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时,心情舒畅的朱道临把成功造出水泥的喜讯告诉家人,与妻妾们连碰三杯以示庆祝,酒杯还没放下,大总管赵训庭和商贸大总管冯升泰前来求见。
朱道临热情地把两人请到饭桌旁坐下,亲自为两位劳苦功高的得力助手斟酒。
赵训庭抬手拒绝朱道临干杯的邀请,满脸担忧地通报刚接到的消息:“三天前,黄河孟津段决堤,一夜之间淹没四个府数十个县,数以百万的难民正在南逃。”
“听说豫南、豫中成千上万灾民走投无路之下造反了,具体消息还不清楚,上百万灾民南下是肯定的!”
“大人,去年涌到金陵的数万流民都是大人和紫阳观赈济的,里面大半人是豫南、淮北人,春节后他们回去之前,大人还送给他们粮食、种子和食盐,他们回去定然到处宣扬大人和紫阳观的恩德,这回灾民再度南下……”
即将到来的巨大危机令赵训庭不忍再说,冯升泰无可奈何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我们接到消息的时候,江南官绅和富商们肯定也知道了,在下敢断言,明天开始,金陵城乃至整个江南地区的粮价就会猛涨,还不会敞开卖,其他物资的价格很快也会跟着涨。”
“如果大人还想大量购买粮食以备赈济灾民,恐怕没人会爽快地卖给大人,包括最大的粮商严家在内。”
尚未用饭的朱道临再也没有半点儿胃口:“就算淮北和江北各地官员贪婪成性,胆大包天,他们的官仓总会剩下点儿粮食吧?”
“想都别想!大人你高看大明官员的操守了……在下之所以毫不犹豫离开官场出来追随大人,就是不愿再忍受大明官场的龌龊与无耻!”赵训庭满腔悲愤,却又无可奈何。
朱道临考虑片刻:“算了,先吃饭!吃不下也要吃,吃完一起去后书房找叶师父,把四大工坊总管都叫来一起商讨,今晚必须拿出应对办法,明天开始着手准备。定要确保各大工坊不受影响,决不能等灾民到来之后才手忙脚乱想办法。”
冯升泰建议道:“能不能请水师和沿江各卫所,把灾民尽数挡在北岸?”
赵训庭吓了一大跳:“千万别干这事,千古骂名谁能承担?”
朱道临微微点头:“不知道当今皇上会如何处理这事儿……唉。真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啊!先吃饭吧,我叫人通知各大总管,吃完饭一起到后书房慢慢商议,总会有办法的。”
赵训庭和冯升泰先后捧起饭碗默默吃起来,朱道临酒也不喝了。匆匆扒下一碗米饭,喝了一碗下人们特地为他做的野菜汤,抬起头看到值守的亲卫小跑进来,立即意识到有人找上门了。
“禀报大人,吴公公派人急报,他和魏国公、户部尚书郑大人、新任兵部尚书冯大人已经过了金川桥,请大人做好迎客准备。”
年轻的亲卫和训练时一样大声禀报,声音洪亮震得屋里嗡嗡作响,远在后厅里用饭的小影和徐拂等人也被震出来了,七嘴八舌吩咐下人们快快准备。一群花枝招展的美人向赵训庭和冯升泰施一礼,自觉地返回里屋避嫌。
冯升泰飞快扒下最后两口饭,捡起面前的餐巾擦擦嘴,非常好奇地询问朱道临:“户部尚书郑大人可是我们的生冤家死对头啊,换谁来在下都能理解,偏偏他是最不该来的……会不会是借黄河决堤、灾民南下之机向大人施压啊?”
赵训庭哼了一声,放下饭碗用力咽下最后一口饭:“郑三俊绝不敢向大人施压,他是来求援的,定是江北各府县的粮仓被官场硕鼠们搬空了,担心赈灾不力引发当今皇上震怒。派出钦差严查各地粮仓然后头颅滚滚,否则以他素来高高在上的做派,以及东林魁首儒林领袖的崇高地位,怎么可能不顾面子不请自来?”
“倒是新任兵部尚书冯元飚的到来令人意外……此人在东林党内地位不高。性格温和,颇有人缘,出仕开始为广东揭阳县令,后升授户部给事中、礼部右给事中、太常少卿、南京太仆卿、通政使、兵部右侍郎,直到上月因震动江南的刺杀案和官场贪腐窝案而受益,被当今皇上钦点为南京兵部尚书。”
“我在他手下待过两年。一直看不透这个人,大人要小心应付为是。”
朱道临虚心接受意见,请两位得力助手一起到门口说话,让出地方便于下人们收拾布置。
来到门口台阶上站住后,朱道临询问赵训庭:“我想在栖霞山东面的龙潭,建一座大型冶炼厂和两座水泥厂,你觉得如何?”
赵训庭马上盘算起来,很快同意朱道临的意见:“龙潭是个建工厂的好地方,若能把冶炼厂搬到那里,立刻就能解决目前地盘狭窄、无法增加炼炉扩大产量的难题,而龙潭水源充足,还有个小码头,能承接从江北各地和上游淮南运来的铁矿石。”
“龙潭沿江十里大多是荒芜山地和凹凸不平的乱石滩,山地树林属于上元县衙所有,购买土地花不了多少银子,距离上元港也不远,只是初期投入非常巨大。”
“两百万两银子够吗?”朱道临笑问。
赵训庭立刻笑起来:“哪里用得着这么多?80万两足够了,有80万两银子的投入,就能轻松建成年产20,000吨生铁和5,000吨钢材的超大型冶炼厂。”
朱道临摇摇头:“太少,我的目标是五年之内,达到年产10万吨生铁和5万吨钢材的能力,还要建一座能生产特种钢的冶炼厂。”
“再就是龙潭东南面全是石灰岩大山,大小两条河流环绕山间,建两座年产20万吨的水泥厂不会太难……只要把如今的龙潭小码头扩建成大码头,就能让长江两岸和上游地区的煤铁原料集中过去。”
“如果这样,投资就不止80万两银子了。”赵训庭和冯升泰开始算账。
朱道临摆摆手:“此事先放一放,等会儿户部尚书和兵部尚书来了再说,只要他们把龙潭那片地盘卖给我,我愿意帮他们这个忙,否则老子就让阮先生的《江南时报》揭开江北官场的龌龊事,然后让东厂探子把几张报纸送到皇上的御书房里!”(未完待续。)
朱道临热情地把两人请到饭桌旁坐下,亲自为两位劳苦功高的得力助手斟酒。
赵训庭抬手拒绝朱道临干杯的邀请,满脸担忧地通报刚接到的消息:“三天前,黄河孟津段决堤,一夜之间淹没四个府数十个县,数以百万的难民正在南逃。”
“听说豫南、豫中成千上万灾民走投无路之下造反了,具体消息还不清楚,上百万灾民南下是肯定的!”
“大人,去年涌到金陵的数万流民都是大人和紫阳观赈济的,里面大半人是豫南、淮北人,春节后他们回去之前,大人还送给他们粮食、种子和食盐,他们回去定然到处宣扬大人和紫阳观的恩德,这回灾民再度南下……”
即将到来的巨大危机令赵训庭不忍再说,冯升泰无可奈何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我们接到消息的时候,江南官绅和富商们肯定也知道了,在下敢断言,明天开始,金陵城乃至整个江南地区的粮价就会猛涨,还不会敞开卖,其他物资的价格很快也会跟着涨。”
“如果大人还想大量购买粮食以备赈济灾民,恐怕没人会爽快地卖给大人,包括最大的粮商严家在内。”
尚未用饭的朱道临再也没有半点儿胃口:“就算淮北和江北各地官员贪婪成性,胆大包天,他们的官仓总会剩下点儿粮食吧?”
“想都别想!大人你高看大明官员的操守了……在下之所以毫不犹豫离开官场出来追随大人,就是不愿再忍受大明官场的龌龊与无耻!”赵训庭满腔悲愤,却又无可奈何。
朱道临考虑片刻:“算了,先吃饭!吃不下也要吃,吃完一起去后书房找叶师父,把四大工坊总管都叫来一起商讨,今晚必须拿出应对办法,明天开始着手准备。定要确保各大工坊不受影响,决不能等灾民到来之后才手忙脚乱想办法。”
冯升泰建议道:“能不能请水师和沿江各卫所,把灾民尽数挡在北岸?”
赵训庭吓了一大跳:“千万别干这事,千古骂名谁能承担?”
朱道临微微点头:“不知道当今皇上会如何处理这事儿……唉。真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啊!先吃饭吧,我叫人通知各大总管,吃完饭一起到后书房慢慢商议,总会有办法的。”
赵训庭和冯升泰先后捧起饭碗默默吃起来,朱道临酒也不喝了。匆匆扒下一碗米饭,喝了一碗下人们特地为他做的野菜汤,抬起头看到值守的亲卫小跑进来,立即意识到有人找上门了。
“禀报大人,吴公公派人急报,他和魏国公、户部尚书郑大人、新任兵部尚书冯大人已经过了金川桥,请大人做好迎客准备。”
年轻的亲卫和训练时一样大声禀报,声音洪亮震得屋里嗡嗡作响,远在后厅里用饭的小影和徐拂等人也被震出来了,七嘴八舌吩咐下人们快快准备。一群花枝招展的美人向赵训庭和冯升泰施一礼,自觉地返回里屋避嫌。
冯升泰飞快扒下最后两口饭,捡起面前的餐巾擦擦嘴,非常好奇地询问朱道临:“户部尚书郑大人可是我们的生冤家死对头啊,换谁来在下都能理解,偏偏他是最不该来的……会不会是借黄河决堤、灾民南下之机向大人施压啊?”
赵训庭哼了一声,放下饭碗用力咽下最后一口饭:“郑三俊绝不敢向大人施压,他是来求援的,定是江北各府县的粮仓被官场硕鼠们搬空了,担心赈灾不力引发当今皇上震怒。派出钦差严查各地粮仓然后头颅滚滚,否则以他素来高高在上的做派,以及东林魁首儒林领袖的崇高地位,怎么可能不顾面子不请自来?”
“倒是新任兵部尚书冯元飚的到来令人意外……此人在东林党内地位不高。性格温和,颇有人缘,出仕开始为广东揭阳县令,后升授户部给事中、礼部右给事中、太常少卿、南京太仆卿、通政使、兵部右侍郎,直到上月因震动江南的刺杀案和官场贪腐窝案而受益,被当今皇上钦点为南京兵部尚书。”
“我在他手下待过两年。一直看不透这个人,大人要小心应付为是。”
朱道临虚心接受意见,请两位得力助手一起到门口说话,让出地方便于下人们收拾布置。
来到门口台阶上站住后,朱道临询问赵训庭:“我想在栖霞山东面的龙潭,建一座大型冶炼厂和两座水泥厂,你觉得如何?”
赵训庭马上盘算起来,很快同意朱道临的意见:“龙潭是个建工厂的好地方,若能把冶炼厂搬到那里,立刻就能解决目前地盘狭窄、无法增加炼炉扩大产量的难题,而龙潭水源充足,还有个小码头,能承接从江北各地和上游淮南运来的铁矿石。”
“龙潭沿江十里大多是荒芜山地和凹凸不平的乱石滩,山地树林属于上元县衙所有,购买土地花不了多少银子,距离上元港也不远,只是初期投入非常巨大。”
“两百万两银子够吗?”朱道临笑问。
赵训庭立刻笑起来:“哪里用得着这么多?80万两足够了,有80万两银子的投入,就能轻松建成年产20,000吨生铁和5,000吨钢材的超大型冶炼厂。”
朱道临摇摇头:“太少,我的目标是五年之内,达到年产10万吨生铁和5万吨钢材的能力,还要建一座能生产特种钢的冶炼厂。”
“再就是龙潭东南面全是石灰岩大山,大小两条河流环绕山间,建两座年产20万吨的水泥厂不会太难……只要把如今的龙潭小码头扩建成大码头,就能让长江两岸和上游地区的煤铁原料集中过去。”
“如果这样,投资就不止80万两银子了。”赵训庭和冯升泰开始算账。
朱道临摆摆手:“此事先放一放,等会儿户部尚书和兵部尚书来了再说,只要他们把龙潭那片地盘卖给我,我愿意帮他们这个忙,否则老子就让阮先生的《江南时报》揭开江北官场的龌龊事,然后让东厂探子把几张报纸送到皇上的御书房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