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踌躇满志,借口军事上的胜利,又有皇后生子等等利好消息,所以要与大家同乐,故尔下诏“盛世滋丁,永不加赋”。诏令一发,朝野上下一片称颂之声。
“汗阿玛案头都快要被贺表给淹了,”弘旦与弘曈坐在坤宁里,说话的是弘旦,“汗阿玛都快看不过来了。头两天还挨着每本扫两眼,眼下只叫大学士把折子拣一拣,督抚一分、中枢一分、八旗一分,随手抽一本看一看就归档。”
弘旦是微笑着说这话的,西北用兵,补给线极长,后勤比前线还累。主管户部的雍王固然忙得不可开交,作为总揽事务之一的皇太子,弘旦不但要知道后勤,还要知道前线情况、各地驻军哪处可以随时增援前线等等,同时还要对胤礽关心的所有事件都有个预案,真是比皇帝还忙。
前线战事结束,他一次放下了后勤、前线、调度三项事务,竟觉得说不出的轻松。
淑嘉看了儿子一眼,心道,恩典都叫你爹施完了,这个好人你是做不成了。“颂圣文章少有新意,观一知百,你阿玛事儿本就多,看得不耐烦了却不是常事儿?年年正旦上贺表,他哪一回全看完了?”
这话也就是自家人关起门来说说,是万万不能传到宫外的,否则胤礽不免会得一个不重视臣下的名头。
弘旦道:“这些场面上的事儿,做的、看的都知道是个面子事儿,少了它们却又是不行的。”
弘曈有些抑郁,他现在有妻有子,生活如意,事业就略有不足了。不说做了皇太子的弘旦早就听政议政,就是弘晰这个异母所出的庶兄,也到前线去镀了一回金,回来又参与到了理藩院对藏政策的制定中来,捞足了政治资本,内务府已经在宫外给他盖贝勒府了。
反观他本人,每日就是跟着听人家讨论得口沫横飞,什么事儿也不用他管。有心展现能力,却没有舞台,真是@¥!%……
淑嘉已经注意到这个儿子了,问他:“你呢?苏日格怎么样啦?”
苏日格便是弘曈的长子,还没满周岁,尚未得赐名,孩子母亲是蒙人,就起了个蒙语的小名儿。苏日格是音译,意译过来就是“成群”,有祈求子孙满堂之意。
相较之下,苏日格的小叔叔就没有个正式的名字,一般的称呼就是“八阿哥”,正式叫“皇八子”。
说到孩子,弘旦的眼睛就晦黯了,他掩饰得好,表情倒还得体。
提到儿子,弘曈也振奋了一下:“他才多大啊?整天吃了睡睡了吃的。”用不屑的口气掩饰了为人父的得意与骄傲。
“你在这他这么大的时候也是这样儿的,谁也别笑谁!”淑嘉笑骂一句,“小孩子都是这样的,你都做了阿玛了,还这样孩子气。”
弘曈心中一动,顺口道:“就算做了玛法,我还是额娘的儿子,”又自言自语,“镇日闲着,确也难受。”
不等淑嘉开口,弘旦已经截住了他:“听政的时候你不是也站班在朝?多动动脑子,总有一得。”
母亲能够影响父亲,这是朝野的共识,弘曈铁了心要抓住这个机会,于是冷笑道:“纸上谈兵有什么用?我便只是看着听着?”
淑嘉只看不说话,弘旦无奈了,低声道:“你想要什么差使?你先头没办过差使,大事儿轮不到你去办,也只好从小事儿入手。太琐碎的事情交给你,岂不降了你的身份?我早就留意上了。”
淑嘉这才说:“这话是正理,甭管办什么使,有你们叔王在,还有弘晰,刚入手,必是协办的。”
“那我也不怕,老手也是从新手来的。”
淑嘉就看向弘旦,弘旦的无奈程度加深了:“我回去给他想想办法。只是有一样,吏部、户部的事儿,你且不要插手,接下来就是招骂的差使了,我还使不得他去呢。”最后一句却是对淑嘉说的。
淑嘉默默地想,永不加赋之后估计就是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了,果然是一个招骂的差使啊!不由点点头:“是这个理儿。”
弘曈想的却是,富贵险中求:“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等着我呢?便是招骂,也没什么。”
淑嘉很是不乐,没有做母亲的想让儿子火中取栗的。史上雍正大概是清帝中被骂得最惨的,他做过什么天理不容的事情了么?在淑嘉对清史有限的了解中,雍正值得大书特书的就是内政。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差正是雍正政绩中的重点,当从这名字上头,你就能知道,他把读书人、文化人给得罪惨了。这些掌握了话语权的人绝不会给他说好话。
弘旦却是心头一动,又摇摇头:“还要看汗阿玛的意思。”
——————————————————————————————————————————
胤礽的意思,居然是:“你去户部,帮你四叔的忙,多跟你四叔学一学。”
天上掉下块儿大馅儿饼来!弘曈的眼睛充满了惊喜,巨大声地道:“儿子一定不辜负阿信任!”
胤礽被他吓了一跳:“都做阿玛的人了,还这样毛毛躁躁的。到了户部就不许再这样了,要沉着稳重,知不知道?”
弘曈的眼睛亮晶晶地,一个劲儿地点头:“儿子明白。”
胤礽被他逗乐了,这货小时候就是这样儿的,那一回给了他一柄镶宝石的匕首,他就是这样的表情。胤礽忍不住伸出手来揉了揉弘曈的头顶,弘曈的眼珠子瞬间睁大。嘴角又咧出笑来,这馅饼的味道还不错嘛。
烫出一嘴的燎泡来!
弘曈傻眼地看着眼前的一堆账本儿,傻乎乎地问了他四叔一句:“四叔,这是做什么?”
西北不用打仗了,雍王松了一口气,统计完了奖励与抚恤数字,西北战事在他这里就只剩下“预备一点突出事件的经费”这一项了。反正盐税已经推行全国了,这一点儿闲钱还是有的。
没想到他二哥又给他找了一样差使——帮忙带孩子!
雍王松下去的那一口气又提到了胸口憋着。
弘曈还是很有干劲的,这一点让他四叔颇为满意,愿意干活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很是热心地召集了户部上下,给弘曈介绍:满汉尚书、满汉左右侍郎、郎中、笔帖式、主事……一拨一拨上来。
“一时半会儿记不住也不碍的,多看几天就记得了。我这里有一份户部官员名单,等会儿你拿去看。”
弘旦已经提前给过了,弘曈隐下此节,只说:“那侄儿就先谢过四叔啦。”
雍王咳嗽一声,点点头:“你跟我来。”他得先检查侄子的数学水平现在到什么样儿了,然后才能决定怎么带这个侄子。老天保佑,弘曈还是识数的。雍王给弘曈先简单介绍了户部的内部结构,户部人员还是很多的。还有全国账务分为几部分,各自的账要怎么算。又有,凡军费等从哪里拨。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教一些简单的统计学知识给弘曈,又给他配了一把算盘。又调了好手来,给他讲一讲怎么样打算盘:“这个你不用太熟,知道怎么算就行了,极少用得着你亲自去看,不过总要知道一点。”
接着就是就是看账本儿,弘曈很是郁闷:“四叔,这些不能慢慢儿看么?眼下是免赋又不是加赋。”
雍王很没好气地道:“你以为户部就是看仓库的么?这些要是看不懂,叫底下人哄了你都不知道!”开始教,这样记是收、这样记是支,又要怎么核对。
弘曈脑子挺好使,不多会儿就学会了。他四叔表示了满意,就带着他去处理本部事务。这其中就有“永不加赋”的后续问题,永不加赋,就是丁赋已经固定了,现在要为“摊丁入亩”作准备。
出乎弘曈意料的是,听起来很威风的工作做起来实在枯燥得让人想死!全国有多少土地,田分几等,不同的田地摊入丁银的比例有什么样不同;还有地区差的问题,不同省份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这里面要怎么处理才能显得公正?
他唯一能提出来的见解就是:“日后若有新开出来的田地,岂不是不用摊进丁银?万一百姓趋利,尽开新田而抛荒旧田怎么办?”
雍王在认真考虑:“这倒是了。新垦田,依其丰腴程度,在当地同等土地缴多少税,新垦田就缴多少税。”
提出了建议性意见,弘曈就把讨厌的统计学抛到了脑后,很是热心地听着施世纶说的:“推行新政需能吏坐镇一方。”他也忍住了没开口。
没想到会议结束的时候,他四叔抛给他一大堆账本儿:“这些你用心看看,照说户部的账本是不能带回家的,你尽力在部里多看一点儿。你既是来掌管户部的,就不能光知道一年收了多少税,还得知道各省各道的具体情形,不然就办不好差使。比如苏浙受灾与蒙古受灾,对国家影响就不一样。”
弘曈傻愣愣地看着一堆账本儿,听他四叔说:“先看这些,看完了我再拿旁的给你。御下之术,你也不用我教,在这户部要想干出成绩来,光会制衡还不行,还得靠手上的硬本事。”
弘曈:“……”
从此两位四爷就在这户部里教学相长了。
成家的儿子都立了业,胤礽大感安慰,时时向淑嘉夸赞儿子们:“弘旦周到老练,弘晰沉着,便是弘曈也能用心办差。”
然而在儿子面前,他又板起脸来:“你们尚需努力。学如逆水行舟,办差也是如此。要不骄不躁,多向叔王们学习。”
两相对比,委实令人发笑。
——————————————————————————————————————————
长泰六年下半年到长泰七年,是胤礽这些年来过得最舒服的一段时光。
新出生的小儿子仿佛给他带来了无限的活力,也是,看到香喷喷的小婴儿,不免想起初次做父亲时候的事情,那时候他还年轻,心理也就觉得自己现在也很年轻。即使他的唇上已经蓄起了坏师爷的标志性胡须,即使他孙子都比这个小儿子还大了。
接下来的工作有许多都是准备了好长时间只等执行的,是以胤礽真的是闲了下来,居然有时候跑到坤宁宫里来看儿子女儿。
十月里,胤礽又携全家搬回了宫里居住。坤宁宫与乾清宫之间的这一点距离对于胤礽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这不,他又来了。
乌云珠脱了鞋子,跪坐在南沿炕上,手里拎着个五彩斑斓的绣球,球底正中垂着杏黄的穗子。穗子底下一尺,是她弟弟的两只胖手。小八被仰面放在炕上,两只小手已经抱出了襁褓,一伸一伸地想够绣球。
乌云珠左手捂着嘴巴偷笑,右手拎着绣球,一提一提地。先慢慢放下,等小八的小胖爪快要抓到穗子的时候猛地往上一抽。小八抓了个空,胖手落了下来,她再把绣球往下降一降。如是往复。
直到小八的咿咿呀呀变成呜呜,四格格看不过去了:“唉呀,你别逗他了,别弄哭了。”
话音刚落,胤礽已经过来抱起儿子了,姿势那是相当标准:“乖儿子,不哭啊。”掂了一掂,小八一伸手,抓着他的前襟拉来拉去,他也不恼,对着儿子扮鬼脸,四格格痛苦地扭过了脸,乌云珠睁大了眼。
淑嘉拍拍四格格的肩膀:“你们去看看三丫头吧。”四格格看乌云珠穿了鞋子,与她一道告辞去看三公主。三公主的婚期定在来年春天,待嫁的姑娘脸皮薄,出来走动总免不了被打趣儿,故而除了请安,便少往各处去了。
看女儿们走了,淑嘉这才说胤礽:“你今儿尤其高兴?”得意忘形了都。
胤礽居然还点头了:“那是,”把儿子给乳母抱着,回头对淑嘉说,“今儿他们把驻藏大臣的事儿草拟了出来。”这些项目如果真的达成,西藏就不止是羁縻了,虽然也不算是直接统治,与中央的关系也紧密了很多!
淑嘉对这个很感兴趣,也一脸欣然:“是么?”
胤礽搓搓手,絮絮地说起他在西藏的措施,不外是对藏地从政治(选派驻藏大臣)、经济(收取一个固定数目的税款)、军事(驻扎一队两千人的军队于拉萨,名曰保护达-赖喇嘛不再受诸如本次准部这样的侵扰,理由说得正气凛然)、文化(允许藏区头人子弟二十人赴京学习)等。
淑嘉问道:“你不是说过,藏地之重要,在于两位活佛么?怎么……这些没涉及他们?”
胤礽的笑容变成叹息:“两位活佛在藏地被奉为神明,岂是能够轻易动的?”压低了声音,“便是那个假喇嘛,没坐实他是假喇嘛之前,汗阿玛也只能优容了他。即使已经查明那是假喇嘛了,拉汗藏将他解递进京,不特藏地,走到青海,还有信徒鼓噪,不令东行。”差点引起另一次起义,可见影响有多大了!怎么能够随便去挑战他们的权威?
本来政府也不是特别怕这个的,却有一个准部还在虎视眈眈,一个处理不好,就给了准部以借口。这个后果可就严重了。
淑嘉还记得后来形成定制是怎么弄的,中央给金印金册,活佛才算是合法,金瓶掣签也是要中央到员“监票”才有效。
迂回地道:“上回听弘晰说,藏地择活佛,常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思。曾有一回藏地择活佛,有一王公欲以自重者,使寻访灵童之喇嘛说王妃正怀着的就是活佛,也是不幸,王妃生下来的居然是个女孩儿。万一生的是男孩儿,其父心术不正,这可怎么使得?就是日后查出来是假的,也不是什么有趣的事儿。”
这话是戳中了胤礽的心事,仓央嘉措在政事上就是第巴的傀儡,多少对抗中央的命令就是第巴发出的?自言自语道:“如何杜绝呢?朕使人去寻访灵童怕是不行的……”
淑嘉不再插话了,言多有失,而且胤礽一旦注意到了这件事情,就不用担心他想不出办法来。
果然,没几天,据来请安的弘晰说:“汗阿玛又令我们添了几条,要颁册印给活佛呢。”
史上清廷就是这样干的,没向他们打申请的活佛,他们就不承认那是真的。政治智慧方面,后来人真不必为古人担忧。至少,不用为现在的古人担忧。胤礽也没有蛮干,关于这些条件的商定,他特意令与两位活佛通过了声气,讨价还价之后方定下了这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条件。
长泰七年,正月,驻藏条例正式颁布。胤礽也令内务府赶制了现任班-禅与达-赖的金册、金印,与宫缎、闪缎、蟒缎、茶叶、银两、经书等物,一道由颁旨钦差与驻藏大臣带去。
由于没有让藏地“改土归流”,实际上中央的税收只是在当年拉藏汗所定税制的基础上朝廷完善,同时又有所减少,藏地的经济负担是减少的。驻藏大臣名义上与两位活佛地位相等,实际上对于藏地事务并不插手很多,就是定期跟大家聚个餐,收个税,偶尔还帮大家向中央请个封赏什么的。
相互之间相处倒也和谐。
四月末,允祥终于与两位活佛的特使、缴旨钦差等回到了京城。令京中大松一口气的是,两位活佛的特使还带来了活佛们的礼物与感谢信,他们两个接受了册封!
大局定矣!
允祉又上下串连,与贝子苏努、大学士马齐、李光地等上表,请加皇帝尊号。
加尊号这种事情,只要皇帝活着,并且活得足够长,总是少不了的。尤其是有了重大“功业”的时候,更是要给自己写个表扬信让大家都知道。
这一回胤礽却拒绝了,他的内心是不无得意的,西藏虽未设流官,却也称得上是拓土有功,只是:“我登基未足十年,这就上尊号,未免显得轻狂,”搓搓手,“再过个三、五年,我再做两件大事,这尊号加得才是实至名归呢。”
淑嘉:“……”这货自己给自己写表扬信都计划好了,真是不要脸啊!从胤礽的话里透出的意思来看,她绝对相信,即使允祉等不上表,胤礽自己觉得适合的时候,也会想办法进行自我表扬的。
————————————————————————————————————————
喜事一件接着一件,过了一个不太喜欢的生日,嫁掉了便宜女儿三公主,一儿一孙相继摆了周岁宴。谢天谢地,他们度过了最容易夭折的一年,后来就看照顾得如何了。
儿子过了周岁,弘曈自己又当了差,整天与数字打交道,还管着财政。正在春风得意时,淑嘉看向他的目光却有了一点复杂,原因无他,前天紫裳汇报:“也是奴才疏忽了,这两天才知道,四爷……呃,收了个屋里人。”
淑嘉垂下了眼,不支持、不反对,只要不闹出事儿来就不表态,她眼下只有奉行这三不原则了。人有的时候总要向现实妥协,并且随着年纪的增长,越来越会奉行妥协之道。尤其对方是自己的儿子的时候,妥协的,多半是做父母的这一方。
从大方向上来说,弘曈又没有宠妾灭妻,人都没带到坤宁宫来走过场,显然都算不得小老婆序列,又让老婆生了长子。里里外外都挑不出毛病,淑嘉也是无法强求弘曈一夫一妻到底。
弘曈说到了兴头上,不小心漏了一句:“我跟四叔还在筹划着一件大事呢,到时候额娘就知道了。”说的也就仅止于此了,因为他还没有得到胤礽的明确答复,内容是不能泄漏的。
但是淑嘉很快就从胤礽那里知道了真相:“老四,”顿了一顿,特别说明是两个行四的家伙,“一齐上折,请天下火耗归公。真是有他们的,火耗之弊由来已久,是不是害民,全仗督抚廉洁与否。倒不如全数归公,官吏在这上头没什么可捞的,自然就会收手。也省得督抚累得要死,我见天儿地接到抱怨的折子。”
在胤礽的规定里,火耗是收到一成的,当然实际执行的时候,下面肯定会有多收的。但是,仅凭规定,每年全国税收就能稳增百分之十。以往这些钱都便宜了硕鼠。
淑嘉一脸震惊:“没了这项收入,光靠俸禄,底下人怎么活?”
胤礽得意地道:“还有养廉银子嘛!”
“冰敬炭敬从哪里出?”
你们在开玩笑么?火耗归公?养廉银子?你发的养廉银子绝对比不上他们贪的!火耗交给你们了,他们得了养廉银子,生活有着落了,就不会再贪了?是,是能克制住部分生活困难的人。但是你们不要忘了,他们……有应酬,这个数目绝对不会小。让他自己掏腰包来孝敬上锋?
京里冰敬、炭敬都是要从这些苛捐杂税里面出的,他们肯定还会再立名目,另收税费。可以试目以待。
胤礽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人,马上反应过来了,冷道:“给了养廉银子,就是给他们添了俸禄,够他们过得好好的啦。要是为了钻营而贪腐,难道我就没有雷霆手段?”
淑嘉:……下面就不是她能够参与讨论的了。
胤礽踌躇满志,借口军事上的胜利,又有皇后生子等等利好消息,所以要与大家同乐,故尔下诏“盛世滋丁,永不加赋”。诏令一发,朝野上下一片称颂之声。
“汗阿玛案头都快要被贺表给淹了,”弘旦与弘曈坐在坤宁里,说话的是弘旦,“汗阿玛都快看不过来了。头两天还挨着每本扫两眼,眼下只叫大学士把折子拣一拣,督抚一分、中枢一分、八旗一分,随手抽一本看一看就归档。”
弘旦是微笑着说这话的,西北用兵,补给线极长,后勤比前线还累。主管户部的雍王固然忙得不可开交,作为总揽事务之一的皇太子,弘旦不但要知道后勤,还要知道前线情况、各地驻军哪处可以随时增援前线等等,同时还要对胤礽关心的所有事件都有个预案,真是比皇帝还忙。
前线战事结束,他一次放下了后勤、前线、调度三项事务,竟觉得说不出的轻松。
淑嘉看了儿子一眼,心道,恩典都叫你爹施完了,这个好人你是做不成了。“颂圣文章少有新意,观一知百,你阿玛事儿本就多,看得不耐烦了却不是常事儿?年年正旦上贺表,他哪一回全看完了?”
这话也就是自家人关起门来说说,是万万不能传到宫外的,否则胤礽不免会得一个不重视臣下的名头。
弘旦道:“这些场面上的事儿,做的、看的都知道是个面子事儿,少了它们却又是不行的。”
弘曈有些抑郁,他现在有妻有子,生活如意,事业就略有不足了。不说做了皇太子的弘旦早就听政议政,就是弘晰这个异母所出的庶兄,也到前线去镀了一回金,回来又参与到了理藩院对藏政策的制定中来,捞足了政治资本,内务府已经在宫外给他盖贝勒府了。
反观他本人,每日就是跟着听人家讨论得口沫横飞,什么事儿也不用他管。有心展现能力,却没有舞台,真是@¥!%……
淑嘉已经注意到这个儿子了,问他:“你呢?苏日格怎么样啦?”
苏日格便是弘曈的长子,还没满周岁,尚未得赐名,孩子母亲是蒙人,就起了个蒙语的小名儿。苏日格是音译,意译过来就是“成群”,有祈求子孙满堂之意。
相较之下,苏日格的小叔叔就没有个正式的名字,一般的称呼就是“八阿哥”,正式叫“皇八子”。
说到孩子,弘旦的眼睛就晦黯了,他掩饰得好,表情倒还得体。
提到儿子,弘曈也振奋了一下:“他才多大啊?整天吃了睡睡了吃的。”用不屑的口气掩饰了为人父的得意与骄傲。
“你在这他这么大的时候也是这样儿的,谁也别笑谁!”淑嘉笑骂一句,“小孩子都是这样的,你都做了阿玛了,还这样孩子气。”
弘曈心中一动,顺口道:“就算做了玛法,我还是额娘的儿子,”又自言自语,“镇日闲着,确也难受。”
不等淑嘉开口,弘旦已经截住了他:“听政的时候你不是也站班在朝?多动动脑子,总有一得。”
母亲能够影响父亲,这是朝野的共识,弘曈铁了心要抓住这个机会,于是冷笑道:“纸上谈兵有什么用?我便只是看着听着?”
淑嘉只看不说话,弘旦无奈了,低声道:“你想要什么差使?你先头没办过差使,大事儿轮不到你去办,也只好从小事儿入手。太琐碎的事情交给你,岂不降了你的身份?我早就留意上了。”
淑嘉这才说:“这话是正理,甭管办什么使,有你们叔王在,还有弘晰,刚入手,必是协办的。”
“那我也不怕,老手也是从新手来的。”
淑嘉就看向弘旦,弘旦的无奈程度加深了:“我回去给他想想办法。只是有一样,吏部、户部的事儿,你且不要插手,接下来就是招骂的差使了,我还使不得他去呢。”最后一句却是对淑嘉说的。
淑嘉默默地想,永不加赋之后估计就是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了,果然是一个招骂的差使啊!不由点点头:“是这个理儿。”
弘曈想的却是,富贵险中求:“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等着我呢?便是招骂,也没什么。”
淑嘉很是不乐,没有做母亲的想让儿子火中取栗的。史上雍正大概是清帝中被骂得最惨的,他做过什么天理不容的事情了么?在淑嘉对清史有限的了解中,雍正值得大书特书的就是内政。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差正是雍正政绩中的重点,当从这名字上头,你就能知道,他把读书人、文化人给得罪惨了。这些掌握了话语权的人绝不会给他说好话。
弘旦却是心头一动,又摇摇头:“还要看汗阿玛的意思。”
——————————————————————————————————————————
胤礽的意思,居然是:“你去户部,帮你四叔的忙,多跟你四叔学一学。”
天上掉下块儿大馅儿饼来!弘曈的眼睛充满了惊喜,巨大声地道:“儿子一定不辜负阿信任!”
胤礽被他吓了一跳:“都做阿玛的人了,还这样毛毛躁躁的。到了户部就不许再这样了,要沉着稳重,知不知道?”
弘曈的眼睛亮晶晶地,一个劲儿地点头:“儿子明白。”
胤礽被他逗乐了,这货小时候就是这样儿的,那一回给了他一柄镶宝石的匕首,他就是这样的表情。胤礽忍不住伸出手来揉了揉弘曈的头顶,弘曈的眼珠子瞬间睁大。嘴角又咧出笑来,这馅饼的味道还不错嘛。
烫出一嘴的燎泡来!
弘曈傻眼地看着眼前的一堆账本儿,傻乎乎地问了他四叔一句:“四叔,这是做什么?”
西北不用打仗了,雍王松了一口气,统计完了奖励与抚恤数字,西北战事在他这里就只剩下“预备一点突出事件的经费”这一项了。反正盐税已经推行全国了,这一点儿闲钱还是有的。
没想到他二哥又给他找了一样差使——帮忙带孩子!
雍王松下去的那一口气又提到了胸口憋着。
弘曈还是很有干劲的,这一点让他四叔颇为满意,愿意干活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很是热心地召集了户部上下,给弘曈介绍:满汉尚书、满汉左右侍郎、郎中、笔帖式、主事……一拨一拨上来。
“一时半会儿记不住也不碍的,多看几天就记得了。我这里有一份户部官员名单,等会儿你拿去看。”
弘旦已经提前给过了,弘曈隐下此节,只说:“那侄儿就先谢过四叔啦。”
雍王咳嗽一声,点点头:“你跟我来。”他得先检查侄子的数学水平现在到什么样儿了,然后才能决定怎么带这个侄子。老天保佑,弘曈还是识数的。雍王给弘曈先简单介绍了户部的内部结构,户部人员还是很多的。还有全国账务分为几部分,各自的账要怎么算。又有,凡军费等从哪里拨。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教一些简单的统计学知识给弘曈,又给他配了一把算盘。又调了好手来,给他讲一讲怎么样打算盘:“这个你不用太熟,知道怎么算就行了,极少用得着你亲自去看,不过总要知道一点。”
接着就是就是看账本儿,弘曈很是郁闷:“四叔,这些不能慢慢儿看么?眼下是免赋又不是加赋。”
雍王很没好气地道:“你以为户部就是看仓库的么?这些要是看不懂,叫底下人哄了你都不知道!”开始教,这样记是收、这样记是支,又要怎么核对。
弘曈脑子挺好使,不多会儿就学会了。他四叔表示了满意,就带着他去处理本部事务。这其中就有“永不加赋”的后续问题,永不加赋,就是丁赋已经固定了,现在要为“摊丁入亩”作准备。
出乎弘曈意料的是,听起来很威风的工作做起来实在枯燥得让人想死!全国有多少土地,田分几等,不同的田地摊入丁银的比例有什么样不同;还有地区差的问题,不同省份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这里面要怎么处理才能显得公正?
他唯一能提出来的见解就是:“日后若有新开出来的田地,岂不是不用摊进丁银?万一百姓趋利,尽开新田而抛荒旧田怎么办?”
雍王在认真考虑:“这倒是了。新垦田,依其丰腴程度,在当地同等土地缴多少税,新垦田就缴多少税。”
提出了建议性意见,弘曈就把讨厌的统计学抛到了脑后,很是热心地听着施世纶说的:“推行新政需能吏坐镇一方。”他也忍住了没开口。
没想到会议结束的时候,他四叔抛给他一大堆账本儿:“这些你用心看看,照说户部的账本是不能带回家的,你尽力在部里多看一点儿。你既是来掌管户部的,就不能光知道一年收了多少税,还得知道各省各道的具体情形,不然就办不好差使。比如苏浙受灾与蒙古受灾,对国家影响就不一样。”
弘曈傻愣愣地看着一堆账本儿,听他四叔说:“先看这些,看完了我再拿旁的给你。御下之术,你也不用我教,在这户部要想干出成绩来,光会制衡还不行,还得靠手上的硬本事。”
弘曈:“……”
从此两位四爷就在这户部里教学相长了。
成家的儿子都立了业,胤礽大感安慰,时时向淑嘉夸赞儿子们:“弘旦周到老练,弘晰沉着,便是弘曈也能用心办差。”
然而在儿子面前,他又板起脸来:“你们尚需努力。学如逆水行舟,办差也是如此。要不骄不躁,多向叔王们学习。”
两相对比,委实令人发笑。
——————————————————————————————————————————
长泰六年下半年到长泰七年,是胤礽这些年来过得最舒服的一段时光。
新出生的小儿子仿佛给他带来了无限的活力,也是,看到香喷喷的小婴儿,不免想起初次做父亲时候的事情,那时候他还年轻,心理也就觉得自己现在也很年轻。即使他的唇上已经蓄起了坏师爷的标志性胡须,即使他孙子都比这个小儿子还大了。
接下来的工作有许多都是准备了好长时间只等执行的,是以胤礽真的是闲了下来,居然有时候跑到坤宁宫里来看儿子女儿。
十月里,胤礽又携全家搬回了宫里居住。坤宁宫与乾清宫之间的这一点距离对于胤礽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这不,他又来了。
乌云珠脱了鞋子,跪坐在南沿炕上,手里拎着个五彩斑斓的绣球,球底正中垂着杏黄的穗子。穗子底下一尺,是她弟弟的两只胖手。小八被仰面放在炕上,两只小手已经抱出了襁褓,一伸一伸地想够绣球。
乌云珠左手捂着嘴巴偷笑,右手拎着绣球,一提一提地。先慢慢放下,等小八的小胖爪快要抓到穗子的时候猛地往上一抽。小八抓了个空,胖手落了下来,她再把绣球往下降一降。如是往复。
直到小八的咿咿呀呀变成呜呜,四格格看不过去了:“唉呀,你别逗他了,别弄哭了。”
话音刚落,胤礽已经过来抱起儿子了,姿势那是相当标准:“乖儿子,不哭啊。”掂了一掂,小八一伸手,抓着他的前襟拉来拉去,他也不恼,对着儿子扮鬼脸,四格格痛苦地扭过了脸,乌云珠睁大了眼。
淑嘉拍拍四格格的肩膀:“你们去看看三丫头吧。”四格格看乌云珠穿了鞋子,与她一道告辞去看三公主。三公主的婚期定在来年春天,待嫁的姑娘脸皮薄,出来走动总免不了被打趣儿,故而除了请安,便少往各处去了。
看女儿们走了,淑嘉这才说胤礽:“你今儿尤其高兴?”得意忘形了都。
胤礽居然还点头了:“那是,”把儿子给乳母抱着,回头对淑嘉说,“今儿他们把驻藏大臣的事儿草拟了出来。”这些项目如果真的达成,西藏就不止是羁縻了,虽然也不算是直接统治,与中央的关系也紧密了很多!
淑嘉对这个很感兴趣,也一脸欣然:“是么?”
胤礽搓搓手,絮絮地说起他在西藏的措施,不外是对藏地从政治(选派驻藏大臣)、经济(收取一个固定数目的税款)、军事(驻扎一队两千人的军队于拉萨,名曰保护达-赖喇嘛不再受诸如本次准部这样的侵扰,理由说得正气凛然)、文化(允许藏区头人子弟二十人赴京学习)等。
淑嘉问道:“你不是说过,藏地之重要,在于两位活佛么?怎么……这些没涉及他们?”
胤礽的笑容变成叹息:“两位活佛在藏地被奉为神明,岂是能够轻易动的?”压低了声音,“便是那个假喇嘛,没坐实他是假喇嘛之前,汗阿玛也只能优容了他。即使已经查明那是假喇嘛了,拉汗藏将他解递进京,不特藏地,走到青海,还有信徒鼓噪,不令东行。”差点引起另一次起义,可见影响有多大了!怎么能够随便去挑战他们的权威?
本来政府也不是特别怕这个的,却有一个准部还在虎视眈眈,一个处理不好,就给了准部以借口。这个后果可就严重了。
淑嘉还记得后来形成定制是怎么弄的,中央给金印金册,活佛才算是合法,金瓶掣签也是要中央到员“监票”才有效。
迂回地道:“上回听弘晰说,藏地择活佛,常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思。曾有一回藏地择活佛,有一王公欲以自重者,使寻访灵童之喇嘛说王妃正怀着的就是活佛,也是不幸,王妃生下来的居然是个女孩儿。万一生的是男孩儿,其父心术不正,这可怎么使得?就是日后查出来是假的,也不是什么有趣的事儿。”
这话是戳中了胤礽的心事,仓央嘉措在政事上就是第巴的傀儡,多少对抗中央的命令就是第巴发出的?自言自语道:“如何杜绝呢?朕使人去寻访灵童怕是不行的……”
淑嘉不再插话了,言多有失,而且胤礽一旦注意到了这件事情,就不用担心他想不出办法来。
果然,没几天,据来请安的弘晰说:“汗阿玛又令我们添了几条,要颁册印给活佛呢。”
史上清廷就是这样干的,没向他们打申请的活佛,他们就不承认那是真的。政治智慧方面,后来人真不必为古人担忧。至少,不用为现在的古人担忧。胤礽也没有蛮干,关于这些条件的商定,他特意令与两位活佛通过了声气,讨价还价之后方定下了这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条件。
长泰七年,正月,驻藏条例正式颁布。胤礽也令内务府赶制了现任班-禅与达-赖的金册、金印,与宫缎、闪缎、蟒缎、茶叶、银两、经书等物,一道由颁旨钦差与驻藏大臣带去。
由于没有让藏地“改土归流”,实际上中央的税收只是在当年拉藏汗所定税制的基础上朝廷完善,同时又有所减少,藏地的经济负担是减少的。驻藏大臣名义上与两位活佛地位相等,实际上对于藏地事务并不插手很多,就是定期跟大家聚个餐,收个税,偶尔还帮大家向中央请个封赏什么的。
相互之间相处倒也和谐。
四月末,允祥终于与两位活佛的特使、缴旨钦差等回到了京城。令京中大松一口气的是,两位活佛的特使还带来了活佛们的礼物与感谢信,他们两个接受了册封!
大局定矣!
允祉又上下串连,与贝子苏努、大学士马齐、李光地等上表,请加皇帝尊号。
加尊号这种事情,只要皇帝活着,并且活得足够长,总是少不了的。尤其是有了重大“功业”的时候,更是要给自己写个表扬信让大家都知道。
这一回胤礽却拒绝了,他的内心是不无得意的,西藏虽未设流官,却也称得上是拓土有功,只是:“我登基未足十年,这就上尊号,未免显得轻狂,”搓搓手,“再过个三、五年,我再做两件大事,这尊号加得才是实至名归呢。”
淑嘉:“……”这货自己给自己写表扬信都计划好了,真是不要脸啊!从胤礽的话里透出的意思来看,她绝对相信,即使允祉等不上表,胤礽自己觉得适合的时候,也会想办法进行自我表扬的。
————————————————————————————————————————
喜事一件接着一件,过了一个不太喜欢的生日,嫁掉了便宜女儿三公主,一儿一孙相继摆了周岁宴。谢天谢地,他们度过了最容易夭折的一年,后来就看照顾得如何了。
儿子过了周岁,弘曈自己又当了差,整天与数字打交道,还管着财政。正在春风得意时,淑嘉看向他的目光却有了一点复杂,原因无他,前天紫裳汇报:“也是奴才疏忽了,这两天才知道,四爷……呃,收了个屋里人。”
淑嘉垂下了眼,不支持、不反对,只要不闹出事儿来就不表态,她眼下只有奉行这三不原则了。人有的时候总要向现实妥协,并且随着年纪的增长,越来越会奉行妥协之道。尤其对方是自己的儿子的时候,妥协的,多半是做父母的这一方。
从大方向上来说,弘曈又没有宠妾灭妻,人都没带到坤宁宫来走过场,显然都算不得小老婆序列,又让老婆生了长子。里里外外都挑不出毛病,淑嘉也是无法强求弘曈一夫一妻到底。
弘曈说到了兴头上,不小心漏了一句:“我跟四叔还在筹划着一件大事呢,到时候额娘就知道了。”说的也就仅止于此了,因为他还没有得到胤礽的明确答复,内容是不能泄漏的。
但是淑嘉很快就从胤礽那里知道了真相:“老四,”顿了一顿,特别说明是两个行四的家伙,“一齐上折,请天下火耗归公。真是有他们的,火耗之弊由来已久,是不是害民,全仗督抚廉洁与否。倒不如全数归公,官吏在这上头没什么可捞的,自然就会收手。也省得督抚累得要死,我见天儿地接到抱怨的折子。”
在胤礽的规定里,火耗是收到一成的,当然实际执行的时候,下面肯定会有多收的。但是,仅凭规定,每年全国税收就能稳增百分之十。以往这些钱都便宜了硕鼠。
淑嘉一脸震惊:“没了这项收入,光靠俸禄,底下人怎么活?”
胤礽得意地道:“还有养廉银子嘛!”
“冰敬炭敬从哪里出?”
你们在开玩笑么?火耗归公?养廉银子?你发的养廉银子绝对比不上他们贪的!火耗交给你们了,他们得了养廉银子,生活有着落了,就不会再贪了?是,是能克制住部分生活困难的人。但是你们不要忘了,他们……有应酬,这个数目绝对不会小。让他自己掏腰包来孝敬上锋?
京里冰敬、炭敬都是要从这些苛捐杂税里面出的,他们肯定还会再立名目,另收税费。可以试目以待。
胤礽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人,马上反应过来了,冷道:“给了养廉银子,就是给他们添了俸禄,够他们过得好好的啦。要是为了钻营而贪腐,难道我就没有雷霆手段?”
淑嘉:……下面就不是她能够参与讨论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