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房价的暴跌,最先遭殃的当然是各大不动产公司。
因为所有的业务基本都源于土地,所以他们也将直面房市暴落带来的冲击。
虎之门大厦上发生的那一幕,差不多就是现在中小型不动产公司的真实写照。
想想也是,很多热门地段的价格直接腰斩。
这样离谱的价格落差,直接就可以让很多不动产公司宣告破产了。
按照经济学理论,如果房价跌幅超过10%,那么就可以称之为房价崩盘。
如果跌幅超过30%,那就是房价投降。
而房价投降又叫做恐慌性抛售,现在霓虹一步到位,目前正处于这个阶段。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霓虹就迈过了房价调整、房价崩盘、房价投降三个周期性的阶段。
因为这一过程太快,大多数人都反应不及。
这包括银行、不动产机构、企业,以及普通个人。
土地暴跌后的剩余价值,不足此前银行贷款的一半。
毫无疑问不动产机构面临着破产的危局,整个市场风声鹤唳。
稍微一些风吹草动,就能引起大家的恐慌。
面对如此胆战心惊的局面,有的会社选择了直接投降,开始走破产程序。
还有的会社在努力自救,去银行求贷,去市场把剩余的土地以低价出售,力求回笼资金。
然而面对楼市崩坏的局面,银行很可能不会给他们这样的机会。
只要资不抵债,银行就有权力提前收回自己的贷款。
但很显然这时候的不动产会社、企业根本没有余力支付贷款,因此等待他们的很可能依旧是破产这一个结局。
面对崩溃的楼市,这是不动产会社以及企业等机构的选择。
那么普通人呢?要么还一辈子比自己房子价值还高的贷款,要么直接断供。
但无论哪一条路,对于普通人而言都算不上美好。
看看此时的东京街头就知道了,流浪汉人数明显增多。
他们都是还不起房贷断供,或者为了躲债,离婚后而无家可归的人。
不过这还仅仅是开始,地价崩溃所带来的影响,传递到普通人身上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但毫无疑问无论是不动产会社陷入危机,还是普通人断供,他们的选择也直接给银行带来了大量的不良债务。
因为土地变得不值钱,银行以土地为抵押的贷款,面临着收不回来的窘境。
这些收不回来的贷款,就成为了银行的坏账、不良资产。
这时候就别说什么帐外收益了,它们已经全部化为泡影。
因为有大笔不良资产出现,银行内部也在不断的爆出问题。
之前的金融丑闻还没结束,地产冲击又接踵而来,现在霓虹的各大银行人人自危。
91年根据大藏省对21家银行所作的调查看,因为一系列的冲击银行业的累计坏账高达1100亿美元。
这其中有三分之一与房地产有关,而现在才是土地冲击的开始,在未来房价还会继续下跌…
面对一片混乱的时局,也不知道半年前在会议上拒绝了,宫泽喜一托底的银行头取们怎么想?
也许是毫不在意,也许是后悔不已,但此时大多数银行已经没有余力折腾什么了。
面对与日俱增的坏账,一些中小型银行率先开始了抱团取暖。
埼玉与协和银行只是第一波,他们虽然是地方性的小银行,但二者的合并却极具象征意义。
这代表着泡沫破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传导至银行这一端。
埼玉与协和银行只是因为体量的原因,承受不住大面积坏账所带来的恶果,因此他们提前开启了自救。
从这两者的合并,白川枫已经可以推算出其他银行,必定也遭遇了相同的问题。
之所以现在看起来没什么异常,那是因为他们还能支撑一段时间。
但是不会太久了,尤其是长银开始抛售EIE的股票,这就是标志性的事件。
EIE国际以地产起家,它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大量的不动产投资。
酒店、大学、度假村、高尔夫球场,这些无一不和土地相关。
知道泡沫最鼎盛的时期,EIE国际旗下高尔夫球场的会员卡多少钱一张吗?
3亿日元!
泡沫时期什么都能炒,炒股、炒地,包括炒高尔夫球场的会员卡。
那时候为了凸显自己与平民的差别,富人们压根不去普通球场。
这些由地产商开发的顶级球场才是他们追逐的目标,最好它还要是会员制。
EIE国际当初球场还没建成,就开始迫不及待的发售会员卡。
球场都没盖好呢,就开始卖会员卡,这正常吗?
有什么不正常的,没见天朝遍地期房,甚至直接卖楼花的都有?
结果还不是有大把的人买单,EIE国际玩的是一样的套路。
这些会员卡经过了市场的热炒之后奇货可居,一度成为了短期的理财产品。
当时国外来霓虹考察的米国官员,在听说了3亿日元的天价后,他们一度以为这是高尔夫球场的价格。
疯狂时期的种种奇葩现象不一而足,而如今同样是EIE国际的高尔夫会员卡,它的售价已经跌到了几十万日元还无人问津的地步。
之所以有这种天差地别,那是因为EIE国际的高尔夫球场烂尾了。
在去年楼市还未崩溃的时候,EIE国际就已经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股市崩溃是诱因,自身战线拉的太长是根本原因。
现在地价崩溃,EIE国际已经岌岌可危。
面对这样的局面,作为它的主银行,按道理长信银行应该积极救援才是。
但是此时长银自己都自身难保,哪有余力去救EIE国际。
说白了长银放弃对EIE国际的救援,并抛售其持有的20%股票,就是丢车保帅之举。
在86年EIE的高桥治则,第一次找到长银申请3.5亿美元贷款时。
长银总部明知道EIE所报数字有太大的水分,甚至项目细节也一概没有。
但它仍旧同意了对方的申请,并开始放款。
之所以会发生这一幕,就是因为EIE在申报贷款时,提到了大量购买土地。
那时候银行给其他机构贷款只考虑一点:抵押品是不是不动产!
面对地方分行的质疑,长银总部回复的十分干脆:担心现金流或回报率是可笑的,那是米国人才干的事。
于是在总部的默许下,短短4年EIE就从长银贷出了80亿美元,合计11000亿日元。
这些钱全部被EIE用来在全球疯狂购买不动产,随着土地的升值,长银的资产也因此膨胀到了3000亿美元。
然而竹篮打水一场空,随着地价的暴跌。
不仅EIE国际无力偿还贷款,长银原本膨胀的资产也变成了现在的拖累。
加上股市的双重打击,银行的现金流已经开始出现枯竭的迹象。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大藏省依旧禁止银行随意断贷,并强迫大银行拯救困境中的小型金融机构。
这一套模式起源于战后经济复苏的主银行体制,也就是银行业所谓的“护送船队”模式。
它保证了金融机构、实体企业不会破产,在发生危机时银行会为他们提供支援。
同样这一套模式,也适用小银行和大银行之间。
换句话说,适者生存的市场法则并不适用于霓虹的银行业。
以现代化的市场经验看,这套僵化的模式无疑是落后的。
但这就是霓虹,保守的力量往往超出外人的想象。
不过在大藏省的逼迫下,长银对于EIE的支援持续了近一年,现在也不得不放弃了。
长银之所以无视大藏省的命令,就是因为它发现EIE简直是一个无底洞。
由于摊子铺的太大,EIE在全球的地产开发很多还处于施工阶段。
资金链断裂就有停工烂尾的风险,想要尽早完工实现套现,那就需要不间断的资金投入。
在主导了EIE后,长银也试着投入一定的资金。
但霓虹现在的不动产行情,注定了此前的投入全部打了水漂。
于是长银内部在合计了一番后,果断的宣布放弃对EIE的控股。
仅仅因为EIE长银内部产生的坏账就高达1.5万亿日元,其他领域产生的坏账也有2.8万亿左右。
也就说此时长银的坏账已经高达4万亿日元,这个数字甚至把长银自己都拖入了万劫不复之地。
当然作为霓虹超一流的银行,长银还在捂盖子,坏账也没有被爆出来。
但别人不知道长银的情况,白川枫和新井裕知道啊。
他为什么处心积虑的提前引爆霓虹的地产泡沫,不就是为了沧海横流的这一天吗?否则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谁干?
从86年开始,白川枫就命令新井裕暗中收集各大银行的情报。
因为它们多是上市银行,因此从每年的财报中就可以大致推算它们在地产行业中的投入。
配合这几年的市场行情以及各大不动产会社的情报,这些推算出的数字基本八九不离十。
长银实际亏损是4万亿日元,白川枫他们得出的结果是3.6万亿左右。
但无论是3.6万亿还是4万亿,毫无疑问这个数字都超出了长银本身所能承受的范围。
因为根据这些年收集的情报看,长银本身的贷款业务只有11万亿的规模。
已经明确的坏账就有4万亿,占据总业务的三分之一左右,就这还不计算其他的不良债务。
如此高的坏账率不出意外的话,长银最后的结局不会太好。
而现在白川枫还打算继续加快这一进程,长银不死,北都银行怎么完成升级?
(本章完)
因为所有的业务基本都源于土地,所以他们也将直面房市暴落带来的冲击。
虎之门大厦上发生的那一幕,差不多就是现在中小型不动产公司的真实写照。
想想也是,很多热门地段的价格直接腰斩。
这样离谱的价格落差,直接就可以让很多不动产公司宣告破产了。
按照经济学理论,如果房价跌幅超过10%,那么就可以称之为房价崩盘。
如果跌幅超过30%,那就是房价投降。
而房价投降又叫做恐慌性抛售,现在霓虹一步到位,目前正处于这个阶段。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霓虹就迈过了房价调整、房价崩盘、房价投降三个周期性的阶段。
因为这一过程太快,大多数人都反应不及。
这包括银行、不动产机构、企业,以及普通个人。
土地暴跌后的剩余价值,不足此前银行贷款的一半。
毫无疑问不动产机构面临着破产的危局,整个市场风声鹤唳。
稍微一些风吹草动,就能引起大家的恐慌。
面对如此胆战心惊的局面,有的会社选择了直接投降,开始走破产程序。
还有的会社在努力自救,去银行求贷,去市场把剩余的土地以低价出售,力求回笼资金。
然而面对楼市崩坏的局面,银行很可能不会给他们这样的机会。
只要资不抵债,银行就有权力提前收回自己的贷款。
但很显然这时候的不动产会社、企业根本没有余力支付贷款,因此等待他们的很可能依旧是破产这一个结局。
面对崩溃的楼市,这是不动产会社以及企业等机构的选择。
那么普通人呢?要么还一辈子比自己房子价值还高的贷款,要么直接断供。
但无论哪一条路,对于普通人而言都算不上美好。
看看此时的东京街头就知道了,流浪汉人数明显增多。
他们都是还不起房贷断供,或者为了躲债,离婚后而无家可归的人。
不过这还仅仅是开始,地价崩溃所带来的影响,传递到普通人身上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但毫无疑问无论是不动产会社陷入危机,还是普通人断供,他们的选择也直接给银行带来了大量的不良债务。
因为土地变得不值钱,银行以土地为抵押的贷款,面临着收不回来的窘境。
这些收不回来的贷款,就成为了银行的坏账、不良资产。
这时候就别说什么帐外收益了,它们已经全部化为泡影。
因为有大笔不良资产出现,银行内部也在不断的爆出问题。
之前的金融丑闻还没结束,地产冲击又接踵而来,现在霓虹的各大银行人人自危。
91年根据大藏省对21家银行所作的调查看,因为一系列的冲击银行业的累计坏账高达1100亿美元。
这其中有三分之一与房地产有关,而现在才是土地冲击的开始,在未来房价还会继续下跌…
面对一片混乱的时局,也不知道半年前在会议上拒绝了,宫泽喜一托底的银行头取们怎么想?
也许是毫不在意,也许是后悔不已,但此时大多数银行已经没有余力折腾什么了。
面对与日俱增的坏账,一些中小型银行率先开始了抱团取暖。
埼玉与协和银行只是第一波,他们虽然是地方性的小银行,但二者的合并却极具象征意义。
这代表着泡沫破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传导至银行这一端。
埼玉与协和银行只是因为体量的原因,承受不住大面积坏账所带来的恶果,因此他们提前开启了自救。
从这两者的合并,白川枫已经可以推算出其他银行,必定也遭遇了相同的问题。
之所以现在看起来没什么异常,那是因为他们还能支撑一段时间。
但是不会太久了,尤其是长银开始抛售EIE的股票,这就是标志性的事件。
EIE国际以地产起家,它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大量的不动产投资。
酒店、大学、度假村、高尔夫球场,这些无一不和土地相关。
知道泡沫最鼎盛的时期,EIE国际旗下高尔夫球场的会员卡多少钱一张吗?
3亿日元!
泡沫时期什么都能炒,炒股、炒地,包括炒高尔夫球场的会员卡。
那时候为了凸显自己与平民的差别,富人们压根不去普通球场。
这些由地产商开发的顶级球场才是他们追逐的目标,最好它还要是会员制。
EIE国际当初球场还没建成,就开始迫不及待的发售会员卡。
球场都没盖好呢,就开始卖会员卡,这正常吗?
有什么不正常的,没见天朝遍地期房,甚至直接卖楼花的都有?
结果还不是有大把的人买单,EIE国际玩的是一样的套路。
这些会员卡经过了市场的热炒之后奇货可居,一度成为了短期的理财产品。
当时国外来霓虹考察的米国官员,在听说了3亿日元的天价后,他们一度以为这是高尔夫球场的价格。
疯狂时期的种种奇葩现象不一而足,而如今同样是EIE国际的高尔夫会员卡,它的售价已经跌到了几十万日元还无人问津的地步。
之所以有这种天差地别,那是因为EIE国际的高尔夫球场烂尾了。
在去年楼市还未崩溃的时候,EIE国际就已经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股市崩溃是诱因,自身战线拉的太长是根本原因。
现在地价崩溃,EIE国际已经岌岌可危。
面对这样的局面,作为它的主银行,按道理长信银行应该积极救援才是。
但是此时长银自己都自身难保,哪有余力去救EIE国际。
说白了长银放弃对EIE国际的救援,并抛售其持有的20%股票,就是丢车保帅之举。
在86年EIE的高桥治则,第一次找到长银申请3.5亿美元贷款时。
长银总部明知道EIE所报数字有太大的水分,甚至项目细节也一概没有。
但它仍旧同意了对方的申请,并开始放款。
之所以会发生这一幕,就是因为EIE在申报贷款时,提到了大量购买土地。
那时候银行给其他机构贷款只考虑一点:抵押品是不是不动产!
面对地方分行的质疑,长银总部回复的十分干脆:担心现金流或回报率是可笑的,那是米国人才干的事。
于是在总部的默许下,短短4年EIE就从长银贷出了80亿美元,合计11000亿日元。
这些钱全部被EIE用来在全球疯狂购买不动产,随着土地的升值,长银的资产也因此膨胀到了3000亿美元。
然而竹篮打水一场空,随着地价的暴跌。
不仅EIE国际无力偿还贷款,长银原本膨胀的资产也变成了现在的拖累。
加上股市的双重打击,银行的现金流已经开始出现枯竭的迹象。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大藏省依旧禁止银行随意断贷,并强迫大银行拯救困境中的小型金融机构。
这一套模式起源于战后经济复苏的主银行体制,也就是银行业所谓的“护送船队”模式。
它保证了金融机构、实体企业不会破产,在发生危机时银行会为他们提供支援。
同样这一套模式,也适用小银行和大银行之间。
换句话说,适者生存的市场法则并不适用于霓虹的银行业。
以现代化的市场经验看,这套僵化的模式无疑是落后的。
但这就是霓虹,保守的力量往往超出外人的想象。
不过在大藏省的逼迫下,长银对于EIE的支援持续了近一年,现在也不得不放弃了。
长银之所以无视大藏省的命令,就是因为它发现EIE简直是一个无底洞。
由于摊子铺的太大,EIE在全球的地产开发很多还处于施工阶段。
资金链断裂就有停工烂尾的风险,想要尽早完工实现套现,那就需要不间断的资金投入。
在主导了EIE后,长银也试着投入一定的资金。
但霓虹现在的不动产行情,注定了此前的投入全部打了水漂。
于是长银内部在合计了一番后,果断的宣布放弃对EIE的控股。
仅仅因为EIE长银内部产生的坏账就高达1.5万亿日元,其他领域产生的坏账也有2.8万亿左右。
也就说此时长银的坏账已经高达4万亿日元,这个数字甚至把长银自己都拖入了万劫不复之地。
当然作为霓虹超一流的银行,长银还在捂盖子,坏账也没有被爆出来。
但别人不知道长银的情况,白川枫和新井裕知道啊。
他为什么处心积虑的提前引爆霓虹的地产泡沫,不就是为了沧海横流的这一天吗?否则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谁干?
从86年开始,白川枫就命令新井裕暗中收集各大银行的情报。
因为它们多是上市银行,因此从每年的财报中就可以大致推算它们在地产行业中的投入。
配合这几年的市场行情以及各大不动产会社的情报,这些推算出的数字基本八九不离十。
长银实际亏损是4万亿日元,白川枫他们得出的结果是3.6万亿左右。
但无论是3.6万亿还是4万亿,毫无疑问这个数字都超出了长银本身所能承受的范围。
因为根据这些年收集的情报看,长银本身的贷款业务只有11万亿的规模。
已经明确的坏账就有4万亿,占据总业务的三分之一左右,就这还不计算其他的不良债务。
如此高的坏账率不出意外的话,长银最后的结局不会太好。
而现在白川枫还打算继续加快这一进程,长银不死,北都银行怎么完成升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