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午时,林菀帮着许母做好午膳,私塾上学的许青佑都蹦达回来了,许父和许青彦还没见人影。平日里他们中午要看铺子,也是不回来吃的,一般都是回来一个人提着食盒到铺子里吃,到了酉正(下午6点)关了铺子,一家人再一块吃晚饭。只冬日里天黑得早,关铺子关得早些。
许母望了眼天色,估摸着他们是有事耽搁了,把饭菜热好装了盒,对林菀说:“你来平川镇有两月了,还没怎么出过门,今儿你去给你舅舅送饭吧。”
林菀愣了愣才接过食盒,她在清远府的时候,小时候还和母亲出门玩耍过,后来她娘去了之后,守孝三年她几乎就没出过院子。教她们的嬷嬷也说,好人家的姑娘不能一个人在去外面闲逛,身边总要带着人。
林菀蠕动了下嘴,小声道:“我不认得路。”长这么大,她还没一个人出过门呢。
许母笑了笑,挥手唤来小儿子,“让青佑跟你去吧,他也顺道去私塾。”看来以后得带着侄女去外面转转,总不能日后嫁了人连买菜扯布往哪条道儿都不知道。
林菀牵着小表弟提着食盒就出门了,许家虽然房子小,但住的是青石巷却是镇上的好地段,周围一片儿最不济也是家有小产的人家。出了巷子,两边的街道也是井然有序,看起来干干净净。
这的一套小房子,据说可以换城西那边一座大房子了,但许母嫌城西龙蛇混杂,怕孩子学坏了去,就一直在青石巷住着,他们打算多存点钱,日后邻里有谁卖房子,再买下来。等小儿子也大了成了家,两个儿子分家也不偏不倚。
书肆并不远,不大一会儿就到了。小表弟还没说,林菀就知道哪家铺子是舅舅家的了,那写着“芝兰轩”的牌匾,还是她爹爹亲手写的,她一眼就认出来了。
进了书肆,林菀发现里面地方不大,但布置得很雅致,角落里还有一个红木小桌,上面摆着一个细颈白瓷花瓶,瓶里插着一枝半开的桃花。
小桌边坐着两个穿着石青色袍子的客人,正在拿着书翻看,看到妙处两人还一起交头接耳说笑。他们衣着打扮几乎一致,就连领口的绣纹也是一样的,想来不是两兄弟,也是极其亲近的关系。林菀没敢细看,那两人在她进了屋之后,都不约而同的看了过来,其中一个还好,只淡淡扫了她一眼就挪开了视线,另一个却时有窥探。
林菀面上克制不住发烫,她倒不是羞的,而是气的,这人也太放肆无礼了!
许父不好当着客人的面用饭,早接了食盒进了里面休息的小间,他吃了再出来替换儿子。留在外头的许青彦正想问表妹要不要带点诗词册子回去看,他记得那些替姑娘买书的小丫鬟就爱买这一类,想想林菀是从城里来的,应该也喜欢这些,话还没出口,却见林菀似羞似恼的说要走。他似有所觉,偏头望去,正好撞上那人的目光。
许青彦心里暗骂:人模狗样的东西,书都读到狗肚子里面去了!
“表妹快回去吧。以后让柚子来送食盒,你别随便出来了。”柚子是许青佑的小名,不过许父许母已经不这么喊了,因为许青佑听了会闹脾气。但许青彦大大咧咧的,喊惯了他也不改口,许青佑有些怕这个大哥,倒没敢说什么了。
许母在许青彦之后还生了两个孩子,都没留住,柚子出生后,当即给他取了个“佑”字的同音贱名,期盼上天保佑他平安长大。
“表哥说笑了,小佑才七岁,他哪提得动?”林菀侧过身子避开那人的探视,此时也没心情和许青彦说笑,拉起一旁的的许青佑就往外走了。
许青彦见人走远了,才悻悻的回了柜台,他已经忘了要吃饭这一回儿事,只小声嘀咕着:“七岁不小了,我像他那么大的时候,别说一个,两个食盒都提得动。”
那两个穿石青色袍子的文人拿着书上来结账的时候,许青彦瞥了一眼,三百文的书,他张嘴就是一贯钱,翻了几番不止。那两人面面相觑,最后放下书走了。
“小地方上的人就是粗鄙,瞧着咱们是文华书院的学子,竟坐地起价。”其中一人出了芝兰轩的店门后,气恼的埋怨了一句。文华书院乃是大齐开国文臣所办,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出过不少的举人进士,在这一带颇有盛名。他们穿着书院统一颁发的衣服物件,别人一见就知道是文华书院,对待他们都是客客气气的。
刚才偷看林菀的那人笑了笑,道:“刘兄莫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了。离这几条街还有一家书肆,我们去那也是一样。”
被唤刘兄的人有一瞬间的尴尬,一时倒忘了平川镇是同窗的家乡。他拱手道:“是愚兄口误,贤弟勿要见怪。”
付越林道:“一点小事罢了。”他回头看了看芝兰轩,暗自奇怪,刚才那个女子,眉目娟秀,倒不像是小户人家的女儿,不知道是哪家的姑娘?他总觉得依稀有些面熟,好像在哪见过,但一时却想不起来了。
林菀把小表弟送到了私塾外,亲眼看他进去了才往回走。她步子小,走得不快,开始的时候还低着头不敢看,到了后头听见小贩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到底没忍住好奇心瞅了瞅。平川镇虽小,但该有的都有。
她一路看来,一时倒忘了时辰。走到卖首饰的小铺子时候,那站门口的伙计见她穿着细棉布,人看着就像富裕人家的姑娘,还满脸笑容的招呼她:“咱们这是百年老店了,各种新的老的样式都有,姑娘要不要进来看一看?”
林菀回到许家的时候,还是满脸羞红的。她见人招呼她,就不好意思拒绝,结果伙计给她说了一堆,对她又夸又捧的。最后问她要买哪个钗哪个佩的时候,她只能落荒而逃了。偏偏这时候还有人上前问路,她自己都是第一次出门,哪里能知晓,只能摇摇头遁走了。
说实话,女孩家家,看见那些精致的小东西,不动心才怪。但是她身无长物的到了舅舅家,有的不过是母亲留给她的一点首饰,其余最值钱的不过是知府夫人临别前说送与她,当作添妆的几匹锦缎了。
林菀咬了咬唇,她承蒙舅舅收留,只想着少给她们添麻烦。哪好意思向他们要铜钱花?下次出去,可不能这么瞎晃了。林菀定了定神,回屋取了纸铺平,开始抄起经书来。
守孝的三年,她无所事事,整日不是做绣活就是抄经书为父母祈福。到了最后,她的绣活是小姐妹中最好的,字也练得工工整整。出孝的时候,嬷嬷来看她,夸她性子好,坐得住。回头还往知府夫人那给她说了好话。送她走的那天,嬷嬷硬塞给她一个金裸子,让她手头紧的时候换钱花,她推了半天也没推掉。也不知道嬷嬷现在怎么样了?她岁数大了,上次还说儿子要接她去养老了……
林菀坐得端正,一笔一笔抄完一卷,才搁笔歇一会儿。她望了望窗外,阳光洒了一地,舅母搬了椅子在院里做绣活,见她看了过来,就对她笑了笑。
林菀回了一笑,眼睛被春日的阳光照得有点发酸。她知道舅母怕她一个人在家里害怕,才特意留在了院子里,本来无事的时候,舅母是可以和邻居去闲磕牙的。
舅母也是个有心人。林菀啊林菀,你该知足了。有疼爱她的父母,有教她懂礼的嬷嬷,如今到了舅舅家也没受一点委屈。谁家姑娘有她这个福气?她没怪舅母一心想着把她嫁出去,她这个年纪,也确实不能多留了,要不是为了守孝,她十五就该嫁了。
娘说,每个女子遇到良人之前,要耐心等待。林菀执笔的手无意识的划过洁白的纸面,在正中留下一道浅浅的痕迹。她现在只能让舅舅来替她挑选夫婿了,不知道舅舅会给她挑个什么样儿的。
是像爹爹那样的,还是舅舅自己那个样儿的?林菀的思绪飘远了,她一定会做个合适的妻子,就像娘当初一样,把家里打整得妥妥当当,让夫君在外也能放心把家交给她。夫妻两个举案齐眉,再生个乖巧可爱的孩子,这一生,就足够了。
娘,您放心吧,女儿会越过越好的。林菀胡思乱想了一通,回过神,自己先羞了。她都想了些什么乱七八糟的啊。
看到因为走神而划花的白纸,她心虚的往院子里瞧了瞧,发现舅母还是坐在原地没动,才悄悄松了口气。这可是舅舅说的上品的好纸,让她抄好了订成册,放在店里专门卖给富人家的太太们。可惜她的字在闺阁中算是不错,和那些正经的学子比却是不行了,她可是看过舅舅带回来的样本,都是外面那些读书人抄的,字顶顶好不说,还能根据需求模仿前人笔迹。
林菀有些发愁,将纸扔了她舍不得,但中间有了污迹,肯定是不能用了。她将纸抽了出来,算了,留着她画花样子吧。春天了,桃花开得正艳呢。
许母望了眼天色,估摸着他们是有事耽搁了,把饭菜热好装了盒,对林菀说:“你来平川镇有两月了,还没怎么出过门,今儿你去给你舅舅送饭吧。”
林菀愣了愣才接过食盒,她在清远府的时候,小时候还和母亲出门玩耍过,后来她娘去了之后,守孝三年她几乎就没出过院子。教她们的嬷嬷也说,好人家的姑娘不能一个人在去外面闲逛,身边总要带着人。
林菀蠕动了下嘴,小声道:“我不认得路。”长这么大,她还没一个人出过门呢。
许母笑了笑,挥手唤来小儿子,“让青佑跟你去吧,他也顺道去私塾。”看来以后得带着侄女去外面转转,总不能日后嫁了人连买菜扯布往哪条道儿都不知道。
林菀牵着小表弟提着食盒就出门了,许家虽然房子小,但住的是青石巷却是镇上的好地段,周围一片儿最不济也是家有小产的人家。出了巷子,两边的街道也是井然有序,看起来干干净净。
这的一套小房子,据说可以换城西那边一座大房子了,但许母嫌城西龙蛇混杂,怕孩子学坏了去,就一直在青石巷住着,他们打算多存点钱,日后邻里有谁卖房子,再买下来。等小儿子也大了成了家,两个儿子分家也不偏不倚。
书肆并不远,不大一会儿就到了。小表弟还没说,林菀就知道哪家铺子是舅舅家的了,那写着“芝兰轩”的牌匾,还是她爹爹亲手写的,她一眼就认出来了。
进了书肆,林菀发现里面地方不大,但布置得很雅致,角落里还有一个红木小桌,上面摆着一个细颈白瓷花瓶,瓶里插着一枝半开的桃花。
小桌边坐着两个穿着石青色袍子的客人,正在拿着书翻看,看到妙处两人还一起交头接耳说笑。他们衣着打扮几乎一致,就连领口的绣纹也是一样的,想来不是两兄弟,也是极其亲近的关系。林菀没敢细看,那两人在她进了屋之后,都不约而同的看了过来,其中一个还好,只淡淡扫了她一眼就挪开了视线,另一个却时有窥探。
林菀面上克制不住发烫,她倒不是羞的,而是气的,这人也太放肆无礼了!
许父不好当着客人的面用饭,早接了食盒进了里面休息的小间,他吃了再出来替换儿子。留在外头的许青彦正想问表妹要不要带点诗词册子回去看,他记得那些替姑娘买书的小丫鬟就爱买这一类,想想林菀是从城里来的,应该也喜欢这些,话还没出口,却见林菀似羞似恼的说要走。他似有所觉,偏头望去,正好撞上那人的目光。
许青彦心里暗骂:人模狗样的东西,书都读到狗肚子里面去了!
“表妹快回去吧。以后让柚子来送食盒,你别随便出来了。”柚子是许青佑的小名,不过许父许母已经不这么喊了,因为许青佑听了会闹脾气。但许青彦大大咧咧的,喊惯了他也不改口,许青佑有些怕这个大哥,倒没敢说什么了。
许母在许青彦之后还生了两个孩子,都没留住,柚子出生后,当即给他取了个“佑”字的同音贱名,期盼上天保佑他平安长大。
“表哥说笑了,小佑才七岁,他哪提得动?”林菀侧过身子避开那人的探视,此时也没心情和许青彦说笑,拉起一旁的的许青佑就往外走了。
许青彦见人走远了,才悻悻的回了柜台,他已经忘了要吃饭这一回儿事,只小声嘀咕着:“七岁不小了,我像他那么大的时候,别说一个,两个食盒都提得动。”
那两个穿石青色袍子的文人拿着书上来结账的时候,许青彦瞥了一眼,三百文的书,他张嘴就是一贯钱,翻了几番不止。那两人面面相觑,最后放下书走了。
“小地方上的人就是粗鄙,瞧着咱们是文华书院的学子,竟坐地起价。”其中一人出了芝兰轩的店门后,气恼的埋怨了一句。文华书院乃是大齐开国文臣所办,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出过不少的举人进士,在这一带颇有盛名。他们穿着书院统一颁发的衣服物件,别人一见就知道是文华书院,对待他们都是客客气气的。
刚才偷看林菀的那人笑了笑,道:“刘兄莫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了。离这几条街还有一家书肆,我们去那也是一样。”
被唤刘兄的人有一瞬间的尴尬,一时倒忘了平川镇是同窗的家乡。他拱手道:“是愚兄口误,贤弟勿要见怪。”
付越林道:“一点小事罢了。”他回头看了看芝兰轩,暗自奇怪,刚才那个女子,眉目娟秀,倒不像是小户人家的女儿,不知道是哪家的姑娘?他总觉得依稀有些面熟,好像在哪见过,但一时却想不起来了。
林菀把小表弟送到了私塾外,亲眼看他进去了才往回走。她步子小,走得不快,开始的时候还低着头不敢看,到了后头听见小贩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到底没忍住好奇心瞅了瞅。平川镇虽小,但该有的都有。
她一路看来,一时倒忘了时辰。走到卖首饰的小铺子时候,那站门口的伙计见她穿着细棉布,人看着就像富裕人家的姑娘,还满脸笑容的招呼她:“咱们这是百年老店了,各种新的老的样式都有,姑娘要不要进来看一看?”
林菀回到许家的时候,还是满脸羞红的。她见人招呼她,就不好意思拒绝,结果伙计给她说了一堆,对她又夸又捧的。最后问她要买哪个钗哪个佩的时候,她只能落荒而逃了。偏偏这时候还有人上前问路,她自己都是第一次出门,哪里能知晓,只能摇摇头遁走了。
说实话,女孩家家,看见那些精致的小东西,不动心才怪。但是她身无长物的到了舅舅家,有的不过是母亲留给她的一点首饰,其余最值钱的不过是知府夫人临别前说送与她,当作添妆的几匹锦缎了。
林菀咬了咬唇,她承蒙舅舅收留,只想着少给她们添麻烦。哪好意思向他们要铜钱花?下次出去,可不能这么瞎晃了。林菀定了定神,回屋取了纸铺平,开始抄起经书来。
守孝的三年,她无所事事,整日不是做绣活就是抄经书为父母祈福。到了最后,她的绣活是小姐妹中最好的,字也练得工工整整。出孝的时候,嬷嬷来看她,夸她性子好,坐得住。回头还往知府夫人那给她说了好话。送她走的那天,嬷嬷硬塞给她一个金裸子,让她手头紧的时候换钱花,她推了半天也没推掉。也不知道嬷嬷现在怎么样了?她岁数大了,上次还说儿子要接她去养老了……
林菀坐得端正,一笔一笔抄完一卷,才搁笔歇一会儿。她望了望窗外,阳光洒了一地,舅母搬了椅子在院里做绣活,见她看了过来,就对她笑了笑。
林菀回了一笑,眼睛被春日的阳光照得有点发酸。她知道舅母怕她一个人在家里害怕,才特意留在了院子里,本来无事的时候,舅母是可以和邻居去闲磕牙的。
舅母也是个有心人。林菀啊林菀,你该知足了。有疼爱她的父母,有教她懂礼的嬷嬷,如今到了舅舅家也没受一点委屈。谁家姑娘有她这个福气?她没怪舅母一心想着把她嫁出去,她这个年纪,也确实不能多留了,要不是为了守孝,她十五就该嫁了。
娘说,每个女子遇到良人之前,要耐心等待。林菀执笔的手无意识的划过洁白的纸面,在正中留下一道浅浅的痕迹。她现在只能让舅舅来替她挑选夫婿了,不知道舅舅会给她挑个什么样儿的。
是像爹爹那样的,还是舅舅自己那个样儿的?林菀的思绪飘远了,她一定会做个合适的妻子,就像娘当初一样,把家里打整得妥妥当当,让夫君在外也能放心把家交给她。夫妻两个举案齐眉,再生个乖巧可爱的孩子,这一生,就足够了。
娘,您放心吧,女儿会越过越好的。林菀胡思乱想了一通,回过神,自己先羞了。她都想了些什么乱七八糟的啊。
看到因为走神而划花的白纸,她心虚的往院子里瞧了瞧,发现舅母还是坐在原地没动,才悄悄松了口气。这可是舅舅说的上品的好纸,让她抄好了订成册,放在店里专门卖给富人家的太太们。可惜她的字在闺阁中算是不错,和那些正经的学子比却是不行了,她可是看过舅舅带回来的样本,都是外面那些读书人抄的,字顶顶好不说,还能根据需求模仿前人笔迹。
林菀有些发愁,将纸扔了她舍不得,但中间有了污迹,肯定是不能用了。她将纸抽了出来,算了,留着她画花样子吧。春天了,桃花开得正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