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顺朝廷?
朱厚照诧异不已,看着詹大同有些出神,默然了会才反应过来,问道:“当真?”
詹大同肃然道:“当真,河间参将袁彪在剿匪时曾遇到过刘六、刘七,这两人出自文安县大盗张茂麾下,此番投效朝廷,纳了投名状……”
朱厚照了解之后,皱了皱眉头:“文安县张茂,朕似乎在哪里听到过。”
曾绍贤走出一步,提醒道:“曾在张忠的引荐之下,入豹房陪陛下蹴鞠过。”
朱厚照恍然:“是他!”
倒是有这么一回事,宦官张忠、谷大用、马永成都是霸州人,张茂正是靠着同乡关系、利益输送,这才得以进入豹房。不过张茂此人并没什么其他本事,不会说好话,蹴鞠也一般,并没给朱厚照留下太深印象。
朱厚照问道:“刘六、刘七归顺朝廷,是奔着袁彪去的,还是冲着仇钺?”
詹大同回道:“据此二人交代,是冲着袁参将去的,并不知咸宁侯带人抵达河间。”
朱厚照沉默了。
刘六、刘七冲着袁彪投降,说明在仇钺抵达河间府之前就做好了准备,并非迫于局势变化、生死危机而投降。
“现如今这两人在何处?”
“咸宁侯差遣了十名军士,正将这两人送往京师,明日下午便可抵达。”
朱厚照点了点头,看向曾绍贤:“派特勤局的人前去接应下,务必让这两人见朕,不得出了意外!”
曾绍贤领命。
朱厚照转身进了乾清宫。
詹大同跟在曾绍贤身后,低声问:“曾指挥使,陛下为何如此看重刘六、刘七,分明就是两个不起眼的盗贼。”
曾绍贤冷着脸回道:“我也有此疑惑却没有问,你可知为何?”
“为何?”
“因为我们是陛下手中的刀剑,刀剑只需要听命行事,不需要多嘴。”
“下官明白。”
詹大同欠身跟在曾绍贤身后,言道:“前阵子曾指挥使让下官物色的人选找到了,一个名为马梓铭、一个名为谭小七,皆善伪装,是巧言令色之人,且带着一股子痞气。”
曾绍贤微微点头:“让他们来见我。”
詹大同答应一声,出了宫门匆匆而去。
翌日。
朝会之上,新上任的兵部右侍郎李浩直言进谏:“如今贼寇四起,然朝廷应对不力,卫所懈怠,官军战力孱弱,臣以为,当革冗费、修战具、整饬卫所、训练强兵……”
朱厚照知道李浩所言是对的,但眼下还不是整饬地方卫所的时候,比如湖广、四川、陕西等地,造反势头正大,这个时候整顿其行省内卫所,很可能适得其反,导致卫所将领不敢为朝廷效力。
“革冗费、修战具、训练强兵,朕准了。”
朱厚照掠过了整饬卫所。
李浩还想进言,却为王廷相打断。
王廷相奏报道:“陛下,鉴于地方贼寇昼夜出没,民不聊生,臣以为,朝廷可在盗贼众多之地设捕盗通判,负责捕盗事宜。”
朱厚照思索了下,若是出一些事,便相应设一些官,然后这些官逐渐固定下来,越来越多,最终形成冗官,便言道:“增设官职以捕盗,并非善策。吏部给各地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发文书,朝廷考核官员,以百姓安居乐业、不受盗贼袭扰为吏治最优。”
“督察院派御史半年一次考核,归宁地方、盗贼锐减者,府衙的功劳,府衙自上而下赏一年俸禄,县衙的功劳,县衙而下赏一年俸禄,择优破例擢升。若地方依旧混乱、民不聊生,一年不见成效者,不拘泥于三年考核之期,该罢黜罢黜,该追罪追罪。”
王廷相拿着笏板退了回去。
吏部尚书梁储走出,道:“臣领旨。”
以考核是否有盗贼乱民为标尺,治地方太平的,升官领钱,治不出太平,该回哪回哪去。
朱厚照目光扫过众文武官员,威严地说:“支持地方都司、卫所视当地情况,抽调精锐组建捕盗军,若捕盗军在捕盗时受伤、死亡,兵部核实之后,受伤者,给二两抚恤,阵亡者,除卫所内抚恤外,额外增抚恤五两。另外,斩杀大盗头目者,赏五十两银!”
王廷相领命。
朱厚照没有将“杀了多少盗贼”作为奖励标准,这个奖励不能立,很容易造成杀良冒功,而是通过“重赏”的方式,激励官军杀贼。
朝会后,朱厚照回到文华殿,见到了特勤局军士马梓铭、谭小七。
马梓铭脸型略显圆润,眼睛大而明亮,眉头处还有一处伤疤。
谭小七脸型方正,皮肤略显黝黑,一双小眼透着狡黠。
朱厚照盘问一番后,道:“朕需要你们做一件事,只不过此事危险,稍有不慎便会搭上性命。”
马梓铭、谭小七毫不犹豫,齐声道:“愿为陛下赴汤蹈火!”
朱厚照点了点头:“既是如此,那你们便去江西南昌投奔宁王朱宸濠吧。”
“啊?”
马梓铭、谭小七傻眼,有些不知所措。
曾绍贤咳了声。
马梓铭、谭小七这才明白过来,感情皇帝这是让自己去当卧底……
朱厚照看着眼前的两个人点了点头。
没错,自己需要卧底。
安化王朱寘鐇已经被挫骨扬灰了,他的罪名天下皆知,烧成渣渣灰也没人说个不是。
可宁王朱宸濠就不一样了,朱厚照知道此人要反,但历史上此人造反是在正德十四年,距离现在还有九个年头。
无凭无据,朱厚照身为皇帝也不可能随意削去宁王这一脉藩王,就像当年的朱小文,削藩削急眼了,后面干脆理由都不带找的。朱棣到了南京城外时,为何谷王朱橞(还有李景隆)帮着朱棣开城门,说到底就是朱小文削藩的过程与手腕不得藩王人心,出了人命。
虽说正德时代里没什么强有力的藩王,但还是有不少藩王,如秦王朱惟焯、楚王朱均鈋、兴王朱祐杬等,这些人虽然没兵权,可毕竟是皇室宗亲,若是朱厚照毫无理由地削藩,必然会引起乱子。
故此,朱厚照想要动朱宸濠,必须有铁证。
马梓铭、谭小七在文华殿停留了一个多时辰,最终领命离开京师。
朱厚照看向曾绍贤,吩咐道:“将所有关于马梓铭、谭小七的文书包括军籍勾去,从现在起,这两个人的存在与去向,不见文字。知晓之人询问,一律以前往肃州办差为由打发。”
肃州,大明西面边陲,来回一趟一两年也是合情合理……
朱厚照诧异不已,看着詹大同有些出神,默然了会才反应过来,问道:“当真?”
詹大同肃然道:“当真,河间参将袁彪在剿匪时曾遇到过刘六、刘七,这两人出自文安县大盗张茂麾下,此番投效朝廷,纳了投名状……”
朱厚照了解之后,皱了皱眉头:“文安县张茂,朕似乎在哪里听到过。”
曾绍贤走出一步,提醒道:“曾在张忠的引荐之下,入豹房陪陛下蹴鞠过。”
朱厚照恍然:“是他!”
倒是有这么一回事,宦官张忠、谷大用、马永成都是霸州人,张茂正是靠着同乡关系、利益输送,这才得以进入豹房。不过张茂此人并没什么其他本事,不会说好话,蹴鞠也一般,并没给朱厚照留下太深印象。
朱厚照问道:“刘六、刘七归顺朝廷,是奔着袁彪去的,还是冲着仇钺?”
詹大同回道:“据此二人交代,是冲着袁参将去的,并不知咸宁侯带人抵达河间。”
朱厚照沉默了。
刘六、刘七冲着袁彪投降,说明在仇钺抵达河间府之前就做好了准备,并非迫于局势变化、生死危机而投降。
“现如今这两人在何处?”
“咸宁侯差遣了十名军士,正将这两人送往京师,明日下午便可抵达。”
朱厚照点了点头,看向曾绍贤:“派特勤局的人前去接应下,务必让这两人见朕,不得出了意外!”
曾绍贤领命。
朱厚照转身进了乾清宫。
詹大同跟在曾绍贤身后,低声问:“曾指挥使,陛下为何如此看重刘六、刘七,分明就是两个不起眼的盗贼。”
曾绍贤冷着脸回道:“我也有此疑惑却没有问,你可知为何?”
“为何?”
“因为我们是陛下手中的刀剑,刀剑只需要听命行事,不需要多嘴。”
“下官明白。”
詹大同欠身跟在曾绍贤身后,言道:“前阵子曾指挥使让下官物色的人选找到了,一个名为马梓铭、一个名为谭小七,皆善伪装,是巧言令色之人,且带着一股子痞气。”
曾绍贤微微点头:“让他们来见我。”
詹大同答应一声,出了宫门匆匆而去。
翌日。
朝会之上,新上任的兵部右侍郎李浩直言进谏:“如今贼寇四起,然朝廷应对不力,卫所懈怠,官军战力孱弱,臣以为,当革冗费、修战具、整饬卫所、训练强兵……”
朱厚照知道李浩所言是对的,但眼下还不是整饬地方卫所的时候,比如湖广、四川、陕西等地,造反势头正大,这个时候整顿其行省内卫所,很可能适得其反,导致卫所将领不敢为朝廷效力。
“革冗费、修战具、训练强兵,朕准了。”
朱厚照掠过了整饬卫所。
李浩还想进言,却为王廷相打断。
王廷相奏报道:“陛下,鉴于地方贼寇昼夜出没,民不聊生,臣以为,朝廷可在盗贼众多之地设捕盗通判,负责捕盗事宜。”
朱厚照思索了下,若是出一些事,便相应设一些官,然后这些官逐渐固定下来,越来越多,最终形成冗官,便言道:“增设官职以捕盗,并非善策。吏部给各地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发文书,朝廷考核官员,以百姓安居乐业、不受盗贼袭扰为吏治最优。”
“督察院派御史半年一次考核,归宁地方、盗贼锐减者,府衙的功劳,府衙自上而下赏一年俸禄,县衙的功劳,县衙而下赏一年俸禄,择优破例擢升。若地方依旧混乱、民不聊生,一年不见成效者,不拘泥于三年考核之期,该罢黜罢黜,该追罪追罪。”
王廷相拿着笏板退了回去。
吏部尚书梁储走出,道:“臣领旨。”
以考核是否有盗贼乱民为标尺,治地方太平的,升官领钱,治不出太平,该回哪回哪去。
朱厚照目光扫过众文武官员,威严地说:“支持地方都司、卫所视当地情况,抽调精锐组建捕盗军,若捕盗军在捕盗时受伤、死亡,兵部核实之后,受伤者,给二两抚恤,阵亡者,除卫所内抚恤外,额外增抚恤五两。另外,斩杀大盗头目者,赏五十两银!”
王廷相领命。
朱厚照没有将“杀了多少盗贼”作为奖励标准,这个奖励不能立,很容易造成杀良冒功,而是通过“重赏”的方式,激励官军杀贼。
朝会后,朱厚照回到文华殿,见到了特勤局军士马梓铭、谭小七。
马梓铭脸型略显圆润,眼睛大而明亮,眉头处还有一处伤疤。
谭小七脸型方正,皮肤略显黝黑,一双小眼透着狡黠。
朱厚照盘问一番后,道:“朕需要你们做一件事,只不过此事危险,稍有不慎便会搭上性命。”
马梓铭、谭小七毫不犹豫,齐声道:“愿为陛下赴汤蹈火!”
朱厚照点了点头:“既是如此,那你们便去江西南昌投奔宁王朱宸濠吧。”
“啊?”
马梓铭、谭小七傻眼,有些不知所措。
曾绍贤咳了声。
马梓铭、谭小七这才明白过来,感情皇帝这是让自己去当卧底……
朱厚照看着眼前的两个人点了点头。
没错,自己需要卧底。
安化王朱寘鐇已经被挫骨扬灰了,他的罪名天下皆知,烧成渣渣灰也没人说个不是。
可宁王朱宸濠就不一样了,朱厚照知道此人要反,但历史上此人造反是在正德十四年,距离现在还有九个年头。
无凭无据,朱厚照身为皇帝也不可能随意削去宁王这一脉藩王,就像当年的朱小文,削藩削急眼了,后面干脆理由都不带找的。朱棣到了南京城外时,为何谷王朱橞(还有李景隆)帮着朱棣开城门,说到底就是朱小文削藩的过程与手腕不得藩王人心,出了人命。
虽说正德时代里没什么强有力的藩王,但还是有不少藩王,如秦王朱惟焯、楚王朱均鈋、兴王朱祐杬等,这些人虽然没兵权,可毕竟是皇室宗亲,若是朱厚照毫无理由地削藩,必然会引起乱子。
故此,朱厚照想要动朱宸濠,必须有铁证。
马梓铭、谭小七在文华殿停留了一个多时辰,最终领命离开京师。
朱厚照看向曾绍贤,吩咐道:“将所有关于马梓铭、谭小七的文书包括军籍勾去,从现在起,这两个人的存在与去向,不见文字。知晓之人询问,一律以前往肃州办差为由打发。”
肃州,大明西面边陲,来回一趟一两年也是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