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头会馆》是2009年由北京人艺排演的经典剧目,甚至堪称21世纪以后人艺最经典的原创剧目。
《窝头会馆》讲述了北平解放前一年,燕京城里一个叫窝头会馆的平民小院儿里,房东苑国钟守着自己的小院和儿子,与前清举人古月宗、保长肖启山、曾经做过“暗门子”的厨子媳妇田翠兰、前清格格金穆蓉等人之间发生的种种悲欢离合的故事。
这些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有着形形色色种种缺点——有的爱钱如命,有的嘴皮子刻薄,有的小心眼儿……他们与困顿的生活、苛捐杂税、恶人欺诈乃至命运、人心作着各种抗争,生活的艰辛最终不能泯灭人性的美好。
张潮上一世在学校教书的时候,上到《茶馆》这一课,除了给学生看《茶馆》的话剧视频外,一定会找一个晚自习,再给学生放一遍《窝头会馆》,让他们对比两出剧目的异同点。
十年下来,少说也看了近20遍,布景和台词几乎是滚瓜烂熟,所以很快就敲下了第一行字:
第一幕(一九四八年夏处暑白昼)
【南城死胡同里的一座小院儿,坐北朝南,虽然破破烂烂,却残存着一丝生机……】
张潮计划在春节前完成这个剧本,留给剧社排演的时间也绰绰有余,所以时间倒不是很赶,写了开头的一千多字就放下了——这是他现在写作养成的一个习惯,有了文债就先开个头,不开头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去。
接着就是把《蜗居》调出来,迅速地浏览了一遍,确定没有什么大问题以后,就把文件发给了单英琪。
这个周末,张潮有件大事要做——考驾照的科目3。
不过这对上一世开了十几年车的张潮来说,实际上比科目2还要简单。
周六上午,通州科目三考场,张潮取完号就静静地等着,轮到他时,面无表情地绕车一周检查,模拟灯光、打灯、起步、直线行驶、变更车道、靠边停车……一遍过。
马上就办理了驾照申领手续。
下午张潮就去了BMW的4S店——车他两周前就抽空付了定金,今天刚好能提。
这年头国产品牌还没有起飞,更没有五花八门的电动车,因此确定价位区间以后,可以选择的车型不多,无非就是日系和德系打架。
经过简单的比较,张潮就决定多花点钱,买了一辆2004款的BMW325i,2.5L6缸发动机,218马力,自己开起来舒服,以后如果要接接客人什么的也不算掉份。
落地价格40万多一点。张潮转了一圈看没什么问题,当场付了尾款,直接在店里上了保险,办好临牌,开着就走了。
连红绸带都没让4S店给系,也没捧着花和爱车合影留念——一切从简从快。
销售等他走了还处于发懵的状态,感慨道:“富二代就是不一样,看年龄这应该是他的第一辆车,但是付起款来和买盒饼干似的,一点仪式感也不要。”
张潮对车确实没有什么执念,当然也不需要什么仪式感——毕竟只是一个交通工具。有钱了就买好点,没钱就买破点。
至于提速、操控什么的,上一世开惯了电车的张潮对此基本无感。
本来他是想买个帕萨特的,结果当时查询账户余额的时候发现又多了200多万,于是临时决定提高一下预算。
不过开车回了北大街东院找物业办理完停车登记手续,再开进小区以后,注意到路边燕大师长们的车,他才发现自己好像有点高调了,不少散步的老教授都好奇地看过来。
不过买都买了,又不能去退,相信老师们会习惯的!
眼见要到元旦了,张潮已经快两个星期没去潘家园的公司那边了。
12月31日恰好是周五,下课的早,张潮就开车去了公司,黄杰夫一看到他就大呼小叫起来,声称没有见过张潮这么甩手掌柜的老板,什么事都扔给他做。
不过张潮却看到了黄杰夫眼睛后面藏不住的笑意。
张潮问道:“下个月你就要去日本和集英社谈周边的事,资料搜集的怎么样了?”
黄杰夫拿出一叠纸,答道:“集英社对漫画周边的把控还是很严格的,基本要拿走收益的20%,其他是留给渠道商和零售店的,最后留给漫画家的只有2-3%。”
张潮皱眉道:“2-3%?这么少?”
黄杰夫耸耸肩道:“可能鸟山明能拿多一点吧——不过可能性也不大。”
张潮道:“我们的情况不一样,我和夏答都不是签约给集英社的,我当时签的是转载的协议,里面不包含周边授权。而且这次周边形象设计是我们自己做的,所以你去谈的时候……”
说了半天,最后定下来在岛国按照10%的比例去谈,最低是8%,集英社不同意就算了。
张潮最后特地交代:“你去岛国和他们谈,全程使用英语,一个汉字也不许往外蹦。”
黄杰夫疑道:“这是为什么?岛国人英语发音很怪的——他们的汉语翻译应该还不错吧?”
张潮神秘一笑道:“你听我的就是了。总之记住,全程英语!”
聊完这件大事,张潮又问员工招聘怎么样了,黄杰夫道:“现在快过年了,人可不好找。上周谈了个财务,结果后来又不来上班了。所以现在还是交给记账公司那边做。”
张潮道:“年尾了确实不好招人……不过八成也是看我们太草台班子了,年后咱们把这里稍微修整一下。这块你多上点心。我先回去了。”
黄杰夫忙拉住张潮道:“BOSS,你先别着急走。等下还有人来面试,是市场岗位的,还是刚回国的留学生呢!我以后出差,公司里也得有人盯着啊。”
张潮只好同意留下来。
没多久,一个圆脸年轻人就进来了,带着黑框眼镜,看着有些憨厚。
黄杰夫马上招呼人坐下。年轻人看着这颇为草率的办公环境,顿时有些犹豫,黄杰夫忙道:“我们公司刚开张,现在环境一般,业务开展起来就不一样了。你可千万别看不起我们。”
年轻人显然脸皮有点薄,经不起黄杰夫的挤兑,只好坐下来,与黄杰夫面对面。张潮坐在斜对面靠窗的办公位上,并不参与面试。
黄杰夫道:“你先自我介绍一下。”
年轻人道:“我叫马立,今年24岁,学的是商科,今年刚从新西兰怀卡多大学毕业……”
黄杰夫又问了几个问题,马立都对答如流,显然专业上还是十分扎实的,就是有些坐立不安,仿佛希望这场面试早点结束,他可以早点走。
张潮看黄杰夫没什么好问的,他才突然开口道:“马先生,你的学历找一个外企工作也不是很难吧?怎么会想到来我们这里面试。”
马立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坦诚地说道:“我确实已经收到了外企的offer,年后就能入职。但是我对这个公司还是,还是比较好奇的。在网上看到招聘启示以后,就想来……看看。”
张潮站起身来,走到黄杰夫身边,笑着对马立说道:“是公司好奇,还是对我好奇,马立……或者该叫你,马伯慵?”
被“揭穿”了身份的马伯慵反而放松下来,也站起来,和张潮握了握了手:“都好奇!”
黄杰夫一头雾水,问道:“怎么?你们认识?”
张潮道:“闻名久矣,但还是第一次见面。马先生我和他谈吧,他和别人不一样。”
黄杰夫也不废话,挪到一边,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张潮坐了下来,问道:“我前几个月在鲁院的高研班,遇到一个和你同名同姓的同学,点名的时候我还以为是你呢。”
马伯慵好奇道:“你怎么知道我的本名?”
这个时候的马伯慵在网络上还没有后来的名气,主要在一些文学论坛里,发表脑洞清奇的恶搞文章,属于在小圈子里的知名人物。
张潮连忙打了个马虎眼:“……之前上网的时候看到有人扒你来着,就记下来了。话说回来,你那篇《从〈机器猫〉看斗争的残酷本质》写的真好玩。”
随后两人聊的都是文学,并没有讲到工作的事,听得一旁的黄杰夫快急死了。
一直聊了半个多小时,张潮才问了马伯慵第一个关键问题:“……你要是来的话,我可以给你换一个岗位。”
马伯慵好奇道:“什么岗位?”
张潮道:“‘午夜潮汐’的定位主要是做文学以及文学衍生品的经纪,虽然目前主要是经营我自己的作品,但是后续肯定还要和别的作家合作。这就需要有人给作品把关。
杰弗里的能力主要还是在公司运营和市场开拓上,对文艺作品,尤其是中文作品的鉴赏能力嘛……”说着瞟了一眼黄杰夫,摇了摇头。
黄杰夫登时不乐意了,跳起来道:“我也是从小读中国名著的好吗?不信我给你背背看,‘锄禾日当午’……”
张潮不理他,继续对马伯慵道:“所以如果你来,也是市场工作,但是工作性质可能类似于,类似于……”张潮一时半会不知道怎么形容,想了半天,才道:“类似于司礼监秉笔……哦,不对,应该是——市场部艺术总监!”
好险!差点把亲王以后十年在施耐德电气干的主要工作给说了出来!
不过马伯慵并没有点头答应,而是说回去考虑考虑。张潮知道他现在顾虑还很多,最后道:“要是你人不来,也可以来嘛……保证帮你谈个好价钱……”
送走马伯慵,张潮才忽然想起来那八个字……呃,算了算了,咱不迷信!
晚上回到家,才发现今天小区亮灯的窗户特别多——是啊,元旦了。
张潮上楼,先给家里打了电话,再给通讯录里的朋友、亲戚都发了祝福短信,这才准备去给自己煮碗面吃。
还没有走到厨房,电话响了,接起来,传来小宋嘉久违又熟悉的声音:
“张潮,谢谢你的祝福。也祝你元旦快乐!你……今天准备怎么跨年啊?”
《窝头会馆》讲述了北平解放前一年,燕京城里一个叫窝头会馆的平民小院儿里,房东苑国钟守着自己的小院和儿子,与前清举人古月宗、保长肖启山、曾经做过“暗门子”的厨子媳妇田翠兰、前清格格金穆蓉等人之间发生的种种悲欢离合的故事。
这些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有着形形色色种种缺点——有的爱钱如命,有的嘴皮子刻薄,有的小心眼儿……他们与困顿的生活、苛捐杂税、恶人欺诈乃至命运、人心作着各种抗争,生活的艰辛最终不能泯灭人性的美好。
张潮上一世在学校教书的时候,上到《茶馆》这一课,除了给学生看《茶馆》的话剧视频外,一定会找一个晚自习,再给学生放一遍《窝头会馆》,让他们对比两出剧目的异同点。
十年下来,少说也看了近20遍,布景和台词几乎是滚瓜烂熟,所以很快就敲下了第一行字:
第一幕(一九四八年夏处暑白昼)
【南城死胡同里的一座小院儿,坐北朝南,虽然破破烂烂,却残存着一丝生机……】
张潮计划在春节前完成这个剧本,留给剧社排演的时间也绰绰有余,所以时间倒不是很赶,写了开头的一千多字就放下了——这是他现在写作养成的一个习惯,有了文债就先开个头,不开头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去。
接着就是把《蜗居》调出来,迅速地浏览了一遍,确定没有什么大问题以后,就把文件发给了单英琪。
这个周末,张潮有件大事要做——考驾照的科目3。
不过这对上一世开了十几年车的张潮来说,实际上比科目2还要简单。
周六上午,通州科目三考场,张潮取完号就静静地等着,轮到他时,面无表情地绕车一周检查,模拟灯光、打灯、起步、直线行驶、变更车道、靠边停车……一遍过。
马上就办理了驾照申领手续。
下午张潮就去了BMW的4S店——车他两周前就抽空付了定金,今天刚好能提。
这年头国产品牌还没有起飞,更没有五花八门的电动车,因此确定价位区间以后,可以选择的车型不多,无非就是日系和德系打架。
经过简单的比较,张潮就决定多花点钱,买了一辆2004款的BMW325i,2.5L6缸发动机,218马力,自己开起来舒服,以后如果要接接客人什么的也不算掉份。
落地价格40万多一点。张潮转了一圈看没什么问题,当场付了尾款,直接在店里上了保险,办好临牌,开着就走了。
连红绸带都没让4S店给系,也没捧着花和爱车合影留念——一切从简从快。
销售等他走了还处于发懵的状态,感慨道:“富二代就是不一样,看年龄这应该是他的第一辆车,但是付起款来和买盒饼干似的,一点仪式感也不要。”
张潮对车确实没有什么执念,当然也不需要什么仪式感——毕竟只是一个交通工具。有钱了就买好点,没钱就买破点。
至于提速、操控什么的,上一世开惯了电车的张潮对此基本无感。
本来他是想买个帕萨特的,结果当时查询账户余额的时候发现又多了200多万,于是临时决定提高一下预算。
不过开车回了北大街东院找物业办理完停车登记手续,再开进小区以后,注意到路边燕大师长们的车,他才发现自己好像有点高调了,不少散步的老教授都好奇地看过来。
不过买都买了,又不能去退,相信老师们会习惯的!
眼见要到元旦了,张潮已经快两个星期没去潘家园的公司那边了。
12月31日恰好是周五,下课的早,张潮就开车去了公司,黄杰夫一看到他就大呼小叫起来,声称没有见过张潮这么甩手掌柜的老板,什么事都扔给他做。
不过张潮却看到了黄杰夫眼睛后面藏不住的笑意。
张潮问道:“下个月你就要去日本和集英社谈周边的事,资料搜集的怎么样了?”
黄杰夫拿出一叠纸,答道:“集英社对漫画周边的把控还是很严格的,基本要拿走收益的20%,其他是留给渠道商和零售店的,最后留给漫画家的只有2-3%。”
张潮皱眉道:“2-3%?这么少?”
黄杰夫耸耸肩道:“可能鸟山明能拿多一点吧——不过可能性也不大。”
张潮道:“我们的情况不一样,我和夏答都不是签约给集英社的,我当时签的是转载的协议,里面不包含周边授权。而且这次周边形象设计是我们自己做的,所以你去谈的时候……”
说了半天,最后定下来在岛国按照10%的比例去谈,最低是8%,集英社不同意就算了。
张潮最后特地交代:“你去岛国和他们谈,全程使用英语,一个汉字也不许往外蹦。”
黄杰夫疑道:“这是为什么?岛国人英语发音很怪的——他们的汉语翻译应该还不错吧?”
张潮神秘一笑道:“你听我的就是了。总之记住,全程英语!”
聊完这件大事,张潮又问员工招聘怎么样了,黄杰夫道:“现在快过年了,人可不好找。上周谈了个财务,结果后来又不来上班了。所以现在还是交给记账公司那边做。”
张潮道:“年尾了确实不好招人……不过八成也是看我们太草台班子了,年后咱们把这里稍微修整一下。这块你多上点心。我先回去了。”
黄杰夫忙拉住张潮道:“BOSS,你先别着急走。等下还有人来面试,是市场岗位的,还是刚回国的留学生呢!我以后出差,公司里也得有人盯着啊。”
张潮只好同意留下来。
没多久,一个圆脸年轻人就进来了,带着黑框眼镜,看着有些憨厚。
黄杰夫马上招呼人坐下。年轻人看着这颇为草率的办公环境,顿时有些犹豫,黄杰夫忙道:“我们公司刚开张,现在环境一般,业务开展起来就不一样了。你可千万别看不起我们。”
年轻人显然脸皮有点薄,经不起黄杰夫的挤兑,只好坐下来,与黄杰夫面对面。张潮坐在斜对面靠窗的办公位上,并不参与面试。
黄杰夫道:“你先自我介绍一下。”
年轻人道:“我叫马立,今年24岁,学的是商科,今年刚从新西兰怀卡多大学毕业……”
黄杰夫又问了几个问题,马立都对答如流,显然专业上还是十分扎实的,就是有些坐立不安,仿佛希望这场面试早点结束,他可以早点走。
张潮看黄杰夫没什么好问的,他才突然开口道:“马先生,你的学历找一个外企工作也不是很难吧?怎么会想到来我们这里面试。”
马立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坦诚地说道:“我确实已经收到了外企的offer,年后就能入职。但是我对这个公司还是,还是比较好奇的。在网上看到招聘启示以后,就想来……看看。”
张潮站起身来,走到黄杰夫身边,笑着对马立说道:“是公司好奇,还是对我好奇,马立……或者该叫你,马伯慵?”
被“揭穿”了身份的马伯慵反而放松下来,也站起来,和张潮握了握了手:“都好奇!”
黄杰夫一头雾水,问道:“怎么?你们认识?”
张潮道:“闻名久矣,但还是第一次见面。马先生我和他谈吧,他和别人不一样。”
黄杰夫也不废话,挪到一边,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张潮坐了下来,问道:“我前几个月在鲁院的高研班,遇到一个和你同名同姓的同学,点名的时候我还以为是你呢。”
马伯慵好奇道:“你怎么知道我的本名?”
这个时候的马伯慵在网络上还没有后来的名气,主要在一些文学论坛里,发表脑洞清奇的恶搞文章,属于在小圈子里的知名人物。
张潮连忙打了个马虎眼:“……之前上网的时候看到有人扒你来着,就记下来了。话说回来,你那篇《从〈机器猫〉看斗争的残酷本质》写的真好玩。”
随后两人聊的都是文学,并没有讲到工作的事,听得一旁的黄杰夫快急死了。
一直聊了半个多小时,张潮才问了马伯慵第一个关键问题:“……你要是来的话,我可以给你换一个岗位。”
马伯慵好奇道:“什么岗位?”
张潮道:“‘午夜潮汐’的定位主要是做文学以及文学衍生品的经纪,虽然目前主要是经营我自己的作品,但是后续肯定还要和别的作家合作。这就需要有人给作品把关。
杰弗里的能力主要还是在公司运营和市场开拓上,对文艺作品,尤其是中文作品的鉴赏能力嘛……”说着瞟了一眼黄杰夫,摇了摇头。
黄杰夫登时不乐意了,跳起来道:“我也是从小读中国名著的好吗?不信我给你背背看,‘锄禾日当午’……”
张潮不理他,继续对马伯慵道:“所以如果你来,也是市场工作,但是工作性质可能类似于,类似于……”张潮一时半会不知道怎么形容,想了半天,才道:“类似于司礼监秉笔……哦,不对,应该是——市场部艺术总监!”
好险!差点把亲王以后十年在施耐德电气干的主要工作给说了出来!
不过马伯慵并没有点头答应,而是说回去考虑考虑。张潮知道他现在顾虑还很多,最后道:“要是你人不来,也可以来嘛……保证帮你谈个好价钱……”
送走马伯慵,张潮才忽然想起来那八个字……呃,算了算了,咱不迷信!
晚上回到家,才发现今天小区亮灯的窗户特别多——是啊,元旦了。
张潮上楼,先给家里打了电话,再给通讯录里的朋友、亲戚都发了祝福短信,这才准备去给自己煮碗面吃。
还没有走到厨房,电话响了,接起来,传来小宋嘉久违又熟悉的声音:
“张潮,谢谢你的祝福。也祝你元旦快乐!你……今天准备怎么跨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