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元年宣言,因为在元旦之日,也被官员称之为元旦宣言。
宣言一出,震动京师。
无论是在衙署大堂之上,还是在下衙之后,整个元旦,对于宣言的讨论之声就没有断过。
沈王朱幼㙾返回住处后,将宣言交给朱诠钲,肃然道:“看看吧,咱们这位皇帝可了不得,如此清晰明了的一年纲目,其他朝代可从未见过。”
朱诠钲仔细看过宣言内容后,凝眸道:“父王,这里面并没有提皇室宗亲之事。”
朱幼㙾呵呵一笑:“这事已然板上钉钉,何必再提?再说了,皇室宗亲的俸禄之事,归根到底是家事并非国事,若是放在这宣言里,岂不是将国事、家事混为一谈?”
朱诠钲恍然,言道:“这宣言里定下的目标是不是太大了,农税增四成可不再小数目,商税要增一倍,可不太容易吧,商人能答应吗?”
朱幼㙾摆了摆手:“这段时日在京师你也应该听闻了,商税增一倍看似苛责商人,实则不过是改商税之后,将关津税从贪污的吏员手中转入朝廷,加上商税税率提高,这个目标并非不能完成。”
“那农税?”
“去年地方上虽有些灾害,却并没有数省减产的大灾害,加上一整年朝廷没收两税,且按下了许多不合理的徭役,百姓家手中想来也应该有些余粮了,今年南北直隶推行一条鞭法,农税必然有一定增幅,下半年若是再增几个行省,农税增四成应该不是大问题。”
朱诠钲低头看向宣言,沉声道:“按父亲所言,陛下定下的今年目标有望实现。”
朱幼㙾很久没有观望过朝廷事了,今年若不是被朱厚照接到京师,也不会了解到朝廷的变化越来越多,朱厚照的治国韬略越发令人敬畏了,果决犀利,有太祖太宗之风。
翌日,文华殿。
内阁大臣、六部九卿齐聚。
朱厚照直言道:“朕定下了中兴元年的宣言,所有官员当认真研读,掌握其中精髓,并全力以赴,排除万难,协助朕来实现这些目标。今日内阁与六部九卿都在,谁有疑惑、难处,大可开口。今日不议朝事,只学习宣言纲目,都入座吧。”、
李东阳、杨廷和、孙交、王廷相等人分东西坐下。
户部尚书孙交先开口道:“农税、商税户部盘算之后,认为虽有难度,却也可以完成。只是陛下,农税增加的这四成,如何摊派,是摊在各行省,还是摊给南北直隶?”
李东阳点头附和:“确实如此,往年朝廷税赋从无定额,是担心扰民。如今宣言给出增长目标,各行省恐怕会跟进,盘削百姓以完成增税四成的目标。”
朱厚照摆了摆手:“农税、商税增长多少,并不要求摊派到南北直隶或其他行省。农税能否增长,靠的不是盘削欺民,那是杀鸡取卵,真正要想让农税稳步增长,需要的是安民于田,安民于乡土!如江西,十万乱民聚在山林之中,若将他们招抚至田间,一人耕作五亩地,那便是五十万亩,一亩收两石米,便是百万石!”
“增加农税的关键,在于让更多百姓有田可以耕种,有地可以耕种,且愿意耕种!耕种的田多了,产量上来了,朝廷的农税自然而然便会增加。为何要摊派?完全不需要!若说摊派,那就应该摊派各行省招抚流民多少,新开荒多少。诸位可明白朕的意思?”
孙交点头,李鐩、傅珪等人也认可。
虽然敲定了农税增长幅度,但对暂时还没推行一条鞭法的行省不强行确定税额,还是按老规矩办。朝廷与布政使司真正要抓的,是耕者有其田,弄弄治安,少点流民贼匪……
招抚流民百万,听着骇人听闻,大明竟有如此多流民?
确实有,而且这还不是大明所有流民的数量!
比如四川,虽说民乱正在平息的路上,且招抚了不少流民,但没有田,没有家,四处流动的百姓依旧有十几万之众,这还是公文上的数字,到底有多少,并不好说。还有湖广,那里也乱糟糟,流民不下五万……
流民很容易成为盗贼匪徒,一旦有民乱,这群人又会被拉过去当壮丁,若是不治理流民问题,大明的造反问题估计年年有,不过是大点、小点的区别。
工部尚书李鐩问道:“陛下,兴建七座百万仓,臣以为可以缩减至四座,京师之地的粮仓足够供应京师,而百万仓需要征调不少民力……”
朱厚照微微摇头,严肃地说:“宣言的内容不可以讨价还价,说七座便是七座。另外,这七座百万仓不是修建在京师周围,而是修建于地方之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淮安、凤阳等地十分容易遭灾,这些地方府衙的备灾粮往往不足以应对大面积灾害,这百万仓便是为应对极端灾害所准备的。”
“朕希望各行省有能力赈济灾民,减少灾民流动。七座百万仓,直接掌控在朝廷手中,遇大灾特大灾害时,由大明银行驻各行省分行提请,收百姓田契给粮食,避免田契落入大户、官吏手中,百姓成为失去耕田的流民。这百万仓,是大明银行赈济的后盾。”
这是一套独立于地方衙署赈灾体系之外的另一套赈灾体系,是朱厚照稳定大局的重点支撑点。
李鐩明白过来,转而问道:“那冶熟铁应达到一百万斤,是否太高了些,去年冶熟铁只有七十万斤……”
朱厚照微微摇头:“京师正在锻造新军,火器制造将会越来越多,说实话,一百万斤的钢铁产量朕都觉得寒酸,今年一百万斤,明年就应该上两百万斤……”
一百万斤啊,用后世的单位换算下,那就是五百吨。
一枚东风都五六十吨,大明一年的冶铁产量还不够十枚东风的,本来就有火力不足恐惧症,这点铁产量,能打多少大炮,制多少火铳……
钢铁产量是底气,没这个底气在,朱厚照想雄起,怕也硬不太久。
宣言一出,震动京师。
无论是在衙署大堂之上,还是在下衙之后,整个元旦,对于宣言的讨论之声就没有断过。
沈王朱幼㙾返回住处后,将宣言交给朱诠钲,肃然道:“看看吧,咱们这位皇帝可了不得,如此清晰明了的一年纲目,其他朝代可从未见过。”
朱诠钲仔细看过宣言内容后,凝眸道:“父王,这里面并没有提皇室宗亲之事。”
朱幼㙾呵呵一笑:“这事已然板上钉钉,何必再提?再说了,皇室宗亲的俸禄之事,归根到底是家事并非国事,若是放在这宣言里,岂不是将国事、家事混为一谈?”
朱诠钲恍然,言道:“这宣言里定下的目标是不是太大了,农税增四成可不再小数目,商税要增一倍,可不太容易吧,商人能答应吗?”
朱幼㙾摆了摆手:“这段时日在京师你也应该听闻了,商税增一倍看似苛责商人,实则不过是改商税之后,将关津税从贪污的吏员手中转入朝廷,加上商税税率提高,这个目标并非不能完成。”
“那农税?”
“去年地方上虽有些灾害,却并没有数省减产的大灾害,加上一整年朝廷没收两税,且按下了许多不合理的徭役,百姓家手中想来也应该有些余粮了,今年南北直隶推行一条鞭法,农税必然有一定增幅,下半年若是再增几个行省,农税增四成应该不是大问题。”
朱诠钲低头看向宣言,沉声道:“按父亲所言,陛下定下的今年目标有望实现。”
朱幼㙾很久没有观望过朝廷事了,今年若不是被朱厚照接到京师,也不会了解到朝廷的变化越来越多,朱厚照的治国韬略越发令人敬畏了,果决犀利,有太祖太宗之风。
翌日,文华殿。
内阁大臣、六部九卿齐聚。
朱厚照直言道:“朕定下了中兴元年的宣言,所有官员当认真研读,掌握其中精髓,并全力以赴,排除万难,协助朕来实现这些目标。今日内阁与六部九卿都在,谁有疑惑、难处,大可开口。今日不议朝事,只学习宣言纲目,都入座吧。”、
李东阳、杨廷和、孙交、王廷相等人分东西坐下。
户部尚书孙交先开口道:“农税、商税户部盘算之后,认为虽有难度,却也可以完成。只是陛下,农税增加的这四成,如何摊派,是摊在各行省,还是摊给南北直隶?”
李东阳点头附和:“确实如此,往年朝廷税赋从无定额,是担心扰民。如今宣言给出增长目标,各行省恐怕会跟进,盘削百姓以完成增税四成的目标。”
朱厚照摆了摆手:“农税、商税增长多少,并不要求摊派到南北直隶或其他行省。农税能否增长,靠的不是盘削欺民,那是杀鸡取卵,真正要想让农税稳步增长,需要的是安民于田,安民于乡土!如江西,十万乱民聚在山林之中,若将他们招抚至田间,一人耕作五亩地,那便是五十万亩,一亩收两石米,便是百万石!”
“增加农税的关键,在于让更多百姓有田可以耕种,有地可以耕种,且愿意耕种!耕种的田多了,产量上来了,朝廷的农税自然而然便会增加。为何要摊派?完全不需要!若说摊派,那就应该摊派各行省招抚流民多少,新开荒多少。诸位可明白朕的意思?”
孙交点头,李鐩、傅珪等人也认可。
虽然敲定了农税增长幅度,但对暂时还没推行一条鞭法的行省不强行确定税额,还是按老规矩办。朝廷与布政使司真正要抓的,是耕者有其田,弄弄治安,少点流民贼匪……
招抚流民百万,听着骇人听闻,大明竟有如此多流民?
确实有,而且这还不是大明所有流民的数量!
比如四川,虽说民乱正在平息的路上,且招抚了不少流民,但没有田,没有家,四处流动的百姓依旧有十几万之众,这还是公文上的数字,到底有多少,并不好说。还有湖广,那里也乱糟糟,流民不下五万……
流民很容易成为盗贼匪徒,一旦有民乱,这群人又会被拉过去当壮丁,若是不治理流民问题,大明的造反问题估计年年有,不过是大点、小点的区别。
工部尚书李鐩问道:“陛下,兴建七座百万仓,臣以为可以缩减至四座,京师之地的粮仓足够供应京师,而百万仓需要征调不少民力……”
朱厚照微微摇头,严肃地说:“宣言的内容不可以讨价还价,说七座便是七座。另外,这七座百万仓不是修建在京师周围,而是修建于地方之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淮安、凤阳等地十分容易遭灾,这些地方府衙的备灾粮往往不足以应对大面积灾害,这百万仓便是为应对极端灾害所准备的。”
“朕希望各行省有能力赈济灾民,减少灾民流动。七座百万仓,直接掌控在朝廷手中,遇大灾特大灾害时,由大明银行驻各行省分行提请,收百姓田契给粮食,避免田契落入大户、官吏手中,百姓成为失去耕田的流民。这百万仓,是大明银行赈济的后盾。”
这是一套独立于地方衙署赈灾体系之外的另一套赈灾体系,是朱厚照稳定大局的重点支撑点。
李鐩明白过来,转而问道:“那冶熟铁应达到一百万斤,是否太高了些,去年冶熟铁只有七十万斤……”
朱厚照微微摇头:“京师正在锻造新军,火器制造将会越来越多,说实话,一百万斤的钢铁产量朕都觉得寒酸,今年一百万斤,明年就应该上两百万斤……”
一百万斤啊,用后世的单位换算下,那就是五百吨。
一枚东风都五六十吨,大明一年的冶铁产量还不够十枚东风的,本来就有火力不足恐惧症,这点铁产量,能打多少大炮,制多少火铳……
钢铁产量是底气,没这个底气在,朱厚照想雄起,怕也硬不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