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木石道:“此前,李兄曾言史书上已载,说崮岘地区在南北朝时或许便是滕县的永福县,如果此是史实,那么这个传说更应当是真。”
王三台更奇:“为何这么说?咦,让我想想。”
朱木石见了,当即不语,容他细想。那一边,李燕高也在闭目沉思。
王三台看看朱木石:“你是不是说,这本是个三县相交的地方,只是……只是……”
“只是一开始滕县县令便被人忽视了。”李燕高突然插口。
王三台:“对,被峄、铜两县令忽视了,崮岘地区,也就是所说的悌二十一区,那十三个村子,本就归滕县,因为其小……”
朱木石:“因为其小,且远离滕县本土,被人忽视便很是正常。”
李燕高:“但是,在滕县县令眼里就成了不正常。”
王三台:“不正常,而且是很不正常,滕县县令便挖空心思割他们的肉。”
李燕高悠然道:“这样就有了北部源于峄县的悌二十区。”
王三台:“也就有了南部源于铜山县的悌二十二区。”
朱木石:“这样,谁还敢忽视滕县县令?”
李燕高:“这只是推测,一切都是推测。”
朱木石:“我们也只有推测。或许在浩瀚的史海书籍中的某一个角落里,正静静的藏着事情的真相,等待我们去发现。”
李燕高:“只是我们没有那个时间,尤其在这枪声与炮火之中,谁又可能,谁又能,静下心来,安安稳稳的做学问。”
朱木石:“不能,至少我不能。”
王三台:“既然不能,我们还在这上面浪费时间?朱兄,我们是不是扯得太远了,可别忘了,我请你喝茶,可不是为了研究学问,该给我断断当今的战争情势了。”
李燕高:“说得好,这茶可不能白喝,王兄的茶岂是能白喝的?”
朱木石:“断势,这我还不敢说,不过说说当今地区战事,我还可勉强道来。倭人觊觎我中华国土,由来已久。”
“甲午战争,我大清朝战败,次年马关条约,台湾遂入倭鬼子手中,至今日已是四十三年了,自那时,我国台湾人民便时时发动抵抗倭鬼子的斗争。大清朝随随便便就把台湾扔了出去,时到今日我们依然没能收回国土,在这一点上我们愧对同为华夏子孙的台湾人民。”
“民国二十年,奉天发生九·一八事变,此后东北三省更被倭鬼子控制。”
“去年,北平卢沟桥七·七事变,倭鬼子大举进攻华北地区。八月十三日,我国民政府主动发动了淞沪会战,此战持续三个月,虽伤亡惨烈,但值得肯定。因为:其一,在心态上我们已经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出击,积极抗战,让倭鬼子按照国民政府的思路走,这一点是最要的,能改变心态,这是中华民族最大的胜利;其二,倭鬼子战前喊出在三个月内灭我中华,淞沪之战,让其闭口,在心态上,敌方已是输了;这第三,毙敌约四万,自家伤亡约三十万,我方伤亡惨烈,敌方也不轻松,这四万人也就是四万个家庭。我三十万为护国,漫说三十万,纵然是三百万,国人也无怨声怨语;敌方为外侵,这四万家庭在日本本土便会掀起不小的舆论声讨……”
王三台点头道:“你是说,这一战虽败尤荣?”
朱木石:“虽败尤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久受战火,对外处处退让,却屈辱连连。东北三省,张学良一枪不发,致三省与内地割裂;卢沟桥事变之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北平、天津接连失守,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禹登在守卫战中殉国。这一系列的失败与伤亡,处处体现的是忍让与守卫,缺少的是进攻的勇气和霸气。淞沪之战说明我们这个国家已经醒了,至少自上层人士已经意识到被动的守卫是不行的,这一战能持续三个月,说明我们在人、后勤物资保障上都下足了功夫,做足了准备,最后虽然败了,那是败在敌我装备的差别太大……”
王三台:“如果说淞沪会战是虽败尤荣,那么南京之战呢?”
朱木石双眉紧锁,其胸起伏,其气如流,其目如刀,其声嘶嘶:“耻辱啊!”
良久,朱木石:“堂堂我华夏,好歹也是世界一大国,而一大国之都竟守不得半个月,军民死亡数十万,我黄埔将士,全不见滕县王铭章将军精神,亦不见台儿庄军士死战神韵……,朱某身为黄埔人之一员,恨……,不说也罢……。”
朱木石鼻息咻咻,目中似要喷火,抬手举起半碗残水,一饮而尽,全不顾茶水早已凉透。饮毕,把那茶碗向桌上随手一掷,那碗于桌上旋转不停,良久始息。
朱木石压了压胸中怒火:“失态了,让王兄见笑。”遂又回复此前温文雅姿。
朱木石:“南京失守,倭鬼控津浦路,自南京沿津浦路北压,北有倭鬼矶谷师团自天津南下,这两路人马急欲相会,贯通津浦路,再控制陇海路,如此我华夏危机矣。然北上之敌被阻于明光镇附近一月有余;北路之敌,于滕县受阻,于台儿庄又受重创,如此……”
王三台急道:“慢着,慢着,朱兄,慢着,慢着,这明光镇是怎么一回事,怎么就阻了一月有余,兄弟知之甚少,还劳烦朱兄细细道来。”
朱木石:“此事我虽有所闻,但也是知之不多……,不过明光镇之战影响还是较为深远的,在徐州听郭举厦书记说,不只国军高层对此次明光镇之战评价很高,就连我党高层对此战之评价也是甚高……”
王三台奇道:“共产党也对此战评价很高?”
朱木石:“那是自然,据郭书记言,我党之《新华日报》曾论及此战,认为明光镇之战系‘抗战以来第四次大战,可与上海、南口、忻口三役媲美’。”
王三台有些兴奋:“明光镇,既是一个镇,那么同台儿庄镇一样,也是一个小地方了,竟然,竟然……,不好意思,朱兄,这个地方在哪儿?”
朱木石:“南京的西北方向,津浦线上,在安徽省境内的嘉山县,镇的前面有一条河,叫池河,再向北就是淮河了。”
王三台:“哦,凭河而战。”
朱木石:“也可以说是,此地不只有河,而且多山,凭河倚山,再加上指挥官灵活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技术……,效仿当年诸葛亮妙用空城计,此一战也算是用了一回,给了倭鬼一个空城,然后聚而击之……”
王三台愈奇:“妙,妙人,指挥官乃何人也?”
王三台更奇:“为何这么说?咦,让我想想。”
朱木石见了,当即不语,容他细想。那一边,李燕高也在闭目沉思。
王三台看看朱木石:“你是不是说,这本是个三县相交的地方,只是……只是……”
“只是一开始滕县县令便被人忽视了。”李燕高突然插口。
王三台:“对,被峄、铜两县令忽视了,崮岘地区,也就是所说的悌二十一区,那十三个村子,本就归滕县,因为其小……”
朱木石:“因为其小,且远离滕县本土,被人忽视便很是正常。”
李燕高:“但是,在滕县县令眼里就成了不正常。”
王三台:“不正常,而且是很不正常,滕县县令便挖空心思割他们的肉。”
李燕高悠然道:“这样就有了北部源于峄县的悌二十区。”
王三台:“也就有了南部源于铜山县的悌二十二区。”
朱木石:“这样,谁还敢忽视滕县县令?”
李燕高:“这只是推测,一切都是推测。”
朱木石:“我们也只有推测。或许在浩瀚的史海书籍中的某一个角落里,正静静的藏着事情的真相,等待我们去发现。”
李燕高:“只是我们没有那个时间,尤其在这枪声与炮火之中,谁又可能,谁又能,静下心来,安安稳稳的做学问。”
朱木石:“不能,至少我不能。”
王三台:“既然不能,我们还在这上面浪费时间?朱兄,我们是不是扯得太远了,可别忘了,我请你喝茶,可不是为了研究学问,该给我断断当今的战争情势了。”
李燕高:“说得好,这茶可不能白喝,王兄的茶岂是能白喝的?”
朱木石:“断势,这我还不敢说,不过说说当今地区战事,我还可勉强道来。倭人觊觎我中华国土,由来已久。”
“甲午战争,我大清朝战败,次年马关条约,台湾遂入倭鬼子手中,至今日已是四十三年了,自那时,我国台湾人民便时时发动抵抗倭鬼子的斗争。大清朝随随便便就把台湾扔了出去,时到今日我们依然没能收回国土,在这一点上我们愧对同为华夏子孙的台湾人民。”
“民国二十年,奉天发生九·一八事变,此后东北三省更被倭鬼子控制。”
“去年,北平卢沟桥七·七事变,倭鬼子大举进攻华北地区。八月十三日,我国民政府主动发动了淞沪会战,此战持续三个月,虽伤亡惨烈,但值得肯定。因为:其一,在心态上我们已经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出击,积极抗战,让倭鬼子按照国民政府的思路走,这一点是最要的,能改变心态,这是中华民族最大的胜利;其二,倭鬼子战前喊出在三个月内灭我中华,淞沪之战,让其闭口,在心态上,敌方已是输了;这第三,毙敌约四万,自家伤亡约三十万,我方伤亡惨烈,敌方也不轻松,这四万人也就是四万个家庭。我三十万为护国,漫说三十万,纵然是三百万,国人也无怨声怨语;敌方为外侵,这四万家庭在日本本土便会掀起不小的舆论声讨……”
王三台点头道:“你是说,这一战虽败尤荣?”
朱木石:“虽败尤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久受战火,对外处处退让,却屈辱连连。东北三省,张学良一枪不发,致三省与内地割裂;卢沟桥事变之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北平、天津接连失守,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禹登在守卫战中殉国。这一系列的失败与伤亡,处处体现的是忍让与守卫,缺少的是进攻的勇气和霸气。淞沪之战说明我们这个国家已经醒了,至少自上层人士已经意识到被动的守卫是不行的,这一战能持续三个月,说明我们在人、后勤物资保障上都下足了功夫,做足了准备,最后虽然败了,那是败在敌我装备的差别太大……”
王三台:“如果说淞沪会战是虽败尤荣,那么南京之战呢?”
朱木石双眉紧锁,其胸起伏,其气如流,其目如刀,其声嘶嘶:“耻辱啊!”
良久,朱木石:“堂堂我华夏,好歹也是世界一大国,而一大国之都竟守不得半个月,军民死亡数十万,我黄埔将士,全不见滕县王铭章将军精神,亦不见台儿庄军士死战神韵……,朱某身为黄埔人之一员,恨……,不说也罢……。”
朱木石鼻息咻咻,目中似要喷火,抬手举起半碗残水,一饮而尽,全不顾茶水早已凉透。饮毕,把那茶碗向桌上随手一掷,那碗于桌上旋转不停,良久始息。
朱木石压了压胸中怒火:“失态了,让王兄见笑。”遂又回复此前温文雅姿。
朱木石:“南京失守,倭鬼控津浦路,自南京沿津浦路北压,北有倭鬼矶谷师团自天津南下,这两路人马急欲相会,贯通津浦路,再控制陇海路,如此我华夏危机矣。然北上之敌被阻于明光镇附近一月有余;北路之敌,于滕县受阻,于台儿庄又受重创,如此……”
王三台急道:“慢着,慢着,朱兄,慢着,慢着,这明光镇是怎么一回事,怎么就阻了一月有余,兄弟知之甚少,还劳烦朱兄细细道来。”
朱木石:“此事我虽有所闻,但也是知之不多……,不过明光镇之战影响还是较为深远的,在徐州听郭举厦书记说,不只国军高层对此次明光镇之战评价很高,就连我党高层对此战之评价也是甚高……”
王三台奇道:“共产党也对此战评价很高?”
朱木石:“那是自然,据郭书记言,我党之《新华日报》曾论及此战,认为明光镇之战系‘抗战以来第四次大战,可与上海、南口、忻口三役媲美’。”
王三台有些兴奋:“明光镇,既是一个镇,那么同台儿庄镇一样,也是一个小地方了,竟然,竟然……,不好意思,朱兄,这个地方在哪儿?”
朱木石:“南京的西北方向,津浦线上,在安徽省境内的嘉山县,镇的前面有一条河,叫池河,再向北就是淮河了。”
王三台:“哦,凭河而战。”
朱木石:“也可以说是,此地不只有河,而且多山,凭河倚山,再加上指挥官灵活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技术……,效仿当年诸葛亮妙用空城计,此一战也算是用了一回,给了倭鬼一个空城,然后聚而击之……”
王三台愈奇:“妙,妙人,指挥官乃何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