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恭知道时分封旨意已下,他忧心尉迟旭身体,欲劝人留下。
那些人从前奈何不得他,往后也奈何不得,兄长何必要如此。
尉迟旭却摇头:“父皇精力日渐不济,有太医断言……到时候不免诸多争端,京中的皇子还是越少越好。”
接着面带和煦笑容安慰:“我这腿虽不好,却不肯一直困在京城,正好能出去看看,京城太多纷扰,我去了那边也清净。”
他的兄长不喜打打杀杀,后来却为了他研究各种兵器弓弩,还是为了他。
“外敌蠢蠢欲动,兄长知你志向,便用自己所能为你做些事,也为了天下百姓。”尉迟旭如是说。
最后烧死安定王的人为的大火,是为了盗走里面的兵器图纸,同时也为了阻止安定王研究出新的兵器产生更大的威胁。
距离兵部贪墨案已经几个月过去,里面搜查出的兵器图纸证实有诸多尉迟旭所做设计相像之处。
兵器设计图这么机密的东西,以尉迟恭的了解,他兄长定不会那么不小心。
而他这里也没丢,那么只能是在那场大火中被盗走的图,放那场大火便是掩盖罪行,怕人发现兵器设计图不见的事实。
尉迟恭派人查到了藩王的封地,那几年有匈奴出没过的痕迹。
结合四年前匈奴进犯,最大的可能是我朝有人与匈奴勾结联手。
此人司马昭之心,一直暗中积蓄力量,觊觎皇位。
天下太平时候要达到这种目的不容易,如此便需主动出击制造动乱,越乱越好。
这时候如果外敌进犯,最好局势危机,外敌能破了边关进犯,那么此人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以勤王护驾的名义起兵。
但此人又怕引狼入室赶不走外敌,所以需有强大的兵器做保障,且还是仅自己有,别人没有。
如此一来,兵器设计图得盗出,精通兵器匠术的尉迟旭必须死。
安定王乃镇守边关的亲王,正是匈奴想要除掉的对象。
双方一拍即合,此人和匈奴勾结提供了朝中情报,匈奴伺机而动。
于是乎,在四五年前南面涝灾、漕粮船沉、先皇身体不济的多事之秋,匈奴先是小股试探,在安定王死后大举进犯!
这是尉迟恭依据查到诸多线索,结合在一起经过严密推敲后,最终得出的结论。
可是他想不明白,那场大火放的时机为何选得也这般凑巧?
安定王前脚来信寄来最新弓弩图纸,并说有了改进出更强悍弓弩的头绪,此事仅尉迟恭知道。
后脚安定王便遭遇了不测。
如果不是凑巧,还有谁知道这个消息并泄露了出去?
还有若是当时尉迟旭将最终弓弩设计了出来,那么图纸又去了何方?
尉迟恭多方查探无果,那场大火掩盖了一切痕迹。
今夜,乃四年前那场大火发生的前一夜。
端太妃的话语在尉迟恭脑海中挥之不去。
他的兄长是因他而死的,这话没有错……
安定王的一生都在保护他这个弟弟,最后甚至为了他而死……
秋夜凄清,乌云悄然飘过,让高挂的明月蒙了一层浓重的阴影。
汀梨院里,梨花难得失眠,她在床上翻来覆去,心里记挂,胡思乱想。
最后实在睡不着,便借着夜灯的光亮起身。
从前皇帝没来,她不觉得有什么,她这儿床小,人没来睡得宽敞,打个滚都行。
可是不知不觉之间,她习惯了抱着妖孽睡,现下人不在,她便觉得床似乎太宽敞了,殿中还空荡荡的。
知春现在不能在偏殿的厅中睡了,每夜有人轮值在外面守夜。
梨花将灯芯挑亮,坐着发了一会儿呆。
安定王祭日前夕,她在想妖孽在做什么,是不是很难过,很记挂安定王?
梨花暗自叹息,在她出事的日子里,妖孽陪着她。
到了他难过的日子,她却什么也做不了,也不能做什么。
梨花经历过生老病死,她很理解在特殊日子的感受。
前世她惟一的亲人走了,每年祭日她都感到很难过,茫茫然无所依,孑身一人的孤独漂泊感。
不过和安定王的骤然薨逝不同,梨花对于妈妈的离去是有心理准备的。
在她妈妈重病期间,她每日往返医院,看着人日渐枯竭的生命力,那种无能为力的哀痛挥之不去。
但也正因为她的妈妈是日渐衰败,重病几经医治最终无能为力,她的哀痛在这些日子被拉得很长很长,给她面对最后一刻极大的缓冲时间,让她学会接受残酷的事实。
看见妈妈闭眼的那一刻,梨花是茫然的隐痛,心底隐隐为她的妈妈从此没了痛苦感到解脱,可又为世上再也没有了妈妈感到难过。
但妖孽的情况大不相同,感情深厚的兄长突然薨逝的,人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噩耗总是要沉痛的多,难以接受的多。
梨花即便再不了解,对于四五年前那场大危机也知道一星半点。
南面涝灾,太子奉旨出京;
匈奴入侵,我朝节节溃败;
安定王薨逝,边关告急;
太子快刀斩乱麻,镇压漕运贪腐;
回京监国,调兵遣将力挽狂澜。
从前梨花在武家听武大人感叹的说起那段危急的历史,彼时她忙着恶补古代大家闺秀之术,只当成说书先生的故事一样飘过耳边不入心。
最多的感受也不过是少年太子,天纵英才,拯救天下,厉害厉害。
她那会儿忧虑的只是将来进了宫不好糊弄人。
梨花如今想武大人说过的那些话语,感受却不一样了,只觉得心疼妖孽心疼得慌。
别看那几句话短,字字精简,和史书里写的一般言简意赅。
但里面的每个字都透露着凶险,步步杀机,字字血雨腥风,一着不慎生灵涂炭。
梨花想,那时的妖孽承受兄长薨逝的悲痛之余,以一力扛起整座江山,担子那么重,一定很难吧。
或许他连悲痛都无法释放,只能藏在心间。
毕竟整个天下都在指望他,作为万民期盼的太子,他怎能如普通人一样肆意发泄心中的悲痛呢?(本章完)
那些人从前奈何不得他,往后也奈何不得,兄长何必要如此。
尉迟旭却摇头:“父皇精力日渐不济,有太医断言……到时候不免诸多争端,京中的皇子还是越少越好。”
接着面带和煦笑容安慰:“我这腿虽不好,却不肯一直困在京城,正好能出去看看,京城太多纷扰,我去了那边也清净。”
他的兄长不喜打打杀杀,后来却为了他研究各种兵器弓弩,还是为了他。
“外敌蠢蠢欲动,兄长知你志向,便用自己所能为你做些事,也为了天下百姓。”尉迟旭如是说。
最后烧死安定王的人为的大火,是为了盗走里面的兵器图纸,同时也为了阻止安定王研究出新的兵器产生更大的威胁。
距离兵部贪墨案已经几个月过去,里面搜查出的兵器图纸证实有诸多尉迟旭所做设计相像之处。
兵器设计图这么机密的东西,以尉迟恭的了解,他兄长定不会那么不小心。
而他这里也没丢,那么只能是在那场大火中被盗走的图,放那场大火便是掩盖罪行,怕人发现兵器设计图不见的事实。
尉迟恭派人查到了藩王的封地,那几年有匈奴出没过的痕迹。
结合四年前匈奴进犯,最大的可能是我朝有人与匈奴勾结联手。
此人司马昭之心,一直暗中积蓄力量,觊觎皇位。
天下太平时候要达到这种目的不容易,如此便需主动出击制造动乱,越乱越好。
这时候如果外敌进犯,最好局势危机,外敌能破了边关进犯,那么此人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以勤王护驾的名义起兵。
但此人又怕引狼入室赶不走外敌,所以需有强大的兵器做保障,且还是仅自己有,别人没有。
如此一来,兵器设计图得盗出,精通兵器匠术的尉迟旭必须死。
安定王乃镇守边关的亲王,正是匈奴想要除掉的对象。
双方一拍即合,此人和匈奴勾结提供了朝中情报,匈奴伺机而动。
于是乎,在四五年前南面涝灾、漕粮船沉、先皇身体不济的多事之秋,匈奴先是小股试探,在安定王死后大举进犯!
这是尉迟恭依据查到诸多线索,结合在一起经过严密推敲后,最终得出的结论。
可是他想不明白,那场大火放的时机为何选得也这般凑巧?
安定王前脚来信寄来最新弓弩图纸,并说有了改进出更强悍弓弩的头绪,此事仅尉迟恭知道。
后脚安定王便遭遇了不测。
如果不是凑巧,还有谁知道这个消息并泄露了出去?
还有若是当时尉迟旭将最终弓弩设计了出来,那么图纸又去了何方?
尉迟恭多方查探无果,那场大火掩盖了一切痕迹。
今夜,乃四年前那场大火发生的前一夜。
端太妃的话语在尉迟恭脑海中挥之不去。
他的兄长是因他而死的,这话没有错……
安定王的一生都在保护他这个弟弟,最后甚至为了他而死……
秋夜凄清,乌云悄然飘过,让高挂的明月蒙了一层浓重的阴影。
汀梨院里,梨花难得失眠,她在床上翻来覆去,心里记挂,胡思乱想。
最后实在睡不着,便借着夜灯的光亮起身。
从前皇帝没来,她不觉得有什么,她这儿床小,人没来睡得宽敞,打个滚都行。
可是不知不觉之间,她习惯了抱着妖孽睡,现下人不在,她便觉得床似乎太宽敞了,殿中还空荡荡的。
知春现在不能在偏殿的厅中睡了,每夜有人轮值在外面守夜。
梨花将灯芯挑亮,坐着发了一会儿呆。
安定王祭日前夕,她在想妖孽在做什么,是不是很难过,很记挂安定王?
梨花暗自叹息,在她出事的日子里,妖孽陪着她。
到了他难过的日子,她却什么也做不了,也不能做什么。
梨花经历过生老病死,她很理解在特殊日子的感受。
前世她惟一的亲人走了,每年祭日她都感到很难过,茫茫然无所依,孑身一人的孤独漂泊感。
不过和安定王的骤然薨逝不同,梨花对于妈妈的离去是有心理准备的。
在她妈妈重病期间,她每日往返医院,看着人日渐枯竭的生命力,那种无能为力的哀痛挥之不去。
但也正因为她的妈妈是日渐衰败,重病几经医治最终无能为力,她的哀痛在这些日子被拉得很长很长,给她面对最后一刻极大的缓冲时间,让她学会接受残酷的事实。
看见妈妈闭眼的那一刻,梨花是茫然的隐痛,心底隐隐为她的妈妈从此没了痛苦感到解脱,可又为世上再也没有了妈妈感到难过。
但妖孽的情况大不相同,感情深厚的兄长突然薨逝的,人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噩耗总是要沉痛的多,难以接受的多。
梨花即便再不了解,对于四五年前那场大危机也知道一星半点。
南面涝灾,太子奉旨出京;
匈奴入侵,我朝节节溃败;
安定王薨逝,边关告急;
太子快刀斩乱麻,镇压漕运贪腐;
回京监国,调兵遣将力挽狂澜。
从前梨花在武家听武大人感叹的说起那段危急的历史,彼时她忙着恶补古代大家闺秀之术,只当成说书先生的故事一样飘过耳边不入心。
最多的感受也不过是少年太子,天纵英才,拯救天下,厉害厉害。
她那会儿忧虑的只是将来进了宫不好糊弄人。
梨花如今想武大人说过的那些话语,感受却不一样了,只觉得心疼妖孽心疼得慌。
别看那几句话短,字字精简,和史书里写的一般言简意赅。
但里面的每个字都透露着凶险,步步杀机,字字血雨腥风,一着不慎生灵涂炭。
梨花想,那时的妖孽承受兄长薨逝的悲痛之余,以一力扛起整座江山,担子那么重,一定很难吧。
或许他连悲痛都无法释放,只能藏在心间。
毕竟整个天下都在指望他,作为万民期盼的太子,他怎能如普通人一样肆意发泄心中的悲痛呢?(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