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内,哭声阵阵。
并非因为悲伤哭泣,而是高兴地哭。
周皇后抱着朱慈炯哭,袁贵妃抱着朱慈炤哭。
不知哭了多久,众人才收住情绪擦干眼泪。
在崇祯的示意下,尚膳监的太监开始传菜。
由于是家宴,所以众人并未分开坐,而是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
周皇后和袁贵妃分别盯着自己的儿子,不停地问东问西。
朱慈炯和朱慈炤一边回答,一边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崇祯的表情,生怕因言获罪。
吃的差不多时,崇祯忽然开口问道:“你们两个久居南京,读书和武艺没落下吧?”
朱慈炯开口道:“回父皇,儿臣喜欢刀枪,书读的一般。倒是慈炤文武双全,让儿臣羡慕不已。”
袁贵妃见朱慈炯如此称赞自己的儿子,顿时高兴地说道:“慈炯你太护着他了,他哪有那般本事!”
不等朱慈炯和袁贵妃客套,崇祯追问道:“你喜欢刀枪?”
“是。”
“骑射火器呢?”
“都略知一二。”
“兵法呢?”崇祯继续问。
朱慈炯刚要开口回答,忽然看到自己的母亲周皇后向他皱眉。
他不知道周皇后此举何意,再加上崇祯就在旁边看着,所以还是说了实话:“儿臣确实涉猎了一些兵法,不过都是纸上谈兵。”
“哈哈,”崇祯开怀大笑道:“陆游曾在诗中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你想不想去战场上亲自看看?”
这句话把在场的所有人都说愣了,除了周皇后。
她早就从崇祯的话里听到了话外之意。
见崇祯要派自己的儿子上战场,顿时不愿意了。
她起身离开椅子,对着崇祯飘然施礼:“陛下,慈炯只是喜欢刀枪,并非想上战场。”
“更何况战场残酷,人命如草芥。请陛下...请陛下...”
说到这,她忽然说不下去了。
因为崇祯只是问朱慈炯想不想去战场,并没有下旨让他去。
显然,她太着急了。
崇祯轻轻拍了下周皇后的肩膀,“皇后急什么?”
“臣妾...”周皇后低着头,“臣妾怕陛下派慈炯去前线战场,所以...”
崇祯白了她一眼,看向朱慈炯:“说说你自己的想法。”
朱慈炯看了一眼崇祯,又用眼角余光偷偷看向周皇后。
周皇后秀眉紧蹙,不停摇头。
意思是让他表现的怂一点,别去战场。
朱慈炯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再次睁开眼后重重吐出气息并说道:“回父皇,儿臣想亲自去战场上看一看。”
“呵,”崇祯嘲笑起来:“战场可不是儿戏,随时都会死人,你...不怕死吗?”
“儿臣不怕。”
“怕死不丢人,说实话也不丢人,怕死不说实话才丢人。”崇祯继续嘲讽。
朱慈炯和周皇后脸色同时闪烁。
眼看朱慈炯就要中了崇祯的激将法,周皇后立刻指着朱慈炯的鼻子斥责起来:“朱慈炯,你十二岁离京去往南京,能有什么本事?又有几个胆子?”
“还不快给陛下认错请罪!”
崇祯真生气了。
他知道周皇后只想让朱慈炯平平安安的度过一生,不想让他去战场。
毕竟战场无情,意外时有发生。
不只是他,天底下所有母亲都是类似的想法。不一定大富大贵,平平安安就好。
可安排朱慈炯去战场是崇祯的深思熟虑后下的一步棋。
否则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把朱慈炯召回京师。
这是一步非常重要的棋。
至于这步棋效果如何,他心里也没底,只能走着瞧。
现在周皇后第一个反对,让他计划受阻。
崇祯扭头看向身旁的周皇后:“皇后乏了,回宫休息吧。”
周皇后浑身一震,用不可思议的目光看向崇祯。
她刚和儿子相聚,还没看够就要被崇祯赶回后宫。
一时间,无数情绪和委屈涌上心头。
周皇后红着眼圈给崇祯施礼:“陛下恕罪,臣妾不该替朱慈炯做主,请陛下让臣妾在乾清宫内静坐休息一会。”
“哼,”崇祯冷哼后看向朱慈炯:“说出你的心里话。”
“回父皇,儿臣怕死!”
此言一出,周皇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不等她笑容绽放,朱慈炯继续说道:“不只是儿臣怕死,世间绝大部分人都怕死!但太史公(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儿臣十二岁离京,吃过苦,得过重病!若不是大哥大嫂(朱慈烺夫妻)悉心照料,儿臣或许早就一命呜呼了。”
“经历过这些事后儿臣虽然还是怕死,但已经看淡了生死。以至于总是在想怎么才能死的有意义,有价值。”
“今日父皇提到战场,儿臣觉得这就是宿命。凯旋而归也好,战死沙场也罢,这都是儿臣的宿命。”
“所以,”朱慈炯看着崇祯,无比虔诚认真地说道:“儿臣愿意亲赴战场。”
周皇后差点被气昏过去。
她咬着牙握拳,想冲上去将朱慈炯暴打一顿。
可是她舍不得打,又不知该如何劝,只能站在原地生闷气。
片刻后她灵光一闪,捂着额头向崇祯说道:“陛下,臣妾有些不适,请求告退。”
“哦?”崇祯看向周皇后:“用不用传太医?”
“谢陛下好意,臣妾回去休息一下就好,不必传太医。”
“那皇后请便吧!”
周皇后迈着沉重的步伐离开乾清宫。
众人目光又回到崇祯的脸上。
崇祯点头:“既然你有这个想法,朕就安排你去辽东。”
“谢父皇!”朱慈炯红着脸坐到椅子上,继续吃饭。
崇祯喝了一口茶后看向朱慈炤。
仅仅一个眼神,袁贵妃就坐不住了。
她怕崇祯把朱慈炤也派往辽东。
“陛下,”袁贵妃亲自拿起茶壶给崇祯倒了一杯茶:“臣妾新养了一只会后空翻的猫,想请陛下去翊坤宫瞧一瞧。”
并非因为悲伤哭泣,而是高兴地哭。
周皇后抱着朱慈炯哭,袁贵妃抱着朱慈炤哭。
不知哭了多久,众人才收住情绪擦干眼泪。
在崇祯的示意下,尚膳监的太监开始传菜。
由于是家宴,所以众人并未分开坐,而是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
周皇后和袁贵妃分别盯着自己的儿子,不停地问东问西。
朱慈炯和朱慈炤一边回答,一边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崇祯的表情,生怕因言获罪。
吃的差不多时,崇祯忽然开口问道:“你们两个久居南京,读书和武艺没落下吧?”
朱慈炯开口道:“回父皇,儿臣喜欢刀枪,书读的一般。倒是慈炤文武双全,让儿臣羡慕不已。”
袁贵妃见朱慈炯如此称赞自己的儿子,顿时高兴地说道:“慈炯你太护着他了,他哪有那般本事!”
不等朱慈炯和袁贵妃客套,崇祯追问道:“你喜欢刀枪?”
“是。”
“骑射火器呢?”
“都略知一二。”
“兵法呢?”崇祯继续问。
朱慈炯刚要开口回答,忽然看到自己的母亲周皇后向他皱眉。
他不知道周皇后此举何意,再加上崇祯就在旁边看着,所以还是说了实话:“儿臣确实涉猎了一些兵法,不过都是纸上谈兵。”
“哈哈,”崇祯开怀大笑道:“陆游曾在诗中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你想不想去战场上亲自看看?”
这句话把在场的所有人都说愣了,除了周皇后。
她早就从崇祯的话里听到了话外之意。
见崇祯要派自己的儿子上战场,顿时不愿意了。
她起身离开椅子,对着崇祯飘然施礼:“陛下,慈炯只是喜欢刀枪,并非想上战场。”
“更何况战场残酷,人命如草芥。请陛下...请陛下...”
说到这,她忽然说不下去了。
因为崇祯只是问朱慈炯想不想去战场,并没有下旨让他去。
显然,她太着急了。
崇祯轻轻拍了下周皇后的肩膀,“皇后急什么?”
“臣妾...”周皇后低着头,“臣妾怕陛下派慈炯去前线战场,所以...”
崇祯白了她一眼,看向朱慈炯:“说说你自己的想法。”
朱慈炯看了一眼崇祯,又用眼角余光偷偷看向周皇后。
周皇后秀眉紧蹙,不停摇头。
意思是让他表现的怂一点,别去战场。
朱慈炯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再次睁开眼后重重吐出气息并说道:“回父皇,儿臣想亲自去战场上看一看。”
“呵,”崇祯嘲笑起来:“战场可不是儿戏,随时都会死人,你...不怕死吗?”
“儿臣不怕。”
“怕死不丢人,说实话也不丢人,怕死不说实话才丢人。”崇祯继续嘲讽。
朱慈炯和周皇后脸色同时闪烁。
眼看朱慈炯就要中了崇祯的激将法,周皇后立刻指着朱慈炯的鼻子斥责起来:“朱慈炯,你十二岁离京去往南京,能有什么本事?又有几个胆子?”
“还不快给陛下认错请罪!”
崇祯真生气了。
他知道周皇后只想让朱慈炯平平安安的度过一生,不想让他去战场。
毕竟战场无情,意外时有发生。
不只是他,天底下所有母亲都是类似的想法。不一定大富大贵,平平安安就好。
可安排朱慈炯去战场是崇祯的深思熟虑后下的一步棋。
否则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把朱慈炯召回京师。
这是一步非常重要的棋。
至于这步棋效果如何,他心里也没底,只能走着瞧。
现在周皇后第一个反对,让他计划受阻。
崇祯扭头看向身旁的周皇后:“皇后乏了,回宫休息吧。”
周皇后浑身一震,用不可思议的目光看向崇祯。
她刚和儿子相聚,还没看够就要被崇祯赶回后宫。
一时间,无数情绪和委屈涌上心头。
周皇后红着眼圈给崇祯施礼:“陛下恕罪,臣妾不该替朱慈炯做主,请陛下让臣妾在乾清宫内静坐休息一会。”
“哼,”崇祯冷哼后看向朱慈炯:“说出你的心里话。”
“回父皇,儿臣怕死!”
此言一出,周皇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不等她笑容绽放,朱慈炯继续说道:“不只是儿臣怕死,世间绝大部分人都怕死!但太史公(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儿臣十二岁离京,吃过苦,得过重病!若不是大哥大嫂(朱慈烺夫妻)悉心照料,儿臣或许早就一命呜呼了。”
“经历过这些事后儿臣虽然还是怕死,但已经看淡了生死。以至于总是在想怎么才能死的有意义,有价值。”
“今日父皇提到战场,儿臣觉得这就是宿命。凯旋而归也好,战死沙场也罢,这都是儿臣的宿命。”
“所以,”朱慈炯看着崇祯,无比虔诚认真地说道:“儿臣愿意亲赴战场。”
周皇后差点被气昏过去。
她咬着牙握拳,想冲上去将朱慈炯暴打一顿。
可是她舍不得打,又不知该如何劝,只能站在原地生闷气。
片刻后她灵光一闪,捂着额头向崇祯说道:“陛下,臣妾有些不适,请求告退。”
“哦?”崇祯看向周皇后:“用不用传太医?”
“谢陛下好意,臣妾回去休息一下就好,不必传太医。”
“那皇后请便吧!”
周皇后迈着沉重的步伐离开乾清宫。
众人目光又回到崇祯的脸上。
崇祯点头:“既然你有这个想法,朕就安排你去辽东。”
“谢父皇!”朱慈炯红着脸坐到椅子上,继续吃饭。
崇祯喝了一口茶后看向朱慈炤。
仅仅一个眼神,袁贵妃就坐不住了。
她怕崇祯把朱慈炤也派往辽东。
“陛下,”袁贵妃亲自拿起茶壶给崇祯倒了一杯茶:“臣妾新养了一只会后空翻的猫,想请陛下去翊坤宫瞧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