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曹文诏、周遇吉、孙应元、黄得功四人的安排,朱由校很早就在心里敲定,就是等他们归京后赴四卫营任职,暂授四卫营代指挥使职,率领一批精锐骨干,重新将武骧左卫、武骧右卫、腾骧左卫、腾骧右卫操练起来。
原先隶属于四卫营的那批精锐,被朱由校打散安置到各处,毕竟整饬京城京畿卫戍警备体系,各处没有足够的精锐不行,眼下不止四卫营被掏空了,就连勇卫营、勇士营也都被掏空了。
倘若不这样的话,那陈策所领京城警备提督署,驻扎昌平的诸陵卫,移驻各处的三大营所属等,根本就无法达到朱由校的预期。
眼下围绕整个北直隶的军事调动,唯独皇家近卫都督府所辖诸部精锐最少,也恰恰是这样吧,朱由校需要一批虎将猛将,来将定为警备机动的四卫营操练起来,这样不管遇到任何问题,朱由校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陛下,今后末将等便隶属于御马监统辖吗?”在知晓种种后,性情直爽的黄得功,面朝天子抱拳行礼道。
曹文诏、周遇吉、孙应元相视一眼,流露出各异的神情,尽管他们没有出言说什么,但此事他们也很关心。
毕竟要真是那样的话,他们到四卫营赴任后,那岂不是要受内廷太监管辖吗?
“当然不是。”
朱由校笑着看向几人,倚着软垫说道:“从今日起,四卫营、勇卫营、勇士营皆转隶到皇家近卫都督府,且将作为警备机动队伍,非朕金牌令箭不可擅动,若京城有任何异动,而无金牌令箭颁发,得驻军参谋组织召开军议,超半数赞同出兵,则可相机行事!”
这……
听到天子所讲,黄得功、曹文诏、周遇吉、孙应元几人露出惊愕神情,若只是转隶到皇家近卫都督府,久经沙场的他们不会这般失态,可听到最后,若京城有任何突发情况,即便没有金牌令箭,他们也有出兵权,这事情就变得不简单了。
“陛下……”
几人下意识想讲些什么,极为默契的齐声道。
“先不必跟朕讲什么。”
朱由校见状保持笑意,摆手打断道:“等你们了解驻军参谋制后,心中所疑虑的种种就不会有了,朕信赖你们,所以才将该项军制改革,落实到四卫营进行,朕希望你们莫要辜负朕的信任,在重新筹建四卫营时,将朕委派的那批驻军参谋,该肩负的职责都落到实处,而非叫他们闲着。”
“末将等誓死效忠陛下,效忠大明!”
面对这样的情况,四人哪有任何迟疑,当即单膝跪地表明态度。
在大明军队里筹建参谋体系,在朱由校心里想了很久,让不懂军事的文官或宦官,去监管统兵的武将,或者执掌统兵大权,这怎样看都是不靠谱的。
所以按着朱由校的想法,那就进一步细分军队职能,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军队框架,参谋体系便是其中之一。
军队要想走正规化、职业化道路,不仅要明确各个兵种,更要明确各级军职、军衔、建制等等,这其中也囊括职业军官、士官、义务兵等,一套以何种形式的募兵制度,是确保军队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要全按正兵待遇去募兵,随着军改的全面推进,大明要维系海陆两系军队,单单是每年的粮饷开支,都将成为朝廷沉重的负担。
所以按朱由校的整体设想,伴随着军改的稳步推进,要在大明营造参军光荣的氛围,要叫世人皆知,想建功立业获取对应奖赏,前提是要能通过义务兵选拔,只有这样,方能留在军队里发展。
这一体系将伴随着大明的对外扩张,至少将平稳维系数十载,甚至更久一些,而等到大明对外扩张,达到本土中枢的统治极限,那后续会进行相应军改,继而再稳步进行调整和完善。
毕竟没有任何一项制度,是可以一劳永逸的从始而终的。
……
当朱由校在武英殿内,跟曹文诏他们讲着种种之际,彼时的内阁所在,却呈现另外一种态势。
“元辅,您就没什么想说的吗?”
彼时的首辅公事房,钱谦益眉头微蹙,看向伏案忙碌的朱国祚,“让孙阁老担任北直隶乡试的主考官,此事还算说的过去,不过孙传庭、史永安他们担任副考官,这安排有些不太妥当吧。”
在讲这些时,钱谦益的余光瞥向孙如游。
“此事不是经阁议通过了吗?”
朱国祚放下所持公文,看向特意跑来的二人,“钱阁老投的弃权,孙阁老投的反对,但赞同的票数多一票,此事还有什么异议吗?”
“当然有异议。”
不满的孙如游上前道:“一个是顺天府尹,一个是协理京营戎政,姑且不论别的,就说他们的官职,那……”
“孙阁老!!”
听到这里的朱国祚,皱眉看向孙如游道:“有些话想清楚了再说,当前朝局是怎样的,内阁上下是最清楚的,别节外生枝,眼下最关键的是,将新朝首次乡试顺利举办起来,以安稳天下读书人之心。”
看来此事不可避免了啊。
钱谦益在听到这里,眼珠子乱转起来,心里暗暗思量,天子先前掌握的优势太多,以至内阁要进行票拟时,也不得不考虑天子所想,不然事情就难办下来。
早知道这样的话,在早先的阁议上就该投赞同票。
说起来,对北直隶乡试主考官,他钱谦益也颇为眼热,毕竟能拿下此职,待北直隶乡试顺利举办,一批举人得中的话,那他便多了一批门生。
这在官场上可是财富啊。
只不过对孙如游而言,他反对此事是瞧出天子的谋划,这分明就是想给孙传庭、史永安他们增加资历。
因为孙如游发现在中枢朝堂与地方官场上,有着一批特殊的群体在悄然间崛起了,当然发现此事的,不止他孙如游一人。
孙如游反对此事,就代表背后有一群人反对。
可惜他们的反对没有起到相应作用,这人世间的一些事啊,并非是跟随个人意志而动的,这需要讲究大势,在不知不觉间,已有一批忠于朱由校的文武,被朱由校视为帝党骨干,开始在各处崛起了。
在朱由校的眼里,想要办成事,想要进行维新变法,想要多做事,独靠他一人是远远不够的,他需要聚拢起更多的人,忠诚可靠,踏实肯干,将他们安排到各个领域去,继而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这样谋划的种种部署才有可能落实下来。
原先隶属于四卫营的那批精锐,被朱由校打散安置到各处,毕竟整饬京城京畿卫戍警备体系,各处没有足够的精锐不行,眼下不止四卫营被掏空了,就连勇卫营、勇士营也都被掏空了。
倘若不这样的话,那陈策所领京城警备提督署,驻扎昌平的诸陵卫,移驻各处的三大营所属等,根本就无法达到朱由校的预期。
眼下围绕整个北直隶的军事调动,唯独皇家近卫都督府所辖诸部精锐最少,也恰恰是这样吧,朱由校需要一批虎将猛将,来将定为警备机动的四卫营操练起来,这样不管遇到任何问题,朱由校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陛下,今后末将等便隶属于御马监统辖吗?”在知晓种种后,性情直爽的黄得功,面朝天子抱拳行礼道。
曹文诏、周遇吉、孙应元相视一眼,流露出各异的神情,尽管他们没有出言说什么,但此事他们也很关心。
毕竟要真是那样的话,他们到四卫营赴任后,那岂不是要受内廷太监管辖吗?
“当然不是。”
朱由校笑着看向几人,倚着软垫说道:“从今日起,四卫营、勇卫营、勇士营皆转隶到皇家近卫都督府,且将作为警备机动队伍,非朕金牌令箭不可擅动,若京城有任何异动,而无金牌令箭颁发,得驻军参谋组织召开军议,超半数赞同出兵,则可相机行事!”
这……
听到天子所讲,黄得功、曹文诏、周遇吉、孙应元几人露出惊愕神情,若只是转隶到皇家近卫都督府,久经沙场的他们不会这般失态,可听到最后,若京城有任何突发情况,即便没有金牌令箭,他们也有出兵权,这事情就变得不简单了。
“陛下……”
几人下意识想讲些什么,极为默契的齐声道。
“先不必跟朕讲什么。”
朱由校见状保持笑意,摆手打断道:“等你们了解驻军参谋制后,心中所疑虑的种种就不会有了,朕信赖你们,所以才将该项军制改革,落实到四卫营进行,朕希望你们莫要辜负朕的信任,在重新筹建四卫营时,将朕委派的那批驻军参谋,该肩负的职责都落到实处,而非叫他们闲着。”
“末将等誓死效忠陛下,效忠大明!”
面对这样的情况,四人哪有任何迟疑,当即单膝跪地表明态度。
在大明军队里筹建参谋体系,在朱由校心里想了很久,让不懂军事的文官或宦官,去监管统兵的武将,或者执掌统兵大权,这怎样看都是不靠谱的。
所以按着朱由校的想法,那就进一步细分军队职能,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军队框架,参谋体系便是其中之一。
军队要想走正规化、职业化道路,不仅要明确各个兵种,更要明确各级军职、军衔、建制等等,这其中也囊括职业军官、士官、义务兵等,一套以何种形式的募兵制度,是确保军队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要全按正兵待遇去募兵,随着军改的全面推进,大明要维系海陆两系军队,单单是每年的粮饷开支,都将成为朝廷沉重的负担。
所以按朱由校的整体设想,伴随着军改的稳步推进,要在大明营造参军光荣的氛围,要叫世人皆知,想建功立业获取对应奖赏,前提是要能通过义务兵选拔,只有这样,方能留在军队里发展。
这一体系将伴随着大明的对外扩张,至少将平稳维系数十载,甚至更久一些,而等到大明对外扩张,达到本土中枢的统治极限,那后续会进行相应军改,继而再稳步进行调整和完善。
毕竟没有任何一项制度,是可以一劳永逸的从始而终的。
……
当朱由校在武英殿内,跟曹文诏他们讲着种种之际,彼时的内阁所在,却呈现另外一种态势。
“元辅,您就没什么想说的吗?”
彼时的首辅公事房,钱谦益眉头微蹙,看向伏案忙碌的朱国祚,“让孙阁老担任北直隶乡试的主考官,此事还算说的过去,不过孙传庭、史永安他们担任副考官,这安排有些不太妥当吧。”
在讲这些时,钱谦益的余光瞥向孙如游。
“此事不是经阁议通过了吗?”
朱国祚放下所持公文,看向特意跑来的二人,“钱阁老投的弃权,孙阁老投的反对,但赞同的票数多一票,此事还有什么异议吗?”
“当然有异议。”
不满的孙如游上前道:“一个是顺天府尹,一个是协理京营戎政,姑且不论别的,就说他们的官职,那……”
“孙阁老!!”
听到这里的朱国祚,皱眉看向孙如游道:“有些话想清楚了再说,当前朝局是怎样的,内阁上下是最清楚的,别节外生枝,眼下最关键的是,将新朝首次乡试顺利举办起来,以安稳天下读书人之心。”
看来此事不可避免了啊。
钱谦益在听到这里,眼珠子乱转起来,心里暗暗思量,天子先前掌握的优势太多,以至内阁要进行票拟时,也不得不考虑天子所想,不然事情就难办下来。
早知道这样的话,在早先的阁议上就该投赞同票。
说起来,对北直隶乡试主考官,他钱谦益也颇为眼热,毕竟能拿下此职,待北直隶乡试顺利举办,一批举人得中的话,那他便多了一批门生。
这在官场上可是财富啊。
只不过对孙如游而言,他反对此事是瞧出天子的谋划,这分明就是想给孙传庭、史永安他们增加资历。
因为孙如游发现在中枢朝堂与地方官场上,有着一批特殊的群体在悄然间崛起了,当然发现此事的,不止他孙如游一人。
孙如游反对此事,就代表背后有一群人反对。
可惜他们的反对没有起到相应作用,这人世间的一些事啊,并非是跟随个人意志而动的,这需要讲究大势,在不知不觉间,已有一批忠于朱由校的文武,被朱由校视为帝党骨干,开始在各处崛起了。
在朱由校的眼里,想要办成事,想要进行维新变法,想要多做事,独靠他一人是远远不够的,他需要聚拢起更多的人,忠诚可靠,踏实肯干,将他们安排到各个领域去,继而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这样谋划的种种部署才有可能落实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