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家中就他们两兄妹,将来若是真的分钱,得益的不还是自己的家庭?
随着姜美君制作的蛋糕逐渐在镇上赢得口碑,虽然每个月制作的次数有限,但每当她的小摊一摆出,总能吸引众多顾客驻足购买。
随着时间的推移,姜美君渐渐将制作蛋糕的任务交到了姜有财手上。
起初,姜有财还有些手生,信心不足,然而在母亲手把手的耐心指导下,他竟也慢慢掌握了窍门,做出来的蛋糕逐渐有了模样。
当前的产品虽仅是最为基础的款式,但姜美君手头还掌握着许多其他甜品的秘方。
只是,要做出既精致又美味的糕点,需要的是时间的积累与不懈的努力,绝非短期内可以一蹴而就。
对于姜美君而言,日常的忙碌已让她无暇他顾,更不必说去钻研更高深的烘焙技艺了。
在这几个月的镇上生意生涯中,遭遇些不顺或是恶意找碴在所难免。
好在姜大福性格随和,无论遇见谁,都能以笑脸相迎,言语间满是诚挚与和煦。
即便偶尔遇到个把难缠之人,还没等事态扩大,周围的邻居乡亲就会自发地聚拢过来,帮忙解围,彰显了小镇间那份淳朴的人情味。
但今天这事儿,却在姜大福平静如水的日常里投入了一颗不同寻常的石子,泛起一圈圈涟漪。
并非寻常日子里那些无伤大雅的小摩擦,而是一次意想不到的重逢——姜大福在熙熙攘攘的市集中,捕捉到一抹熟悉至极的身影,在反复揉搓了几回眼睛,几乎确认四周并无相似之人后,他心中那个模糊的身影逐渐清晰起来。
“罗姑娘?”
这声试探性的呼唤几乎是脱口而出,源自一种难以名状的直觉,毕竟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两个面容相似之人也许常见,但那份深刻于心的熟悉感却难以复制。
当姜大福的声音穿过人群,他本没有抱太大希望,却意外地听见那熟悉的清脆嗓音在身后响起,转头的瞬间,他与罗衫的目光恰好交汇,仿佛命运之线在此刻悄然交织。
罗衫,那位曾因缘际会被他救助的女子,带着一丝惊讶和欢喜,她的目光如同初春的细雨,温柔地洒落在姜大福身上。
“周三哥,你怎么也在这镇上?”
她的声音里蕴含着惊喜,仿佛在这个平凡的市集里,两人的相遇是最美的偶然。
“我这儿卖豆腐呢!”
姜大福笑着指了指身旁摆满了白嫩豆腐的摊位,心中莫名生出一股自豪感。
罗衫顺着他的手指望去,果然,那豆腐如同凝脂,泛着诱人的光泽,她恍然记起村里的妇人们常提起的美味豆腐,原来出处竟是这里。
“罗姑娘,你来镇上是干啥的?”
姜大福的询问带着几分羞涩,上一次的匆匆一遇,连好好说上几句话的机会都没有,而今在这种公开场合突然搭话,他内心不免忐忑,生怕自己的唐突会惊扰了这份不易的宁静。
罗衫闻声,温婉一笑,“我来卖绣品。”
她的回答简洁明了,对于姜大福的直接并未感到丝毫冒犯,反而心底升起一股暖流。
回想起被救助的情景,一股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她精心挑选了一幅自己最为骄傲的绣品,轻轻递到姜大福面前,眼中闪烁着诚挚的光芒,“请周三哥帮我把这个送给大婶吧!”
姜大福闻言,不禁失语,一句“就只给妈?”
脱口而出,话语出口的刹那,他便悔不当初,担心这样的直白是否会显得自己过于轻率,更害怕罗衫会因此对他产生不良的印象。
所幸,罗衫只是微微低下头,用眼角余光扫视了篮中的绣品,那上面的一针一线皆是心血之作,她的眼中闪过一丝歉意,“姜大哥,真不好意思,我这儿的东西太过细腻,可能不太适合你。不如这样,等我回家后,专门为你制作一件更贴合你身份的如何?”
她心里也明白,这些精致的绣品更适合年轻女子的喜好,若是赠予姜大福,万一被人误解,岂不尴尬?而姜大福则因自己无心之言感到一阵尴尬,暗暗责备自己的不经大脑,恐怕在罗衫心中,自己的形象已经大打折扣了。
“罗姑娘,你别介意,我就是随口一说,没别的意思。”
姜大福连忙试图挽回局面,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
罗衫则是连忙宽慰,“哎呀,姜大哥,您太客气了,我这边还得赶往绣坊,咱们下次再聊吧。”
说着,她已轻盈转身,提着装满绣品的篮子,步履轻快地朝着绣坊的方向前行,全然未注意到身后的姜大福注视着她的背影,直到那道纤细的身影完全融进了街市的喧嚣中,他才缓缓收回目光,心中五味杂陈。
归家的途中,姜大福满脑子都是今日的偶遇,进门前,他已迫不及待地将这个小插曲讲给了姜美君听,言语间既有遇见旧识的喜悦,也有对自己言行不当的小小懊恼。
姜美君的眉眼间带着几分深切的兴趣,脑海中不断勾勒着那位曾在绝望边缘徘徊的女子形象,她的坚韧与脆弱在姜大福简单的描述中显得尤为鲜活。
她细致地询问:“她去镇上究竟有何贵干呢?是购置日用品,还是另有其因?”
姜大福憨态可掬的笑容中夹杂着一丝钦佩:“她呀,是去卖自己亲手绣制的绣品。那些针针线线间透露出的不仅是技巧,更是她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姜美君闻言,不由得心中暗赞,能在绣坊里出售作品的,定是一位心灵手巧、自信满满的姑娘,她的指尖跳跃间,或许能织就一段段温柔的故事。
姜美君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调侃道:“我看哪,不是罗姑娘的绣品吸引了你的眼球,而是罗姑娘本人让你觉得顺眼吧!”
她的眼神里闪烁着母亲特有的敏锐,一眼便洞察了儿子心中的微妙变化。
已至三十九岁的姜大福,确实到了该考虑婚姻大事的时候,对罗衫产生好感亦是人之常情,姜美君的话语中既有理解,也不乏几分促狭。
随着姜美君制作的蛋糕逐渐在镇上赢得口碑,虽然每个月制作的次数有限,但每当她的小摊一摆出,总能吸引众多顾客驻足购买。
随着时间的推移,姜美君渐渐将制作蛋糕的任务交到了姜有财手上。
起初,姜有财还有些手生,信心不足,然而在母亲手把手的耐心指导下,他竟也慢慢掌握了窍门,做出来的蛋糕逐渐有了模样。
当前的产品虽仅是最为基础的款式,但姜美君手头还掌握着许多其他甜品的秘方。
只是,要做出既精致又美味的糕点,需要的是时间的积累与不懈的努力,绝非短期内可以一蹴而就。
对于姜美君而言,日常的忙碌已让她无暇他顾,更不必说去钻研更高深的烘焙技艺了。
在这几个月的镇上生意生涯中,遭遇些不顺或是恶意找碴在所难免。
好在姜大福性格随和,无论遇见谁,都能以笑脸相迎,言语间满是诚挚与和煦。
即便偶尔遇到个把难缠之人,还没等事态扩大,周围的邻居乡亲就会自发地聚拢过来,帮忙解围,彰显了小镇间那份淳朴的人情味。
但今天这事儿,却在姜大福平静如水的日常里投入了一颗不同寻常的石子,泛起一圈圈涟漪。
并非寻常日子里那些无伤大雅的小摩擦,而是一次意想不到的重逢——姜大福在熙熙攘攘的市集中,捕捉到一抹熟悉至极的身影,在反复揉搓了几回眼睛,几乎确认四周并无相似之人后,他心中那个模糊的身影逐渐清晰起来。
“罗姑娘?”
这声试探性的呼唤几乎是脱口而出,源自一种难以名状的直觉,毕竟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两个面容相似之人也许常见,但那份深刻于心的熟悉感却难以复制。
当姜大福的声音穿过人群,他本没有抱太大希望,却意外地听见那熟悉的清脆嗓音在身后响起,转头的瞬间,他与罗衫的目光恰好交汇,仿佛命运之线在此刻悄然交织。
罗衫,那位曾因缘际会被他救助的女子,带着一丝惊讶和欢喜,她的目光如同初春的细雨,温柔地洒落在姜大福身上。
“周三哥,你怎么也在这镇上?”
她的声音里蕴含着惊喜,仿佛在这个平凡的市集里,两人的相遇是最美的偶然。
“我这儿卖豆腐呢!”
姜大福笑着指了指身旁摆满了白嫩豆腐的摊位,心中莫名生出一股自豪感。
罗衫顺着他的手指望去,果然,那豆腐如同凝脂,泛着诱人的光泽,她恍然记起村里的妇人们常提起的美味豆腐,原来出处竟是这里。
“罗姑娘,你来镇上是干啥的?”
姜大福的询问带着几分羞涩,上一次的匆匆一遇,连好好说上几句话的机会都没有,而今在这种公开场合突然搭话,他内心不免忐忑,生怕自己的唐突会惊扰了这份不易的宁静。
罗衫闻声,温婉一笑,“我来卖绣品。”
她的回答简洁明了,对于姜大福的直接并未感到丝毫冒犯,反而心底升起一股暖流。
回想起被救助的情景,一股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她精心挑选了一幅自己最为骄傲的绣品,轻轻递到姜大福面前,眼中闪烁着诚挚的光芒,“请周三哥帮我把这个送给大婶吧!”
姜大福闻言,不禁失语,一句“就只给妈?”
脱口而出,话语出口的刹那,他便悔不当初,担心这样的直白是否会显得自己过于轻率,更害怕罗衫会因此对他产生不良的印象。
所幸,罗衫只是微微低下头,用眼角余光扫视了篮中的绣品,那上面的一针一线皆是心血之作,她的眼中闪过一丝歉意,“姜大哥,真不好意思,我这儿的东西太过细腻,可能不太适合你。不如这样,等我回家后,专门为你制作一件更贴合你身份的如何?”
她心里也明白,这些精致的绣品更适合年轻女子的喜好,若是赠予姜大福,万一被人误解,岂不尴尬?而姜大福则因自己无心之言感到一阵尴尬,暗暗责备自己的不经大脑,恐怕在罗衫心中,自己的形象已经大打折扣了。
“罗姑娘,你别介意,我就是随口一说,没别的意思。”
姜大福连忙试图挽回局面,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
罗衫则是连忙宽慰,“哎呀,姜大哥,您太客气了,我这边还得赶往绣坊,咱们下次再聊吧。”
说着,她已轻盈转身,提着装满绣品的篮子,步履轻快地朝着绣坊的方向前行,全然未注意到身后的姜大福注视着她的背影,直到那道纤细的身影完全融进了街市的喧嚣中,他才缓缓收回目光,心中五味杂陈。
归家的途中,姜大福满脑子都是今日的偶遇,进门前,他已迫不及待地将这个小插曲讲给了姜美君听,言语间既有遇见旧识的喜悦,也有对自己言行不当的小小懊恼。
姜美君的眉眼间带着几分深切的兴趣,脑海中不断勾勒着那位曾在绝望边缘徘徊的女子形象,她的坚韧与脆弱在姜大福简单的描述中显得尤为鲜活。
她细致地询问:“她去镇上究竟有何贵干呢?是购置日用品,还是另有其因?”
姜大福憨态可掬的笑容中夹杂着一丝钦佩:“她呀,是去卖自己亲手绣制的绣品。那些针针线线间透露出的不仅是技巧,更是她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姜美君闻言,不由得心中暗赞,能在绣坊里出售作品的,定是一位心灵手巧、自信满满的姑娘,她的指尖跳跃间,或许能织就一段段温柔的故事。
姜美君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调侃道:“我看哪,不是罗姑娘的绣品吸引了你的眼球,而是罗姑娘本人让你觉得顺眼吧!”
她的眼神里闪烁着母亲特有的敏锐,一眼便洞察了儿子心中的微妙变化。
已至三十九岁的姜大福,确实到了该考虑婚姻大事的时候,对罗衫产生好感亦是人之常情,姜美君的话语中既有理解,也不乏几分促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