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木石:“要说这倭鬼子当中也还真有识货的,宋哲元将军率领的西北军于民国二十二年于喜峰口让他们吃足了苦头,由此知道了西北军的大刀片的厉害。而张自忠将军其实还真的也是西北军的人,当年就跟着冯玉祥将军;另外不只张自忠将军源于西北军,就连庞炳勋将军也是源于西北军。”
王三台奇道:“有这等事,看来那倭鬼子还真的没说错。”
朱木石道:“没说错!要不我怎么说人家识货呢。这批倭鬼子当中看来确有当年在喜峰口长城吃过苦头的。不过……庞、张两位将军虽都源于西北军,但是二人却有着刻骨仇恨。”
李燕高嗯了一声,没接话,却面露奇色。
王三台也是一般。
朱木石:“话说民国一十九年,蒋校长、山西的阎西山、西北的冯玉祥、广西的李宗仁,曾经于中原地区开始了一场大战。蒋校长手段何等高超,便暗中给了或者答应给庞炳勋将军许多好处。庞炳勋将军没受得了这个诱惑,便投了蒋校长。其投名状便是出其不意的攻击了张自忠的师部,以致张自忠损失惨重,本来是亲如兄弟的,却突然反目,这反戈一击,最是要命,以致张自忠将军差点连命都丢了。这个仇,又如何不刻骨铭心?”
李燕高与王三台相互看了一眼,齐都点了点头。
李燕高道:“此仇果然刻骨,此仇果然铭心。然,在大义面前,张自忠能捐弃前嫌,以家国为重,实不失为中华热血好男儿。”
朱木石赞道:“张自忠将军果然是好男儿,有大义!这等胸襟就连庞炳勋将军也是不曾料到的。张自忠将军若怀一丝私心,只需于时间上略加推延,其后果便不堪设想。”
王三台点头道:“如此,庞炳勋将军必怀感恩之心,自不待言。二人化干戈为玉帛,或成莫逆之交。这等事,若说为一段佳话,绝非虚言。好!好男儿!有担当!来,为其大义,来一杯!”
他三个以茶代酒,略举茶碗以示心意。
李燕高道:“宋哲元、韩复榘、张自忠、庞炳勋,这可都是源于西北军哪。看来咱们山东省与西北军的渊源可真不算浅哪。”
朱木石与王三台听了,都是一愣,对视了一眼。略一凝思,朱木石道:“嗯,果然渊源至深。”
朱木石低了一下头,慢慢地说道:“为张自忠将军引路,这算是他做的第二件事。如果说第三件……”
朱木石复抬起头来:“第三件……第三件……”
王三台:“朱兄快人,为何如此婆婆妈妈?可有何不妥之处?”
朱木石斜了王三台一眼:“这第三件……李代县长还组织民众慰问了汤恩伯将军,并参加了一个记者招待会。这第三件事本没什么,不过却令李代县长颇为满。”
李燕高奇道:“汤恩伯将军可是蒋委员长眼前的大红人,他的第二十军那是中央军中的翘楚,故而见着汤将军几乎等同于见到蒋委员长,能见着汤将军也算是李代县长的福气了,还轮得上他,一个代县长表示不满!那,不满又在何处?”
朱木石道:“这一,李代县长看到将军与士兵不能共苦。他说他看到的国军将领多有行军时躺在担架上的,李代县长曾走到汤恩伯将军手下的一位师长的担架边去欢迎,人家连担架都懒得下……”
王三台淡淡地说道:“这有什么好奇怪的,许是负了伤呢?也许是太过劳累吧!”
朱木石摇了摇头:“不是,咱们的国军将领有不少人吃不得苦,这是一个事实。就就拿汤将军来说吧,行军的时候让兵士抬着,那是常有的事。上行下效吗,他手下的师长等人把这一点也都学会了。这二,是将军与士兵不能同甘……”
李燕高:“这又如何说起。”
朱木石:“行军打仗,本是一份苦事,可在咱们国军的上层人中,却毫无苦处可言。李代县长有幸参加了汤将军的午餐,他原以为作战行军中生活一定很清苦,不料的是,什么高级烟酒,罐头食品,煎炒烹炸,非常丰富,应有尽有。可是士兵又自不同。可谓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王三台道:“这个,也没什么,将军若与兵士等同……”
王三台一语未尽,却见李燕高怒道:“既不能同甘,又不能共苦,军心何所附?怪不得南京失守!卫护首都的都是这样的人吧。一个首都的保卫战竟然比不上一个滕县的保卫战。看看四川军人,看看王铭章师长。看看孙连仲、张自忠、庞炳勋这些西北将领。若有此等人在,必没有南京之辱。堂堂我中华大国之首都,竟被倭人轻易突破,惨遭屠戮!几十万人哪!几十万哪!!”说着,又是一皮捶实实地打在桌上。
王三台被李燕高这一番话直羞得红头赤面,转头他顾,一时无语。
朱木石长出了口气:“宁为抗日死,不做亡国奴。国军将领设若都有宋哲元将军这等见地,这等精神,上海未必便会失守,南京便必无此等之耻。一句话,国军之中央军,即所谓党国精英,缺乏的便是这样一种精神。”
“以台儿庄之战为例,台儿庄城寨一度三分之二为敌所夺。然,孙连仲将军麾下池峰城师长所部与敌人展开逐屋争夺。以手榴弹与敌对攻,战后台儿庄街道之上手榴弹木柄碎片厚一寸有余;以大刀与敌血战,孙将军行军途经汉口,有一家工厂捐了五千余把大刀给孙连仲将军所部。”
“枪炮年代捐赠大刀似有些可笑,有些可悲,然而恰就是这些这些大刀在台儿庄发挥了巨大作用,将士屡用大刀破敌,大刀片与敌肉搏。尤为令人感动的是,战斗关键节点,八百勇士身负大刀于夜间翻城墙而出,直入敌阵,杀了倭鬼子一个措手不及,杀的敌人魂飞胆丧。李代县长做的这第四件事……”
王三台奇道:“有这等事,看来那倭鬼子还真的没说错。”
朱木石道:“没说错!要不我怎么说人家识货呢。这批倭鬼子当中看来确有当年在喜峰口长城吃过苦头的。不过……庞、张两位将军虽都源于西北军,但是二人却有着刻骨仇恨。”
李燕高嗯了一声,没接话,却面露奇色。
王三台也是一般。
朱木石:“话说民国一十九年,蒋校长、山西的阎西山、西北的冯玉祥、广西的李宗仁,曾经于中原地区开始了一场大战。蒋校长手段何等高超,便暗中给了或者答应给庞炳勋将军许多好处。庞炳勋将军没受得了这个诱惑,便投了蒋校长。其投名状便是出其不意的攻击了张自忠的师部,以致张自忠损失惨重,本来是亲如兄弟的,却突然反目,这反戈一击,最是要命,以致张自忠将军差点连命都丢了。这个仇,又如何不刻骨铭心?”
李燕高与王三台相互看了一眼,齐都点了点头。
李燕高道:“此仇果然刻骨,此仇果然铭心。然,在大义面前,张自忠能捐弃前嫌,以家国为重,实不失为中华热血好男儿。”
朱木石赞道:“张自忠将军果然是好男儿,有大义!这等胸襟就连庞炳勋将军也是不曾料到的。张自忠将军若怀一丝私心,只需于时间上略加推延,其后果便不堪设想。”
王三台点头道:“如此,庞炳勋将军必怀感恩之心,自不待言。二人化干戈为玉帛,或成莫逆之交。这等事,若说为一段佳话,绝非虚言。好!好男儿!有担当!来,为其大义,来一杯!”
他三个以茶代酒,略举茶碗以示心意。
李燕高道:“宋哲元、韩复榘、张自忠、庞炳勋,这可都是源于西北军哪。看来咱们山东省与西北军的渊源可真不算浅哪。”
朱木石与王三台听了,都是一愣,对视了一眼。略一凝思,朱木石道:“嗯,果然渊源至深。”
朱木石低了一下头,慢慢地说道:“为张自忠将军引路,这算是他做的第二件事。如果说第三件……”
朱木石复抬起头来:“第三件……第三件……”
王三台:“朱兄快人,为何如此婆婆妈妈?可有何不妥之处?”
朱木石斜了王三台一眼:“这第三件……李代县长还组织民众慰问了汤恩伯将军,并参加了一个记者招待会。这第三件事本没什么,不过却令李代县长颇为满。”
李燕高奇道:“汤恩伯将军可是蒋委员长眼前的大红人,他的第二十军那是中央军中的翘楚,故而见着汤将军几乎等同于见到蒋委员长,能见着汤将军也算是李代县长的福气了,还轮得上他,一个代县长表示不满!那,不满又在何处?”
朱木石道:“这一,李代县长看到将军与士兵不能共苦。他说他看到的国军将领多有行军时躺在担架上的,李代县长曾走到汤恩伯将军手下的一位师长的担架边去欢迎,人家连担架都懒得下……”
王三台淡淡地说道:“这有什么好奇怪的,许是负了伤呢?也许是太过劳累吧!”
朱木石摇了摇头:“不是,咱们的国军将领有不少人吃不得苦,这是一个事实。就就拿汤将军来说吧,行军的时候让兵士抬着,那是常有的事。上行下效吗,他手下的师长等人把这一点也都学会了。这二,是将军与士兵不能同甘……”
李燕高:“这又如何说起。”
朱木石:“行军打仗,本是一份苦事,可在咱们国军的上层人中,却毫无苦处可言。李代县长有幸参加了汤将军的午餐,他原以为作战行军中生活一定很清苦,不料的是,什么高级烟酒,罐头食品,煎炒烹炸,非常丰富,应有尽有。可是士兵又自不同。可谓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王三台道:“这个,也没什么,将军若与兵士等同……”
王三台一语未尽,却见李燕高怒道:“既不能同甘,又不能共苦,军心何所附?怪不得南京失守!卫护首都的都是这样的人吧。一个首都的保卫战竟然比不上一个滕县的保卫战。看看四川军人,看看王铭章师长。看看孙连仲、张自忠、庞炳勋这些西北将领。若有此等人在,必没有南京之辱。堂堂我中华大国之首都,竟被倭人轻易突破,惨遭屠戮!几十万人哪!几十万哪!!”说着,又是一皮捶实实地打在桌上。
王三台被李燕高这一番话直羞得红头赤面,转头他顾,一时无语。
朱木石长出了口气:“宁为抗日死,不做亡国奴。国军将领设若都有宋哲元将军这等见地,这等精神,上海未必便会失守,南京便必无此等之耻。一句话,国军之中央军,即所谓党国精英,缺乏的便是这样一种精神。”
“以台儿庄之战为例,台儿庄城寨一度三分之二为敌所夺。然,孙连仲将军麾下池峰城师长所部与敌人展开逐屋争夺。以手榴弹与敌对攻,战后台儿庄街道之上手榴弹木柄碎片厚一寸有余;以大刀与敌血战,孙将军行军途经汉口,有一家工厂捐了五千余把大刀给孙连仲将军所部。”
“枪炮年代捐赠大刀似有些可笑,有些可悲,然而恰就是这些这些大刀在台儿庄发挥了巨大作用,将士屡用大刀破敌,大刀片与敌肉搏。尤为令人感动的是,战斗关键节点,八百勇士身负大刀于夜间翻城墙而出,直入敌阵,杀了倭鬼子一个措手不及,杀的敌人魂飞胆丧。李代县长做的这第四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