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大名府衙,狄进翻看着奏本,同时听完杨文才的禀告,从鼻腔里应了一声。
杨文才看出这位兴致不高,显然不喜狄家人贸然来大名府经商,但还是问道:“相公,郭氏商行那里……”
“郭无邪不会有恶意,只是在商言商,下面的人难免动心思,你帮我盯着些!”
狄进说到这里,轻轻叹了口气:“至于族中弟子,他们不该这么急着出并州,欲壑难填,往往就是得寸进尺的开始,我会好好告诫的,你就不必管了。”
“是!”
杨文才领命,默默松了一口气。
为了狄家人的私欲,去触怒这位相公,他是万万不会做的。
但狄元昌又是对方的大伯,狄氏的家主,能维持好关系往来,自然也得多费些心思。
如今的发展,正是皆大欢喜。
狄相公不愿狄家与郭氏行商,走出并州,来到大名府,看似赚取暴利,实则掌控权不再在自己手中,未来难料。
可事情已经发生,且不说他与太原郭氏的关系一直极好,就算是陌路人,这个时候强行撤走,反倒会引发猜疑,不是理智之举。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监督,派人盯住。
杨文才不希望成为此事的监管人员,因为这是吃力不讨好的差事,要么触怒狄相公,要么得罪狄家人。
但他也知道,自己作为心腹,完全摆出置身事外的态度,肯定也是不合格的,便有意提及郭家。
果不其然,由于他和郭承寿互相不对付,不会帮着郭氏那边隐瞒,监管郭氏就显得顺理成章,狄氏内务想来是要交给林小乙了。
如此既躲过了得罪人的差事,又体现出自己的不可或缺,实在是两全其美。
“……”
狄进淡淡看了杨文才,眼神莫测,转而进入正题:“程学士既入上京,人身安全就有了保障,辽主若不想颜面尽失,便不会放任主战派害了这位使臣。”
杨文才立刻道:“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无论是战是和,都不该动使节,此前的刺杀,其实是萧孝穆一派想要断了辽主的退路,如今既未得手,他们也该停下了……”
说到这里,他又取出一份统计好的厚厚文书,递了过去:“相公请过目!这是刘、郭两位将军,率领精锐出关,接纳的涿州百姓,已经录入名册,共一万三千七百六十二人,其中当地有名望的士族就有五家!”
狄进接过,细细看了那些归降的大族,颇为满意:“做得很好!”
即便辽国人口少,一万余人也不至于伤筋动骨,但这一万余人可不都是平民百姓,还有多家士族。
这些士族子弟,多为有身份有知识的文人,这样的汉民逃离辽国,回归中原王朝的怀抱,意义就非比寻常了。
“千金买马骨,他们的安置问题一定要解决,一路护送去往河西路,不得有误!”
狄进立刻写信,再度重申安置的重要性。
从前将敌国百姓迁移过来,比如雍熙北伐,也移了几万人到河东河北,但安置上产生了许多纠纷。
毕竟人数一旦多了,无论放到哪里,都会与原来的住民产生冲突,朝廷往往也是顾头不顾尾,任由百姓冲突摩擦,反正凑合凑合总能解决。
狄进却不希望如此,他有一条明确的规划,其中恰恰包含着新收复的河西之地。
河西确实有大片沙漠瀚海,但也有富饶肥沃的土地,适合牧马,也能耕种开垦,此前宋夏战争,伤亡不在少数,更有许多部族豪酋被夷灭,空出来的土地正渴求着新的主人。
偏偏涿州本就是辽国的边境,在这里生存的辽人,哪怕是汉民,生活习性其实都与中原正统的汉人很不一样,反倒更加偏向于河西的番人。
所以狄进与范仲淹书信往来,明确了那边的最新情况,确定可以接手后,对于燕云愿意投诚的辽民,就将他们送往河西,统一分配良田种子,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安居。
“相公英明!”
杨文才由衷称赞:“这些人作为表率,不仅能让燕云之地不愿卷入征战的辽民继续逃离,还能引诱辽西的各族子民,一时看不出来,三五年后,燕云之地就该慌了!”
“三五年太久,契丹贵族只是贪婪,并不愚蠢,岂会坐视人口不断流失?”
狄进来到沙盘前,观察前线谍探汇报来的辽兵动向,指了指涿州地区:“如今涿州人烟凋敝,寨防不精,田土虽非贫瘠,但边境上户口远不如腹地,产出仅够自足,普通百姓家中存粮稀少,辽庭又不断收刮,他们也是活不下去了,才会逃过来……你不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么?”
杨文才一惊:“相公是要真正发兵,攻打涿州?”
狄进缓缓地道:“我有些动心,也知此事艰难,稍有不慎,恐打破辽国内部的平衡,得不偿失!”
“相公三思!”
杨文才赶忙躬身作揖:“攻打涿州与接应逃民,终究不同,涿州也不比昔日的莫州和瀛州,我朝便是收复,辽人也是要拼命夺回的,两强相遇,冒进必败!”
一直都说,宋朝希望收复燕云十六州,其实并不准确,真正的讲法,应该是收复燕云十四州。
后晋割出去十六州,在后周时代,柴荣北征,又将莫州和瀛州收了回来,然后就一直被宋朝占据,历史上辽国也一直想要索回这两州。
澶渊之盟谈判时,萧太后和辽圣宗就提到割让两州,遭到拒绝,后来重熙增币时,辽兴宗索回关南之地,同样没有得逞,只能不了了之。
那么反过来,宋朝也可以一州一州的收复。
涿州不仅是幽州屏障,更是赵匡胤的祖籍,如果夺回,政治意义重大,幽州也没了缓冲之地可守,宋军随时可以北上,直取这个燕云之地的核心。
既然意义重大,那辽国势必不会接受,到时候的冲突彻底爆发,毫无转圜的余地了。
所以杨文才觉得此举太冒进了,不像是这位相公一贯成熟稳重的风格。
“也罢!”
所幸狄进似乎只是心潮来潮,提了一句后,就不再多言,转而指了指机宜司的信报:“萧孝穆那边也动了,近来派出大量斥候入雄州,刺探谍报的同时,更有暗杀行动,虽不知他们敢不敢来大名府,你也要小心些!”
杨文才惊诧莫名:“依仗刺杀之道,堂堂辽军第一人,是走投无路了么?”
狄进道:“恰恰相反,你看那些刺客的来源,是马帮和青帮的江湖子!”
杨文才看了信报,这才发现具体执行者居然是成为了都管的欧阳春,恍然大悟:“辽主和萧孝穆达成了共识,要先对江湖帮派下手?”
狄进颔首:“应有之意。”
“李元昊和欧阳春能以江湖身份跻身朝堂,不是他们自己有多么高明,而是之前的政治乱局给了可趁之机,现在太后太妃皆死,辽主秦王相争,哪怕高层依旧在斗,但有些事情也不会放任,反倒会达成政治默契……”
“比如榨干两個帮派的作用,再将他们踢出朝堂!”
杨文才琢磨着道:“欧阳春不会甘心自己的手下,成为辽庭的利刃,该在辽东造反了吧?”
“欧阳春当然不会愿意!”
狄进淡淡地道:“但这等命令一下,马帮如果直接造反,会被扣上亲宋的罪名,辽东各族,汉人最少,有多少人愿意为了这个名头再度造反?”
“萧孝穆此举高明,相公更是洞若观火!”
杨文才明白了:“为了师出有名,马帮的刺客,会先实施对我朝官员的行刺,再以辽庭背弃忠臣,在辽东煽动民意造反!”
“不错!”
狄进道:“我传信雄州,近来文武官员都要详加戒备,以防沦为辽国内乱的牺牲品,大名府虽非第一线,但从雄州至此处,阻挡不了江湖高手的脚步,你近来离开府衙时多带护卫,跟大伯那边的来客也都说清楚原因,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是!”
杨文才凝声领命,退出后院,赶忙去往府衙差役里挑选官差,塞够好处,让他们在府衙内保护自己,又往长风镖局而去,寻了七八个孔武有力的江湖好手,作为出行的护卫。
这些安排妥当,杨文才又向公孙二娘预定了一批护卫者,才朝着狄元昌所居的宅院而去。
不仅狄氏一族人都居于此地,连掌柜卫元和一群伙计也被安置在这里,郭家人听到消息,都派人来了,恰好和林小乙在堂前遇到,正在交谈。
杨文才绕开他们,来到狄元昌处,先将狄进同意两家合作生意的事情说了,果然引得老者开怀大笑,然后又告诫了辽国内部的动荡。
狄元昌对此有些惊惧:“那些契丹人,会来大名府?”
“总要防备一二!”
杨文才道:“大人安心,晚辈已经安排好护卫,不仅是官差,更有镖师护卫,保证万无一失!”
狄元昌轻轻拍了拍他的手:“有伱和小乙在,老夫安心!安心的啊!”
接下来的一个月间,杨文才一边监视着郭氏商行,一边往狄宅跑,待狄元昌如大人般孝顺,与狄氏族人也个个交情匪浅,热心地指导他们经商诀窍,如何不被外人欺瞒。
这一日,趁着郭承寿拜访,杨文才特意前来,昔日看不顺眼的同窗见面,正在唇枪舌剑,互相损着,一人走入堂中。
荣哥儿悄无声息地来到杨文才身后,以微不可闻的声音,说出一句晴天霹雳般的话语来:
“我接下来所说的,你千万不要露出慌乱之色,别给旁人看出什么……快随我回去,公子遭到了欧阳春的行刺!”
大名府衙,狄进翻看着奏本,同时听完杨文才的禀告,从鼻腔里应了一声。
杨文才看出这位兴致不高,显然不喜狄家人贸然来大名府经商,但还是问道:“相公,郭氏商行那里……”
“郭无邪不会有恶意,只是在商言商,下面的人难免动心思,你帮我盯着些!”
狄进说到这里,轻轻叹了口气:“至于族中弟子,他们不该这么急着出并州,欲壑难填,往往就是得寸进尺的开始,我会好好告诫的,你就不必管了。”
“是!”
杨文才领命,默默松了一口气。
为了狄家人的私欲,去触怒这位相公,他是万万不会做的。
但狄元昌又是对方的大伯,狄氏的家主,能维持好关系往来,自然也得多费些心思。
如今的发展,正是皆大欢喜。
狄相公不愿狄家与郭氏行商,走出并州,来到大名府,看似赚取暴利,实则掌控权不再在自己手中,未来难料。
可事情已经发生,且不说他与太原郭氏的关系一直极好,就算是陌路人,这个时候强行撤走,反倒会引发猜疑,不是理智之举。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监督,派人盯住。
杨文才不希望成为此事的监管人员,因为这是吃力不讨好的差事,要么触怒狄相公,要么得罪狄家人。
但他也知道,自己作为心腹,完全摆出置身事外的态度,肯定也是不合格的,便有意提及郭家。
果不其然,由于他和郭承寿互相不对付,不会帮着郭氏那边隐瞒,监管郭氏就显得顺理成章,狄氏内务想来是要交给林小乙了。
如此既躲过了得罪人的差事,又体现出自己的不可或缺,实在是两全其美。
“……”
狄进淡淡看了杨文才,眼神莫测,转而进入正题:“程学士既入上京,人身安全就有了保障,辽主若不想颜面尽失,便不会放任主战派害了这位使臣。”
杨文才立刻道:“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无论是战是和,都不该动使节,此前的刺杀,其实是萧孝穆一派想要断了辽主的退路,如今既未得手,他们也该停下了……”
说到这里,他又取出一份统计好的厚厚文书,递了过去:“相公请过目!这是刘、郭两位将军,率领精锐出关,接纳的涿州百姓,已经录入名册,共一万三千七百六十二人,其中当地有名望的士族就有五家!”
狄进接过,细细看了那些归降的大族,颇为满意:“做得很好!”
即便辽国人口少,一万余人也不至于伤筋动骨,但这一万余人可不都是平民百姓,还有多家士族。
这些士族子弟,多为有身份有知识的文人,这样的汉民逃离辽国,回归中原王朝的怀抱,意义就非比寻常了。
“千金买马骨,他们的安置问题一定要解决,一路护送去往河西路,不得有误!”
狄进立刻写信,再度重申安置的重要性。
从前将敌国百姓迁移过来,比如雍熙北伐,也移了几万人到河东河北,但安置上产生了许多纠纷。
毕竟人数一旦多了,无论放到哪里,都会与原来的住民产生冲突,朝廷往往也是顾头不顾尾,任由百姓冲突摩擦,反正凑合凑合总能解决。
狄进却不希望如此,他有一条明确的规划,其中恰恰包含着新收复的河西之地。
河西确实有大片沙漠瀚海,但也有富饶肥沃的土地,适合牧马,也能耕种开垦,此前宋夏战争,伤亡不在少数,更有许多部族豪酋被夷灭,空出来的土地正渴求着新的主人。
偏偏涿州本就是辽国的边境,在这里生存的辽人,哪怕是汉民,生活习性其实都与中原正统的汉人很不一样,反倒更加偏向于河西的番人。
所以狄进与范仲淹书信往来,明确了那边的最新情况,确定可以接手后,对于燕云愿意投诚的辽民,就将他们送往河西,统一分配良田种子,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安居。
“相公英明!”
杨文才由衷称赞:“这些人作为表率,不仅能让燕云之地不愿卷入征战的辽民继续逃离,还能引诱辽西的各族子民,一时看不出来,三五年后,燕云之地就该慌了!”
“三五年太久,契丹贵族只是贪婪,并不愚蠢,岂会坐视人口不断流失?”
狄进来到沙盘前,观察前线谍探汇报来的辽兵动向,指了指涿州地区:“如今涿州人烟凋敝,寨防不精,田土虽非贫瘠,但边境上户口远不如腹地,产出仅够自足,普通百姓家中存粮稀少,辽庭又不断收刮,他们也是活不下去了,才会逃过来……你不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么?”
杨文才一惊:“相公是要真正发兵,攻打涿州?”
狄进缓缓地道:“我有些动心,也知此事艰难,稍有不慎,恐打破辽国内部的平衡,得不偿失!”
“相公三思!”
杨文才赶忙躬身作揖:“攻打涿州与接应逃民,终究不同,涿州也不比昔日的莫州和瀛州,我朝便是收复,辽人也是要拼命夺回的,两强相遇,冒进必败!”
一直都说,宋朝希望收复燕云十六州,其实并不准确,真正的讲法,应该是收复燕云十四州。
后晋割出去十六州,在后周时代,柴荣北征,又将莫州和瀛州收了回来,然后就一直被宋朝占据,历史上辽国也一直想要索回这两州。
澶渊之盟谈判时,萧太后和辽圣宗就提到割让两州,遭到拒绝,后来重熙增币时,辽兴宗索回关南之地,同样没有得逞,只能不了了之。
那么反过来,宋朝也可以一州一州的收复。
涿州不仅是幽州屏障,更是赵匡胤的祖籍,如果夺回,政治意义重大,幽州也没了缓冲之地可守,宋军随时可以北上,直取这个燕云之地的核心。
既然意义重大,那辽国势必不会接受,到时候的冲突彻底爆发,毫无转圜的余地了。
所以杨文才觉得此举太冒进了,不像是这位相公一贯成熟稳重的风格。
“也罢!”
所幸狄进似乎只是心潮来潮,提了一句后,就不再多言,转而指了指机宜司的信报:“萧孝穆那边也动了,近来派出大量斥候入雄州,刺探谍报的同时,更有暗杀行动,虽不知他们敢不敢来大名府,你也要小心些!”
杨文才惊诧莫名:“依仗刺杀之道,堂堂辽军第一人,是走投无路了么?”
狄进道:“恰恰相反,你看那些刺客的来源,是马帮和青帮的江湖子!”
杨文才看了信报,这才发现具体执行者居然是成为了都管的欧阳春,恍然大悟:“辽主和萧孝穆达成了共识,要先对江湖帮派下手?”
狄进颔首:“应有之意。”
“李元昊和欧阳春能以江湖身份跻身朝堂,不是他们自己有多么高明,而是之前的政治乱局给了可趁之机,现在太后太妃皆死,辽主秦王相争,哪怕高层依旧在斗,但有些事情也不会放任,反倒会达成政治默契……”
“比如榨干两個帮派的作用,再将他们踢出朝堂!”
杨文才琢磨着道:“欧阳春不会甘心自己的手下,成为辽庭的利刃,该在辽东造反了吧?”
“欧阳春当然不会愿意!”
狄进淡淡地道:“但这等命令一下,马帮如果直接造反,会被扣上亲宋的罪名,辽东各族,汉人最少,有多少人愿意为了这个名头再度造反?”
“萧孝穆此举高明,相公更是洞若观火!”
杨文才明白了:“为了师出有名,马帮的刺客,会先实施对我朝官员的行刺,再以辽庭背弃忠臣,在辽东煽动民意造反!”
“不错!”
狄进道:“我传信雄州,近来文武官员都要详加戒备,以防沦为辽国内乱的牺牲品,大名府虽非第一线,但从雄州至此处,阻挡不了江湖高手的脚步,你近来离开府衙时多带护卫,跟大伯那边的来客也都说清楚原因,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是!”
杨文才凝声领命,退出后院,赶忙去往府衙差役里挑选官差,塞够好处,让他们在府衙内保护自己,又往长风镖局而去,寻了七八个孔武有力的江湖好手,作为出行的护卫。
这些安排妥当,杨文才又向公孙二娘预定了一批护卫者,才朝着狄元昌所居的宅院而去。
不仅狄氏一族人都居于此地,连掌柜卫元和一群伙计也被安置在这里,郭家人听到消息,都派人来了,恰好和林小乙在堂前遇到,正在交谈。
杨文才绕开他们,来到狄元昌处,先将狄进同意两家合作生意的事情说了,果然引得老者开怀大笑,然后又告诫了辽国内部的动荡。
狄元昌对此有些惊惧:“那些契丹人,会来大名府?”
“总要防备一二!”
杨文才道:“大人安心,晚辈已经安排好护卫,不仅是官差,更有镖师护卫,保证万无一失!”
狄元昌轻轻拍了拍他的手:“有伱和小乙在,老夫安心!安心的啊!”
接下来的一个月间,杨文才一边监视着郭氏商行,一边往狄宅跑,待狄元昌如大人般孝顺,与狄氏族人也个个交情匪浅,热心地指导他们经商诀窍,如何不被外人欺瞒。
这一日,趁着郭承寿拜访,杨文才特意前来,昔日看不顺眼的同窗见面,正在唇枪舌剑,互相损着,一人走入堂中。
荣哥儿悄无声息地来到杨文才身后,以微不可闻的声音,说出一句晴天霹雳般的话语来:
“我接下来所说的,你千万不要露出慌乱之色,别给旁人看出什么……快随我回去,公子遭到了欧阳春的行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