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披甲人”就是清军征战时所虏获的降人,汉蒙都有,他们与阿哈汉人和朝鲜人)一样,战时成为旗人战兵的辅兵,._)只不过披甲人的地位比阿哈要高些,有些入了汉八旗或蒙八旗,有自己的住所,战功多的则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奴隶。此次清廷将吴军旧部迁发关外,一多半便是给了这些披甲人为奴。按清廷的说法,赵强他们属于吴逆乱党,凡副将以上官阶和十六岁以上的成年男子都要被杀头,余者不论老弱妇孺,一概发配关外,世世代代受苦役,子子孙孙不得翻身。不过赵强只是王屏藩的侍卫,并无其他官职,且是主动投降,所以在清廷初期大规模处理吴军旧部时,没有被一同砍了头。后来康熙可能觉得杀人太多,便生了一些怜悯,下旨意将余下的几万人全部迁往关外为奴,让他们世代服苦役,赵强这才侥幸活了下来。
即便如此,却也是受尽煎熬,许多人在流放途中受不了长途跋涉之苦死去,到了关外之后,更是有数千老弱耐不住严寒而冻死在这白山黑水之中。比起那些已经死去的人,赵强算是幸运得多,不过同被发配关外的犯官罪民与他们这些活下来的吴军旧部比起来,则更要幸运的多。因为他们只要不生事,一旦遇上皇帝大赫,就能回到关内,重新过以前的生活,有些更可以被起复重新为官。而这些活下来的吴军旧部和滇民却是永生永世再也不能入关内一步,因为康熙圣谕很明确:吴逆旧部,从贼日久,恶习不改,如遇大赦,亦不可赦。
此时是康熙二十一年,距离三藩之乱结束已有一年多时间。在这一年多里,赵强和大多数吴军旧部一样,已经心如死灰,对于各种欺凌早已变得麻木,只知像牛马一样活着,日夜做着各种重活苦活,任凭那些披甲人主子和旗丁们打骂,饱一顿饥一顿的过着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的日子。因康熙东巡要拜谒永陵,赵强便与数千吴军青壮被抽调过来修缮永陵,不想上月在永陵搭建殿架时却出了点意外,一根大木不偏不倚的正好砸晕了赵强,等他醒来之后却已经变成了另一个不属于这个时代的赵强。
当发现自己周围的一切都变了的时候,赵强第一个念头就是不可能,以为自己是在做梦,等到他发现周围的人和物都是真实的之后,他才不得不面对现实。他有想过逃跑,可是人生地不熟,清军守卫又严,根本没法跑。想学那些中穿越者一样,拉大旗造反,可是身边这数千吴军旧部却大多已经是心如死灰,只知苟延以喘,活一天是一天,兵败的阴影就如噩梦一般在他们心头上挥之不去,根本不可能有胆量再起来造反。逃又逃不了,反也反不了,赵强只能继续乖乖的与这些吴军旧部一起充当苦力,暗中寻找一个能脱身的合适机会。
为了不让别人察觉到自己有什么不对劲,赵强便表现得和以前的赵强一样老实,说话从来不大声,干活从来不嫌累,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对于清军和监工的打骂也是从来不吭一声,更不像刚才那吴四一样胆大妄为,故而方才那老头才对吴四有那么一说。
江面上的船队就是康熙东巡的船队,赵强对清史很熟悉,知道康熙一生一共有过三次东巡,这次是他的第二次,如果历史车轮没有改变,那么十六年后他还会第三次东巡。这一次东巡是因为平定“三藩之乱”后,康熙内心欢喜,决定到祖陵也就是努尔哈赤及其父祖的永陵行告祭礼。因第一次东巡时,未到永陵致奠,所以他事先谕告奉天将军安珠瑚,要亲去永陵谒拜。东巡队伍经过三河、蓟州、玉田等地,于二月十七日到达孝陵;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并在沿途中打猎;经宁远州、锦县,大凌河等地,最后于三月初二日抵达辽河西。三月初四,康熙到福陵、昭陵祭祀,共计五天。三月二十五日,康熙到达吉林,率文武百官和皇子在松花江岸边向东南方向的“龙兴之地”长白山进行祭拜;三月二十七日,也就是今日,康熙带着二百余艘船队泛舟松花江上,还有感而发,写了一首《松花江放船歌》,对于这首康熙在松花江上的即兴之作,赵强可不敢恭维,他只知道因为康熙决定拜谒永陵,致使前来修缮的六千七百名吴军青壮在三个月时间内死伤两千一百六十人。但是没有人关心他们这些所谓吴逆旧部的死伤,永陵的总管衙门不过问,八旗旗署不过问,宁古塔和尚阳堡的官员也不过问,高高在上的康熙更是不会过问,总之没有任何人过问他们的死活。好像他们这些人活着的目的就在于如何尽快的将永陵修缮好,然后回到尚阳堡和宁古塔继续为奴,除此以外,并无任何用处。
对此,赵强除了在心底愤慨一下,也只能无奈的接受这一切,每日里老老实实的跟着队伍出来干活,然后直到天黑再回到几十人窝在一起的木屋里蒙头大睡,天不亮再出来,如此日复一日的过着日子。在这段时间内,他从来没有想过其他事情,因为繁重的体力活让他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其他的事情,他唯一知道且必须做的事就是干活、睡觉,睡醒再干。康熙后天就要来永陵祭拜了,所以一大早赵强便和这些青壮们被清军驱赶到距离永陵十几里外的松花江畔,砍伐最后一批树木运至永陵,没想到却碰上了正在松花江上游舟的康熙。压抑住心头对这个满清皇帝的痛恨,赵强决定一如以往继续扮演他的老实赵强形象。
.............................
请大家多多收藏,多多投票!~
即便如此,却也是受尽煎熬,许多人在流放途中受不了长途跋涉之苦死去,到了关外之后,更是有数千老弱耐不住严寒而冻死在这白山黑水之中。比起那些已经死去的人,赵强算是幸运得多,不过同被发配关外的犯官罪民与他们这些活下来的吴军旧部比起来,则更要幸运的多。因为他们只要不生事,一旦遇上皇帝大赫,就能回到关内,重新过以前的生活,有些更可以被起复重新为官。而这些活下来的吴军旧部和滇民却是永生永世再也不能入关内一步,因为康熙圣谕很明确:吴逆旧部,从贼日久,恶习不改,如遇大赦,亦不可赦。
此时是康熙二十一年,距离三藩之乱结束已有一年多时间。在这一年多里,赵强和大多数吴军旧部一样,已经心如死灰,对于各种欺凌早已变得麻木,只知像牛马一样活着,日夜做着各种重活苦活,任凭那些披甲人主子和旗丁们打骂,饱一顿饥一顿的过着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的日子。因康熙东巡要拜谒永陵,赵强便与数千吴军青壮被抽调过来修缮永陵,不想上月在永陵搭建殿架时却出了点意外,一根大木不偏不倚的正好砸晕了赵强,等他醒来之后却已经变成了另一个不属于这个时代的赵强。
当发现自己周围的一切都变了的时候,赵强第一个念头就是不可能,以为自己是在做梦,等到他发现周围的人和物都是真实的之后,他才不得不面对现实。他有想过逃跑,可是人生地不熟,清军守卫又严,根本没法跑。想学那些中穿越者一样,拉大旗造反,可是身边这数千吴军旧部却大多已经是心如死灰,只知苟延以喘,活一天是一天,兵败的阴影就如噩梦一般在他们心头上挥之不去,根本不可能有胆量再起来造反。逃又逃不了,反也反不了,赵强只能继续乖乖的与这些吴军旧部一起充当苦力,暗中寻找一个能脱身的合适机会。
为了不让别人察觉到自己有什么不对劲,赵强便表现得和以前的赵强一样老实,说话从来不大声,干活从来不嫌累,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对于清军和监工的打骂也是从来不吭一声,更不像刚才那吴四一样胆大妄为,故而方才那老头才对吴四有那么一说。
江面上的船队就是康熙东巡的船队,赵强对清史很熟悉,知道康熙一生一共有过三次东巡,这次是他的第二次,如果历史车轮没有改变,那么十六年后他还会第三次东巡。这一次东巡是因为平定“三藩之乱”后,康熙内心欢喜,决定到祖陵也就是努尔哈赤及其父祖的永陵行告祭礼。因第一次东巡时,未到永陵致奠,所以他事先谕告奉天将军安珠瑚,要亲去永陵谒拜。东巡队伍经过三河、蓟州、玉田等地,于二月十七日到达孝陵;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并在沿途中打猎;经宁远州、锦县,大凌河等地,最后于三月初二日抵达辽河西。三月初四,康熙到福陵、昭陵祭祀,共计五天。三月二十五日,康熙到达吉林,率文武百官和皇子在松花江岸边向东南方向的“龙兴之地”长白山进行祭拜;三月二十七日,也就是今日,康熙带着二百余艘船队泛舟松花江上,还有感而发,写了一首《松花江放船歌》,对于这首康熙在松花江上的即兴之作,赵强可不敢恭维,他只知道因为康熙决定拜谒永陵,致使前来修缮的六千七百名吴军青壮在三个月时间内死伤两千一百六十人。但是没有人关心他们这些所谓吴逆旧部的死伤,永陵的总管衙门不过问,八旗旗署不过问,宁古塔和尚阳堡的官员也不过问,高高在上的康熙更是不会过问,总之没有任何人过问他们的死活。好像他们这些人活着的目的就在于如何尽快的将永陵修缮好,然后回到尚阳堡和宁古塔继续为奴,除此以外,并无任何用处。
对此,赵强除了在心底愤慨一下,也只能无奈的接受这一切,每日里老老实实的跟着队伍出来干活,然后直到天黑再回到几十人窝在一起的木屋里蒙头大睡,天不亮再出来,如此日复一日的过着日子。在这段时间内,他从来没有想过其他事情,因为繁重的体力活让他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其他的事情,他唯一知道且必须做的事就是干活、睡觉,睡醒再干。康熙后天就要来永陵祭拜了,所以一大早赵强便和这些青壮们被清军驱赶到距离永陵十几里外的松花江畔,砍伐最后一批树木运至永陵,没想到却碰上了正在松花江上游舟的康熙。压抑住心头对这个满清皇帝的痛恨,赵强决定一如以往继续扮演他的老实赵强形象。
.............................
请大家多多收藏,多多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