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胡惟庸:看我来装个大的!
胡惟庸一听方孝儒这名字,真就半点不计较这厮刚刚的嘴臭之举了。
没别的,因为此人乃是实打实的铁头娃,狠人!
别人作死,了不起作到九族消消乐的地步,那就是顶天了。
而大明两百七十年国祚里,唯独他能作死作到十族消消乐,他不头铁谁头铁?
不得不说,跟他同族,那可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
对于这种能把自己十族都给捎带着一起送进刑场的铁头娃,些许嘴臭冒犯,胡惟庸都懒得介意了。
不过,胡惟庸抬头看了看周遭的一众学子。
却发现,此时众人似乎都已经停笔了,视线都落在了自己这个初来乍到的陌生人身上。
胡惟庸微微一挑眉,乐了。
得,自己虽无装逼之心,但禁不住此情此景,众人上赶着逼自己装逼啊。
行,本老爷之前本没想着装逼,但既然要装,那本老爷还真就得装个大的才行。
胡惟庸随意选了一张学子空着的书桌,先抚平了桌上的宣纸,而后用镇纸压好边角。
接着挽起衣袖,往砚台里倒了些许清水,而后拿起一旁的墨条慢慢的研磨起来。
同时,双眼微眯,心中快速琢磨着,自己到底要用哪首出来装逼。
明清两朝,能流传到后世的经典诗词并不多,可但凡能流传下去的,质量自然不差。
要用好的,要装大的,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几个条件一限制,再一琢磨,胡惟庸便决定好了今日里份的装逼套餐。
恰好此时墨汁准备完毕,胡惟庸一手捏住衣袖,一手拿起毛笔,蘸满了墨汁,不带丝毫犹豫的在微黄的宣纸上提笔写下了“临江仙”三字。
胡惟庸的字,实打实的是练过的。
不仅有前身的记忆在,同时还有上辈子的见识在。
虽说不上什么书法大家,但看一笔字只要写出来,便把胡惟庸他那看似波澜不惊,实则乾坤内藏的性子表现得淋漓尽致。
字体不是一板一眼、中正平和的正楷,同样也不是狂放不羁、自由散漫的狂草。
而是形散神不散、看似笔走龙蛇,实则自有框架根基在此的行楷。
一众学子,单看这笔字还有这词牌名,便自觉神色一肃。
都是读过书的,不说饱读诗书,但有胆子参加诗会的,至少在诗词一道上定是有两把刷子的。
岂能不知“临江仙”这个词牌名?
可正因为知道,他们才觉着惊讶。
要知,唐诗宋词元曲一路传承到如今,多少前辈高人、千古名篇在前?
五言、七律这等诗文还好,只要平仄对得上,总能凑出一首诗来。
但词牌不一样啊,一个词牌便是一个格律、节奏、声律。
这里面的难度何止高了十倍?
可以说,但凡敢在诗会的时候写词的,要么就是哗众取宠,要么就是胸有成竹。
而眼前这位年纪比众人都要大上些许的老哥,怎么看也不像是哗众取宠之辈啊。
就在众人因为一个标题惊讶莫名之时,胡惟庸直了直腰,而后一口气写下了那记了两辈子的开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这开篇一出,满场皆惊。
后面围着有点看不见的学子,此时着急的不行。
傻子也知道,这是特娘的出了大事了,可你们这帮堵在前面的,既然看见了能不能念出来啊。
别看方孝儒情商是个负数,但对待学问,他可是一等一的认真。
所以,压根没让人催促,他便沉声诵读了起来“滚滚长江……”
仅仅只是个开篇,便让好些个学子羞红了双颊,赶忙把自己的“大作”给撕了个粉碎。
没写!
没看到就是没写!
谁都不傻,仅仅只看开篇便知道,跟他们那些作品简直是云泥之别。
今日里这场诗会,必将青史留名。
那到时候,记录下他们的时候,若是把他们刚刚那些“大作”给记录下来了,那可就丢人丢到子子孙孙那一辈去了。
毕竟,老话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若放在平时,他们精心准备的作品不说让人拍案叫绝,但至少也能搏得一声叫好吧。
可放在今时今日,胡惟庸这首《临江仙》旁边,那妥妥的便是被踩在泥地里的份。
好几个撕完“大作”的学子,互相对视一眼,眼中均露出深深的惺惺相惜之意。
都是聪明人啊。
那聪明人自然就要跟聪明人凑在一起了。
“段兄,这首词,你当如何?”
“虽只听到开篇,但就冲着能写出此等开篇,后续就不会差!张兄认为呢?”
“张某亦如此认为!咱们这些萤火之光就当自觉一点,别凑过去与皓月争辉了!”
“哈哈,段某也觉着是,碰上此等大才,当个萤火之光也没什么不好,比不过正常,比过了才是不正常呢!”
……
不得不说,这两位学子的话,说出了一众学子的心声。
这特娘的绝对是个大才子啊。
此时的胡惟庸已经写完了上半阙。
一句“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让一众学子仿若看到了史书当中记载的那些文臣武将一个个逐渐凋零一般。
方孝儒这会儿更是激动得满脸通红。
他好读书,不仅四书五经读得多,史书他也没少看。
可正因为看得多,所以,看到这首《临江仙》的上半阙,他便知道,自己差这位“落榜老考生”远矣。
这首词,单单只是诵读便觉着荡气回肠、慷慨悲壮,更别说内里了。
胡惟庸此时也是颇为感怀,来到这方世界,见到了不少曾经只有在历史书上才能见到的“名人”,对于这首词的感慨愈发深了。
这也让他笔下的文字愈发激昂了几分。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随着方孝儒大声的诵读出这词的最后一句,满场的学子此时都宛若醉酒一般,满脸通红、双目尽赤的看向了胡惟庸。
可胡惟庸却随手把笔往旁边一扔,擦了擦手笑看着众人,轻声问道:“诸位,在下这首词如何?”
这番气度可不是眼前这帮连官场都没进过的毛头小伙子能比拟的。
也不知哪个胆子大的,直接高声问道:“兄台这首词我等自愧不如,能否告知尊敬大名!”
闻言,胡惟庸笑了笑,眼珠子一转,笑道:“在下姓陈名近南,陈近南是也!”
(本章完)
胡惟庸一听方孝儒这名字,真就半点不计较这厮刚刚的嘴臭之举了。
没别的,因为此人乃是实打实的铁头娃,狠人!
别人作死,了不起作到九族消消乐的地步,那就是顶天了。
而大明两百七十年国祚里,唯独他能作死作到十族消消乐,他不头铁谁头铁?
不得不说,跟他同族,那可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
对于这种能把自己十族都给捎带着一起送进刑场的铁头娃,些许嘴臭冒犯,胡惟庸都懒得介意了。
不过,胡惟庸抬头看了看周遭的一众学子。
却发现,此时众人似乎都已经停笔了,视线都落在了自己这个初来乍到的陌生人身上。
胡惟庸微微一挑眉,乐了。
得,自己虽无装逼之心,但禁不住此情此景,众人上赶着逼自己装逼啊。
行,本老爷之前本没想着装逼,但既然要装,那本老爷还真就得装个大的才行。
胡惟庸随意选了一张学子空着的书桌,先抚平了桌上的宣纸,而后用镇纸压好边角。
接着挽起衣袖,往砚台里倒了些许清水,而后拿起一旁的墨条慢慢的研磨起来。
同时,双眼微眯,心中快速琢磨着,自己到底要用哪首出来装逼。
明清两朝,能流传到后世的经典诗词并不多,可但凡能流传下去的,质量自然不差。
要用好的,要装大的,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几个条件一限制,再一琢磨,胡惟庸便决定好了今日里份的装逼套餐。
恰好此时墨汁准备完毕,胡惟庸一手捏住衣袖,一手拿起毛笔,蘸满了墨汁,不带丝毫犹豫的在微黄的宣纸上提笔写下了“临江仙”三字。
胡惟庸的字,实打实的是练过的。
不仅有前身的记忆在,同时还有上辈子的见识在。
虽说不上什么书法大家,但看一笔字只要写出来,便把胡惟庸他那看似波澜不惊,实则乾坤内藏的性子表现得淋漓尽致。
字体不是一板一眼、中正平和的正楷,同样也不是狂放不羁、自由散漫的狂草。
而是形散神不散、看似笔走龙蛇,实则自有框架根基在此的行楷。
一众学子,单看这笔字还有这词牌名,便自觉神色一肃。
都是读过书的,不说饱读诗书,但有胆子参加诗会的,至少在诗词一道上定是有两把刷子的。
岂能不知“临江仙”这个词牌名?
可正因为知道,他们才觉着惊讶。
要知,唐诗宋词元曲一路传承到如今,多少前辈高人、千古名篇在前?
五言、七律这等诗文还好,只要平仄对得上,总能凑出一首诗来。
但词牌不一样啊,一个词牌便是一个格律、节奏、声律。
这里面的难度何止高了十倍?
可以说,但凡敢在诗会的时候写词的,要么就是哗众取宠,要么就是胸有成竹。
而眼前这位年纪比众人都要大上些许的老哥,怎么看也不像是哗众取宠之辈啊。
就在众人因为一个标题惊讶莫名之时,胡惟庸直了直腰,而后一口气写下了那记了两辈子的开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这开篇一出,满场皆惊。
后面围着有点看不见的学子,此时着急的不行。
傻子也知道,这是特娘的出了大事了,可你们这帮堵在前面的,既然看见了能不能念出来啊。
别看方孝儒情商是个负数,但对待学问,他可是一等一的认真。
所以,压根没让人催促,他便沉声诵读了起来“滚滚长江……”
仅仅只是个开篇,便让好些个学子羞红了双颊,赶忙把自己的“大作”给撕了个粉碎。
没写!
没看到就是没写!
谁都不傻,仅仅只看开篇便知道,跟他们那些作品简直是云泥之别。
今日里这场诗会,必将青史留名。
那到时候,记录下他们的时候,若是把他们刚刚那些“大作”给记录下来了,那可就丢人丢到子子孙孙那一辈去了。
毕竟,老话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若放在平时,他们精心准备的作品不说让人拍案叫绝,但至少也能搏得一声叫好吧。
可放在今时今日,胡惟庸这首《临江仙》旁边,那妥妥的便是被踩在泥地里的份。
好几个撕完“大作”的学子,互相对视一眼,眼中均露出深深的惺惺相惜之意。
都是聪明人啊。
那聪明人自然就要跟聪明人凑在一起了。
“段兄,这首词,你当如何?”
“虽只听到开篇,但就冲着能写出此等开篇,后续就不会差!张兄认为呢?”
“张某亦如此认为!咱们这些萤火之光就当自觉一点,别凑过去与皓月争辉了!”
“哈哈,段某也觉着是,碰上此等大才,当个萤火之光也没什么不好,比不过正常,比过了才是不正常呢!”
……
不得不说,这两位学子的话,说出了一众学子的心声。
这特娘的绝对是个大才子啊。
此时的胡惟庸已经写完了上半阙。
一句“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让一众学子仿若看到了史书当中记载的那些文臣武将一个个逐渐凋零一般。
方孝儒这会儿更是激动得满脸通红。
他好读书,不仅四书五经读得多,史书他也没少看。
可正因为看得多,所以,看到这首《临江仙》的上半阙,他便知道,自己差这位“落榜老考生”远矣。
这首词,单单只是诵读便觉着荡气回肠、慷慨悲壮,更别说内里了。
胡惟庸此时也是颇为感怀,来到这方世界,见到了不少曾经只有在历史书上才能见到的“名人”,对于这首词的感慨愈发深了。
这也让他笔下的文字愈发激昂了几分。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随着方孝儒大声的诵读出这词的最后一句,满场的学子此时都宛若醉酒一般,满脸通红、双目尽赤的看向了胡惟庸。
可胡惟庸却随手把笔往旁边一扔,擦了擦手笑看着众人,轻声问道:“诸位,在下这首词如何?”
这番气度可不是眼前这帮连官场都没进过的毛头小伙子能比拟的。
也不知哪个胆子大的,直接高声问道:“兄台这首词我等自愧不如,能否告知尊敬大名!”
闻言,胡惟庸笑了笑,眼珠子一转,笑道:“在下姓陈名近南,陈近南是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