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聊的差不多了,李烈把事先准备好的采访大纲给了张潮,让他做好准备。如果可以的话,最好下午就能进行。
时间也到了中午,在校领导的坚持下,几位客人也“勉为其难”地接受邀请,去校外的饭店用个工作餐。
张潮虽然是焦点人物,不过学生显然不适合上桌,所以还是要回宿舍拿饭卡去食堂解决午餐问题。
几位领导、老师,加上一个张潮,说说笑笑地走下行政楼,结果正碰见政教处的黄健国主任,客客气气地把张潮父母送了出来。
黄健国主任觉得自己熬过了自己人生最艰难的1个小时。在情况不明的态势下,面对张潮父母的接连询问,他发挥了120%的官僚本事,话说得那叫一个云山雾罩、密不透风。
直接把张潮父母听懵了。他们俩都做好放低姿态赔不是、人前教子武训徒的准备了,结果儿子到底有没有违纪被处分都搞不清楚。
张潮父亲也是资深老师了,听黄健国东拉西扯了半天也没有句实话,心知一定有什么新情况,呆着也没用。于是干脆就带着老婆告辞了,想直接找张潮了解情况。
结果刚走出政教处大门,就看到自己的宝贝儿子和一群一看就是领导的人物谈笑风生地走下楼。
张潮见到父母也很意外,喊了声:“爸,妈,你们怎么……这么早来了?”
张潮母亲脸色一沉,就要训斥道:“还不是你……”
幸亏班主任老王见机得快,立刻就堵住话头:“张潮爸爸、张潮妈妈,好久不见。张潮真是个好孩子,给我们学校争光了,我们要好好地表扬他!”
张潮母亲也是个懂事的,立刻就闭了嘴。
吴兴雨特地上前和张潮父母握了握手:“二位真是为我们培养了一个好学生啊!今天请你们来,就是一起见证一下张潮的光荣时刻。时间刚好,一起吃饭吧。”
就这样,张潮父母迷迷糊糊地就跟着领导们去饭店了。
张潮自己在食堂吃过午饭,没有去广播站,而是回了宿舍看采访大纲。
除了现场报道,绝大部分的人物采访都不是即时的。采访者事先就要和受访者沟通好,首先确定对方是否愿意接受采访,然后把采访提纲给受访者,做好采访准备。
采访过程,大部分情况下也不是一气呵成的,它受制于受访者的情绪控制、语言表达,以及是否达到采访者预期的采访效果。
像拍电影电视剧那样一个镜头反复重来,才是大部分采访的常态。最终无论是形成文字报道还是电视报道,都是经过剪辑和整合的。
电视报道有时候为了播出效果,编导、记者甚至会让受访者用不同的情绪,把同一句话演绎多遍,最后看哪句最出彩,才剪进成片里。
文字报道就更不用说了,不是所有人都能口若悬河又条理清晰的。很多时候都是记者“屎里挑金”,从受访者支离破碎、逻辑混乱、拉拉杂杂、毫无重点的一堆素材里,尽量拼凑出能传达完整信息的话语来。
李烈这次给的采访大纲很详细,从张潮个人的情况,到写作的动机,再到发表平台,以及对中国教育的思考、录取公平的看法……林林总总,大概二三十个。
其实有一些问题甚为敏感,张潮也觉得不好回答。看来这个李烈准备得十分充分。
自己也要打起一百二十分的精神应对。
采访被安排在下午4点左右。张潮也被免了下午的课,可以精心准备。
大中午的张潮能在宿舍呆着也算近来一件稀奇事,他向来是吃个午饭就消失不见的。
不过宿舍里现在也没有什么人敢打扰他了。不仅是舍友,就连所有的同班同学,都感觉张潮似乎与他们越来越不同。
偏科到极致的成绩,《你的答案》的词曲作者,还有不管面对电视镜头还是几百个听众都能侃侃而谈的从容姿态……
当然还有他和班上同学越来越疏离的态度——现在就连陈欢,都和他说不上几句话了。篮球场上,也几乎看不到他的身影。
张潮,就像高三(2)班班上的一个独行者,正走向一条与所有同学不一样的人生道路。
刘旭阳,现在也熄了招惹张潮的想法。张潮显然已经和他不在一个竞争赛道上了。他甚至有点畏惧张潮。自认颇懂些“相人术”和“厚黑学”的他,完全把握不住张潮的思路,反而时常有被张潮看穿的惊悚感。
张潮倒没有注意到这些,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之前是要上个好大学,现在则是成为一名职业作家。
正思考怎么回答李烈的问题,宿舍门被人敲了两下。
敲门的是个陌生的男生,张潮不认识;不过他可认识张潮,直接说:“兰婷在楼下,让你下去一趟。”眼神中颇有些难明的神色。
张潮一看表,已经1点20了,才想到今天中午没去广播站,估计让兰婷担心了。于是穿上外套下了楼。
刚出宿舍大门口,就看到了兰婷。她的小脸被冻的红扑扑的,像一颗待人咬上去的苹果。
见到张潮,兰婷就问道:“是不是处分的事?”张潮配钥匙半夜去微机室上网,虽然知道的人少,但被抓后的动静蛮大,毕竟他被“押送”回男生宿舍的时候有两个保安陪同。
张潮见进进出出的同学都好奇地往这边看,就连楼上也有同学从窗户往下瞅看热闹,知道不是说话的地方,就说道:“去广播站说。”
广播站里,还是宋诗语值班,不过没有在弹吉他。
张潮没有把事情瞒着两人的打算,他又不是“废材赘婿打脸流”小说的主角。所以现在时机合适,就简略地把事情说了一下。
兰婷和宋诗语听完都惊得睁圆了眼睛。她们实在想不到张潮不声不响的,竟然有了这么大影响。
受到刺激尤其严重的是兰婷,毕竟是个热爱文学的少女。惊讶过后,她反而有些失落,说道:“上周末,我舅舅还和我提起这个‘午夜潮汐’呢,没想到竟然就是你。所以你才这么迫切需要用电脑,还有上网是吗?张潮啊,你现在可要出名了……你和我们一样,才高三啊……”
张潮微笑道:“张爱玲不是说过‘出名要趁早’吗?我已经决定以后走写作道路了。”
兰婷道:“你出名了,恐怕,恐怕……”恐怕什么,其实兰婷自己也说不上来。
宋诗语静静地看着张潮,没有说话,但眼神中有着同样的意味。
张潮道:“恐怕我‘范进中举’以后‘六亲不认’是吗?放心,我一定‘苟富贵,勿相忘’。”
一句话逗得两个女孩都笑了出来。
张潮认真地说道:“无论我出没出名,以后走什么道路,我们,都是永远的好朋友!”
“真的?”
“真的!”
“那拉钩!”
“幼不幼稚啊……”
“不拉钩说明你心虚。”
“我郑重告诉你,千万不要说一个男人虚……哪里虚都不行!”
“……什么意思?”
“呃……我们还是拉钩吧。”
“好!”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清澈而年轻的声音,响彻了小小的房间。
时间也到了中午,在校领导的坚持下,几位客人也“勉为其难”地接受邀请,去校外的饭店用个工作餐。
张潮虽然是焦点人物,不过学生显然不适合上桌,所以还是要回宿舍拿饭卡去食堂解决午餐问题。
几位领导、老师,加上一个张潮,说说笑笑地走下行政楼,结果正碰见政教处的黄健国主任,客客气气地把张潮父母送了出来。
黄健国主任觉得自己熬过了自己人生最艰难的1个小时。在情况不明的态势下,面对张潮父母的接连询问,他发挥了120%的官僚本事,话说得那叫一个云山雾罩、密不透风。
直接把张潮父母听懵了。他们俩都做好放低姿态赔不是、人前教子武训徒的准备了,结果儿子到底有没有违纪被处分都搞不清楚。
张潮父亲也是资深老师了,听黄健国东拉西扯了半天也没有句实话,心知一定有什么新情况,呆着也没用。于是干脆就带着老婆告辞了,想直接找张潮了解情况。
结果刚走出政教处大门,就看到自己的宝贝儿子和一群一看就是领导的人物谈笑风生地走下楼。
张潮见到父母也很意外,喊了声:“爸,妈,你们怎么……这么早来了?”
张潮母亲脸色一沉,就要训斥道:“还不是你……”
幸亏班主任老王见机得快,立刻就堵住话头:“张潮爸爸、张潮妈妈,好久不见。张潮真是个好孩子,给我们学校争光了,我们要好好地表扬他!”
张潮母亲也是个懂事的,立刻就闭了嘴。
吴兴雨特地上前和张潮父母握了握手:“二位真是为我们培养了一个好学生啊!今天请你们来,就是一起见证一下张潮的光荣时刻。时间刚好,一起吃饭吧。”
就这样,张潮父母迷迷糊糊地就跟着领导们去饭店了。
张潮自己在食堂吃过午饭,没有去广播站,而是回了宿舍看采访大纲。
除了现场报道,绝大部分的人物采访都不是即时的。采访者事先就要和受访者沟通好,首先确定对方是否愿意接受采访,然后把采访提纲给受访者,做好采访准备。
采访过程,大部分情况下也不是一气呵成的,它受制于受访者的情绪控制、语言表达,以及是否达到采访者预期的采访效果。
像拍电影电视剧那样一个镜头反复重来,才是大部分采访的常态。最终无论是形成文字报道还是电视报道,都是经过剪辑和整合的。
电视报道有时候为了播出效果,编导、记者甚至会让受访者用不同的情绪,把同一句话演绎多遍,最后看哪句最出彩,才剪进成片里。
文字报道就更不用说了,不是所有人都能口若悬河又条理清晰的。很多时候都是记者“屎里挑金”,从受访者支离破碎、逻辑混乱、拉拉杂杂、毫无重点的一堆素材里,尽量拼凑出能传达完整信息的话语来。
李烈这次给的采访大纲很详细,从张潮个人的情况,到写作的动机,再到发表平台,以及对中国教育的思考、录取公平的看法……林林总总,大概二三十个。
其实有一些问题甚为敏感,张潮也觉得不好回答。看来这个李烈准备得十分充分。
自己也要打起一百二十分的精神应对。
采访被安排在下午4点左右。张潮也被免了下午的课,可以精心准备。
大中午的张潮能在宿舍呆着也算近来一件稀奇事,他向来是吃个午饭就消失不见的。
不过宿舍里现在也没有什么人敢打扰他了。不仅是舍友,就连所有的同班同学,都感觉张潮似乎与他们越来越不同。
偏科到极致的成绩,《你的答案》的词曲作者,还有不管面对电视镜头还是几百个听众都能侃侃而谈的从容姿态……
当然还有他和班上同学越来越疏离的态度——现在就连陈欢,都和他说不上几句话了。篮球场上,也几乎看不到他的身影。
张潮,就像高三(2)班班上的一个独行者,正走向一条与所有同学不一样的人生道路。
刘旭阳,现在也熄了招惹张潮的想法。张潮显然已经和他不在一个竞争赛道上了。他甚至有点畏惧张潮。自认颇懂些“相人术”和“厚黑学”的他,完全把握不住张潮的思路,反而时常有被张潮看穿的惊悚感。
张潮倒没有注意到这些,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之前是要上个好大学,现在则是成为一名职业作家。
正思考怎么回答李烈的问题,宿舍门被人敲了两下。
敲门的是个陌生的男生,张潮不认识;不过他可认识张潮,直接说:“兰婷在楼下,让你下去一趟。”眼神中颇有些难明的神色。
张潮一看表,已经1点20了,才想到今天中午没去广播站,估计让兰婷担心了。于是穿上外套下了楼。
刚出宿舍大门口,就看到了兰婷。她的小脸被冻的红扑扑的,像一颗待人咬上去的苹果。
见到张潮,兰婷就问道:“是不是处分的事?”张潮配钥匙半夜去微机室上网,虽然知道的人少,但被抓后的动静蛮大,毕竟他被“押送”回男生宿舍的时候有两个保安陪同。
张潮见进进出出的同学都好奇地往这边看,就连楼上也有同学从窗户往下瞅看热闹,知道不是说话的地方,就说道:“去广播站说。”
广播站里,还是宋诗语值班,不过没有在弹吉他。
张潮没有把事情瞒着两人的打算,他又不是“废材赘婿打脸流”小说的主角。所以现在时机合适,就简略地把事情说了一下。
兰婷和宋诗语听完都惊得睁圆了眼睛。她们实在想不到张潮不声不响的,竟然有了这么大影响。
受到刺激尤其严重的是兰婷,毕竟是个热爱文学的少女。惊讶过后,她反而有些失落,说道:“上周末,我舅舅还和我提起这个‘午夜潮汐’呢,没想到竟然就是你。所以你才这么迫切需要用电脑,还有上网是吗?张潮啊,你现在可要出名了……你和我们一样,才高三啊……”
张潮微笑道:“张爱玲不是说过‘出名要趁早’吗?我已经决定以后走写作道路了。”
兰婷道:“你出名了,恐怕,恐怕……”恐怕什么,其实兰婷自己也说不上来。
宋诗语静静地看着张潮,没有说话,但眼神中有着同样的意味。
张潮道:“恐怕我‘范进中举’以后‘六亲不认’是吗?放心,我一定‘苟富贵,勿相忘’。”
一句话逗得两个女孩都笑了出来。
张潮认真地说道:“无论我出没出名,以后走什么道路,我们,都是永远的好朋友!”
“真的?”
“真的!”
“那拉钩!”
“幼不幼稚啊……”
“不拉钩说明你心虚。”
“我郑重告诉你,千万不要说一个男人虚……哪里虚都不行!”
“……什么意思?”
“呃……我们还是拉钩吧。”
“好!”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清澈而年轻的声音,响彻了小小的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