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木石:“翰林崔广沅于民国一十六年弃世,那时节我正在南方,等我回来之后听说此事,心中也颇为伤感。不管怎么说,崔广沅在齐村附近,也算是一种骄傲,尤其在学识方面多为少年人榜样……”
王三台:“也包括朱兄你?”
朱木石:“那是自然!我所居之地与齐村相距颇近,这种影响是难免的,也是挥脱不掉的。崔翰林在弃世前数年把其子崔蘧庵送往倭国学习。怎么说呢,毕竟倭国无论是在学术、还是军事等各个方面数十年来还是暂时领先我华夏的,你说是不是?”
王三台:“那是。”
朱木石:“崔蘧庵先生,这个人要长我十五六岁,目今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由于德意志国在一战之中战败,故而民国八年,在巴黎和会之上,倭国意欲取代德意志国,享有德意志国在我国山东之特权。可是在一件事上倭鬼选择了忘记,这件事就是我华夏也是战胜国之一。它德意志国的特权在此一战之中已是荡然无存。遂有我华夏热血青年发起的‘五·四’运动。”
“其实又岂止在国内,就是在倭鬼的土地上,也有类似的行为,我于倭国学习的诸多爱国士子也自发组织游行示威,以反对倭鬼意欲窃我国土之行为。翰林崔广沅之子,崔蘧庵先生,便是这热血爱国士子之一,且在游行示威之中表现突出。就因为此,崔蘧庵先生被倭鬼捕抓,且被倭鬼刑讯加身,以致右臂废残……”
“此后回国,时山东省长为熊秉琦先生。熊秉琦先生观其忠勇,便委以重任,担任山东省公路局坐办。此后于民国一十七年被聘任为枣庄中兴公司之外交顾问。当年他父亲崔广沅先生曾办齐村义学,造福乡里,故而崔蘧庵先生于齐村小学有着与别人非同寻常的感情,所以他继续资助齐村小学,顺理成章的,他也就成了齐村小学的名誉校长。民国二十四年又担任枣庄某煤矿经理一职。关于崔蘧庵先生的情况大体如此。”
王三台:“这个人很不错,很会混,好名声,好家庭,名和利都有了,也不枉了这一生。”
李燕高:“与其说其名利双收,倒不如说其忠勇有嘉。忠者,忠于我华夏,勇者,勇于为我华夏献身。崔广沅教子如此,也不枉了‘翰林’二字。且其又能承其父志继续资助齐村小学,可谓有义有情。好男儿!”
朱木石:“观其勇,察其义,此人日后或许能有更大作为。”
李燕高:“倭鬼此后必占据枣庄重镇,如此,身为一方名士,崔蘧庵先生定为倭鬼所算。人老则气血衰,崔蘧庵先生能否复有当年之勇,能否复有当年之热血,这就很难说了。”
王三台:“还有非同常人的家财,这个,崔蘧庵先生能否放得下,都是疑问。”
李燕高:“王兄,说得好啊,你们是一类人,这一点你比我和朱兄都想的明白,一样的问题,放在你身上你又如何,这个王兄,可得仔细掂量掂量。”
王三台:“你看,你又拿我说事,说话总不忘了捎带我,不和你说了。”
朱木石见状当即笑了:“王兄考量的对,李兄考量的也不错。倭鬼一旦占据优势之时,这资财庞大之人如何做人,确实是个问题。李兄说崔蘧庵能否复有当年之勇,能否复有当年之热血,这一问也好。毕竟那时节崔蘧庵先生身在国外,只身一人,牵挂不多。现如今亲朋好友具在本地,这掣肘之事更多。在倭鬼强势之下,能否复有当年之勇,能否复有当年之热血,这也还真是个问题。”
“我倒希望崔蘧庵先生人如生姜,老而弥辣,而不是愈老而愈加气血亏输。否则一世英名……,不,数代英名就此毁了。”
“好了,这个就非我等所能预料的了。且容我等拭目而观,看一看到底是时势弄人,还是人弄时势。我如今再说一个,也是崔氏族内之人,不过却非大富之人,不但不是大富,却基本上算是贫困的了……”
李燕高:“这么说不是崔翰林直系之人了?”
朱木石:“不是!崔翰林直系之人,哪个不分得硕大财产,又有几个不善经营?只是崔氏一族于峄县也是传了数百年的,这其间不知分了多少支人家,又岂是哪一支都能如崔翰林这一支的?”
李燕高:“说的也是,那此人是……”
朱木石:“此人名唤崔毓柳,是崔蘧庵的族弟,还要长我朱某人三四岁,如今也是四十岁上下的人了。他做事不只稳健,心细,且为人热心,对邻里很能照顾,于不平之事,常能出手相铲,颇有侠义心肠,可算是人中之翘楚。他还有个弟弟叫崔毓秀,做事也是灵活的。”
李燕高:“不平之事?朱兄,你说的太含蓄了,不平之事可不是寻常人家能做的。”
王三台瞪了李燕高一眼,硬是压住火气,没用言语相驳。
朱木石见他两个如此,不由得会心一笑:“崔毓柳,有一样本事,是一般人没有的,这就是……”
朱木石说着话,右手抬起,三指内中、无名、小指三指内卷,食、拇二指伸展,同时口中“砰”了一声。
王三台双眉紧收,凝目朱木石:“打枪?这个么?这个谁不会?我手下百十个弟兄哪个不会?哦……,我明白了……”
李燕高叹了口气:“你又明白哪样了?”
王三台:“这个人的枪法,一个字:准!不只准,而且一定很准!或许能称得上神枪手。”
李燕高:“你又怎么知道?”
王三台:“适才朱兄说此人四十岁上下,做事稳健而且心细。有这几样还愁练不好枪法?四十岁的人,心智本已成熟,遇事不惊,更加上心细如发,想做好一件事应当不算难,这一点绝不像毛头小子那样毛手毛脚,多半会不求精进。”
李燕高朗目立亮:“想不到!想不到!想不到你竟然还有识人的本事。朱兄,他说的如何!”
朱木石听了王三台一翻正自心惊,闻听李燕高有此一问,当即肃然答道:“王兄所言句句在理。无怪王兄能为一地豪雄,果有过人本事,满笑佩服。”
王三台听朱木石赞他,心中也是一热,双目神采大盛,不过面色不变,口中谦道:“豪雄称不上,几句话,不入方家之耳,见笑,见笑。”
王三台说过这几句话后,也自觉自己言语得体,心内正自高兴,猛然间想到一句话,心中的高兴立时烟消云散,眼中光彩顿消,双眉耷拉,眼睑下垂,身子犹如一个泄了气的皮球,立时萎缩,脊梁骨一时间挺不起来。
王三台:“也包括朱兄你?”
朱木石:“那是自然!我所居之地与齐村相距颇近,这种影响是难免的,也是挥脱不掉的。崔翰林在弃世前数年把其子崔蘧庵送往倭国学习。怎么说呢,毕竟倭国无论是在学术、还是军事等各个方面数十年来还是暂时领先我华夏的,你说是不是?”
王三台:“那是。”
朱木石:“崔蘧庵先生,这个人要长我十五六岁,目今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由于德意志国在一战之中战败,故而民国八年,在巴黎和会之上,倭国意欲取代德意志国,享有德意志国在我国山东之特权。可是在一件事上倭鬼选择了忘记,这件事就是我华夏也是战胜国之一。它德意志国的特权在此一战之中已是荡然无存。遂有我华夏热血青年发起的‘五·四’运动。”
“其实又岂止在国内,就是在倭鬼的土地上,也有类似的行为,我于倭国学习的诸多爱国士子也自发组织游行示威,以反对倭鬼意欲窃我国土之行为。翰林崔广沅之子,崔蘧庵先生,便是这热血爱国士子之一,且在游行示威之中表现突出。就因为此,崔蘧庵先生被倭鬼捕抓,且被倭鬼刑讯加身,以致右臂废残……”
“此后回国,时山东省长为熊秉琦先生。熊秉琦先生观其忠勇,便委以重任,担任山东省公路局坐办。此后于民国一十七年被聘任为枣庄中兴公司之外交顾问。当年他父亲崔广沅先生曾办齐村义学,造福乡里,故而崔蘧庵先生于齐村小学有着与别人非同寻常的感情,所以他继续资助齐村小学,顺理成章的,他也就成了齐村小学的名誉校长。民国二十四年又担任枣庄某煤矿经理一职。关于崔蘧庵先生的情况大体如此。”
王三台:“这个人很不错,很会混,好名声,好家庭,名和利都有了,也不枉了这一生。”
李燕高:“与其说其名利双收,倒不如说其忠勇有嘉。忠者,忠于我华夏,勇者,勇于为我华夏献身。崔广沅教子如此,也不枉了‘翰林’二字。且其又能承其父志继续资助齐村小学,可谓有义有情。好男儿!”
朱木石:“观其勇,察其义,此人日后或许能有更大作为。”
李燕高:“倭鬼此后必占据枣庄重镇,如此,身为一方名士,崔蘧庵先生定为倭鬼所算。人老则气血衰,崔蘧庵先生能否复有当年之勇,能否复有当年之热血,这就很难说了。”
王三台:“还有非同常人的家财,这个,崔蘧庵先生能否放得下,都是疑问。”
李燕高:“王兄,说得好啊,你们是一类人,这一点你比我和朱兄都想的明白,一样的问题,放在你身上你又如何,这个王兄,可得仔细掂量掂量。”
王三台:“你看,你又拿我说事,说话总不忘了捎带我,不和你说了。”
朱木石见状当即笑了:“王兄考量的对,李兄考量的也不错。倭鬼一旦占据优势之时,这资财庞大之人如何做人,确实是个问题。李兄说崔蘧庵能否复有当年之勇,能否复有当年之热血,这一问也好。毕竟那时节崔蘧庵先生身在国外,只身一人,牵挂不多。现如今亲朋好友具在本地,这掣肘之事更多。在倭鬼强势之下,能否复有当年之勇,能否复有当年之热血,这也还真是个问题。”
“我倒希望崔蘧庵先生人如生姜,老而弥辣,而不是愈老而愈加气血亏输。否则一世英名……,不,数代英名就此毁了。”
“好了,这个就非我等所能预料的了。且容我等拭目而观,看一看到底是时势弄人,还是人弄时势。我如今再说一个,也是崔氏族内之人,不过却非大富之人,不但不是大富,却基本上算是贫困的了……”
李燕高:“这么说不是崔翰林直系之人了?”
朱木石:“不是!崔翰林直系之人,哪个不分得硕大财产,又有几个不善经营?只是崔氏一族于峄县也是传了数百年的,这其间不知分了多少支人家,又岂是哪一支都能如崔翰林这一支的?”
李燕高:“说的也是,那此人是……”
朱木石:“此人名唤崔毓柳,是崔蘧庵的族弟,还要长我朱某人三四岁,如今也是四十岁上下的人了。他做事不只稳健,心细,且为人热心,对邻里很能照顾,于不平之事,常能出手相铲,颇有侠义心肠,可算是人中之翘楚。他还有个弟弟叫崔毓秀,做事也是灵活的。”
李燕高:“不平之事?朱兄,你说的太含蓄了,不平之事可不是寻常人家能做的。”
王三台瞪了李燕高一眼,硬是压住火气,没用言语相驳。
朱木石见他两个如此,不由得会心一笑:“崔毓柳,有一样本事,是一般人没有的,这就是……”
朱木石说着话,右手抬起,三指内中、无名、小指三指内卷,食、拇二指伸展,同时口中“砰”了一声。
王三台双眉紧收,凝目朱木石:“打枪?这个么?这个谁不会?我手下百十个弟兄哪个不会?哦……,我明白了……”
李燕高叹了口气:“你又明白哪样了?”
王三台:“这个人的枪法,一个字:准!不只准,而且一定很准!或许能称得上神枪手。”
李燕高:“你又怎么知道?”
王三台:“适才朱兄说此人四十岁上下,做事稳健而且心细。有这几样还愁练不好枪法?四十岁的人,心智本已成熟,遇事不惊,更加上心细如发,想做好一件事应当不算难,这一点绝不像毛头小子那样毛手毛脚,多半会不求精进。”
李燕高朗目立亮:“想不到!想不到!想不到你竟然还有识人的本事。朱兄,他说的如何!”
朱木石听了王三台一翻正自心惊,闻听李燕高有此一问,当即肃然答道:“王兄所言句句在理。无怪王兄能为一地豪雄,果有过人本事,满笑佩服。”
王三台听朱木石赞他,心中也是一热,双目神采大盛,不过面色不变,口中谦道:“豪雄称不上,几句话,不入方家之耳,见笑,见笑。”
王三台说过这几句话后,也自觉自己言语得体,心内正自高兴,猛然间想到一句话,心中的高兴立时烟消云散,眼中光彩顿消,双眉耷拉,眼睑下垂,身子犹如一个泄了气的皮球,立时萎缩,脊梁骨一时间挺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