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国宣武十四年。
黄粱中的局势变得越发的乱了起来,随着异宝不断在黄粱各国出现,自黄粱存在以来第一次陷入大规模的动乱。
原先那些被豪门世家压迫得不成样子的百姓,在获得力量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拉起一支队伍,试图颠覆当权者的统治,取而代之!
大多数的起义队伍都是以失败告终,但却是有极少数队伍不断壮大,从几百人发展到几千人,其后更是浩浩荡荡达到了几万人之数。
起义队伍缺兵器就攻打府县,缺粮草就劫掠百姓,完全忘记了之前他们也是被压迫的对象,如今一朝得势立刻急不可耐地骑到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根本没有丝毫的纪律可言。
黄粱中的一些实力雄厚的国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才算是勉强压下了四处作乱的起义军。可那些小国就没有那么好受了,国力本就薄弱,再被起义军这么一折腾,立刻就露出了疲态,被早已虎视眈眈的邻国发兵攻打吞并,成了人家的一个州。
至于起义军则是被大国所招安,还是用你自己人来管理你自己人,换汤不换药,折腾了一圈并无什么根本性的变化。
草原上敖汉部落在洛罕的带领下,经过了几年的吞并,已然成了草原上的一个庞然大物,成为了草原上最大的几个部落之一。
而洛罕的名字也在草原上不胫而走,被人传成了天神下凡,被称为草原上的雄鹰,声望高得吓人。
草原上的其他几个部落也意识到了敖汉部落的威胁,开始试图联合打压敖汉部落。
可没成想,敖汉部落早已暗中发展到了一个恐怖的程度。
这几年敖汉部落吞并其他部落的同时并没有闲着,派出部落中天资聪颖的孩童混迹到中原各国学习中原人的文化技能,将中原的冶炼金属方法和先进的思想带了回去,锻造出了最适合草原作战的弯刀和弓箭,又改良了兵法战阵,俨然已经成为了一支让人闻风丧胆的恐怖军队。
草原上那些部落哪里见过这阵仗?
平日里各部落之间无非就是一群人分别站在两边,一声令下就拿着兵器冲杀上去,根本就不讲究什么打法,也不屑于学习中原那些所谓的兵法战阵...
仅仅是几次交锋,其他几个部落就吃了不小的亏,死伤惨重,部落中甚至出现了认为应该归附敖汉部落的声音。
大半年后。
敖汉部落在经历了几场大型战役后,终于一统草原。
洛罕也成了草原上唯一的洛罕王!
......
随着梁国与武国的战线拉长,这场战争何时能结束没人知道,也没人能够预测到接下来的走向会如何。
梁国与武国中也开始逐渐出现一些问题...
武国重武,将武排在第一位,整个国家的各行各业都是为其服务。
若是平时自然是没问题,可若是战争迟迟不结束,武国国内的各行各业立刻显露出颓势来。
相比于其他国家,武国的各行各业本就不发达,也没有多高的生产力。
随着武国大量的征兵和上调赋税,武国百姓已经有些扛不住了。
国内又有异宝不断被人所得,许多原本在武国算不得什么的普通人和江湖中人竟是摇身一变成了武夫。
武国开始悄然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不过却是被武国高层以铁血手腕镇压。
随后又不惜以官职、封地、美色来笼络这些新晋的武夫为武国效力,算是勉强应付了过去...
武国高层也知道武国存在的问题。
但却是有心无力,有解决的心思但却是没有什么可行的办法,除非破而后立打破现有格局!
但破而后立又岂是简单的事情?也就只能这样不了了之,希望能坚持到战争结束。
......
梁国的问题相比于武国就有些严重了。
梁国本就不算多强,豪门世家远比武国要多得多,这些豪门世家行事也比武国要肆无忌惮得多。
两国久战不下,这些豪门世家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保全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甚至还有豪门世家借着朝廷的名义私立名目向百姓征收各种赋税,诸如‘军械税’‘粮草税’之类,甚至还有十分离谱的‘军妓税’,只要你家中有女眷就要上交,搞得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梁国中因获得异宝而新晋的武夫也被豪门世家盯上成了香饽饽,花费大价钱招揽。
这些人不属于任何一方势力,只要能将其掌握在手中立刻就会拥有更多的话语权,那些豪门世家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如何,但手里的力量强一些总归是没错的。
若是梁国真就败了,就算是逃亡他国也会安全上一些...
梁国皇帝对此也是心知肚明,苦思冥想之下做出了一个决定!
按照惯例,梁国科举本应五年举办一次。
距离上次科举还不到五年,梁国皇帝竟是特意下了一道旨意将科举提前,宣称特事特办。
这次科举也与以往的科举不同,并不考那些圣贤书上的大道理的见解,也不需要你有什么深谋远虑的谋划,更不需要什么华丽的辞藻,要的就是一个浅显通透。
科举的内容也很简单,要求针对梁国与武国的战争写一篇文章。
题目不限!
内容不限!
科举由梁国皇帝选出的一百名大臣阅卷,先是选出一千篇精彩文章递交中枢省二阅,再由中枢省选出一百篇文章递交给梁国皇帝。
由梁国皇帝亲自阅卷,选出最好的三篇来!
科举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梁国,传到了梁国无数心怀抱负的学子耳中,同样也传到了正潜心为科举做着准备的苏白耳中。
梁国无数学子激动异常,欢呼雀跃,认为这次科举就是他们报国的大好时机,纷纷动身前往国都。
身为读书人,眼看着梁国与武国久战不下,说不着急是不可能的。
但身为读书人却是没有上战场拼杀的本领,只能干着急。
此次科举说是科举。
不如说是举梁国天下学子之力献策!
黄粱中的局势变得越发的乱了起来,随着异宝不断在黄粱各国出现,自黄粱存在以来第一次陷入大规模的动乱。
原先那些被豪门世家压迫得不成样子的百姓,在获得力量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拉起一支队伍,试图颠覆当权者的统治,取而代之!
大多数的起义队伍都是以失败告终,但却是有极少数队伍不断壮大,从几百人发展到几千人,其后更是浩浩荡荡达到了几万人之数。
起义队伍缺兵器就攻打府县,缺粮草就劫掠百姓,完全忘记了之前他们也是被压迫的对象,如今一朝得势立刻急不可耐地骑到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根本没有丝毫的纪律可言。
黄粱中的一些实力雄厚的国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才算是勉强压下了四处作乱的起义军。可那些小国就没有那么好受了,国力本就薄弱,再被起义军这么一折腾,立刻就露出了疲态,被早已虎视眈眈的邻国发兵攻打吞并,成了人家的一个州。
至于起义军则是被大国所招安,还是用你自己人来管理你自己人,换汤不换药,折腾了一圈并无什么根本性的变化。
草原上敖汉部落在洛罕的带领下,经过了几年的吞并,已然成了草原上的一个庞然大物,成为了草原上最大的几个部落之一。
而洛罕的名字也在草原上不胫而走,被人传成了天神下凡,被称为草原上的雄鹰,声望高得吓人。
草原上的其他几个部落也意识到了敖汉部落的威胁,开始试图联合打压敖汉部落。
可没成想,敖汉部落早已暗中发展到了一个恐怖的程度。
这几年敖汉部落吞并其他部落的同时并没有闲着,派出部落中天资聪颖的孩童混迹到中原各国学习中原人的文化技能,将中原的冶炼金属方法和先进的思想带了回去,锻造出了最适合草原作战的弯刀和弓箭,又改良了兵法战阵,俨然已经成为了一支让人闻风丧胆的恐怖军队。
草原上那些部落哪里见过这阵仗?
平日里各部落之间无非就是一群人分别站在两边,一声令下就拿着兵器冲杀上去,根本就不讲究什么打法,也不屑于学习中原那些所谓的兵法战阵...
仅仅是几次交锋,其他几个部落就吃了不小的亏,死伤惨重,部落中甚至出现了认为应该归附敖汉部落的声音。
大半年后。
敖汉部落在经历了几场大型战役后,终于一统草原。
洛罕也成了草原上唯一的洛罕王!
......
随着梁国与武国的战线拉长,这场战争何时能结束没人知道,也没人能够预测到接下来的走向会如何。
梁国与武国中也开始逐渐出现一些问题...
武国重武,将武排在第一位,整个国家的各行各业都是为其服务。
若是平时自然是没问题,可若是战争迟迟不结束,武国国内的各行各业立刻显露出颓势来。
相比于其他国家,武国的各行各业本就不发达,也没有多高的生产力。
随着武国大量的征兵和上调赋税,武国百姓已经有些扛不住了。
国内又有异宝不断被人所得,许多原本在武国算不得什么的普通人和江湖中人竟是摇身一变成了武夫。
武国开始悄然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不过却是被武国高层以铁血手腕镇压。
随后又不惜以官职、封地、美色来笼络这些新晋的武夫为武国效力,算是勉强应付了过去...
武国高层也知道武国存在的问题。
但却是有心无力,有解决的心思但却是没有什么可行的办法,除非破而后立打破现有格局!
但破而后立又岂是简单的事情?也就只能这样不了了之,希望能坚持到战争结束。
......
梁国的问题相比于武国就有些严重了。
梁国本就不算多强,豪门世家远比武国要多得多,这些豪门世家行事也比武国要肆无忌惮得多。
两国久战不下,这些豪门世家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保全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甚至还有豪门世家借着朝廷的名义私立名目向百姓征收各种赋税,诸如‘军械税’‘粮草税’之类,甚至还有十分离谱的‘军妓税’,只要你家中有女眷就要上交,搞得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梁国中因获得异宝而新晋的武夫也被豪门世家盯上成了香饽饽,花费大价钱招揽。
这些人不属于任何一方势力,只要能将其掌握在手中立刻就会拥有更多的话语权,那些豪门世家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如何,但手里的力量强一些总归是没错的。
若是梁国真就败了,就算是逃亡他国也会安全上一些...
梁国皇帝对此也是心知肚明,苦思冥想之下做出了一个决定!
按照惯例,梁国科举本应五年举办一次。
距离上次科举还不到五年,梁国皇帝竟是特意下了一道旨意将科举提前,宣称特事特办。
这次科举也与以往的科举不同,并不考那些圣贤书上的大道理的见解,也不需要你有什么深谋远虑的谋划,更不需要什么华丽的辞藻,要的就是一个浅显通透。
科举的内容也很简单,要求针对梁国与武国的战争写一篇文章。
题目不限!
内容不限!
科举由梁国皇帝选出的一百名大臣阅卷,先是选出一千篇精彩文章递交中枢省二阅,再由中枢省选出一百篇文章递交给梁国皇帝。
由梁国皇帝亲自阅卷,选出最好的三篇来!
科举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梁国,传到了梁国无数心怀抱负的学子耳中,同样也传到了正潜心为科举做着准备的苏白耳中。
梁国无数学子激动异常,欢呼雀跃,认为这次科举就是他们报国的大好时机,纷纷动身前往国都。
身为读书人,眼看着梁国与武国久战不下,说不着急是不可能的。
但身为读书人却是没有上战场拼杀的本领,只能干着急。
此次科举说是科举。
不如说是举梁国天下学子之力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