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打额尔古纳城的任务交给了第一骑兵联队,赵强给齐壮的交待是占领城池,控制周边,保持守势,俄国人也好、蒙古人也好、满清也好,在他们没有主动进攻前,第一骑兵联队不与之进行任何接触。只配合步兵联队清剿占领区内各族部落,进行大规模人口迁移,并在民曹与军曹接收人员抵达后,帮助他们完成对占领区内的建设,尽快让新掳获的人口转变为关宁军的兵源。
雅斯克离额尔古纳城有数百公里之遥,若以步兵联队前去占领,耗时太久,所以额尔古纳之战以第一骑兵联队为主,第二步兵联队派出四个大队及两千民夫沿骑兵联队前进方向铺设交通驿站,保持情报传递的畅通与快捷。有关民夫参与交通驿站建设的事情,赵强在会后写了一封信给民曹的魏季与军曹的郭飞,让他二人从古里河及定远二城抽调相关民夫随同第一骑兵联队西进。
第二骑兵联队的作战任务是切断各地俄军据点的情报传送,让分散于各地的俄军变成瞎子、聋子,摸不清状况,不明白到底发生什么。“不许一个罗刹人自由来往于他们的据点!”这是赵强对第二骑兵联队交待任务时的原话。
因第二阶段作战目标虽然只是两座俄军的大型据点,但所处区域面积极广,俄军建立的小型要塞与据点约有数十个,所以此战不单单是简单的城池争夺战,而是一场彻底的清剿战,关宁军不单要占领大的俄军据点,还要扫荡一切有俄国人存在的地方,对于那些隐藏在密林中的部落,也要尽最大可能迫使他们臣服,从密林中走出来,成为关宁军的战士。因此,赵强最后将参战联队合组为两个支队,即胡旺的“东进支队”,齐壮的“西进支队”。一应战事与相关军民建设全部由支队长负责,在彻底消化占领果实前,支队长将是最高权威。换种话说,齐壮与胡旺将分别成为东路与西路军的土皇帝,他们可以决定两路兵马的命运,也可以决定占领区内所有居民的生死。
给两个支队配备的兵力及民夫分别为东进支队除第一步兵联队全部,还配有第二步兵联队的两个大队,另外征调一千民夫随同出发,计参战人员四千九百人;西进支队则是以第一骑兵联队全部,配以第二步兵联队四个大队兵力,外加两千民夫,计参战人员五千四百人。东西二路支队参战兵力及动员民夫共计一万零三百人,占关宁军总兵力及可动员青壮民夫的百分之七十。
兵力占了一大半,权力也达到最高峰,在下达这项任命时,一些吴军旧部出身的军官有些疑惑,他们已经习惯听从赵强的命令,服从他的权威,现在赵强却推出齐胡二人分担他的权力,不由得他们有些困惑。齐壮与胡旺二人也再三要求自己只负责军事行动,其他方面的事务请师团长另派人负责,不过却被赵强笑着拒绝了。他说“你们都是我赵某的兄弟,同袍,如果连你们都信不过,我还能信谁?大伙一起北上,一起开创基业,现在刚有点成就,我就要收权,猜忌弟兄们,岂不是自掘坟墓!今天,我把话扔这,不单单是你们两个支队长,还包括你们这些百户、总旗,无论你们的出身是什么,无论你们先前做过什么,但是只要你们入了关宁军,替关宁军建功立业,你们就是关宁军的功臣。将来,关宁军所得到的一切都有你们的份!”
“古人说,岂曰无衣,与君同袍!在赵某眼里,众位兄弟就是我身上之袍,心中之肉,我等誓死与共,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关宁军不是我赵某的,它是众兄弟的,所以请诸位兄弟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把罗刹人赶走,大伙再南下解救受难的王爷旧部,一齐打回关内去!”
“一齐打回关内去!”
赵强的话让众军官感动不已,众人回想与赵强相处的时光,似乎这师团长真如他自己所言,无时无刻不将兄弟放在心上。这些军官们大多识不了几个大字,当年在吴军中也好,现在在关宁军也好,讲的就是一个义字,若不是赵强,大伙现在活得还是不人不鬼样,哪能有今天这般快活,这般有对明天的向往。
士为知己者所有,士为救命恩人所用!齐壮带头站了起来,屈身下跪,众人见状,也一齐跪了下去,任凭赵强如何阻拦,他们都毅无反顾的磕了三首,这中间,包括那引起鄂伦春、索伦、达斡尔军官,甚至连蒙古百户巴根都跪了下去。
…………….
东西二路支队出发时,难得的起了风,吹散了连日来的闷热,让参战军士心情大好。简短的做了出征动员,全军共唱军歌后,赵强以师团长身份检阅了参战部队,随后下令出发。
三通鼓声后,齐壮与胡旺两个支队长抱拳作别,此战二人一东一西,相隔千里,再次见面时,恐怕已是冬天。
齐胡二人之前一个是王屏藩的亲兵队长,一个是小小的把总,二人统带过最多兵力不过数百人,现在却都成了独当一面的大将,麾下数千兵力,望着二人远去的身影,赵强唏嘘不已。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若不是自己来到这个时代,恐怕所有人都还是关外的奴隶,如何能有今日之事业。齐胡二人在不断的成长,自己也在不断的成熟,以前一直苦于无大将之才,手下也无大将之人,但随着经验的累加,以前的无名小卒一个个都成为了中高级军官,而且在历次战斗中,他们的表现都可圈可点,由此可见,将帅之才也不定是先天培养的。想到这里,赵强有些高兴,自己幸好没有一般人的自大,否则事事要自己来,恐怕和兔儿岭一样,关宁军次次走在钢丝上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齐壮和胡旺二人一东一西,可以预见,不久后的将来,二人麾下将增添多少兵力,控制多少地盘。
...................
现在情节在快速推进,不再计较于细琐的情节,而是总观性的推进,毕竟远东俄军就那么点人,没必要每占领一个据点,都要大加笔墨书写一番。
雅斯克离额尔古纳城有数百公里之遥,若以步兵联队前去占领,耗时太久,所以额尔古纳之战以第一骑兵联队为主,第二步兵联队派出四个大队及两千民夫沿骑兵联队前进方向铺设交通驿站,保持情报传递的畅通与快捷。有关民夫参与交通驿站建设的事情,赵强在会后写了一封信给民曹的魏季与军曹的郭飞,让他二人从古里河及定远二城抽调相关民夫随同第一骑兵联队西进。
第二骑兵联队的作战任务是切断各地俄军据点的情报传送,让分散于各地的俄军变成瞎子、聋子,摸不清状况,不明白到底发生什么。“不许一个罗刹人自由来往于他们的据点!”这是赵强对第二骑兵联队交待任务时的原话。
因第二阶段作战目标虽然只是两座俄军的大型据点,但所处区域面积极广,俄军建立的小型要塞与据点约有数十个,所以此战不单单是简单的城池争夺战,而是一场彻底的清剿战,关宁军不单要占领大的俄军据点,还要扫荡一切有俄国人存在的地方,对于那些隐藏在密林中的部落,也要尽最大可能迫使他们臣服,从密林中走出来,成为关宁军的战士。因此,赵强最后将参战联队合组为两个支队,即胡旺的“东进支队”,齐壮的“西进支队”。一应战事与相关军民建设全部由支队长负责,在彻底消化占领果实前,支队长将是最高权威。换种话说,齐壮与胡旺将分别成为东路与西路军的土皇帝,他们可以决定两路兵马的命运,也可以决定占领区内所有居民的生死。
给两个支队配备的兵力及民夫分别为东进支队除第一步兵联队全部,还配有第二步兵联队的两个大队,另外征调一千民夫随同出发,计参战人员四千九百人;西进支队则是以第一骑兵联队全部,配以第二步兵联队四个大队兵力,外加两千民夫,计参战人员五千四百人。东西二路支队参战兵力及动员民夫共计一万零三百人,占关宁军总兵力及可动员青壮民夫的百分之七十。
兵力占了一大半,权力也达到最高峰,在下达这项任命时,一些吴军旧部出身的军官有些疑惑,他们已经习惯听从赵强的命令,服从他的权威,现在赵强却推出齐胡二人分担他的权力,不由得他们有些困惑。齐壮与胡旺二人也再三要求自己只负责军事行动,其他方面的事务请师团长另派人负责,不过却被赵强笑着拒绝了。他说“你们都是我赵某的兄弟,同袍,如果连你们都信不过,我还能信谁?大伙一起北上,一起开创基业,现在刚有点成就,我就要收权,猜忌弟兄们,岂不是自掘坟墓!今天,我把话扔这,不单单是你们两个支队长,还包括你们这些百户、总旗,无论你们的出身是什么,无论你们先前做过什么,但是只要你们入了关宁军,替关宁军建功立业,你们就是关宁军的功臣。将来,关宁军所得到的一切都有你们的份!”
“古人说,岂曰无衣,与君同袍!在赵某眼里,众位兄弟就是我身上之袍,心中之肉,我等誓死与共,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关宁军不是我赵某的,它是众兄弟的,所以请诸位兄弟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把罗刹人赶走,大伙再南下解救受难的王爷旧部,一齐打回关内去!”
“一齐打回关内去!”
赵强的话让众军官感动不已,众人回想与赵强相处的时光,似乎这师团长真如他自己所言,无时无刻不将兄弟放在心上。这些军官们大多识不了几个大字,当年在吴军中也好,现在在关宁军也好,讲的就是一个义字,若不是赵强,大伙现在活得还是不人不鬼样,哪能有今天这般快活,这般有对明天的向往。
士为知己者所有,士为救命恩人所用!齐壮带头站了起来,屈身下跪,众人见状,也一齐跪了下去,任凭赵强如何阻拦,他们都毅无反顾的磕了三首,这中间,包括那引起鄂伦春、索伦、达斡尔军官,甚至连蒙古百户巴根都跪了下去。
…………….
东西二路支队出发时,难得的起了风,吹散了连日来的闷热,让参战军士心情大好。简短的做了出征动员,全军共唱军歌后,赵强以师团长身份检阅了参战部队,随后下令出发。
三通鼓声后,齐壮与胡旺两个支队长抱拳作别,此战二人一东一西,相隔千里,再次见面时,恐怕已是冬天。
齐胡二人之前一个是王屏藩的亲兵队长,一个是小小的把总,二人统带过最多兵力不过数百人,现在却都成了独当一面的大将,麾下数千兵力,望着二人远去的身影,赵强唏嘘不已。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若不是自己来到这个时代,恐怕所有人都还是关外的奴隶,如何能有今日之事业。齐胡二人在不断的成长,自己也在不断的成熟,以前一直苦于无大将之才,手下也无大将之人,但随着经验的累加,以前的无名小卒一个个都成为了中高级军官,而且在历次战斗中,他们的表现都可圈可点,由此可见,将帅之才也不定是先天培养的。想到这里,赵强有些高兴,自己幸好没有一般人的自大,否则事事要自己来,恐怕和兔儿岭一样,关宁军次次走在钢丝上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齐壮和胡旺二人一东一西,可以预见,不久后的将来,二人麾下将增添多少兵力,控制多少地盘。
...................
现在情节在快速推进,不再计较于细琐的情节,而是总观性的推进,毕竟远东俄军就那么点人,没必要每占领一个据点,都要大加笔墨书写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