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里久久沉默,在安排外交部和情报局整理相关资料,并通知全体常委前来开会讨论后,三个人才散了。当晚,就在银安殿后宅,讨论英国结盟提议的会议开始。
最先最汇报的是张实,下午他回去梳理相关情报后,重点提到了两个信息,一是日本海军开始更改原先的八六计划,制定八八计划;二是,根据德国传递过来的消息,英国要求日本出兵欧洲,却被日本人拒绝,他们只答应派海军一个巡洋舰队前往地中海帮助英国清扫德奥两国潜艇。
张实只提到英日,杨锐却问道:“英国人是怎么看待俄国问题的,他们对俄国政局的走向是怎么判断的?还有美国,他的陆军动员速度快不快?英国人是怎么的,他们认为美国人什么时候能赶赴法国进入堑壕作战?”
“英国军情六处一直很关注俄国的情况,特别是前月俄国政局动荡之后,英国明显加强了对俄情报收集工作,驻俄大使馆内无线电文接连不断。国内的报纸虽然对俄国继续战争非常赞赏,可不少文章都在质疑俄国是否有能力继续作战;这是舆论,官方也一直担心俄国最终会退出战争,所以西线的攻势虽然毫无成效,但英法联军还将坚持攻势作战,以减轻东线俄国的压力。”张实道。
“美国方面,宣战前美国陆军人数不到二十万,而有情报称,美国陆军全权指挥官潘兴将军抵达法国考察后,认为最少需派出一百万军队才能达到击败德国的目的,同时他还有其随从官员都震惊于欧洲战事的惨烈,认为美国陆军即便是现役军队都无法适用欧洲战事,所以潘兴将军制定了一个非常冗长的训练计划,训练时间很有可能超过半年,而且这还不包括在美国的四个月新兵训练时间。
训练时间冗长,而登陆欧洲大陆需要横跨大西洋。为了阻止美国陆军登陆,德国潜艇部队已集中兵力于通往法国的主要航路。这个策略依靠其占领的比利时港口,是足够威胁美国陆军登陆法国大陆的。在上个月月末,美国第一批参战部队,美国陆军第一师的船队就遭遇了德国潜艇的狼群攻击。虽然船队有英法美三国军舰护航,但船队航速太慢,还是被潜艇伏击了,此举致使一千三百名美军死亡。不过这一消息被协约国严密封锁,到达法国的美军士兵也下了封口令。严禁消息外传。
从英法的角度看,即使协约国的高速邮轮都集中起来用于运输美国陆军,且不考虑高速邮轮的数量限制,但没有九个月以上的时间,美国陆军也会还是难以投入战斗。”
张实回答完杨锐的问题,见他没有再问,其他人也都在沉思,就退出了书房,在外面等着。他走后,徐华封第一个开口。他看了杨锐和谢缵泰一眼,道:“竟成,这是真要打啊?真打了,那德国那边怎么交代?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基本锁定了德国,我们需要德国的技术、工人、设备。经过这几年的建设,我们的工业已基本是德式血统了,要是德国人记恨我们,战后并不乐意帮我们进行工业建设,那事情就难办了!
这还是远的,我们要是对德国开战。那身处德国的几千技术工人该怎么办?全部撤回来了?还有那些留学生和研究员,这可是一万多人呐,这些人又该怎么办?还有正在研发的那些科研项目怎么办,都要中止吗?中止之后以后还能继续吗?
我是觉得。英法两国把我们拉到欧洲却打战,那是没安好心。他们的人已经快死光了,钱也快花光了。美国和我们如果不去,俄国又真如之前所预料的那样退出战争,那这场仗说不定谁输谁赢呢。一直保持中立,让洋人自己打生打死不好吗?”
徐华封说完是秋瑾。她道:“日本身为英国盟友都不向欧洲派一兵一卒,我们又何必做冤大头,让复兴军去欧洲送死。报纸上、简报上都说过,欧洲战争极为惨烈,一天死伤几万人非常平常,我们如果去,那等到战事结束,又要死多少人?再则是军费,一旦赴欧参战,几十亿的军费是免不了的,可西北我们又打算和新俄国开战,这两场战打下来,这几年挣的钱还能剩下多少?”
杨锐通知开会的时候,只是说讨论加入协约国阵营、赴欧参战问题。张实那边则只是介绍了下事件背景,他这边还没有说具体细节,徐华封和秋瑾就表示了反对意见。徐华封和秋瑾的问题杨锐都没有回答,他只是问其他三人,“你们又是怎么的看的?大家都说出来吧,这样我们才好讨论啊。”
“如果各国能满足我们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要求,派兵赴欧参战我没有意见。”蔡元培道。
他说完杜亚泉也道:“我也同意孑民的观点,但是,真要是派兵那就不是几万几万了,必定是几十万上百万,仅仅废除不平等条约是不够的,英法等国还必须答应给予我们其他一些好处,要不然,这事情真是太亏本了。”
杜亚泉不愧是商部部长,算盘打的极精明,杨锐笑过再问徐贯田,“你也说说自己的看法吧,不要拘谨。”
将徐贯田选入常委会是上一届常委会的决议,其实杨锐最想的是蔡元培退出去,但当时开口退出的却是虞辉祖。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徐贯田对自己能入常委会还是心中忐忑,他第一不是复兴会早期会员,又没有参与打江山,能到这个位置完全是杨锐抬举。而他本人,既然身为全国总农会会长,那便是在其位谋其政,本就该考虑农会利益。一边是杨锐的赏识,一边是本职工作,所以他对常委会的诸多讨论都不太好开口。
这一次见杨锐问过来,他只好道:“国际局势如何,还是得听重安先生介绍吧。我认为这参战与否还是得看利弊得失,利又是何种利,弊又有何种弊,这些我都还不知道啊。”
徐贯田先听后断的态度让杨锐点头,徐华封反对参战,是因为以后国家工业建设、科技研发需要德国的帮助。而工业和科技又是整个国家的重中之重。即使中国参战因此获得不得了的利益,可结怨德国对国家长远的发展很不利。
而秋瑾的反对,可能则多一些民族气节上的考量。英法本是最早侵略中国的国家,中国根本没有必要为他们流血牺牲。至于废除那些不平等条约。英法如果输了战争,那可直接与其谈判;如果英法赢了,谈判不成就直接开战,当初中国是在什么形势下签订的条约,现在就在什么形势下废除。
反对者如此。支持者中蔡元培的理由是参战换废约,杜亚泉则是参战不止换废约,还需英法给予其他额外的好处,这买卖才公平。
反对者支持者都有自己的理由,大家说完之后,杨锐看了谢缵泰一眼,而后开始说话:“其实讨论参战不参战之前,我们还需讨论另外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就是所有洋人都退出去,中国回到鴉片战争前的模样。自力更生,自己发展,咱们这个国家是不是能建设好?”
杨锐问题问完,停顿中环视之后才道:“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很肯定,没有欧美的技术、设备、人才,我们闭门造车建设一百年也不如他们建设十年。西方进入工业化社会比我们早,所有的科技都诞生于西方而不是东方,我们必须要借助他们的科技积累才能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因为没有工业化,我们依然挺不起脊梁骨。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交好欧美,融入世界经济的大循环是必须的,更是必然的。
虽然在欧美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或者在个别国家对华友好的时候,不在这个体系内我们也能获得西方的设备、技术、人才,但这只是一种漏洞,终究会有一天,所有的国家都会联合起来,对我们实行封锁。我们如果不加入这个体系,就会越来越落后。即便我们能另搞一套,但这几乎等于要白手起家、自建一切,这是很不划算的,中国人虽多,但是经济容量,市场规模,还不如美国的几个州。
像那些酸儒们想的那样,再现天朝上国是不可能的,我们只求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一个比较好的位置。打个比方,如果说全世界是一间公司,那我们的目的不是要另外开一间公司和原有公司竞争,而是打算融入这间公司,并且从小二开始做起,一直升到主管、经理、总经理。这个过程是不会顺利的,甚至还将发生一些战争,但,这只是小二和小二之间、经理和经理之间的勾心斗角,不是要另开一间公司和原有公司的斗争。
我们看日本就知道了,开始的时候他比满清还不如,甲午前他虽然频频从英国购买军舰,而满清则从德国购买军舰,但他还是不被英国所认可,因为那时候的日本和中国是没办法比的,这间公司的总经理英国根本不把日本当回事,只到他们打赢了甲午战争,总经理才注意到这个以前被忽视的小二。
之后的庚子,再以后的日俄,他的地位是一步步往上提的,日英同盟的签订,等于说日本如果打赢了战争,那他就是东北亚地区经理,而且除了东北亚,这间公司的其他地区,比如南洋、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中东,许多许多地方,他都是可以染指的;而满清统治下的中国呢,主管瞬间变成了小二,德国人占了青岛,法国人占了广州、连意大利都要租借三都澳。
甲午后留日的中国人极多,璇卿不是那时去日本留学了吗。”杨锐说道此,看了正在凝神细听的秋瑾一眼,嘴角带笑,“这些人去日本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学习日本,强盛中国吗。这条路是没错的,但,日本的强盛不是由日本人自己决定的,而是由这间公司的老板英国决定的。俄国这个不守规矩的地区经理,想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所以东亚必须任命一个新经理来阻止俄国南下,日本就是这个角色,而之前,这个角色是满清的。
如果甲午满清未败,那我们的革命不可能成功;如果这一次欧洲大战,满清加入的是协约国,那革命还是难以成功。这一点连慈禧都有论断。十年前德国亲近中国,拉拢美国,想搞德中美三国结盟,慈禧当时 就反对。认为要结盟就应该和英国结盟,和德国结盟成什么事情啊?
中国虽是大国,但他在这间公司的职位高低、权力多寡,决定了中国的国计民生,这不是以前那种垂拱而治的时代了。这已是春秋战国。我们的革命能够成功,就是利用了公司里各个经理间的矛盾,从不是小二变成了小二。现在这个小二很强悍,打败了日本,还驱赶了俄国,身份基本是主管了,可地位却还是没有被总经理还有其他地区分经理认可。
现在总经理被德国人打的够惨,希望我们参战救驾,好处是升我们的职,让我们从主管升为地区经理。管辖的范围。除了东北亚,南洋和中亚也可以染指,世界其他地区,只要我们做的不过分,也可以分一杯羹。”
冗长的开场白说完,趁着大家还在沉思的时候,杨锐再道,“华封先生刚才提出的反对理由,我的看法是,德国如果战败。那身份马上会变成小二,而且是最悲惨的小二。要知道公司里是讲究身份的,一个最次的小二怎么能和经理作对?再则,德国人对我们做了什么。德国人自己心里明白的很,我们的参战对战局结果不是决定性的,美国人参战才是决定性的。所以只要战后多打一些友情牌,多给一些同情还有好处,德国人虽不说会对我们感恩戴德,但最少不会恨之入骨。
再说那些技工、留学生、还有一些科研项目。人我们可以在开战前撤回来,就是撤不回来,他们也只是战俘身份,最多挨饿,性命大体上是无忧的。科研项目我们就没有办法了,但宁愿讨好德国,得罪战胜国英美法意,将对我们的以后科研更加不利。德国我们有研究所,在美国、在英国我们也有研究所啊,美国的研究所不必德国小多少。因此,我们必须要站在胜利者那一边,旁观中立只会让我们无法升职,最终失去种种额外好处。
就拿工业来说吧,国家投资那些工厂的产品,拖拉机、电动机、卡车、冰柜、空调,这些产品基本上是出口的。以我们现在的身份,在战后要想进占国际市场,根本不可能,但如果能成为东亚地区经理却又不同了,不说在战后重新开会讨论国际势力范围和贸易原则的时候,我们可以提出我们的意见,并可明确要求保障我们的商业利益;就凭借我们手中的东亚经济管辖权,其他国家都要给予我们一个较为公平的待遇。
这个结果对我们而言是最好的,我们的高科技产业必要依靠外在欧美市场才能支撑,只要我们不吃干占尽,常常注意分寸,欧美各国还是会容许我们的产品进入其国内市场的。这种待遇可是单纯和他们开战,以废除不平等条约无法获得的。一旦和欧美开战,那些失去市场支撑的工厂马上要倒闭。
对外,我们说工业化路径是振兴农业,以农业带动工业,这确实是我们的选择,但其实我们是两条腿走路的。我们另外一条路就是依托欧美高端市场,出口高科技产品来提升国家的工业实力,这两条路都很重要,并且缺一不可;并且,后一条路因为靠的是欧美市场,因此很危险,这需要良好的外交关系。而这两条路何时才能安全呢?这就要等我国国民解决了温饱,富裕后口袋里有了余钱,可以买拖拉机、三轮汽车、收音机、电风扇的时候,才是我国工业化建设真正有所成就的时候。
工业化之路很难走,国内的农业建设不是问题,但国际形势风云莫测,来几次经济危机,即便是高科技产业,也会大受影响,但纵然如此,出口这条路也不能断,我们要想尽办法坚持下去。只有这样,科技上我们才能跟上欧美的发展水平而不落伍。”
杨锐话到这里就彻底结束了,他端起茶杯喝水时,徐贯田便举手道:“我支持派兵前往欧洲参战的提议。”
徐贯田说完,秋瑾也道,“我也支持。”
“我也收回反对意见。”徐华封笑着道,“不过以后德国人要是骂我,那我就全都推到竟成身上去。”
他说完大家都笑,书房里原有的凝重气氛顿时轻松不少。杜亚泉笑着道:“我想知道英国为什么会把南洋交给我们?”
“不是交给我们。”一直未说话的谢缵泰道:“英国人的意思是和我们结盟,这等于将南洋的商业利益对我们开放,只要我们做的不过分,不威胁到他们的既得利益,那我们的行为他们是不会有太多干涉的。再有就是中亚地区,虽然英国人要求两国势力范围的界线是锡尔河,但我想如果坚持,还是能以之前的俄阿边界划界的,最后无非是我们不能独占中亚地区的棉花而言。再有波斯,我们可以接手之前俄国的部分利益,也就是波斯东北地区,英国人在乎的只是南部那几个有油田的省,北方他是不管的。
可以说,我们的影响范围基本可以覆盖除印度、阿富汗、波斯湾、奥斯曼以外的亚洲所有地方。这些地方虽然穷,但只是对欧美而言,南洋对于我们来说,是以保护华侨的利益为重;中亚和波斯,以竟成的观点,是以保障通路、获取沿途矿产资源为重。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能获得平等于欧美各国的身份,这对于我们的工业品出口极为有利。
我们和日本不一样,我们的产品,用竟成的话来说是高科技产品,这些产品进入欧美各国市场,价格虽然昂贵却少有竞争者,这也就只有欧美各国能消费的起。能以较为平等的身份进入欧美市场,对国家工业发展是有大利的。”
有什么好处,作为商部部长的杜亚泉都是知道的,中国的工业化,在杜亚泉看来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为什么要这样?杨锐的回答是免得被人惦记。通过参加欧战获得更广阔的高科技产品市场,这点杜亚泉是赞同的,但洋人可信吗?
这个怀疑在杜亚泉心中转了好几圈,最后终于问了出来,他道:“竟成,要是洋人之前答应的那些事后都不履行怎么办?这事情有没有什么保障?”
大家担心的问题其实都是一样的,杨锐闻言笑道,“参战前会签订条约,最少那些不平等条约废除是一定的,除了香港。至于势力范围,中亚和波斯我们有军队在,加上和英国利益一致,都是拒俄,所以这边他们是不会违约的。南洋就说不定了,就像以前满清签订了条约不执行一样,英法荷三国战后肯定会找借口推脱,这是无可避免的,但不管怎么推脱,南洋的华侨的利益是能确保的,有这点就够了,毕竟华侨的商业利益就是国家的商业利益。
最关键的那一点:在全世界不受歧视的获取原料,不受歧视的销售产品。前者除了个别战略物质,我看不难获取,但要想拥有矿山是很难的,除非是在非殖民地国家;后者,只要我们的产品市场份额占的太大,对欧美本国产品产生了足够威胁,那势必会受到明里暗里的排挤,这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我们的定位是做别人没有的产品,或是只想在欧美市场上分一杯小羹,不打算占领太多市场。我想在这种情况下,受排挤的可能性会变的很小。
洋人是会翻脸不认人的,可在没有翻脸之前,我相信他们有遵守条约的习惯,虽然他们在不断想办法钻空子。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我们真参战取代日本成为东亚霸主,真正难的还怎么处理和日本的关系。英国人此举,除了有希望我们参战破解欧洲困局的打算外,我看还有离间中日的企图,所以这事情我要找大家来一起商议。”(未完待续。)
最先最汇报的是张实,下午他回去梳理相关情报后,重点提到了两个信息,一是日本海军开始更改原先的八六计划,制定八八计划;二是,根据德国传递过来的消息,英国要求日本出兵欧洲,却被日本人拒绝,他们只答应派海军一个巡洋舰队前往地中海帮助英国清扫德奥两国潜艇。
张实只提到英日,杨锐却问道:“英国人是怎么看待俄国问题的,他们对俄国政局的走向是怎么判断的?还有美国,他的陆军动员速度快不快?英国人是怎么的,他们认为美国人什么时候能赶赴法国进入堑壕作战?”
“英国军情六处一直很关注俄国的情况,特别是前月俄国政局动荡之后,英国明显加强了对俄情报收集工作,驻俄大使馆内无线电文接连不断。国内的报纸虽然对俄国继续战争非常赞赏,可不少文章都在质疑俄国是否有能力继续作战;这是舆论,官方也一直担心俄国最终会退出战争,所以西线的攻势虽然毫无成效,但英法联军还将坚持攻势作战,以减轻东线俄国的压力。”张实道。
“美国方面,宣战前美国陆军人数不到二十万,而有情报称,美国陆军全权指挥官潘兴将军抵达法国考察后,认为最少需派出一百万军队才能达到击败德国的目的,同时他还有其随从官员都震惊于欧洲战事的惨烈,认为美国陆军即便是现役军队都无法适用欧洲战事,所以潘兴将军制定了一个非常冗长的训练计划,训练时间很有可能超过半年,而且这还不包括在美国的四个月新兵训练时间。
训练时间冗长,而登陆欧洲大陆需要横跨大西洋。为了阻止美国陆军登陆,德国潜艇部队已集中兵力于通往法国的主要航路。这个策略依靠其占领的比利时港口,是足够威胁美国陆军登陆法国大陆的。在上个月月末,美国第一批参战部队,美国陆军第一师的船队就遭遇了德国潜艇的狼群攻击。虽然船队有英法美三国军舰护航,但船队航速太慢,还是被潜艇伏击了,此举致使一千三百名美军死亡。不过这一消息被协约国严密封锁,到达法国的美军士兵也下了封口令。严禁消息外传。
从英法的角度看,即使协约国的高速邮轮都集中起来用于运输美国陆军,且不考虑高速邮轮的数量限制,但没有九个月以上的时间,美国陆军也会还是难以投入战斗。”
张实回答完杨锐的问题,见他没有再问,其他人也都在沉思,就退出了书房,在外面等着。他走后,徐华封第一个开口。他看了杨锐和谢缵泰一眼,道:“竟成,这是真要打啊?真打了,那德国那边怎么交代?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基本锁定了德国,我们需要德国的技术、工人、设备。经过这几年的建设,我们的工业已基本是德式血统了,要是德国人记恨我们,战后并不乐意帮我们进行工业建设,那事情就难办了!
这还是远的,我们要是对德国开战。那身处德国的几千技术工人该怎么办?全部撤回来了?还有那些留学生和研究员,这可是一万多人呐,这些人又该怎么办?还有正在研发的那些科研项目怎么办,都要中止吗?中止之后以后还能继续吗?
我是觉得。英法两国把我们拉到欧洲却打战,那是没安好心。他们的人已经快死光了,钱也快花光了。美国和我们如果不去,俄国又真如之前所预料的那样退出战争,那这场仗说不定谁输谁赢呢。一直保持中立,让洋人自己打生打死不好吗?”
徐华封说完是秋瑾。她道:“日本身为英国盟友都不向欧洲派一兵一卒,我们又何必做冤大头,让复兴军去欧洲送死。报纸上、简报上都说过,欧洲战争极为惨烈,一天死伤几万人非常平常,我们如果去,那等到战事结束,又要死多少人?再则是军费,一旦赴欧参战,几十亿的军费是免不了的,可西北我们又打算和新俄国开战,这两场战打下来,这几年挣的钱还能剩下多少?”
杨锐通知开会的时候,只是说讨论加入协约国阵营、赴欧参战问题。张实那边则只是介绍了下事件背景,他这边还没有说具体细节,徐华封和秋瑾就表示了反对意见。徐华封和秋瑾的问题杨锐都没有回答,他只是问其他三人,“你们又是怎么的看的?大家都说出来吧,这样我们才好讨论啊。”
“如果各国能满足我们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要求,派兵赴欧参战我没有意见。”蔡元培道。
他说完杜亚泉也道:“我也同意孑民的观点,但是,真要是派兵那就不是几万几万了,必定是几十万上百万,仅仅废除不平等条约是不够的,英法等国还必须答应给予我们其他一些好处,要不然,这事情真是太亏本了。”
杜亚泉不愧是商部部长,算盘打的极精明,杨锐笑过再问徐贯田,“你也说说自己的看法吧,不要拘谨。”
将徐贯田选入常委会是上一届常委会的决议,其实杨锐最想的是蔡元培退出去,但当时开口退出的却是虞辉祖。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徐贯田对自己能入常委会还是心中忐忑,他第一不是复兴会早期会员,又没有参与打江山,能到这个位置完全是杨锐抬举。而他本人,既然身为全国总农会会长,那便是在其位谋其政,本就该考虑农会利益。一边是杨锐的赏识,一边是本职工作,所以他对常委会的诸多讨论都不太好开口。
这一次见杨锐问过来,他只好道:“国际局势如何,还是得听重安先生介绍吧。我认为这参战与否还是得看利弊得失,利又是何种利,弊又有何种弊,这些我都还不知道啊。”
徐贯田先听后断的态度让杨锐点头,徐华封反对参战,是因为以后国家工业建设、科技研发需要德国的帮助。而工业和科技又是整个国家的重中之重。即使中国参战因此获得不得了的利益,可结怨德国对国家长远的发展很不利。
而秋瑾的反对,可能则多一些民族气节上的考量。英法本是最早侵略中国的国家,中国根本没有必要为他们流血牺牲。至于废除那些不平等条约。英法如果输了战争,那可直接与其谈判;如果英法赢了,谈判不成就直接开战,当初中国是在什么形势下签订的条约,现在就在什么形势下废除。
反对者如此。支持者中蔡元培的理由是参战换废约,杜亚泉则是参战不止换废约,还需英法给予其他额外的好处,这买卖才公平。
反对者支持者都有自己的理由,大家说完之后,杨锐看了谢缵泰一眼,而后开始说话:“其实讨论参战不参战之前,我们还需讨论另外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就是所有洋人都退出去,中国回到鴉片战争前的模样。自力更生,自己发展,咱们这个国家是不是能建设好?”
杨锐问题问完,停顿中环视之后才道:“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很肯定,没有欧美的技术、设备、人才,我们闭门造车建设一百年也不如他们建设十年。西方进入工业化社会比我们早,所有的科技都诞生于西方而不是东方,我们必须要借助他们的科技积累才能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因为没有工业化,我们依然挺不起脊梁骨。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交好欧美,融入世界经济的大循环是必须的,更是必然的。
虽然在欧美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或者在个别国家对华友好的时候,不在这个体系内我们也能获得西方的设备、技术、人才,但这只是一种漏洞,终究会有一天,所有的国家都会联合起来,对我们实行封锁。我们如果不加入这个体系,就会越来越落后。即便我们能另搞一套,但这几乎等于要白手起家、自建一切,这是很不划算的,中国人虽多,但是经济容量,市场规模,还不如美国的几个州。
像那些酸儒们想的那样,再现天朝上国是不可能的,我们只求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一个比较好的位置。打个比方,如果说全世界是一间公司,那我们的目的不是要另外开一间公司和原有公司竞争,而是打算融入这间公司,并且从小二开始做起,一直升到主管、经理、总经理。这个过程是不会顺利的,甚至还将发生一些战争,但,这只是小二和小二之间、经理和经理之间的勾心斗角,不是要另开一间公司和原有公司的斗争。
我们看日本就知道了,开始的时候他比满清还不如,甲午前他虽然频频从英国购买军舰,而满清则从德国购买军舰,但他还是不被英国所认可,因为那时候的日本和中国是没办法比的,这间公司的总经理英国根本不把日本当回事,只到他们打赢了甲午战争,总经理才注意到这个以前被忽视的小二。
之后的庚子,再以后的日俄,他的地位是一步步往上提的,日英同盟的签订,等于说日本如果打赢了战争,那他就是东北亚地区经理,而且除了东北亚,这间公司的其他地区,比如南洋、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中东,许多许多地方,他都是可以染指的;而满清统治下的中国呢,主管瞬间变成了小二,德国人占了青岛,法国人占了广州、连意大利都要租借三都澳。
甲午后留日的中国人极多,璇卿不是那时去日本留学了吗。”杨锐说道此,看了正在凝神细听的秋瑾一眼,嘴角带笑,“这些人去日本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学习日本,强盛中国吗。这条路是没错的,但,日本的强盛不是由日本人自己决定的,而是由这间公司的老板英国决定的。俄国这个不守规矩的地区经理,想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所以东亚必须任命一个新经理来阻止俄国南下,日本就是这个角色,而之前,这个角色是满清的。
如果甲午满清未败,那我们的革命不可能成功;如果这一次欧洲大战,满清加入的是协约国,那革命还是难以成功。这一点连慈禧都有论断。十年前德国亲近中国,拉拢美国,想搞德中美三国结盟,慈禧当时 就反对。认为要结盟就应该和英国结盟,和德国结盟成什么事情啊?
中国虽是大国,但他在这间公司的职位高低、权力多寡,决定了中国的国计民生,这不是以前那种垂拱而治的时代了。这已是春秋战国。我们的革命能够成功,就是利用了公司里各个经理间的矛盾,从不是小二变成了小二。现在这个小二很强悍,打败了日本,还驱赶了俄国,身份基本是主管了,可地位却还是没有被总经理还有其他地区分经理认可。
现在总经理被德国人打的够惨,希望我们参战救驾,好处是升我们的职,让我们从主管升为地区经理。管辖的范围。除了东北亚,南洋和中亚也可以染指,世界其他地区,只要我们做的不过分,也可以分一杯羹。”
冗长的开场白说完,趁着大家还在沉思的时候,杨锐再道,“华封先生刚才提出的反对理由,我的看法是,德国如果战败。那身份马上会变成小二,而且是最悲惨的小二。要知道公司里是讲究身份的,一个最次的小二怎么能和经理作对?再则,德国人对我们做了什么。德国人自己心里明白的很,我们的参战对战局结果不是决定性的,美国人参战才是决定性的。所以只要战后多打一些友情牌,多给一些同情还有好处,德国人虽不说会对我们感恩戴德,但最少不会恨之入骨。
再说那些技工、留学生、还有一些科研项目。人我们可以在开战前撤回来,就是撤不回来,他们也只是战俘身份,最多挨饿,性命大体上是无忧的。科研项目我们就没有办法了,但宁愿讨好德国,得罪战胜国英美法意,将对我们的以后科研更加不利。德国我们有研究所,在美国、在英国我们也有研究所啊,美国的研究所不必德国小多少。因此,我们必须要站在胜利者那一边,旁观中立只会让我们无法升职,最终失去种种额外好处。
就拿工业来说吧,国家投资那些工厂的产品,拖拉机、电动机、卡车、冰柜、空调,这些产品基本上是出口的。以我们现在的身份,在战后要想进占国际市场,根本不可能,但如果能成为东亚地区经理却又不同了,不说在战后重新开会讨论国际势力范围和贸易原则的时候,我们可以提出我们的意见,并可明确要求保障我们的商业利益;就凭借我们手中的东亚经济管辖权,其他国家都要给予我们一个较为公平的待遇。
这个结果对我们而言是最好的,我们的高科技产业必要依靠外在欧美市场才能支撑,只要我们不吃干占尽,常常注意分寸,欧美各国还是会容许我们的产品进入其国内市场的。这种待遇可是单纯和他们开战,以废除不平等条约无法获得的。一旦和欧美开战,那些失去市场支撑的工厂马上要倒闭。
对外,我们说工业化路径是振兴农业,以农业带动工业,这确实是我们的选择,但其实我们是两条腿走路的。我们另外一条路就是依托欧美高端市场,出口高科技产品来提升国家的工业实力,这两条路都很重要,并且缺一不可;并且,后一条路因为靠的是欧美市场,因此很危险,这需要良好的外交关系。而这两条路何时才能安全呢?这就要等我国国民解决了温饱,富裕后口袋里有了余钱,可以买拖拉机、三轮汽车、收音机、电风扇的时候,才是我国工业化建设真正有所成就的时候。
工业化之路很难走,国内的农业建设不是问题,但国际形势风云莫测,来几次经济危机,即便是高科技产业,也会大受影响,但纵然如此,出口这条路也不能断,我们要想尽办法坚持下去。只有这样,科技上我们才能跟上欧美的发展水平而不落伍。”
杨锐话到这里就彻底结束了,他端起茶杯喝水时,徐贯田便举手道:“我支持派兵前往欧洲参战的提议。”
徐贯田说完,秋瑾也道,“我也支持。”
“我也收回反对意见。”徐华封笑着道,“不过以后德国人要是骂我,那我就全都推到竟成身上去。”
他说完大家都笑,书房里原有的凝重气氛顿时轻松不少。杜亚泉笑着道:“我想知道英国为什么会把南洋交给我们?”
“不是交给我们。”一直未说话的谢缵泰道:“英国人的意思是和我们结盟,这等于将南洋的商业利益对我们开放,只要我们做的不过分,不威胁到他们的既得利益,那我们的行为他们是不会有太多干涉的。再有就是中亚地区,虽然英国人要求两国势力范围的界线是锡尔河,但我想如果坚持,还是能以之前的俄阿边界划界的,最后无非是我们不能独占中亚地区的棉花而言。再有波斯,我们可以接手之前俄国的部分利益,也就是波斯东北地区,英国人在乎的只是南部那几个有油田的省,北方他是不管的。
可以说,我们的影响范围基本可以覆盖除印度、阿富汗、波斯湾、奥斯曼以外的亚洲所有地方。这些地方虽然穷,但只是对欧美而言,南洋对于我们来说,是以保护华侨的利益为重;中亚和波斯,以竟成的观点,是以保障通路、获取沿途矿产资源为重。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能获得平等于欧美各国的身份,这对于我们的工业品出口极为有利。
我们和日本不一样,我们的产品,用竟成的话来说是高科技产品,这些产品进入欧美各国市场,价格虽然昂贵却少有竞争者,这也就只有欧美各国能消费的起。能以较为平等的身份进入欧美市场,对国家工业发展是有大利的。”
有什么好处,作为商部部长的杜亚泉都是知道的,中国的工业化,在杜亚泉看来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为什么要这样?杨锐的回答是免得被人惦记。通过参加欧战获得更广阔的高科技产品市场,这点杜亚泉是赞同的,但洋人可信吗?
这个怀疑在杜亚泉心中转了好几圈,最后终于问了出来,他道:“竟成,要是洋人之前答应的那些事后都不履行怎么办?这事情有没有什么保障?”
大家担心的问题其实都是一样的,杨锐闻言笑道,“参战前会签订条约,最少那些不平等条约废除是一定的,除了香港。至于势力范围,中亚和波斯我们有军队在,加上和英国利益一致,都是拒俄,所以这边他们是不会违约的。南洋就说不定了,就像以前满清签订了条约不执行一样,英法荷三国战后肯定会找借口推脱,这是无可避免的,但不管怎么推脱,南洋的华侨的利益是能确保的,有这点就够了,毕竟华侨的商业利益就是国家的商业利益。
最关键的那一点:在全世界不受歧视的获取原料,不受歧视的销售产品。前者除了个别战略物质,我看不难获取,但要想拥有矿山是很难的,除非是在非殖民地国家;后者,只要我们的产品市场份额占的太大,对欧美本国产品产生了足够威胁,那势必会受到明里暗里的排挤,这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我们的定位是做别人没有的产品,或是只想在欧美市场上分一杯小羹,不打算占领太多市场。我想在这种情况下,受排挤的可能性会变的很小。
洋人是会翻脸不认人的,可在没有翻脸之前,我相信他们有遵守条约的习惯,虽然他们在不断想办法钻空子。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我们真参战取代日本成为东亚霸主,真正难的还怎么处理和日本的关系。英国人此举,除了有希望我们参战破解欧洲困局的打算外,我看还有离间中日的企图,所以这事情我要找大家来一起商议。”(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