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皇后还在的时候,魏文帝对她是格外宠爱,连带着对殷戈止和南平也比别的皇子公主更加爱重。石氏当时只是贵妃,自己被冷落也就罢了,谁曾想自己的儿子也不得皇帝器重。大皇子从小住东宫,可玦儿直到成年,都一直住在她这里,连教学太师都用的是皇帝给大皇子挑剩下的!
对这种情况,石氏是不甘心的,一早就在背地里谋划,先皇后一死,她便想着法子让哥哥助她登上后位,又费尽千辛万苦,才将玦儿扶上了太子之位。该用的法子都用了,从来没有心慈手软的时候。好不容易走到今天这一步,若皇帝还有废太子之心,那她只能铤而走险了!
后宫的女人是悲哀的,一生都在为家族荣誉和自己的地位而活,尤其是不受宠的女人,心里早就没了少女对感情的憧憬,有的只是浓浓的怨念,和对权势的欲望。
魏文帝恍然未觉,他犹自在沉思,气太子不中用,却也忌惮殷戈止的能力。
关清越潜逃在外,关家冤案的真相又一点点浮出水面,虽然与此同时,吴国使臣好说话了很多。但魏文帝很担心,他总觉得自己的龙椅旁边有人在虎视眈眈,叫他吃不好睡不好,龙体抱恙难康。
“父皇。”
御书房里,殷戈止长身玉立,双手捧着奏折,表情平静地道:“关家旧案,牵扯其中的官员一共六十八人,其中三十位尚在朝野,根据所为之事,儿臣定了他们该有的惩罚,并着罪名一起记录在案,请父皇过目。”
眼睛盯着他,魏文帝的表情有点难看:“牵扯的人太多了,沉璧,你可听过一个词?叫‘罪不责众’!”
“儿臣从未认可过这个词。”抬眼看向上头,殷戈止眼神执拗地道:“罪就当责,一人罪责一人,百人罪,责百人。既然父皇当初可以因一人之罪屠杀关家百余人,那如今又怎会定不下这六十八人的罪过?”
微微一噎,魏文帝又咳嗽起来,脸上的神情甚为疲惫,拍着桌子,颇为恼怒地道:“你这孩子,为什么偏要跟朕作对呢?”
“儿臣并非想与父皇为难。”微微拱手,殷戈止道:“儿臣只是求个公道,关家无罪,有功无数却含冤三年,满门尽没,父皇何以还觉关清越越狱有罪?她若是都没活下来,父皇连恕罪的机会都没有。”
“放肆!”低斥一声,魏文帝脸色难看至极:“朕恕什么罪?朕没有罪!”
“马上便是殷氏皇族祭祖大典了。”压根没听他说话,殷戈止自顾自地道:“儿臣已经与奉常大人商量过,为表对关家的歉意,还望父皇在祭祖大典上昭告天下,关家无罪。”
“什么?!”一拍扶手站了起来,魏文帝气得浑身发抖:“你要朕当着列祖列宗的面认错!”
“不应该?”冷了脸色,殷戈止表情凝重地看着他道:“父皇登基刚立,明王爷为乱,朝中一半官员倒戈,是关将军带着十万士兵勤王于澧都,护得父皇皇位稳固!吴国屡犯我边境,在职将领皆只愿享福不愿打仗,是关将军二话不说上阵杀敌,守我大魏边境几年安生!南乞之战,粮草不济,兵力不足,是关家丝毫不退,死守城池,才没让吴国夺下南乞城,威胁我澧都腹地!”
魏文帝有些慌乱地移开视线,缓缓地在龙位上坐了下去。
殷戈止清冷的声音里带了些颤抖:“他是个值得尊敬的人,平昌一战,儿臣有错。儿臣应该多点人情味,多信他一分,不将书信传回澧都,兴许父皇也就没借口那么快杀了他了。”
可那时的他,遇事情是半分情面也不讲的,管是功勋震主的关苍海,还是别的什么人,只要犯了事,证据到了他手里,他都会秉公办理。却不曾想,他秉公了,别人不会秉公。这肮脏的皇权下头,藏着的是对忠臣的杀心!
“儿臣愿意与父皇一起向列祖列宗请罪,向关家认错。”喉结上下滚动,殷戈止看着魏文帝道:“只请父皇,别再顾及皇家的颜面。”
魏文帝听得沉默,眼珠子缓缓地左右转动,良久之后才问了一句:“朕要是不肯呢?”
“父皇最喜欢的,是手中的权力吧?”早料到他这个回答,殷戈止轻笑,神色更加冷漠:“不管是兵权还是别的大权,您一向牢牢握在自己手里,从不假手于人。”
轻轻哼了一声,魏文帝看着桌上的玉玺,算是默认。
“既然如此,那恕儿臣斗胆。”微微颔首,殷戈止道:“从知道关家冤案开始,儿臣就想好了,父皇要是一意孤行,那儿臣就只能与父皇一战了。”
“哦?”冷笑一声,魏文帝眯眼看着他:“你区区皇子,朕可是天子,你想拿什么跟朕一战?”
“很简单。”殷戈止垂眸:“来之前儿臣与吴国的太子商议好了,放儿臣归魏国,儿臣可以领军出征。同吴国一起抗宋。他对联合魏国也就一个条件,让儿臣挂帅。”
心里一紧,魏文帝皱眉,他亲自与吴国使臣谈过,条件的确是这个。
“父皇以为儿臣为什么仅一年就能归?”低笑一声,殷戈止道:“若不是胸有成竹,儿臣也不敢与父皇过招。此回吴魏两国联盟若是破裂,魏国会是什么下场,父皇心里清楚。”
齐国本就对魏国虎视眈眈,若是再惹吴国,到时候吴魏两国联合,先吞魏国,再抗宋,一举多得。本来吴国的选择就不止一个,能与魏国联合,已经算是魏国国祚深厚了。
有些恼怒,魏文帝道:“你就不怕你先死在这里?”
虎毒不食子,可他是人,人心可比老虎可怕多了。
殷戈止神色黯淡了些,背脊却挺得更直:“父皇想杀儿臣,是想靠这宫中禁卫?”
想起自家皇儿那恐怖至极的功夫,魏文帝有点心虚,表情镇定撑着场面,心里却是打起了鼓。
他要是先朝殷戈止下手,那就给了他造反的理由了。先不说朝中拥护他的人本就不少,就说禁卫,那陈卫尉可是东宫出身,虽然也算对他忠心耿耿吧,可对面要是殷沉璧的话,他能不能听话,还得另说。
有些慌神,魏文帝软了语气道:“血浓于水,毕竟是亲生的儿子,朕怎么可能舍得对你下手?可是沉璧啊,你不能因为父皇心软,就这般逼迫父皇啊。”
“五年之前,魏国的实力尚能与吴国媲美,甚至是略能胜之的。”微微皱眉,殷戈止语气沉重:“短短五年,魏国四处树敌,征伐不断,民不聊生。百姓出逃,国土荒芜,国力更是日渐衰弱,父皇都没想过原因吗?”
“朕怎么可能没想过?”魏文帝有些不服气:“朕一直问责朝中大臣,可能用的人越来越少了,朕每日有五个时辰都在批阅奏折,可有什么用呢?”
“当真是臣子无用的缘故?”殷戈止摇头:“是父皇独断专行、不肯放权、赏罚无度、是非不分、还以喜好提拔官员,这才导致朝中人才流失,无能干之人!”
魏文帝竖眉:“朕何至于你说的这般昏庸!”
“难道不是吗?”殷戈止叹息:“以赵旭为例,他本只是澧都文人,有些字画上的名气,父皇爱字画爱书法,便破格提升为内吏。因他善于奉承,短短两年便给他升了太尉!父皇,太尉可是三公之一啊,这等的官职,能这么给吗?”
有点心虚,魏文帝轻咳两声,没接话了。
“直到后来他被查出府里有尸体,父皇是怎么做的?让儿臣莫管,还说他委屈了!敢问父皇,太尉府后院的女尸,与您有干系么?”
“大胆!”拍案而起,皇帝怒道:“与朕能有什么干系?朕去他府上,从来只论字画,不论其他!”
“那父皇是何以偏私他至此?”殷戈止眼含嘲讽:“就因为他字写得合父皇心意?”
“你不懂!”魏文帝有些焦躁地道:“当今能沉下心写字的人本就不多,更何况他在颜体字上成就颇大,将来是要流于史册的!”
听得笑出了声,殷戈止摇头:“就因为这样,父皇便能包庇他杀人之过,难道还不算是非不分吗?”
魏文帝哑口无言,僵硬半晌,终于低头反思起来。
“儿臣执意要翻案,要父皇昭罪于列祖列宗,不是为了抹父皇的面子,是想最后拉魏国的一把,还魏国朝廷清正之风,热忠臣之血,留忠臣之心。只有这样,我大魏才有重新强盛的希望!”
这话殷戈止是第二遍说了,第一遍魏文帝不信,第二遍他却是不得不听。
御书房里安静了许久,沙漏都快到了底,就在殷戈止有些绝望,以为魏文帝要死不悔改的时候,他开口了,声音透着疲惫。
“罢了。”魏文帝道:“认错就认错,昭罪就昭罪吧,为了我魏国江山,朕愿意听你一言。”
心里一喜,殷戈止很是意外地看向他:“父皇此言当真?”
对这种情况,石氏是不甘心的,一早就在背地里谋划,先皇后一死,她便想着法子让哥哥助她登上后位,又费尽千辛万苦,才将玦儿扶上了太子之位。该用的法子都用了,从来没有心慈手软的时候。好不容易走到今天这一步,若皇帝还有废太子之心,那她只能铤而走险了!
后宫的女人是悲哀的,一生都在为家族荣誉和自己的地位而活,尤其是不受宠的女人,心里早就没了少女对感情的憧憬,有的只是浓浓的怨念,和对权势的欲望。
魏文帝恍然未觉,他犹自在沉思,气太子不中用,却也忌惮殷戈止的能力。
关清越潜逃在外,关家冤案的真相又一点点浮出水面,虽然与此同时,吴国使臣好说话了很多。但魏文帝很担心,他总觉得自己的龙椅旁边有人在虎视眈眈,叫他吃不好睡不好,龙体抱恙难康。
“父皇。”
御书房里,殷戈止长身玉立,双手捧着奏折,表情平静地道:“关家旧案,牵扯其中的官员一共六十八人,其中三十位尚在朝野,根据所为之事,儿臣定了他们该有的惩罚,并着罪名一起记录在案,请父皇过目。”
眼睛盯着他,魏文帝的表情有点难看:“牵扯的人太多了,沉璧,你可听过一个词?叫‘罪不责众’!”
“儿臣从未认可过这个词。”抬眼看向上头,殷戈止眼神执拗地道:“罪就当责,一人罪责一人,百人罪,责百人。既然父皇当初可以因一人之罪屠杀关家百余人,那如今又怎会定不下这六十八人的罪过?”
微微一噎,魏文帝又咳嗽起来,脸上的神情甚为疲惫,拍着桌子,颇为恼怒地道:“你这孩子,为什么偏要跟朕作对呢?”
“儿臣并非想与父皇为难。”微微拱手,殷戈止道:“儿臣只是求个公道,关家无罪,有功无数却含冤三年,满门尽没,父皇何以还觉关清越越狱有罪?她若是都没活下来,父皇连恕罪的机会都没有。”
“放肆!”低斥一声,魏文帝脸色难看至极:“朕恕什么罪?朕没有罪!”
“马上便是殷氏皇族祭祖大典了。”压根没听他说话,殷戈止自顾自地道:“儿臣已经与奉常大人商量过,为表对关家的歉意,还望父皇在祭祖大典上昭告天下,关家无罪。”
“什么?!”一拍扶手站了起来,魏文帝气得浑身发抖:“你要朕当着列祖列宗的面认错!”
“不应该?”冷了脸色,殷戈止表情凝重地看着他道:“父皇登基刚立,明王爷为乱,朝中一半官员倒戈,是关将军带着十万士兵勤王于澧都,护得父皇皇位稳固!吴国屡犯我边境,在职将领皆只愿享福不愿打仗,是关将军二话不说上阵杀敌,守我大魏边境几年安生!南乞之战,粮草不济,兵力不足,是关家丝毫不退,死守城池,才没让吴国夺下南乞城,威胁我澧都腹地!”
魏文帝有些慌乱地移开视线,缓缓地在龙位上坐了下去。
殷戈止清冷的声音里带了些颤抖:“他是个值得尊敬的人,平昌一战,儿臣有错。儿臣应该多点人情味,多信他一分,不将书信传回澧都,兴许父皇也就没借口那么快杀了他了。”
可那时的他,遇事情是半分情面也不讲的,管是功勋震主的关苍海,还是别的什么人,只要犯了事,证据到了他手里,他都会秉公办理。却不曾想,他秉公了,别人不会秉公。这肮脏的皇权下头,藏着的是对忠臣的杀心!
“儿臣愿意与父皇一起向列祖列宗请罪,向关家认错。”喉结上下滚动,殷戈止看着魏文帝道:“只请父皇,别再顾及皇家的颜面。”
魏文帝听得沉默,眼珠子缓缓地左右转动,良久之后才问了一句:“朕要是不肯呢?”
“父皇最喜欢的,是手中的权力吧?”早料到他这个回答,殷戈止轻笑,神色更加冷漠:“不管是兵权还是别的大权,您一向牢牢握在自己手里,从不假手于人。”
轻轻哼了一声,魏文帝看着桌上的玉玺,算是默认。
“既然如此,那恕儿臣斗胆。”微微颔首,殷戈止道:“从知道关家冤案开始,儿臣就想好了,父皇要是一意孤行,那儿臣就只能与父皇一战了。”
“哦?”冷笑一声,魏文帝眯眼看着他:“你区区皇子,朕可是天子,你想拿什么跟朕一战?”
“很简单。”殷戈止垂眸:“来之前儿臣与吴国的太子商议好了,放儿臣归魏国,儿臣可以领军出征。同吴国一起抗宋。他对联合魏国也就一个条件,让儿臣挂帅。”
心里一紧,魏文帝皱眉,他亲自与吴国使臣谈过,条件的确是这个。
“父皇以为儿臣为什么仅一年就能归?”低笑一声,殷戈止道:“若不是胸有成竹,儿臣也不敢与父皇过招。此回吴魏两国联盟若是破裂,魏国会是什么下场,父皇心里清楚。”
齐国本就对魏国虎视眈眈,若是再惹吴国,到时候吴魏两国联合,先吞魏国,再抗宋,一举多得。本来吴国的选择就不止一个,能与魏国联合,已经算是魏国国祚深厚了。
有些恼怒,魏文帝道:“你就不怕你先死在这里?”
虎毒不食子,可他是人,人心可比老虎可怕多了。
殷戈止神色黯淡了些,背脊却挺得更直:“父皇想杀儿臣,是想靠这宫中禁卫?”
想起自家皇儿那恐怖至极的功夫,魏文帝有点心虚,表情镇定撑着场面,心里却是打起了鼓。
他要是先朝殷戈止下手,那就给了他造反的理由了。先不说朝中拥护他的人本就不少,就说禁卫,那陈卫尉可是东宫出身,虽然也算对他忠心耿耿吧,可对面要是殷沉璧的话,他能不能听话,还得另说。
有些慌神,魏文帝软了语气道:“血浓于水,毕竟是亲生的儿子,朕怎么可能舍得对你下手?可是沉璧啊,你不能因为父皇心软,就这般逼迫父皇啊。”
“五年之前,魏国的实力尚能与吴国媲美,甚至是略能胜之的。”微微皱眉,殷戈止语气沉重:“短短五年,魏国四处树敌,征伐不断,民不聊生。百姓出逃,国土荒芜,国力更是日渐衰弱,父皇都没想过原因吗?”
“朕怎么可能没想过?”魏文帝有些不服气:“朕一直问责朝中大臣,可能用的人越来越少了,朕每日有五个时辰都在批阅奏折,可有什么用呢?”
“当真是臣子无用的缘故?”殷戈止摇头:“是父皇独断专行、不肯放权、赏罚无度、是非不分、还以喜好提拔官员,这才导致朝中人才流失,无能干之人!”
魏文帝竖眉:“朕何至于你说的这般昏庸!”
“难道不是吗?”殷戈止叹息:“以赵旭为例,他本只是澧都文人,有些字画上的名气,父皇爱字画爱书法,便破格提升为内吏。因他善于奉承,短短两年便给他升了太尉!父皇,太尉可是三公之一啊,这等的官职,能这么给吗?”
有点心虚,魏文帝轻咳两声,没接话了。
“直到后来他被查出府里有尸体,父皇是怎么做的?让儿臣莫管,还说他委屈了!敢问父皇,太尉府后院的女尸,与您有干系么?”
“大胆!”拍案而起,皇帝怒道:“与朕能有什么干系?朕去他府上,从来只论字画,不论其他!”
“那父皇是何以偏私他至此?”殷戈止眼含嘲讽:“就因为他字写得合父皇心意?”
“你不懂!”魏文帝有些焦躁地道:“当今能沉下心写字的人本就不多,更何况他在颜体字上成就颇大,将来是要流于史册的!”
听得笑出了声,殷戈止摇头:“就因为这样,父皇便能包庇他杀人之过,难道还不算是非不分吗?”
魏文帝哑口无言,僵硬半晌,终于低头反思起来。
“儿臣执意要翻案,要父皇昭罪于列祖列宗,不是为了抹父皇的面子,是想最后拉魏国的一把,还魏国朝廷清正之风,热忠臣之血,留忠臣之心。只有这样,我大魏才有重新强盛的希望!”
这话殷戈止是第二遍说了,第一遍魏文帝不信,第二遍他却是不得不听。
御书房里安静了许久,沙漏都快到了底,就在殷戈止有些绝望,以为魏文帝要死不悔改的时候,他开口了,声音透着疲惫。
“罢了。”魏文帝道:“认错就认错,昭罪就昭罪吧,为了我魏国江山,朕愿意听你一言。”
心里一喜,殷戈止很是意外地看向他:“父皇此言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