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梦令
《如梦令·雨洗青冥风露》
雨洗青冥风露。云外双星初度。回首草庐空,月妒别家私语。凝伫。凝伫。不似往日情绪。
...
...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三月,水润万物,雨生百谷。
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一夜,破晓时分方才见停。清晨,山中烟雾萦绕,氤氲于谷中竹海之间。晨风轻拂,竹叶婆娑,沙沙作响,伴着啾啾鸟鸣。绿波荡漾间,云雾渐渐淡去,竹林不远处山坳里一小小篱笆院渐渐清晰起来,从院中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动静。
仔细看去,院内正中靠山有连在一起的一大一小两间草庐,以木桩抬起,高出地面尺许。庐前院落右边有颗桃树,虬曲多姿,树下落满昨夜风雨的残红。
树下一个少年郎正持着笤帚在扫地,少年十四五岁的样子,但个头颇高,身形矫健,浓眉细眼,面长耳阔,虽称不上英俊倒也还算周正,且挺直的鼻梁下微抿的嘴唇棱如劲弓,色若朱丹,十分好看,一边嘴角微微上扬,让人看了忍不住心生亲近。但配上那双总是微微眯着的丹凤眼,没由来又隐隐透出一丝痞气。
“然哥儿,吃饭啦!”
“好嘞小翠姐,就扫完了”
少年匆匆把地上的落花扫净,转身跑入屋去。屋内桌前已经坐着一位面容清癯,萧疏轩举的老人,少年向其揖了一礼:
“师父早。”见老人微微颔首,方才落座。
看着面前的汤饼和野菜,少年虽然已是饥肠辘辘,但还是不敢立即开动,只能不停咽着口水。待小翠姐也坐下,老人方开口道:“吃罢。”少年这才大快朵颐起来。
少年名叫王然,自记事起便跟师父王稚川和小翠姐住在这风岐山谷中的草庐里。
风岐山幽谷纵横,风光绮丽,当地有民谣曰“风岐山,峰连天,峰像画,人似仙”,山中异石林立,山石形状酷似凤头,因而也有人称其为“凤栖山”。山下右侧有一村落,叫刘家屋村,约有二三十户人家。出了村口向东走上五里,便到了横渠镇。
王然还小尚不能言时,师父常常到镇里街上给人悬壶看诊,以易稻粮,凭着一手高明的医术,声名远扬。镇子里有富贵人家见王稚川术精岐黄,人又长得风姿隽爽、湛然若神,便提出将自家临街一间铺子租与他开医馆,也可将家里人接到镇上方便照顾。但王稚川以住在山里方便采药给拒绝了。等王然渐渐长大了,可以单独往来于山中和镇子之后,王稚川便对外称自己年岁已高,脚力不健,轻易不再给人看诊了。只是在家里提前配好一些医治常见病症的药,让王然去镇子发卖。
可王然看着师父神清气朗的样子,想想师父平日里上山采药,跑的比自己都快,吃的比自己这个半大小伙子多,觉得“年岁已高,脚力不健”真是个忒假的借口了,师父就是懒怠罢了。察觉到王然又在用略带鄙夷的眼神看着自己,王稚川赶紧瞪他一眼,然后正色道:“赶紧用完,然后去山里挖春笋。”
“哪有师父这样盘剥人的,我跟刘家五郎约好了今日去镇上看香会的。”王然不满的嘟囔一句。
“采完笋留些家里吃,剩下的拿到镇上发卖了,易些肉回来。”王稚川向王然说道。然后转头谄笑略带讨好的跟小翠道:“晚上做春笋烩肉可好。”
虽扎了妇人髻,但依旧俏丽可人的小翠抿嘴轻笑一声,道“好的”。两个浅浅梨涡颇为动人。
不仅懒怠,还馋食。王然忍不住又腹诽几句。但一想到那春笋烩肉的滋味,刚刚填饱的肚子又隐隐有些饥了。麻利放下空碗,王然到檐廊下背起竹篓,拿上小药锄,跟师父和小翠姐道了别,就往院外去了。刚走到篱笆门跟前,身后又传来师父可恶的声音:“顺道再去西边山上摘些春茶,谷雨茶的滋味可是顶好,不比那明前茶差。”
王然权当没听见,头也不回的快步走了。
沿着小路往南走了约有一盏茶的功夫,王然来到一片茂密的竹林前。刚刚还摇头晃脑,哼着小曲的少年登时正经起来。自小在这山中竹海旁长大,王然对挖笋已经十分熟稔,但在师父的教养下,还是习惯做事时凝神屏气,不挂杂念。先找到一株壮年竹子,细细打量最下盘竹枝的方向,对应平行的地里就是此竹竹鞭的位置了,找到泥土松软,微微隆起的地方,就可以开挖了。拿出药锄,沿着隆起的地面轻轻挖下去,就能见着被笋衣包的严严实实的笋。小心刨开土,对准根部用力一锄,一颗新鲜春笋便进篓了。
因山中人稀,竹林肆意生长也无人砍斫,王然又熟悉竹性更兼手脚麻利,不到一个时辰,就采了满满一篓笋。背着满篓春笋也健步如飞的王然又很快爬到了西边山上,有道是“轻雾笼山谷雨天,香茶滴翠嵌云间”,只见山上浓翠润泽,清风习习,薄雾缭绕,令人心神俱怡,恍若神仙。
小心放下竹篓和药锄,脱下身上的短褐,王然便又开始采茶了。待褐衣上铺了好大一堆嫩茶,山间薄雾也渐渐散了。王然抬头看看日头尚早,就在篓边就地躺下,枕着双手两眼望天,想着心事。
听镇上人说今年是淳化四年,自己已经十四岁了。小时候跟着师父去村子镇上,见别人家孩子都有爹娘,自己却只有个师父和小翠姐,便回家询问。小翠姐只说他父母在生下他之后不久就双双病殁了,临终前将自己托付给了师父王稚川。而小翠姐原本是他母亲的贴身丫鬟,主人去世后无所依附,便也跟着王稚川一起,也好照顾王然。其他关于王然父母姓谁名何,做什么营生,一概不说。
师父王稚川也尤为奇怪,虽然待王然和善亲切。但只要王然问起前事便顾左右而言他,什么都不肯透漏。虽然让王然叫他师父,但从来不曾主动教与王然什么,只在吩咐做事的时候告诉些注意事由。
小翠姐见小王然跟旁边村里顽童学的愈发粗俗,不落忍他长成愚妄无知的村夫或腌臜无礼的泼才,才抽空教他读书识字,让少不经事的王然以为师父屋里那一柜柜经史子集都是他拿来撑面子的,学问怕是还没小翠姐高。直到后来将《杂字》、《百家姓》、《千字文》都背的滚瓜烂熟,开始读《孝经》、《礼记》,小翠姐渐渐解答不了他对书中章句的疑惑,让他去试试请教师父。自此之后才知道师父不仅医术高明,肚子里竟也是经纶满腹,讲起书来旁征博引,口如悬河,甚至还有点滔滔不止,让小王然听得头晕脑胀,往后除非有实在是冥思苦想也不得甚解的问题,才敢开口问师。师父呢,也放任王然自流,只要王然不问,便从不曾主动讲。却未想到,王然将这一卷卷文章,渐渐读歪了,虽然喜爱看书,且凭着颖悟聪慧,对书卷过目即可成诵,但只觉得那些经史子义,都是教人讲规矩的,好不束缚人,唯有诗词中偶尔可见的豪迈不羁之气才对了他的胃口,心驰神往,忍不住又吟起来: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吟毕只觉豪气纵横,自己仿佛也是那剑仙豪侠了,可惜手边无酒,颇为遗憾,便捻起片茶叶放入口中细嚼,只觉微甘带涩,齿颊生津。
随着年岁渐长,王然也渐渐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地方。师父和小翠姐都讲一口旁人口中的地道官话,与此地方言颇为不同。又听刘五郎那在镇上大户人家当差的三叔说,镇上最有身份的丁府丁老太爷家的太太姨娘们可都也斗大的字识不得几个,丁老太爷当年可是中过举做过官的,家学渊源,连他家的太太都尚且如此,小翠姐如果只是一个普通丫鬟,缘何能识文写字呢,看来自己的爹娘估计也不是普通的富贵人家。再说师父王稚川,人长得风流倜傥,一手医术精湛,被镇上的老人称为回春圣手,说连成都城里最好的郎中都比他不过,更说以他的本事人品便是去了东京开封城也能某得一份不错的前途,不解他为何偏居于此,而且身边就一丫鬟和徒弟,枕边无人,膝下无子。师父只说不喜喧闹,乐得做一闲云野鹤,流连于山水之间,悠然自得,不愿成家。但晚上去师父房里请安时,王然却总能看见师父满面凄苦,目露悲怆,全没了白天的潇洒怡然。
看看日头高照,王然估摸着已过巳时了,便坐起身来,将地上的堆满谷雨茶的短褐团成个小包袱,拎在手上,然后背起竹篓下山去了。回到草庐,分了点笋给小翠姐,然把茶叶交给师父,匆匆咬了两口炊饼,王然便又赶紧背着竹篓找刘五郎去了。
刘五郎家就在风岐山下的刘家屋村,王然找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屋前树下的竹簟上睡得香甜,看的王然好不羡慕。两人虽然差不多的年纪,王然每天早上读书采药,下午进镇卖药买粮,晚上回去还要写字温书,没一天得闲。而那刘五郎家世居此地,半个村子人都是他家亲戚,家中田产颇丰,他上面还有两个哥哥俱已成家,一个姐姐待字闺中,他是最小的一个,向来受宠,在家里是啥活都不用做,每日吃了睡,睡了吃,半大小伙子整天游手好闲,但是村子里人都是良善之辈,所以倒也没给他惯出坏心肠。后来见王然常常从村口路过去镇上卖药买粮,便缠着跟他同去。刘五郎的爹娘是认得王然的,知道他为人伶俐,还读书识字,便乐得刘五郎跟他混在一起。相处之后,王然见这刘五郎单纯憨直,颇讲义气,就也拿真心对待他。
王然唤了一声,刘五郎坐起身来揉揉眼见是王然终于来了,便赶紧回屋去跟他娘打声招呼,跟着王然进镇去了。
刘五郎边走边说:“然哥儿,你咋才来找我啊,我树下等你一早上,等到晌午还不见来,这才回去吃了饭,准备困一觉然后进山找你呢。”
王然耸了耸背上的竹篓道:“师父一大早让我进山挖笋、采茶去了,我早上便没来寻你,反正香会也是越晚越精彩,不耽误的。”
刘五郎看了眼篓里的春笋,担心道:“还要去卖笋啊,不会耽误了咱们逛香会,还有那件事吧?”
“放心,今日街上人多,这笋一会就能卖完,肯定不耽误咱俩玩耍。那仇,我也定能给你报了。”
刘五郎这才嘿嘿一笑,然哥儿从不诓他。
俩人沿着河岸,步履如飞的朝镇上去了。
《如梦令·雨洗青冥风露》
雨洗青冥风露。云外双星初度。回首草庐空,月妒别家私语。凝伫。凝伫。不似往日情绪。
...
...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三月,水润万物,雨生百谷。
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一夜,破晓时分方才见停。清晨,山中烟雾萦绕,氤氲于谷中竹海之间。晨风轻拂,竹叶婆娑,沙沙作响,伴着啾啾鸟鸣。绿波荡漾间,云雾渐渐淡去,竹林不远处山坳里一小小篱笆院渐渐清晰起来,从院中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动静。
仔细看去,院内正中靠山有连在一起的一大一小两间草庐,以木桩抬起,高出地面尺许。庐前院落右边有颗桃树,虬曲多姿,树下落满昨夜风雨的残红。
树下一个少年郎正持着笤帚在扫地,少年十四五岁的样子,但个头颇高,身形矫健,浓眉细眼,面长耳阔,虽称不上英俊倒也还算周正,且挺直的鼻梁下微抿的嘴唇棱如劲弓,色若朱丹,十分好看,一边嘴角微微上扬,让人看了忍不住心生亲近。但配上那双总是微微眯着的丹凤眼,没由来又隐隐透出一丝痞气。
“然哥儿,吃饭啦!”
“好嘞小翠姐,就扫完了”
少年匆匆把地上的落花扫净,转身跑入屋去。屋内桌前已经坐着一位面容清癯,萧疏轩举的老人,少年向其揖了一礼:
“师父早。”见老人微微颔首,方才落座。
看着面前的汤饼和野菜,少年虽然已是饥肠辘辘,但还是不敢立即开动,只能不停咽着口水。待小翠姐也坐下,老人方开口道:“吃罢。”少年这才大快朵颐起来。
少年名叫王然,自记事起便跟师父王稚川和小翠姐住在这风岐山谷中的草庐里。
风岐山幽谷纵横,风光绮丽,当地有民谣曰“风岐山,峰连天,峰像画,人似仙”,山中异石林立,山石形状酷似凤头,因而也有人称其为“凤栖山”。山下右侧有一村落,叫刘家屋村,约有二三十户人家。出了村口向东走上五里,便到了横渠镇。
王然还小尚不能言时,师父常常到镇里街上给人悬壶看诊,以易稻粮,凭着一手高明的医术,声名远扬。镇子里有富贵人家见王稚川术精岐黄,人又长得风姿隽爽、湛然若神,便提出将自家临街一间铺子租与他开医馆,也可将家里人接到镇上方便照顾。但王稚川以住在山里方便采药给拒绝了。等王然渐渐长大了,可以单独往来于山中和镇子之后,王稚川便对外称自己年岁已高,脚力不健,轻易不再给人看诊了。只是在家里提前配好一些医治常见病症的药,让王然去镇子发卖。
可王然看着师父神清气朗的样子,想想师父平日里上山采药,跑的比自己都快,吃的比自己这个半大小伙子多,觉得“年岁已高,脚力不健”真是个忒假的借口了,师父就是懒怠罢了。察觉到王然又在用略带鄙夷的眼神看着自己,王稚川赶紧瞪他一眼,然后正色道:“赶紧用完,然后去山里挖春笋。”
“哪有师父这样盘剥人的,我跟刘家五郎约好了今日去镇上看香会的。”王然不满的嘟囔一句。
“采完笋留些家里吃,剩下的拿到镇上发卖了,易些肉回来。”王稚川向王然说道。然后转头谄笑略带讨好的跟小翠道:“晚上做春笋烩肉可好。”
虽扎了妇人髻,但依旧俏丽可人的小翠抿嘴轻笑一声,道“好的”。两个浅浅梨涡颇为动人。
不仅懒怠,还馋食。王然忍不住又腹诽几句。但一想到那春笋烩肉的滋味,刚刚填饱的肚子又隐隐有些饥了。麻利放下空碗,王然到檐廊下背起竹篓,拿上小药锄,跟师父和小翠姐道了别,就往院外去了。刚走到篱笆门跟前,身后又传来师父可恶的声音:“顺道再去西边山上摘些春茶,谷雨茶的滋味可是顶好,不比那明前茶差。”
王然权当没听见,头也不回的快步走了。
沿着小路往南走了约有一盏茶的功夫,王然来到一片茂密的竹林前。刚刚还摇头晃脑,哼着小曲的少年登时正经起来。自小在这山中竹海旁长大,王然对挖笋已经十分熟稔,但在师父的教养下,还是习惯做事时凝神屏气,不挂杂念。先找到一株壮年竹子,细细打量最下盘竹枝的方向,对应平行的地里就是此竹竹鞭的位置了,找到泥土松软,微微隆起的地方,就可以开挖了。拿出药锄,沿着隆起的地面轻轻挖下去,就能见着被笋衣包的严严实实的笋。小心刨开土,对准根部用力一锄,一颗新鲜春笋便进篓了。
因山中人稀,竹林肆意生长也无人砍斫,王然又熟悉竹性更兼手脚麻利,不到一个时辰,就采了满满一篓笋。背着满篓春笋也健步如飞的王然又很快爬到了西边山上,有道是“轻雾笼山谷雨天,香茶滴翠嵌云间”,只见山上浓翠润泽,清风习习,薄雾缭绕,令人心神俱怡,恍若神仙。
小心放下竹篓和药锄,脱下身上的短褐,王然便又开始采茶了。待褐衣上铺了好大一堆嫩茶,山间薄雾也渐渐散了。王然抬头看看日头尚早,就在篓边就地躺下,枕着双手两眼望天,想着心事。
听镇上人说今年是淳化四年,自己已经十四岁了。小时候跟着师父去村子镇上,见别人家孩子都有爹娘,自己却只有个师父和小翠姐,便回家询问。小翠姐只说他父母在生下他之后不久就双双病殁了,临终前将自己托付给了师父王稚川。而小翠姐原本是他母亲的贴身丫鬟,主人去世后无所依附,便也跟着王稚川一起,也好照顾王然。其他关于王然父母姓谁名何,做什么营生,一概不说。
师父王稚川也尤为奇怪,虽然待王然和善亲切。但只要王然问起前事便顾左右而言他,什么都不肯透漏。虽然让王然叫他师父,但从来不曾主动教与王然什么,只在吩咐做事的时候告诉些注意事由。
小翠姐见小王然跟旁边村里顽童学的愈发粗俗,不落忍他长成愚妄无知的村夫或腌臜无礼的泼才,才抽空教他读书识字,让少不经事的王然以为师父屋里那一柜柜经史子集都是他拿来撑面子的,学问怕是还没小翠姐高。直到后来将《杂字》、《百家姓》、《千字文》都背的滚瓜烂熟,开始读《孝经》、《礼记》,小翠姐渐渐解答不了他对书中章句的疑惑,让他去试试请教师父。自此之后才知道师父不仅医术高明,肚子里竟也是经纶满腹,讲起书来旁征博引,口如悬河,甚至还有点滔滔不止,让小王然听得头晕脑胀,往后除非有实在是冥思苦想也不得甚解的问题,才敢开口问师。师父呢,也放任王然自流,只要王然不问,便从不曾主动讲。却未想到,王然将这一卷卷文章,渐渐读歪了,虽然喜爱看书,且凭着颖悟聪慧,对书卷过目即可成诵,但只觉得那些经史子义,都是教人讲规矩的,好不束缚人,唯有诗词中偶尔可见的豪迈不羁之气才对了他的胃口,心驰神往,忍不住又吟起来: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吟毕只觉豪气纵横,自己仿佛也是那剑仙豪侠了,可惜手边无酒,颇为遗憾,便捻起片茶叶放入口中细嚼,只觉微甘带涩,齿颊生津。
随着年岁渐长,王然也渐渐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地方。师父和小翠姐都讲一口旁人口中的地道官话,与此地方言颇为不同。又听刘五郎那在镇上大户人家当差的三叔说,镇上最有身份的丁府丁老太爷家的太太姨娘们可都也斗大的字识不得几个,丁老太爷当年可是中过举做过官的,家学渊源,连他家的太太都尚且如此,小翠姐如果只是一个普通丫鬟,缘何能识文写字呢,看来自己的爹娘估计也不是普通的富贵人家。再说师父王稚川,人长得风流倜傥,一手医术精湛,被镇上的老人称为回春圣手,说连成都城里最好的郎中都比他不过,更说以他的本事人品便是去了东京开封城也能某得一份不错的前途,不解他为何偏居于此,而且身边就一丫鬟和徒弟,枕边无人,膝下无子。师父只说不喜喧闹,乐得做一闲云野鹤,流连于山水之间,悠然自得,不愿成家。但晚上去师父房里请安时,王然却总能看见师父满面凄苦,目露悲怆,全没了白天的潇洒怡然。
看看日头高照,王然估摸着已过巳时了,便坐起身来,将地上的堆满谷雨茶的短褐团成个小包袱,拎在手上,然后背起竹篓下山去了。回到草庐,分了点笋给小翠姐,然把茶叶交给师父,匆匆咬了两口炊饼,王然便又赶紧背着竹篓找刘五郎去了。
刘五郎家就在风岐山下的刘家屋村,王然找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屋前树下的竹簟上睡得香甜,看的王然好不羡慕。两人虽然差不多的年纪,王然每天早上读书采药,下午进镇卖药买粮,晚上回去还要写字温书,没一天得闲。而那刘五郎家世居此地,半个村子人都是他家亲戚,家中田产颇丰,他上面还有两个哥哥俱已成家,一个姐姐待字闺中,他是最小的一个,向来受宠,在家里是啥活都不用做,每日吃了睡,睡了吃,半大小伙子整天游手好闲,但是村子里人都是良善之辈,所以倒也没给他惯出坏心肠。后来见王然常常从村口路过去镇上卖药买粮,便缠着跟他同去。刘五郎的爹娘是认得王然的,知道他为人伶俐,还读书识字,便乐得刘五郎跟他混在一起。相处之后,王然见这刘五郎单纯憨直,颇讲义气,就也拿真心对待他。
王然唤了一声,刘五郎坐起身来揉揉眼见是王然终于来了,便赶紧回屋去跟他娘打声招呼,跟着王然进镇去了。
刘五郎边走边说:“然哥儿,你咋才来找我啊,我树下等你一早上,等到晌午还不见来,这才回去吃了饭,准备困一觉然后进山找你呢。”
王然耸了耸背上的竹篓道:“师父一大早让我进山挖笋、采茶去了,我早上便没来寻你,反正香会也是越晚越精彩,不耽误的。”
刘五郎看了眼篓里的春笋,担心道:“还要去卖笋啊,不会耽误了咱们逛香会,还有那件事吧?”
“放心,今日街上人多,这笋一会就能卖完,肯定不耽误咱俩玩耍。那仇,我也定能给你报了。”
刘五郎这才嘿嘿一笑,然哥儿从不诓他。
俩人沿着河岸,步履如飞的朝镇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