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上万本全本小说供您下载阅读。
最新网址:www.shukuge.com

分节阅读 11

作者:那多
更新时间:2015-03-02 10:00:00
已经被拓宽,四壁上也以高强度塑料梁加固,防止塌陷,路变得十分的好走,我们几乎一直都可以跑步前进。

      然而越接近中心的岩洞,阻挡我们前进的铁管就越多,纵横交叉的铁管令我很难在第一时间判别方向,我们的速度慢了下来。

      我努力以最快的速度判别正确的路,身后不时听到梁应物低声的催促:

      “快!快!快! 我们已经慢了!”

      好在叶瞳与我同时记忆的地图,在我犹豫的时候,她总是能够及时指出方向。

      9分12秒后,我们到达了中央的岩洞。

      幸运的是,这里已经装置了一架绳梯,令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迅速下到岩洞的底部。

      那种骇人的生命力又再次压迫着我的神经,我们不断倾听着自己越加粗重的呼吸声,叶瞳开始表现出轻微的不知所措,而我的思维也开始变得有些混乱。

      在此,梁应物表现得就像个精神受过特殊训练的特工人员――我相信这一点――而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家,他动作干净利落地打开箱子,取出核弹,用铆钉枪和特制的塑料铆钉将核弹的四个角钉在岩壁上,一边做着这些,一边冷静地道:

      “那多,你带叶瞳先离开这里,我会赶上你们的。”

      “放你的屁!”我大叫,“要走一起走,我和叶瞳走了,谁来给你带路?”

      他不再说什么,打开核弹的控制板,开始设定时间。

      我不断地看着计时器,浑身都已经被冷汗浸透,如坠冰窟。整个安装过程持续了3分20秒,在哔的一声轻响之后,梁应物锁上控制板,大声叫道:

      “快,我们离开这里!”

      我拖着叶瞳的手,在甬道中没命地奔跑,羊皮卷上的地图本能般地在我脑中展开,头盔顶部的灯光照亮眼前三米的距离,洞中的景物迅速地向后退,由头盔的铅玻璃看到的景象,就如同一场异常真实的虚拟幻境,一个第一人称视角的逃亡游戏。

    最后的使命(3)

      我不时回头看看,梁应物紧紧跟在我们身后。

      A.M. 10∶38∶50。

      我们准时退出白公山山洞。

      我们以最快速度跳上吉普车,梁应物大声喊道:

      “系好安全带!”

      V8发动机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将车子加速到200公里/每小时,我和叶瞳被加速度紧紧压在座位的靠背上,车两旁扬起的尘土令窗外的景物只剩下模糊的影子。

      当我们看到第一个关卡时,梁应物降低了车速。

      这里已经是安全范围。

      然而我们谁都没有勇气回头看将在十分钟之内被摧毁的白公山。

      切诺基绝尘而去。

      在脱下压得我喘不过气的防辐射服之后,我忽然感到一阵头晕恶心,而叶瞳则终于忍不住,哇的一声将出发前吃的东西全吐了出来。

      梁应物扶我们两人坐下,从药箱中找出三片胶囊,给我们一人一片:

      “这是抗辐射剂,快吃了它。”

      那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科学家忽然冲进来,也不顾我们的存在,焦急地道:

      “梁博士,你去哪儿了?我们四处找你,正等你开会呢!”

      “我去了趟白公山,了解一下实地情况。”虽然他满头大汗,脸色愈加苍白,然而语调仍是很平稳。

      “你知道,局面已经失控了,我们正准备开会讨论向央请求支援,摧毁那个东西!”

      梁应物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

      我和叶瞳作为史前文明飞船的发现者列席了这场会议――这是梁应物一再坚持的结果,当然我猜想我的特殊身份可能也不无作用。

      事实上我和叶瞳并不在意他们所讨论的内容,我们始终都关注着这里与白公山观察站的联系――照理来说,白公山中的核弹应该已于二十多分钟前爆炸了。

      虽然是小当量的核弹,但我们也应该感受到核弹爆炸的震动。可是为什么没有,我非常小心地感觉着地面,一丝震动也没有。

      梁应物眉头紧锁,对于会议,他显然也有些心不在焉。

      难道说,核弹没有爆?梁应物的土法制核弹失败了?

      “没有任何异动,山的土色比三天前进一步加深,露在山外的铁管似乎已经停止生长,转而向地下发展……等等……异常!金属吸收力测定发现异常!吸收力……吸收力……”一旁紧盯着仪器的监测员脸色苍白。

      “怎么了?”梁应物一下子站起来大吼。

      “对金属的吸收速度再次上升,现在已经比半分钟前增强20%,30%了,已经到30%,增幅还在上升。”

      会议室中忽然一片寂静,仿佛所有人都在同一时间被夺去了舌头。

      人们面面相觑。

      只有监察员干涩的声音不停报出令人惊恐的数字。

      “100%。”

      “150%”

      “200%。”

      十分钟后,监察员抹了一把额上的汗珠:“增幅趋于平缓,现在每分钟的增幅大约是,大约是……”

      “是多少?”老贺发青的嘴唇里艰难地发出问话。

      “47.857%”

      天,竟然每分钟暴涨近五成的金属吸收力。

      “所有人员迅速撤离。”老贺当即下了决定。

      是对于核弹的报复吗?撤的话,撤到哪里,以现在的速度,吞噬掉整个中国,不,整个地球都指日可待了,还有哪里可以逃?

      所有的人用最快的速度整理行装,一些笨重的器材甚至来不及带走。我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无力感,在之前,就是在核心都没有这样的感觉,好像我的生命力正源源不断地被黑洞吸收掉。

      我向切诺基跑去,脚下却忽然一软,险些摔倒。这不是因为双腿无力,而是因为地面传来了剧烈的震动。

      这场突如其来的震动持续了大约30秒钟,才渐渐减弱。

      一个声音突然叫起来:“金属吸收力正在下降,核正在远离我们。”正是那个监察员。

    最后的使命(4)

      “核正在远离?怎么可能,往什么方向?”梁应物大声问。

      “地下,它向地下去了。”

      白公山依然分毫无损地矗立在我们面前,一如它跨越千万年的岁月,它也将继续在柴达木中继续存在千万年。

      近三十个人穿着笨重的、黄色的防辐射服鱼贯走进洞中,这场面看上去多少有些滑稽。

      梁应物、我和叶瞳走在最前面带路,“母体”莫名地消失。经过一番考虑,老贺决定让我们带队,来这里看一看。

      第四次拜访,白公山山腹之中错综复杂的甬道恐怖之色已经尽去,当接近中央洞穴时,我发现那些用来支撑岩壁的高强度抗辐射塑料已经完全融化――那颗核弹确实爆炸了,但我们居然一点都没感觉到,连仪器都未检测到,这就是这种生物的力量吗?

      半小时后,27支25瓦的盔顶灯将白公山中央的洞穴照得灯火通明,然而这里已经变得空无一物。

      所有包围着“母体”的分支已经全部消失,洞壁上覆盖着一层银红相间的金属层,想必是核弹爆炸时熔化的金属粘在了岩壁上。我猜想正是由于这些密集的金属承受了核爆的大部分的能量而使白公山逃过了被摧毁的厄运。

      而在洞的中央,原先“母体”所在的位置,留下了一个半径约有二三十米,深不见底的洞穴。看来“母体”在钻入地下的时候,还把最核心的一些铁质枝干带了下去。

      当我接近洞穴时,忽然一种微弱却顽强的力量再次触动了我的神经,令我站在洞口,呆呆地望着洞中的黑暗出神。

      “看来我们不必再开什么会了。”梁应物道,“‘母体’已经消失了,据我的初步推断,它在长时间、高强度的放射性照射下部分物质起了反应,自行爆炸了。”

      老贺道:“除了观察站必要的人员外,所有研究人员撤出白公山,观察站继续严密观察并报告数据。”

      “唐教授,麻烦你在最短时间内尽量消除这里的放射,在山外部辐射量降低到对人畜无害的程度之前,继续封锁这里。”

      在回营地的路上,我暗暗地对梁应物说:

      “它还活着!我感觉到它还活着!”

      “我知道。”梁应物说。

      “地心,它是因为地心大量的金属而沉下去的,并不是因为核爆。”我说。

      “我知道,”梁应物道,“几百万年过去,我想它成熟了,就像成熟的果子要掉到地上一样,它终于有了足够的力量钻入地下,或许我们的核爆提供了它最后的能量。”

      “真是可笑,如果它早一点成熟的话,我们的祖先也就不用放弃地球了吧。”

      我回到上海不久,就得知梁应物因为“指挥失误,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被调离了托素湖研究站。但由于史前文明飞船的发现,他算是功过相抵,并没有受到什么处分,继续回到上海的B大担任生命科学院的老师。

      “X机构”在飞船遗址处以飞船为中心建造了一个高度机密的研究基地,在这一年之中,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突飞猛进,令世界为之侧目。

      而对于白公山的封锁也于我们离开后的不久解除了,和母体相隔了“千山万水”的“分支”在来年冬天死于大戈壁的严寒之中,长埋于地下。

      说到德米尔希人的祖先,他们因为贪图制取铁器的方便而违背了“神谕”,以至于家园败落,流离失所,流落成为了游牧民族,这从羊皮卷以及克鲁克湖古村落遗址中所发现的铁器都可以得到验证――然而叶瞳却始终不承认这一点,我们就因此在回来的火车上吵翻了,她足足有两个月没有和我联系――当然这并不能掩盖叶瞳的族人为人类的生存环境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我们在回上海之前曾在德令哈与其近郊四处寻找叶瞳的族人们的踪影,然而这个神秘的民族竟然就从此杳无音讯,再没人碰见过他们,仿佛他们从来都只是传说中的人物,未曾真实地存在过――他们举行仪式的老屋已经空无一物,地下室中的神龛也不见了“神盒”的踪迹,连天井中的篝火的灰烬也都已经被风沙吹尽。那场庄严的祭祀、奶奶那布满皱纹与斑点的脸,仿佛都只在梦中出现过,叶瞳曾为此伤感不已。

    最后的使命(5)

      我们也问了些当地人,而他们无一例外地不愿提及和“德米尔希”族有关的只言片语。我们很想告诉他们,有关“妖山”与“地狱看门人”的传说应该终结了,然而我们并没那么做。

      由此,羊皮卷上永远不能再回到族中的警示却更像是个诅咒。

      最后,在回上海之前,梁应物和我们所说的话令我和叶瞳印象深刻:

      “你们都已经做了多年的新闻工作了,都应该知道该怎么做。我想保持沉默是最好的方法,当然,我是不会对你们做出什么不利的举动的。”

      这句话令叶瞳最终还是认为他与间谍片中动辄灭口的特工是一类人。

    尾 声

      就在我以为终于可以解开心中的郁结、轻松一下的时候,那该死的、藏身于我办公桌上废纸堆深处的电话又再次响起:

      “那多,好久没联系啦,你身体好点了没?我和朋友约好下星期出发去西藏,你一起去吗?”――叶瞳的声音。

      还记得吗?我对你说过,好奇心是一种极其有害的情绪……

    尾 声

      当写完这些文字的时候,那些一个小时之前还清晰逼人的记忆仿佛一下子又都成了遥远的回忆。

      我将大叠的新闻纸与叶瞳送给我的第一张和最后一张羊皮卷都夹在了我的记事本中,将它们亲手塞进随身带的皮包或是锁进办公桌的抽屉中。幸运的是,在这样一个迷宫般的巨大办公室中,没有谁会注意到我在写什么。而所有的真相都将淹没在主流媒体那些浩如烟海却 无关痛痒的文字中。我的《那多手记》也一样。

      我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鼻中立时涌入一股令我厌恶的烟味。

      这个四平八稳的房间就在我眼前铺开。与羊皮卷不同,它并没有什么可发掘的秘密,有时我羡慕它的平凡,有时我又厌恶它的乏味。

      但无论如何,我想我这辈子都不会再踏足青海那片土地了。

      这个故事――我称它为“故事”并不表明它是不真实的,恰恰相反,它已经真实到了传奇的地步――应该到此为止了。

      就在我以为终于可以解开心中的郁结、轻松一下的时候,那该死的、藏身于我办公桌上废纸堆深处的电话又再次响起:

      “那多,好久没联系啦,你身体好点了没?我和朋友约好下星期出发去西藏,你一起去吗?”――叶瞳的声音。

      还记得吗?我对你说过,好奇心是一种极其有害的情绪……

      那多

      2003年

    --------------------------------

    本文由久久小说下载网(www.txt99.com)下载,久久出品,必属精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