比原先活泼了点……唉,咱们家虽然不是什么豪门贵族,但也不至于沦落到把你送到这里做妾,你爹整个官迷心窍了!”
苏凉摇头道:“爹也是没法子,咱们家从商的终究没有官家体面,爹也是为了以后哥哥们能有好前途。娘也别多想了,就算我没嫁给四爷,聘给一般人家做正妻,也得忍着三房四妾。哪像如今在贝勒府里,福晋是个善心人,反而过得顺心呢。”
李夫人知道女儿懂事,为自己宽心,也就点了点头:“福晋是不错,费扬古家的小姐确是端庄,我瞅着也很好。唉,知道你过得好,娘就放心了。”
外命妇入府探望亲眷时辰自有规定,娘俩絮叨了半天不觉得时候过得飞快。李夫人最后才道:“你身子还没动静?”苏凉知母亲忧心,忙拿避子汤搪塞过去。李夫人又道:“还有一事要跟你说。苏州你许姨娘家的济荣表哥上个月刚进了太医院做院判,很入宫里贵主儿们的眼。我想跟他求一张生子的方子给你,你表哥却说各人体质不同不敢随便断方。”
苏凉笑道:“荣表哥这话明白。”李夫人皱眉道:“也罢了,你该把避子汤的方子抄一份给你表哥瞧瞧,别是掺了什么不该有的东西。”苏凉安慰她道:“老祖宗几辈子的规矩了,都是从宫里传出来的,好几个太医审过的,不会有事的。”李夫人接着又嘱咐了好几遍“注意身体”、“凡事宽心”云云,才红着眼圈离开。
墨兰拿着时候过来传福晋的话,说让李侧福晋陪着李恭人吃了饭再走。苏凉却道:“规矩不能坏,请墨兰姑娘回去多谢福晋好意。”李夫人深知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理,也推托了几句,众人簇拥着一同走到垂花门外,侧福晋不能出二门,苏凉就站住了,李夫人回身又望了女儿一眼,见她神色凄惶,知道不能再留,狠下心肠头也不回走了。
墨兰便与枣儿一同送李夫人出去。上轿之前,李夫人偷偷给墨兰塞了一张银票,说道:“往后还请墨兰姑娘多多照顾。”大户人家主母的心腹大丫头比后院一般妾侍还有体面,李夫人心里非常清楚,女儿能不能在府里头有好日子,除了要有四阿哥的宠爱,还得有四福晋的抬举。墨兰本不欲收下,枣儿机灵,硬是摘了她腰间挂的翠竹绣囊将银票装进去。
李夫人见状微笑着放下轿帘,四个轿夫便抬起那顶青呢朱盖的轿子稳稳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