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扶苏生性温厚仁慈,与儒家的 “仁” 之思想有一定契合之处,儒家强调的道德规范、伦理秩序、民本思想等也对他的性格起到了一定的强化和引导,使他更加注重道德和民生,于是便与始皇帝的专制治国理念不苟同,认为广施仁政才是立国之本,民心所向才是安邦之道。
这种懂得关心百姓疾苦,重视民心向背的品质,蒙毅其实心底也是赞赏的,扶苏能有这样的胸怀与理念,于国于民皆是幸事。
这种能体恤民之艰难,重民心向背的品质,实为难能可贵,蒙毅心中实则也是颇为赞许的,觉得扶苏能有这样的胸怀与理念,于国于民皆是幸事。
但就怕扶苏的这份仁厚,会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
扶苏微微颔首,嘴角噙着一抹淡淡的笑意,将包裹置于身前的案几之上后,便用那修长的手指缓缓解开包裹上的细绳,随着细绳的滑落,包裹的外层布帛渐渐散开,露出一了本比较薄的书籍。
书籍的封面上写着 《抡语》两个大字,还配上了一个膀大腰圆,面容还有些许凶悍的壮汉。
看到这个画像,扶苏和蒙毅两个人的笑容瞬间就凝固在了脸上。
翻开书面,第一页,还有个引言——《孔子:德武并重传》
春秋之际,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礼崩乐坏。
然有一夫子,诞于邹邑昌平乡阙里,生而异相,身高九尺有六寸,躯貌魁梧,勇力绝伦。尝徒手举国门之关,其栓重逾四百斤,而夫子援之以力,轻若举羽,观者骇叹,咸以为神。
孔子之为人也,不仅武力绝伦,更兼道德文章,六艺皆精。御车则控辔如组,马奔若风;射艺则矢发中的,百步穿杨;且娴于礼、乐、书、数,可谓全才。
其腰间悬剑,名之曰 “德”,剑虽在侧,然夫子志在以德化民,不以武力凌人。怀中更常揣城砖,刻“理”字于其上,示人以理为先,虽有力足以毙敌,而必以理服人。
孔子在世,邦国之间,尚以礼义相尚,干戈未兴,其西去之后,诸侯争雄,战祸连结,遂入战国之乱世,但其遗教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影响深远。
孔子之教,不独在文,亦在武;不独在言,更在行。
其人也,可谓圣人!
是书《抡语》,将述夫子生平,展其德武风采,示其礼理教化。
于斯,可观夫子之大智大勇,可感其大德大行。
……
扶苏:“……?”
蒙毅:“……”
看完引言,扶苏和蒙毅两个人全都陷入了久久的沉默之中。
但随着往后翻,每看一页,这种沉默便愈发的震耳欲聋。
扶苏整个人都惊呆了,他怎么也想不到,儒家经典相关的书籍,首先封面上就竟会是如此奇特且与儒家形象格格不入的画像。
沉默中,扶苏的手指微微颤抖着继续翻动书页,只见书中的内容更是荒诞离奇,文字的表述与正统儒家思想大相径庭,语句颠倒错乱,却又似乎在以一种怪异的方式拼凑着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还夹杂着诸多对时政的隐晦影射与歪曲解读。
甚至有些地方竟然还用上了令人无法直视的图画!
室内的气氛变得凝重起来,只剩下那纸张不时翻阅的沙沙声,仿佛每一下都在敲击着两人的神经。
蒙毅在一旁看着,越看,脸色越发的紧绷,生怕一不小心就笑出声来。
不学礼,无以立:你不学礼貌尊重我,我就打得你站不起来?
有教无类:我教你做人的时候可不管你是谁?
哈哈哈!!!
这实在是太损了!!
这要不是某个姓顾的小子想出来的馊主意,他蒙毅倒立吃桌子!
不过,这本书竟然会是以孔院长的名义邮送过来的,难不成儒家那边都知道了?还没有反对?
他突然有些好奇那帮儒家学者的反应了。
那些人的脸色必然十分精彩吧!
蒙毅紧抿着嘴,努力保持着严肃的表情,可那微微颤抖的嘴角还是泄露了他的心情。
一旁的扶苏默默的翻阅着,目光在那《抡语》上反复逡巡,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哈!”蒙毅终于没忍住笑出了声,那笑声在寂静的室内既突兀又刺耳,但下一秒钟,他便赶忙咳嗽一声掩饰,脸上神色转为严肃,开口询问扶苏道:“扶苏公子如何看?”
扶苏似乎也猜到了将这本书真正送来的人是谁,沉思良久后,才目光深邃的缓缓开口道:“此《抡语》之译,初读之下确觉荒诞无稽,然细思之,这般解读,虽悖于常理的儒家释义,却似在以一种极为诙谐且激进之态,警醒世人莫将礼仪流于表面形式,空学其表而忘其里。”
“礼仪之根本并非仅为外在之恭顺,而应是内心真实的敬重与德行彰显,若徒有虚礼而无真心,便失却了礼之真髓,当受惩戒以明其误。”
“吾以为,此虽非正统儒家之言说,却可作为一种独特的思想启示……”
说着,扶苏顿了一下,似乎说不下去了,只叹道:“留待日后深入探究,再做评判吧……”
虽然乍看之下似乎确实有点道理的样子,但是……
过于强调武力的重要性了!
观点上也过于偏激,过于绝对了!
在他看来,武力和思想都有其价值,应该相互结合、相辅相成,而不是将二者对立起来。
片面强调一方而忽视另一方,必致失衡,招致祸患。
再看看吧,这图文并茂的,扶苏感觉有些心累,世界观也在一遍又一遍的被冲击中。
当夜。
扶苏失眠了。
一闭上眼睛,脑海中便自动浮现出了一幅孔武有力的画像。
这真的让他很难评。
更让他头皮发麻的是,他居然觉得,引言的那一大段话,说的似乎并没有错?
而孔子,似乎好像也许,还真长那样?
孔武有力,徒手举四百斤城门栓,腰佩德剑,怀揣城砖……
越想,越睡不着!
次日,晨曦初照。
渭河北岸的城北郊区地带。
始皇帝携带文武百官在一处荒地边站定,目光皆投向场地中央。
那里,一个被安置在一辆特制推车上的蒸汽犁正被护卫们小心翼翼地卸下……
这种懂得关心百姓疾苦,重视民心向背的品质,蒙毅其实心底也是赞赏的,扶苏能有这样的胸怀与理念,于国于民皆是幸事。
这种能体恤民之艰难,重民心向背的品质,实为难能可贵,蒙毅心中实则也是颇为赞许的,觉得扶苏能有这样的胸怀与理念,于国于民皆是幸事。
但就怕扶苏的这份仁厚,会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
扶苏微微颔首,嘴角噙着一抹淡淡的笑意,将包裹置于身前的案几之上后,便用那修长的手指缓缓解开包裹上的细绳,随着细绳的滑落,包裹的外层布帛渐渐散开,露出一了本比较薄的书籍。
书籍的封面上写着 《抡语》两个大字,还配上了一个膀大腰圆,面容还有些许凶悍的壮汉。
看到这个画像,扶苏和蒙毅两个人的笑容瞬间就凝固在了脸上。
翻开书面,第一页,还有个引言——《孔子:德武并重传》
春秋之际,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礼崩乐坏。
然有一夫子,诞于邹邑昌平乡阙里,生而异相,身高九尺有六寸,躯貌魁梧,勇力绝伦。尝徒手举国门之关,其栓重逾四百斤,而夫子援之以力,轻若举羽,观者骇叹,咸以为神。
孔子之为人也,不仅武力绝伦,更兼道德文章,六艺皆精。御车则控辔如组,马奔若风;射艺则矢发中的,百步穿杨;且娴于礼、乐、书、数,可谓全才。
其腰间悬剑,名之曰 “德”,剑虽在侧,然夫子志在以德化民,不以武力凌人。怀中更常揣城砖,刻“理”字于其上,示人以理为先,虽有力足以毙敌,而必以理服人。
孔子在世,邦国之间,尚以礼义相尚,干戈未兴,其西去之后,诸侯争雄,战祸连结,遂入战国之乱世,但其遗教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影响深远。
孔子之教,不独在文,亦在武;不独在言,更在行。
其人也,可谓圣人!
是书《抡语》,将述夫子生平,展其德武风采,示其礼理教化。
于斯,可观夫子之大智大勇,可感其大德大行。
……
扶苏:“……?”
蒙毅:“……”
看完引言,扶苏和蒙毅两个人全都陷入了久久的沉默之中。
但随着往后翻,每看一页,这种沉默便愈发的震耳欲聋。
扶苏整个人都惊呆了,他怎么也想不到,儒家经典相关的书籍,首先封面上就竟会是如此奇特且与儒家形象格格不入的画像。
沉默中,扶苏的手指微微颤抖着继续翻动书页,只见书中的内容更是荒诞离奇,文字的表述与正统儒家思想大相径庭,语句颠倒错乱,却又似乎在以一种怪异的方式拼凑着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还夹杂着诸多对时政的隐晦影射与歪曲解读。
甚至有些地方竟然还用上了令人无法直视的图画!
室内的气氛变得凝重起来,只剩下那纸张不时翻阅的沙沙声,仿佛每一下都在敲击着两人的神经。
蒙毅在一旁看着,越看,脸色越发的紧绷,生怕一不小心就笑出声来。
不学礼,无以立:你不学礼貌尊重我,我就打得你站不起来?
有教无类:我教你做人的时候可不管你是谁?
哈哈哈!!!
这实在是太损了!!
这要不是某个姓顾的小子想出来的馊主意,他蒙毅倒立吃桌子!
不过,这本书竟然会是以孔院长的名义邮送过来的,难不成儒家那边都知道了?还没有反对?
他突然有些好奇那帮儒家学者的反应了。
那些人的脸色必然十分精彩吧!
蒙毅紧抿着嘴,努力保持着严肃的表情,可那微微颤抖的嘴角还是泄露了他的心情。
一旁的扶苏默默的翻阅着,目光在那《抡语》上反复逡巡,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哈!”蒙毅终于没忍住笑出了声,那笑声在寂静的室内既突兀又刺耳,但下一秒钟,他便赶忙咳嗽一声掩饰,脸上神色转为严肃,开口询问扶苏道:“扶苏公子如何看?”
扶苏似乎也猜到了将这本书真正送来的人是谁,沉思良久后,才目光深邃的缓缓开口道:“此《抡语》之译,初读之下确觉荒诞无稽,然细思之,这般解读,虽悖于常理的儒家释义,却似在以一种极为诙谐且激进之态,警醒世人莫将礼仪流于表面形式,空学其表而忘其里。”
“礼仪之根本并非仅为外在之恭顺,而应是内心真实的敬重与德行彰显,若徒有虚礼而无真心,便失却了礼之真髓,当受惩戒以明其误。”
“吾以为,此虽非正统儒家之言说,却可作为一种独特的思想启示……”
说着,扶苏顿了一下,似乎说不下去了,只叹道:“留待日后深入探究,再做评判吧……”
虽然乍看之下似乎确实有点道理的样子,但是……
过于强调武力的重要性了!
观点上也过于偏激,过于绝对了!
在他看来,武力和思想都有其价值,应该相互结合、相辅相成,而不是将二者对立起来。
片面强调一方而忽视另一方,必致失衡,招致祸患。
再看看吧,这图文并茂的,扶苏感觉有些心累,世界观也在一遍又一遍的被冲击中。
当夜。
扶苏失眠了。
一闭上眼睛,脑海中便自动浮现出了一幅孔武有力的画像。
这真的让他很难评。
更让他头皮发麻的是,他居然觉得,引言的那一大段话,说的似乎并没有错?
而孔子,似乎好像也许,还真长那样?
孔武有力,徒手举四百斤城门栓,腰佩德剑,怀揣城砖……
越想,越睡不着!
次日,晨曦初照。
渭河北岸的城北郊区地带。
始皇帝携带文武百官在一处荒地边站定,目光皆投向场地中央。
那里,一个被安置在一辆特制推车上的蒸汽犁正被护卫们小心翼翼地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