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峰娱乐那边的具体情况,在坐的只有刘周和张昭清楚,然后再加一个还不在这的嘉禾集团财务总监。
因为那边的独立性很强,除了嘉禾国际几乎和集团内其他分公司没有交集,再加上资金也很难转移过来,所以顶峰娱乐看起来和集团公司联系很少。
不过顶峰娱乐虽然独立性强,但也不是说让其放任自流。
公司的具体经营当然还是交给总经理爱德华兹,这位刘周从狮门影业挖过来的职业经理人,还是很得力的。
但必要的财务监管还是很有的,刘周不仅请来了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进行审计和避税,同时公司内部的财务部门大部分人员也都是嘉禾集团这边安排的。
除此之外,不少行政部门的人也有不少是嘉禾这边安排过去的。
在制片以及宣发这种专业上的事情,主要还是听爱德华兹的安排,这也算是对他的信任,而且这里毕竟是在北美,聘用鬼佬也更能打开局面。
但是嘉禾在行政财务上的安排也不是说就不信任人家,这是非常正常的行为,任何一家公司都会这样安排。
而且更多的是,他们不仅在行政部门会安排自己人,在最核心的制片和发行部门更会安排自己人。
所以爱德华兹面对刘周的安排不仅不反感,还非常高兴,好莱坞这边没有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但他就是这种感觉。
因为他不用担心掣肘,可以全力展现自己的能力,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经营公司,毕竟顶峰娱乐最核心的部门还得是制片和发行。
所以爱德华兹对于刘周还是挺感激的,毕竟不是谁都有机会遇到这么好的老板。
这几年他也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今后就算是不在顶峰娱乐工作了,他也有了一份非常不错的履历。
甚至以现在顶峰娱乐的发展势头,他都有很大机会成为好莱坞七大之一的掌舵人。
顶峰娱乐是不错,但是和好莱坞七大相比就有些相形见绌了。
如果真能成为好莱坞七大的总裁,那才是真正好莱坞最有权势的人物。
而且不仅如此,如果能在七大总裁的位置上干出不错的成绩的话,也是有可能以此为跳板,成为背后传媒集团掌门人的。
之前可是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华纳、派拉蒙总裁一跃成为时代华纳以及维亚康姆总裁。
现在的传媒集团可都是世界级巨头公司,如果能成为传媒集团总裁,那就不仅是好莱坞,就算是在北美也算是一个权势人物。
当然爱德华兹只是这样畅想过,要想成为传媒集团掌门人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能从好莱坞跳过去的无一不是人杰。
他现在最大的目标就是好好经营顶峰娱乐,然后有朝一日能够收到好莱坞七大的总裁offer。
刘周当然也没想过能够一直留住爱德华兹,这在北美是不太现实的,人往高处走是本能。
二十世纪最强职业经理杰克.韦尔奇这种在北美是凤毛麟角的存在,很少有一个人能够在一家公司待二十多年。
而且杰克.韦尔奇能够在通用电气待二十多年有一部分原因是通用电气可是北美最牛笔的公司,不说其影响力,它曾经也是北美市值最高的公司。
所以就算是他跳槽,也未必有更好的选择。
而比顶峰娱乐强的公司就多了,所以也不可能说一直留着爱德华兹,除非给他股份。
虽说他为顶峰娱乐创造了不少的利润,但是在股份上刘周还是比较吝啬的,他愿意给爱德华兹发丰厚的奖金,但是股份不可能。
在刘周心中的定位,爱德华兹也只是职业经理人,顶峰娱乐能够发展地越来越好,其实也算是彼此相互成就。
他带给公司利润,公司也可以成为他的跳板送他上青云。
至于爱德华兹离开之后,说句难听点,好莱坞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有不少,到时候顶峰娱乐也不算小公司了,也可以从容挑选。
其实刘周刚收购时的顶峰娱乐在好莱坞也不算小公司,也是兼具发行能力的二线电影公司。
那个时候招聘公司总裁的话,也会有大把的人来应聘。
但是当时刘周正好和爱德华兹相熟,也清楚他的能力,更加知根知底一些,所以才选择他。
更不要说现在顶峰娱乐都已经是可以和新线相提并论的电影公司了,新线在狮门崛起之前可是号称好莱坞七大之下最强二线电影公司。
就算是现在实力也同样不俗,虽然已经被华纳收购了,但是独立性很强,不过现在华纳已经开始慢慢收权了。
顶峰娱乐去年的成绩令整个好莱坞瞩目,所以有些媒体将其和新线放在一起比较。
如果真比较起来顶峰娱乐肯定是有所不如的,新线的底蕴就不是顶峰娱乐可以比拟的。
不过现在有媒体将两家公司放到一起比较,这也说明顶峰娱乐的影响力确实已经越来越大了。
所以在爱德华兹离开以后,再找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其实也不是非常难的事情。
但这一切都还早,现在彼此双方也还在合作的蜜月期,爱德华兹不将顶峰娱乐带到再上一层楼,他是很难受到好莱坞七大的青睐的。
所以目前刘周对他也很放心,不过毕竟嘉禾集团和顶峰娱乐相隔了一个太平洋,他也很少待在北美。
尽管他安排了不少人,但肯定也有鞭长莫及的地方。
像一些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牟利的情况肯定是有的,而且肯定也无法杜绝,但只要不是太过分,然后公司能够交出一副出色的答卷,刘周也不会太计较。
最起码以爱德华兹为首的制片和发行团队还不敢做出太过分的事情,一些贪污的事情也无伤大雅,这在任何大公司都是存在的情况,只是严重与否罢了。
其实在好莱坞,管理层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牟利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刚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因为电影行业还是有一定的专业性的,不懂行的人刚进来很容易被坑地很惨,最明显的两个例子就是松下和索尼。
八十年代末,因为日元的急剧升值,让一本企业顿时变得财大气粗起来,他们大肆在漂亮国购买知名物业收购企业,号称买下了半个漂亮国。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松下从可口可乐手中收购了环球,索尼收购了哥伦比亚。
两家公司在交易的时候就被狠狠宰了一刀,前者耗资六十亿美元,后者也花了五十多亿美元。
更坑的还是在收购后,在短短三四年,松下往环球砸了二三十亿美元,但还是入不敷出,最后实在顶不住,不得不割肉离场,将环球给卖了。
索尼也差不多,刚收哥伦比亚的前几年,也同样往里砸了二三十亿,不同的是索尼顶住了,然后花钱买教训和经验,慢慢地融入了好莱坞。
而两家公司管理层却是挣得盆满钵满,尤其是两家公司的总裁和制片总监,更是大捞特捞。
但人家特么是团伙作案,事情做得天衣无缝,合法合理,松下和索尼压根无法把人家怎么样。
这两个还是最有名的,好莱坞坑人的情况一点不比华尔街少。
不过刘周和嘉禾可都是电影行业的,而且刘周还在好莱坞先混了好几年,别人想坑他是没那么容易的。
爱德华兹倒也有职业道德,一些小的额外收益可能会往自己口袋里扒拉,但是也没有做出格的事情。
所以目前来说,顶峰娱乐一切都好,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发展就行。
嘉禾集团已经汇报的几家分公司,包括顶峰娱乐几乎都实现了盈利,不过也还有一家分公司却是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这家公司当然就是,目前还在扩张的嘉禾院线。
嘉禾院线通过收购一家湘省的小院线拿到了院线公司牌照。
然后通过重新改造这家小院线公司的十家影院,再加上嘉禾自己在四大一线城市投资建造了四家国际豪华影城。
以这十四家影院为班底建立了嘉禾院线。
然后在嘉禾集团上市之后,最重点投入的就是嘉禾院线。
当初嘉禾集团上市募集了近三十个亿的资金,但是投资给嘉禾院线的就高达二十个亿。
没办法,电影院也算是重资产行业,需要的资金少不了。
而嘉禾又决定院线公司旗下的电影院全部自营,所以都需要自己从无到有地建造。
因为刘周明白未来国内的地价将会涨到如何恐怖的程度,所以为了今后能够节约成本,同时也为了增加嘉禾集团的抗风险能力,他是让嘉禾院线现在国内的一二三线城市购买土地然后在建造影院。
首先第一件事就是先买土地,嘉禾是在2009年上市的,随着国家的救市,当时的地价也已经开始上涨了。
所以为了抢时间,刘周安排高君去在一二三线乃至发达县城先将土地买好。
总共五十多个城市光就买土地的时间就耗费了近两年,直到去年七八月份才完成这件事。
土地一向是比较敏感的东西,嘉禾也从没接触过房地产,而且对于地段也有比较高的要求,所以买起来也有些耗费功夫。
如果不是嘉禾还有些名气,又确实不是打着建电影院的名声搞房地产,这才能够在两年时间把地皮搞定。
而光是购买地皮所花费的资金,就高达十二亿。
当然,嘉禾院线在购买地皮的时候也不是说其他什么事情都没做。
在这两年时间,嘉禾又分别在京城、魔都、羊城和鹏城四大一线城市建造了一间豪华影城。
这是国内四个最大的票仓,尤其是京城和魔都,以前两地的票房几乎占据一部电影一半的票房。
所以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和新世纪初,知晓京城和魔都两地的票房,也就大概能够预测一部电影的总票房。
虽说后面其他城市的电影市场也渐渐起来了,但是这四大城市仍然是国内最大的电影票仓,也是各大院线争夺的焦点。
所以刘周明知道今后二三线城市的电影市场将不会逊色于那些大城市,甚至贡献的票房比例已经反超了,但是仍然要再次加码四大一线城市。
而且你要想成为头部院线,就一定要在大城市保持竞争力。
这也是为什么刘周仍然要在四大城市在建造一座豪华影城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了保持嘉禾院线的影响力。
这四座豪华影院在这两年期间也都已经建造完成,目前嘉禾院线在四大一线城市已经拥有八座豪华影院,总共一百二十三块银幕。
然后再加上收购的那十家影院,虽然经过了现代化改造,但是毕竟大部分都是小影院的底子,所以这十家电影院加起来也不过四十六块银幕。
也就是说嘉禾院线目前总共加起来也不过一百六十九块银幕,还不到两百块。
而根据今年初某菊公布的数据,截止到去年底,国内总共的银幕数量高达六千两百五十六块。
嘉禾的银幕数量堪堪占据了总银幕数量的百分之三,这个比例可谓是和嘉禾集团在国内影视行业的地位严重不匹配。
可以说目前嘉禾集团唯一的短板也就是在院线方面了,这也是刘周给院线公司砸了二十个亿的原因,就是要奋力追赶。
国内的情况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江的电影行业情况差不多,院线公司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
只有拥有院线的电影公司才称得上是巨头公司,不然像华艺、光线以及博纳在上市后也不会在院线上投入巨资。
只不过他们不想嘉禾这么财大气粗,电影院敢全都是自建自营。
他们更多的还是自建一部分然后加盟一部分,再就是直接和一些院线公司紧密合作。
院线公司虽然相对于电影公司来说更占据优势,但也不是说绝对的,不然张卫平也不敢凭借着老谋子和院线公司硬刚,多啃下了几个百分点的分成。
院线公司也是在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片源,没有好的片源也很难做起来。
国内有不少专做院线的公司,为了获得更多更好的片源,他们也会和一家或者两家公司紧密合作。
因为那边的独立性很强,除了嘉禾国际几乎和集团内其他分公司没有交集,再加上资金也很难转移过来,所以顶峰娱乐看起来和集团公司联系很少。
不过顶峰娱乐虽然独立性强,但也不是说让其放任自流。
公司的具体经营当然还是交给总经理爱德华兹,这位刘周从狮门影业挖过来的职业经理人,还是很得力的。
但必要的财务监管还是很有的,刘周不仅请来了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进行审计和避税,同时公司内部的财务部门大部分人员也都是嘉禾集团这边安排的。
除此之外,不少行政部门的人也有不少是嘉禾这边安排过去的。
在制片以及宣发这种专业上的事情,主要还是听爱德华兹的安排,这也算是对他的信任,而且这里毕竟是在北美,聘用鬼佬也更能打开局面。
但是嘉禾在行政财务上的安排也不是说就不信任人家,这是非常正常的行为,任何一家公司都会这样安排。
而且更多的是,他们不仅在行政部门会安排自己人,在最核心的制片和发行部门更会安排自己人。
所以爱德华兹面对刘周的安排不仅不反感,还非常高兴,好莱坞这边没有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但他就是这种感觉。
因为他不用担心掣肘,可以全力展现自己的能力,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经营公司,毕竟顶峰娱乐最核心的部门还得是制片和发行。
所以爱德华兹对于刘周还是挺感激的,毕竟不是谁都有机会遇到这么好的老板。
这几年他也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今后就算是不在顶峰娱乐工作了,他也有了一份非常不错的履历。
甚至以现在顶峰娱乐的发展势头,他都有很大机会成为好莱坞七大之一的掌舵人。
顶峰娱乐是不错,但是和好莱坞七大相比就有些相形见绌了。
如果真能成为好莱坞七大的总裁,那才是真正好莱坞最有权势的人物。
而且不仅如此,如果能在七大总裁的位置上干出不错的成绩的话,也是有可能以此为跳板,成为背后传媒集团掌门人的。
之前可是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华纳、派拉蒙总裁一跃成为时代华纳以及维亚康姆总裁。
现在的传媒集团可都是世界级巨头公司,如果能成为传媒集团总裁,那就不仅是好莱坞,就算是在北美也算是一个权势人物。
当然爱德华兹只是这样畅想过,要想成为传媒集团掌门人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能从好莱坞跳过去的无一不是人杰。
他现在最大的目标就是好好经营顶峰娱乐,然后有朝一日能够收到好莱坞七大的总裁offer。
刘周当然也没想过能够一直留住爱德华兹,这在北美是不太现实的,人往高处走是本能。
二十世纪最强职业经理杰克.韦尔奇这种在北美是凤毛麟角的存在,很少有一个人能够在一家公司待二十多年。
而且杰克.韦尔奇能够在通用电气待二十多年有一部分原因是通用电气可是北美最牛笔的公司,不说其影响力,它曾经也是北美市值最高的公司。
所以就算是他跳槽,也未必有更好的选择。
而比顶峰娱乐强的公司就多了,所以也不可能说一直留着爱德华兹,除非给他股份。
虽说他为顶峰娱乐创造了不少的利润,但是在股份上刘周还是比较吝啬的,他愿意给爱德华兹发丰厚的奖金,但是股份不可能。
在刘周心中的定位,爱德华兹也只是职业经理人,顶峰娱乐能够发展地越来越好,其实也算是彼此相互成就。
他带给公司利润,公司也可以成为他的跳板送他上青云。
至于爱德华兹离开之后,说句难听点,好莱坞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有不少,到时候顶峰娱乐也不算小公司了,也可以从容挑选。
其实刘周刚收购时的顶峰娱乐在好莱坞也不算小公司,也是兼具发行能力的二线电影公司。
那个时候招聘公司总裁的话,也会有大把的人来应聘。
但是当时刘周正好和爱德华兹相熟,也清楚他的能力,更加知根知底一些,所以才选择他。
更不要说现在顶峰娱乐都已经是可以和新线相提并论的电影公司了,新线在狮门崛起之前可是号称好莱坞七大之下最强二线电影公司。
就算是现在实力也同样不俗,虽然已经被华纳收购了,但是独立性很强,不过现在华纳已经开始慢慢收权了。
顶峰娱乐去年的成绩令整个好莱坞瞩目,所以有些媒体将其和新线放在一起比较。
如果真比较起来顶峰娱乐肯定是有所不如的,新线的底蕴就不是顶峰娱乐可以比拟的。
不过现在有媒体将两家公司放到一起比较,这也说明顶峰娱乐的影响力确实已经越来越大了。
所以在爱德华兹离开以后,再找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其实也不是非常难的事情。
但这一切都还早,现在彼此双方也还在合作的蜜月期,爱德华兹不将顶峰娱乐带到再上一层楼,他是很难受到好莱坞七大的青睐的。
所以目前刘周对他也很放心,不过毕竟嘉禾集团和顶峰娱乐相隔了一个太平洋,他也很少待在北美。
尽管他安排了不少人,但肯定也有鞭长莫及的地方。
像一些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牟利的情况肯定是有的,而且肯定也无法杜绝,但只要不是太过分,然后公司能够交出一副出色的答卷,刘周也不会太计较。
最起码以爱德华兹为首的制片和发行团队还不敢做出太过分的事情,一些贪污的事情也无伤大雅,这在任何大公司都是存在的情况,只是严重与否罢了。
其实在好莱坞,管理层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牟利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刚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因为电影行业还是有一定的专业性的,不懂行的人刚进来很容易被坑地很惨,最明显的两个例子就是松下和索尼。
八十年代末,因为日元的急剧升值,让一本企业顿时变得财大气粗起来,他们大肆在漂亮国购买知名物业收购企业,号称买下了半个漂亮国。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松下从可口可乐手中收购了环球,索尼收购了哥伦比亚。
两家公司在交易的时候就被狠狠宰了一刀,前者耗资六十亿美元,后者也花了五十多亿美元。
更坑的还是在收购后,在短短三四年,松下往环球砸了二三十亿美元,但还是入不敷出,最后实在顶不住,不得不割肉离场,将环球给卖了。
索尼也差不多,刚收哥伦比亚的前几年,也同样往里砸了二三十亿,不同的是索尼顶住了,然后花钱买教训和经验,慢慢地融入了好莱坞。
而两家公司管理层却是挣得盆满钵满,尤其是两家公司的总裁和制片总监,更是大捞特捞。
但人家特么是团伙作案,事情做得天衣无缝,合法合理,松下和索尼压根无法把人家怎么样。
这两个还是最有名的,好莱坞坑人的情况一点不比华尔街少。
不过刘周和嘉禾可都是电影行业的,而且刘周还在好莱坞先混了好几年,别人想坑他是没那么容易的。
爱德华兹倒也有职业道德,一些小的额外收益可能会往自己口袋里扒拉,但是也没有做出格的事情。
所以目前来说,顶峰娱乐一切都好,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发展就行。
嘉禾集团已经汇报的几家分公司,包括顶峰娱乐几乎都实现了盈利,不过也还有一家分公司却是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这家公司当然就是,目前还在扩张的嘉禾院线。
嘉禾院线通过收购一家湘省的小院线拿到了院线公司牌照。
然后通过重新改造这家小院线公司的十家影院,再加上嘉禾自己在四大一线城市投资建造了四家国际豪华影城。
以这十四家影院为班底建立了嘉禾院线。
然后在嘉禾集团上市之后,最重点投入的就是嘉禾院线。
当初嘉禾集团上市募集了近三十个亿的资金,但是投资给嘉禾院线的就高达二十个亿。
没办法,电影院也算是重资产行业,需要的资金少不了。
而嘉禾又决定院线公司旗下的电影院全部自营,所以都需要自己从无到有地建造。
因为刘周明白未来国内的地价将会涨到如何恐怖的程度,所以为了今后能够节约成本,同时也为了增加嘉禾集团的抗风险能力,他是让嘉禾院线现在国内的一二三线城市购买土地然后在建造影院。
首先第一件事就是先买土地,嘉禾是在2009年上市的,随着国家的救市,当时的地价也已经开始上涨了。
所以为了抢时间,刘周安排高君去在一二三线乃至发达县城先将土地买好。
总共五十多个城市光就买土地的时间就耗费了近两年,直到去年七八月份才完成这件事。
土地一向是比较敏感的东西,嘉禾也从没接触过房地产,而且对于地段也有比较高的要求,所以买起来也有些耗费功夫。
如果不是嘉禾还有些名气,又确实不是打着建电影院的名声搞房地产,这才能够在两年时间把地皮搞定。
而光是购买地皮所花费的资金,就高达十二亿。
当然,嘉禾院线在购买地皮的时候也不是说其他什么事情都没做。
在这两年时间,嘉禾又分别在京城、魔都、羊城和鹏城四大一线城市建造了一间豪华影城。
这是国内四个最大的票仓,尤其是京城和魔都,以前两地的票房几乎占据一部电影一半的票房。
所以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和新世纪初,知晓京城和魔都两地的票房,也就大概能够预测一部电影的总票房。
虽说后面其他城市的电影市场也渐渐起来了,但是这四大城市仍然是国内最大的电影票仓,也是各大院线争夺的焦点。
所以刘周明知道今后二三线城市的电影市场将不会逊色于那些大城市,甚至贡献的票房比例已经反超了,但是仍然要再次加码四大一线城市。
而且你要想成为头部院线,就一定要在大城市保持竞争力。
这也是为什么刘周仍然要在四大城市在建造一座豪华影城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了保持嘉禾院线的影响力。
这四座豪华影院在这两年期间也都已经建造完成,目前嘉禾院线在四大一线城市已经拥有八座豪华影院,总共一百二十三块银幕。
然后再加上收购的那十家影院,虽然经过了现代化改造,但是毕竟大部分都是小影院的底子,所以这十家电影院加起来也不过四十六块银幕。
也就是说嘉禾院线目前总共加起来也不过一百六十九块银幕,还不到两百块。
而根据今年初某菊公布的数据,截止到去年底,国内总共的银幕数量高达六千两百五十六块。
嘉禾的银幕数量堪堪占据了总银幕数量的百分之三,这个比例可谓是和嘉禾集团在国内影视行业的地位严重不匹配。
可以说目前嘉禾集团唯一的短板也就是在院线方面了,这也是刘周给院线公司砸了二十个亿的原因,就是要奋力追赶。
国内的情况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江的电影行业情况差不多,院线公司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
只有拥有院线的电影公司才称得上是巨头公司,不然像华艺、光线以及博纳在上市后也不会在院线上投入巨资。
只不过他们不想嘉禾这么财大气粗,电影院敢全都是自建自营。
他们更多的还是自建一部分然后加盟一部分,再就是直接和一些院线公司紧密合作。
院线公司虽然相对于电影公司来说更占据优势,但也不是说绝对的,不然张卫平也不敢凭借着老谋子和院线公司硬刚,多啃下了几个百分点的分成。
院线公司也是在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片源,没有好的片源也很难做起来。
国内有不少专做院线的公司,为了获得更多更好的片源,他们也会和一家或者两家公司紧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