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林逸仔细看这本新文学珍本《尝试集》的时候,那位一直都在关注他的书店老板说道:“怎么样,朋友。你已经看很久了,觉得这本书如何?”眼神里充满了期待和期盼。
林逸点点头道:“很不错。”
“是吗,那么要不要我帮你打包起来?”书店老板很高兴的样子。
林逸就说:“好是好,不过……太贵了。”
“不贵了,这么好的书……听说在你们那边卖的很好。在台湾就不行了,现在台湾人都不读书,和以前不一样。”书店老板语气中有一丝苦涩。“另外我这店铺的房租快要交了,可我手头实在有些紧张……你别看我为人似乎很圆滑,很世故,其实现在做这一行不容易哈!”一声叹息。
林逸明白他这话的意思。
时代不同了。
以前大陆文化限制厉害,再加上十年浩劫,人们也没书可读;相反,宝岛台湾这边反而学术风潮极盛,人们求知欲很强,那时候的台湾旧书店如雨后春笋。直至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台湾文化更是一直向大陆这边输出,影响大陆,比如说古龙,琼瑶的,三毛的游记,以及台湾的影视文化等等。那个时候,凡是台湾过来的,就一定是最流行也最新潮的。
可是现在,台湾经济低迷,年轻人更是安于享乐,“小确幸主义”使得台湾这一代像笼中的鸟儿,看不到外面的天空,甚至不知道大陆那边的发展是怎样的,以至于闹出“茶叶蛋”的笑话。
正因为如此,台湾的文化界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断层和衰败。相比之下,正在蓬勃发展的大陆,人们吃饱穿暖了,开始追求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以至于对文化书籍的要求越来越多,这才出现了新文学热,藏书热,也使得旧书市场越来越红火。两者对比之下,使得这位台湾书店老板不得不感叹,台湾和大陆的差距。
读懂了这位书店老板内心的凄凉,林逸也不好意思再多说什么,就道:“那好,就把这本书打包吧。”
老板立马高兴起来,大陆人真的是有钱,也有品味。这本书放在书店都快三年了,本地人却鲜有问津。
旁边,几名蹭书看的台湾青年也很诧异,没想到了林逸会买下高达5万台币的旧书,对于他们来说,现在就业困难,到处都要用钱,以前他们十分看不起大陆人,认为大陆人矮矬穷,可是现在,看着林逸他们只觉得自己像是那些不开化的土著,人家才是新世界来的文明人。
总之一句话,人比人气死人。
……
似乎很是喜欢像林逸这样又有钱,又有品味的大陆客人,书店老板变得更加热情起来,一边帮林逸打包,一边说道:“那边还有一些民国书,你也可以看看的。”
林逸就说:“不好意思,那些书我基本都有了的。”
书店老板就又说:“不知道先生对武侠刚不感兴趣?以前有大陆游客来我这里,都要买一些武侠的。”
林逸一听这话,就禁不住眼前一亮说道:“你这里也有武侠?我怎么没看见?”
那书店老板就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道:“以前不懂行情,不知道大陆朋友特别喜欢这些书籍,所以就进的少了,不过我可以介绍你去我朋友的一个书店,他那里可是全的很,只不过……”
书店老板欲言又止。
“只不过什么?”林逸忍不住问道。
“他那些书要价偏高,一般不对外售卖,现在恰好又在举办武侠展看,你过去看看倒是可以,能不能买到手就看你的运气了。”书店老板实话实说道。
林逸就笑笑说:“这个无妨,能去见识一下也是好的,买不买倒是无所谓。”
见林逸心态这么好,书店老板就说:“那你等着,我拿他的名片给你,就在不远的地方,挂着‘武侠文化展览活动’的条幅,你走几步一眼就能看到了。”
林逸非常感谢地接过了书店老板找来的名片,见那名片上写着“春秋武侠书店”,邓长波先生,后面还有一大串的名衔,什么“台北武侠联合协会”,“武侠收藏文化成员”等等,看起来是个专门玩武侠书的。
在大陆,因为某些原因,玩武侠的人并不是太多。第一,武侠以港台版本为最贵,很多人没这种渠道淘得这种旧书;第二,这种港台版本的武侠一般价格都很高昂,一般人也玩不起;第三,大陆武侠迷一般收藏的都是一两家大师作品,比较单一,比如金庸,比如古龙。
因此,在武侠收藏方面,整个大陆方面还不成气候,比不过香港和台湾的藏家。
毕竟人家占着天时地利,港台版本的武侠随处可见。
……
按照书店老板的指引,还有手中武侠书店名片上的地址,林逸很快就来到这家正在举办活动的“武侠春秋旧书店”。
书店场地不是很大,外面挂着横幅,写着“武侠文化展览”字样,活动形式看起来简简单单,唯一的亮点就是书店门口放着两个大花篮,花篮上悬挂着两条对联。
上联:一剑寒光耀九州;
下联:只为红尘痴痴守。
如果记得不错,林逸印象中这首对联应该是一本老武侠中的词儿,另外还有“剑气纵横三万里,一剑寒光照九州”的说法,不过这两句话虽然更加霸气凌厉,却不及上面那两句来的深邃,因为“一剑寒光耀九州,只为红尘痴痴守”恰好说出了当今台湾旧书界的苦守状态。
在门口稍作停留,林逸就径直走进了这个小型的“武侠文化展览”场地。
书店改成的场地毕竟不大,还好,参观的人似乎不多,比起那些琳琅满目的旧书,人少的可怜,再次见证了台湾旧书店的不景气,和文化氛围的衰落。
整个展区是一个有缺口的回字型,林逸走进去,迎面就是第一部分展区。
展区的名字叫做“笔生武艺”。
此展区以港台武侠界的“江湖遗珠”为重点,向大家介绍很多不知名的武侠名家。
事实上,这里所谓的“江湖遗珠”大多是指在1950年代港台武侠热中崭露头角的作家,但因部分作品失于流传,所以名气不够响亮。这些“江湖遗珠”包括曾担任《武侠世界》杂志第一任主编的“蹄风”,代表作品有《血战古兜山》和《勇闯十三关》等;以《大侠沈胜衣》成名的“黄鹰”;在《武侠周报》连载《沉剑飞龙记》的“张梦还”;以《雪刀浪子》成名的“龙乘风”;在《商报》创刊号刊登《山东响马全传》的“牟松庭”等人。
对于这些“江湖遗珠”,林逸比较熟悉的只有黄鹰。因为黄鹰除了是武侠家之外,还是著名的编剧,他编写的《天蚕变》可以说是香港八十年代武侠电视剧时代的一个里程碑,后来还被大陆翻拍成了《金蚕丝雨》,好像是吴京主演的。不过林逸对他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黄鹰编剧的《僵尸道长》,那绝对是电视剧中的一代奇葩,第一次将僵尸题材融入电视剧中,也成就了林正英这位老戏骨。后来听说黄鹰投资拍摄电影,欠下高利贷,被人追债,砍死在家里,一代武侠怪才就此逝世。
除了黄鹰,林逸最熟悉的估计就是那位《雪刀浪子》龙乘风了。因为林逸看这部的时候,还以为是古龙写的,里面的角色太像傅红雪了,不过比傅红雪帅气风流一些。(未完待续。)
林逸点点头道:“很不错。”
“是吗,那么要不要我帮你打包起来?”书店老板很高兴的样子。
林逸就说:“好是好,不过……太贵了。”
“不贵了,这么好的书……听说在你们那边卖的很好。在台湾就不行了,现在台湾人都不读书,和以前不一样。”书店老板语气中有一丝苦涩。“另外我这店铺的房租快要交了,可我手头实在有些紧张……你别看我为人似乎很圆滑,很世故,其实现在做这一行不容易哈!”一声叹息。
林逸明白他这话的意思。
时代不同了。
以前大陆文化限制厉害,再加上十年浩劫,人们也没书可读;相反,宝岛台湾这边反而学术风潮极盛,人们求知欲很强,那时候的台湾旧书店如雨后春笋。直至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台湾文化更是一直向大陆这边输出,影响大陆,比如说古龙,琼瑶的,三毛的游记,以及台湾的影视文化等等。那个时候,凡是台湾过来的,就一定是最流行也最新潮的。
可是现在,台湾经济低迷,年轻人更是安于享乐,“小确幸主义”使得台湾这一代像笼中的鸟儿,看不到外面的天空,甚至不知道大陆那边的发展是怎样的,以至于闹出“茶叶蛋”的笑话。
正因为如此,台湾的文化界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断层和衰败。相比之下,正在蓬勃发展的大陆,人们吃饱穿暖了,开始追求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以至于对文化书籍的要求越来越多,这才出现了新文学热,藏书热,也使得旧书市场越来越红火。两者对比之下,使得这位台湾书店老板不得不感叹,台湾和大陆的差距。
读懂了这位书店老板内心的凄凉,林逸也不好意思再多说什么,就道:“那好,就把这本书打包吧。”
老板立马高兴起来,大陆人真的是有钱,也有品味。这本书放在书店都快三年了,本地人却鲜有问津。
旁边,几名蹭书看的台湾青年也很诧异,没想到了林逸会买下高达5万台币的旧书,对于他们来说,现在就业困难,到处都要用钱,以前他们十分看不起大陆人,认为大陆人矮矬穷,可是现在,看着林逸他们只觉得自己像是那些不开化的土著,人家才是新世界来的文明人。
总之一句话,人比人气死人。
……
似乎很是喜欢像林逸这样又有钱,又有品味的大陆客人,书店老板变得更加热情起来,一边帮林逸打包,一边说道:“那边还有一些民国书,你也可以看看的。”
林逸就说:“不好意思,那些书我基本都有了的。”
书店老板就又说:“不知道先生对武侠刚不感兴趣?以前有大陆游客来我这里,都要买一些武侠的。”
林逸一听这话,就禁不住眼前一亮说道:“你这里也有武侠?我怎么没看见?”
那书店老板就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道:“以前不懂行情,不知道大陆朋友特别喜欢这些书籍,所以就进的少了,不过我可以介绍你去我朋友的一个书店,他那里可是全的很,只不过……”
书店老板欲言又止。
“只不过什么?”林逸忍不住问道。
“他那些书要价偏高,一般不对外售卖,现在恰好又在举办武侠展看,你过去看看倒是可以,能不能买到手就看你的运气了。”书店老板实话实说道。
林逸就笑笑说:“这个无妨,能去见识一下也是好的,买不买倒是无所谓。”
见林逸心态这么好,书店老板就说:“那你等着,我拿他的名片给你,就在不远的地方,挂着‘武侠文化展览活动’的条幅,你走几步一眼就能看到了。”
林逸非常感谢地接过了书店老板找来的名片,见那名片上写着“春秋武侠书店”,邓长波先生,后面还有一大串的名衔,什么“台北武侠联合协会”,“武侠收藏文化成员”等等,看起来是个专门玩武侠书的。
在大陆,因为某些原因,玩武侠的人并不是太多。第一,武侠以港台版本为最贵,很多人没这种渠道淘得这种旧书;第二,这种港台版本的武侠一般价格都很高昂,一般人也玩不起;第三,大陆武侠迷一般收藏的都是一两家大师作品,比较单一,比如金庸,比如古龙。
因此,在武侠收藏方面,整个大陆方面还不成气候,比不过香港和台湾的藏家。
毕竟人家占着天时地利,港台版本的武侠随处可见。
……
按照书店老板的指引,还有手中武侠书店名片上的地址,林逸很快就来到这家正在举办活动的“武侠春秋旧书店”。
书店场地不是很大,外面挂着横幅,写着“武侠文化展览”字样,活动形式看起来简简单单,唯一的亮点就是书店门口放着两个大花篮,花篮上悬挂着两条对联。
上联:一剑寒光耀九州;
下联:只为红尘痴痴守。
如果记得不错,林逸印象中这首对联应该是一本老武侠中的词儿,另外还有“剑气纵横三万里,一剑寒光照九州”的说法,不过这两句话虽然更加霸气凌厉,却不及上面那两句来的深邃,因为“一剑寒光耀九州,只为红尘痴痴守”恰好说出了当今台湾旧书界的苦守状态。
在门口稍作停留,林逸就径直走进了这个小型的“武侠文化展览”场地。
书店改成的场地毕竟不大,还好,参观的人似乎不多,比起那些琳琅满目的旧书,人少的可怜,再次见证了台湾旧书店的不景气,和文化氛围的衰落。
整个展区是一个有缺口的回字型,林逸走进去,迎面就是第一部分展区。
展区的名字叫做“笔生武艺”。
此展区以港台武侠界的“江湖遗珠”为重点,向大家介绍很多不知名的武侠名家。
事实上,这里所谓的“江湖遗珠”大多是指在1950年代港台武侠热中崭露头角的作家,但因部分作品失于流传,所以名气不够响亮。这些“江湖遗珠”包括曾担任《武侠世界》杂志第一任主编的“蹄风”,代表作品有《血战古兜山》和《勇闯十三关》等;以《大侠沈胜衣》成名的“黄鹰”;在《武侠周报》连载《沉剑飞龙记》的“张梦还”;以《雪刀浪子》成名的“龙乘风”;在《商报》创刊号刊登《山东响马全传》的“牟松庭”等人。
对于这些“江湖遗珠”,林逸比较熟悉的只有黄鹰。因为黄鹰除了是武侠家之外,还是著名的编剧,他编写的《天蚕变》可以说是香港八十年代武侠电视剧时代的一个里程碑,后来还被大陆翻拍成了《金蚕丝雨》,好像是吴京主演的。不过林逸对他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黄鹰编剧的《僵尸道长》,那绝对是电视剧中的一代奇葩,第一次将僵尸题材融入电视剧中,也成就了林正英这位老戏骨。后来听说黄鹰投资拍摄电影,欠下高利贷,被人追债,砍死在家里,一代武侠怪才就此逝世。
除了黄鹰,林逸最熟悉的估计就是那位《雪刀浪子》龙乘风了。因为林逸看这部的时候,还以为是古龙写的,里面的角色太像傅红雪了,不过比傅红雪帅气风流一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