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武和蒙毅仔细阅读诏令的同时,王翦将军的府邸内,也上演着相似的一幕。
【秦始皇帝诏曰:朕闻永寿县多日滴雨未降,农田干涸,民生维艰。决定于明日一早亲自出行视察。特召王翦、王贲父子随驾,考察灾情,安抚百姓。爱卿务必安排好期间个人事务,准备随行物品……】
谒者离开了,王翦和王贲父子两人看着诏令,脸上都露出了深深的感慨。
王贲眼中闪烁着敬佩的光芒,“陛下实在仁慈英明,在事情尚未恶化之前,亲自出巡,无疑能够更加安定民心,减少恐慌。”
“是啊。”王翦目光深邃的点了点头。
虽然此次出行的不仅是出于对民众福祉的关心那么简单,同时也是出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考虑。
但不得不说,陛下此举,确实展现出了他作为君主的崇高责任感与统御力。
另一边。
刚吃完午饭,正在前往帝都大学的顾绫雪正慵懒的趴在窗框上,一边吹着风,一边凝望着窗外不断掠过的街景,思绪一刻也停不下来。
太惨了!
短短两天时间,不仅接了动物园任务,还给自己额外布置了地球仪、煤炉子、全程供暖任务,哦,现在还得再加上一个水泥,还有设想中还没提出来的刻石和仙秦南天门计划。
不对,我还有好几门学科的教学大纲还没整理好呢!
那么能干的萧何走了,张良一个人肯定是顶不过来的,话说那几个人到底什么时候能赶过来啊!?
顾绫雪正想着,突然远远的看见了右相府的府门前似乎有一些……热闹?
她不禁眯起眼睛仔细看一看,然后就似乎看见了冯去疾似乎正和一个与他年纪相仿的中老年人谈笑风生,气氛十分融洽?
那人谁啊?好像没见过?
顾绫雪一边想着,一边跳下马车赶了过去。
……
身着简单装束,风尘仆仆刚从蜀郡赶回咸阳的王绾,连家都没回便迫不及待的特地来拜访了冯去疾。
原本收到朝廷文书时,他是打算三日后再启程出发的,但当夜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便索性提前出发了。
没办法,这些天来,朝廷的诏令一道接着一道,每道诏令都关乎着大秦的国政和百姓的命运。
加上这一路从蜀郡赶回咸阳的旅途中,听到的种种传闻以及见到的种种变化都让他迫切的想要了解究竟发生了何事,为何近期改革之举措如此频繁?
“王公,你可算回来了!快请进!”冯去疾迎接着王绾,笑容满面,热情洋溢。
“冯公,多谢挂怀。”王绾也笑着,开口说道:“近来朝廷政令频出,涉及诸多改革,加之这一路所见所闻,实在令人忧心。我急于回来,便是想与冯公探讨一二。”
冯去疾点头,对此毫不意外,但面上却深叹了一口气,说道:“近来朝廷确有诸多举措,皆旨在国富民强,但实施过程中难免波折。”
“就譬如那科举制度?”王绾脚步微微顿了一下,直视着冯去疾的眼睛,语气中带着几分凝重与疑惑,“此制度之推行,虽可选拔贤能,然则触及旧贵族之根本,动摇世袭之根基。冯公乃老秦权贵之中流砥柱,此举实难料及,不知冯公作何考量?”
事实上,科举制度的消息还是他刚刚抵达咸阳城时,从街头巷尾百姓们的议论中听闻的,那时,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宛如平地惊雷,令他震惊无比。
尤其是在听到这科举还是右相冯去疾提出来的时候,他心中更是充满了疑惑和不解。
要知道冯去疾作为老秦权贵的代表,按理来说是不可能会提出这样触动权贵利益的制度,然而,这项制度不仅被提出来了,而且居然还在一日前就实行了!?
一想到再过一两日蜀郡那边就会再次收到朝廷诏令,蜀郡的各县、乡、里、亭都会陆陆续续张贴公告,王绾的心中便如同波涛汹涌的大海,难以平静。
这十多日以来,先是削减力役,继而建立学堂、帝都大学招生任务、全国中医大会,西红柿赏赐八地,这接二连三的政策一出,家家户户的烛火下,不再是愁云惨淡,而是充满了对未来的期望!
蜀郡下上议论纷纷,全都蠢蠢欲动,百姓们想方设法谋划着送自家孩子们去学堂,去报考帝都大学。
他亲眼目睹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化。
昔日里,那些因生活艰辛而神色麻木的百姓,那些天脸上洋溢着的,全是前所未有的激动与兴奋,那些曾经被岁月磨砺的粗糙双手,全都在高兴的手舞足蹈。
看着那一张张鲜活的笑容,不知道为什么,他心中竟然突然产生了一种,一个民族活力被唤醒了的感觉?
而现在,科举制度这一政策再一推出,他简直不敢想象,那些平日里辛勤耕作的农民,那些手工业者,那些小商小贩,他们听到这个消息后,会是如何的欣喜若狂?
他们会看到,朝廷不再仅仅看重家世背景,而是真正看重个人的才能和努力。
他们的孩子,不论出身,只要有真才实学,就有机会通过科举考试,一跃成为朝廷的官员,为国家效力,为百姓谋福。
尽管仕途之路依旧充满变数,权力、关系和背景会如同一张张无形的网,如影随形的覆盖在这条路的每一层,但至少,在科考的那一天,天下学子们都将拥有一次公平竞争的机会,一次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见王绾眉宇间满是疑惑的样子,冯去疾心中有苦说不出,天知道那些天他是如何过来的,此时只能轻轻摆手,笑着说道:“王公所言极是,此事确非轻易之举。但吾等虽出身权贵,也亦知国家长治久安,需倚靠人才。”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人群,感慨道:“昔日商鞅变法,破旧立新,始有秦国今日之基业。吾等效法先贤,虽知前路漫漫,亦须勇往直前。科举之事,虽触及权贵利益,但长远观之,利于国、利于民,乃大势所趋,不可阻挡。”
王绾闻言,心中一震,冯去疾的话语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眼前这位老秦权贵,对其胸襟与见识也是越发的敬佩了……
【秦始皇帝诏曰:朕闻永寿县多日滴雨未降,农田干涸,民生维艰。决定于明日一早亲自出行视察。特召王翦、王贲父子随驾,考察灾情,安抚百姓。爱卿务必安排好期间个人事务,准备随行物品……】
谒者离开了,王翦和王贲父子两人看着诏令,脸上都露出了深深的感慨。
王贲眼中闪烁着敬佩的光芒,“陛下实在仁慈英明,在事情尚未恶化之前,亲自出巡,无疑能够更加安定民心,减少恐慌。”
“是啊。”王翦目光深邃的点了点头。
虽然此次出行的不仅是出于对民众福祉的关心那么简单,同时也是出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考虑。
但不得不说,陛下此举,确实展现出了他作为君主的崇高责任感与统御力。
另一边。
刚吃完午饭,正在前往帝都大学的顾绫雪正慵懒的趴在窗框上,一边吹着风,一边凝望着窗外不断掠过的街景,思绪一刻也停不下来。
太惨了!
短短两天时间,不仅接了动物园任务,还给自己额外布置了地球仪、煤炉子、全程供暖任务,哦,现在还得再加上一个水泥,还有设想中还没提出来的刻石和仙秦南天门计划。
不对,我还有好几门学科的教学大纲还没整理好呢!
那么能干的萧何走了,张良一个人肯定是顶不过来的,话说那几个人到底什么时候能赶过来啊!?
顾绫雪正想着,突然远远的看见了右相府的府门前似乎有一些……热闹?
她不禁眯起眼睛仔细看一看,然后就似乎看见了冯去疾似乎正和一个与他年纪相仿的中老年人谈笑风生,气氛十分融洽?
那人谁啊?好像没见过?
顾绫雪一边想着,一边跳下马车赶了过去。
……
身着简单装束,风尘仆仆刚从蜀郡赶回咸阳的王绾,连家都没回便迫不及待的特地来拜访了冯去疾。
原本收到朝廷文书时,他是打算三日后再启程出发的,但当夜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便索性提前出发了。
没办法,这些天来,朝廷的诏令一道接着一道,每道诏令都关乎着大秦的国政和百姓的命运。
加上这一路从蜀郡赶回咸阳的旅途中,听到的种种传闻以及见到的种种变化都让他迫切的想要了解究竟发生了何事,为何近期改革之举措如此频繁?
“王公,你可算回来了!快请进!”冯去疾迎接着王绾,笑容满面,热情洋溢。
“冯公,多谢挂怀。”王绾也笑着,开口说道:“近来朝廷政令频出,涉及诸多改革,加之这一路所见所闻,实在令人忧心。我急于回来,便是想与冯公探讨一二。”
冯去疾点头,对此毫不意外,但面上却深叹了一口气,说道:“近来朝廷确有诸多举措,皆旨在国富民强,但实施过程中难免波折。”
“就譬如那科举制度?”王绾脚步微微顿了一下,直视着冯去疾的眼睛,语气中带着几分凝重与疑惑,“此制度之推行,虽可选拔贤能,然则触及旧贵族之根本,动摇世袭之根基。冯公乃老秦权贵之中流砥柱,此举实难料及,不知冯公作何考量?”
事实上,科举制度的消息还是他刚刚抵达咸阳城时,从街头巷尾百姓们的议论中听闻的,那时,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宛如平地惊雷,令他震惊无比。
尤其是在听到这科举还是右相冯去疾提出来的时候,他心中更是充满了疑惑和不解。
要知道冯去疾作为老秦权贵的代表,按理来说是不可能会提出这样触动权贵利益的制度,然而,这项制度不仅被提出来了,而且居然还在一日前就实行了!?
一想到再过一两日蜀郡那边就会再次收到朝廷诏令,蜀郡的各县、乡、里、亭都会陆陆续续张贴公告,王绾的心中便如同波涛汹涌的大海,难以平静。
这十多日以来,先是削减力役,继而建立学堂、帝都大学招生任务、全国中医大会,西红柿赏赐八地,这接二连三的政策一出,家家户户的烛火下,不再是愁云惨淡,而是充满了对未来的期望!
蜀郡下上议论纷纷,全都蠢蠢欲动,百姓们想方设法谋划着送自家孩子们去学堂,去报考帝都大学。
他亲眼目睹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化。
昔日里,那些因生活艰辛而神色麻木的百姓,那些天脸上洋溢着的,全是前所未有的激动与兴奋,那些曾经被岁月磨砺的粗糙双手,全都在高兴的手舞足蹈。
看着那一张张鲜活的笑容,不知道为什么,他心中竟然突然产生了一种,一个民族活力被唤醒了的感觉?
而现在,科举制度这一政策再一推出,他简直不敢想象,那些平日里辛勤耕作的农民,那些手工业者,那些小商小贩,他们听到这个消息后,会是如何的欣喜若狂?
他们会看到,朝廷不再仅仅看重家世背景,而是真正看重个人的才能和努力。
他们的孩子,不论出身,只要有真才实学,就有机会通过科举考试,一跃成为朝廷的官员,为国家效力,为百姓谋福。
尽管仕途之路依旧充满变数,权力、关系和背景会如同一张张无形的网,如影随形的覆盖在这条路的每一层,但至少,在科考的那一天,天下学子们都将拥有一次公平竞争的机会,一次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见王绾眉宇间满是疑惑的样子,冯去疾心中有苦说不出,天知道那些天他是如何过来的,此时只能轻轻摆手,笑着说道:“王公所言极是,此事确非轻易之举。但吾等虽出身权贵,也亦知国家长治久安,需倚靠人才。”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人群,感慨道:“昔日商鞅变法,破旧立新,始有秦国今日之基业。吾等效法先贤,虽知前路漫漫,亦须勇往直前。科举之事,虽触及权贵利益,但长远观之,利于国、利于民,乃大势所趋,不可阻挡。”
王绾闻言,心中一震,冯去疾的话语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眼前这位老秦权贵,对其胸襟与见识也是越发的敬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