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谊
刘定之之所以不愿意,却是敏锐的感受到这一件事情之后深深的陷阱。
或许不是陷阱,但是他感受到做这一件事情有多难,这决计不是一个可以坐在北京之中就可以完成的事情。
很多矿徒都是亡命之徒。
要不然叶留宗也不会悍然抗法,居然要朝廷数月不下。
想将这些人纳入管理之中,更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刘定之才不愿意让户部接这个烫手山芋。
朱祁镇想了想,觉得由谁管,总要也不总要。
其实又某侍郎提举此事,就好像是户部侍郎掌管天下仓储事,其实就可以视为粮食局。是一个另外的衙门,不过是衙门长官是挂着户部侍郎的衔。
而今也是如此,工部尚书提举天下工场事,其实就是大明未来的工商部。至于挂谁的名字,并不重要。
虽然朱祁镇而今并没有对内阁六部体系进行改动,其实无形之间的改动已经在一点一点的进行了。
朱祁镇沉吟片刻,问道:“王尚书,你可有人选?”
王复说道:“工部侍郎彭谊可担任此职。”
王复毫不客气的将自己最大的对手,给踢出去了。
彭谊乃是广东人,他是老工部,又多老,在正统十年就是工部司务,再数次赈灾治水之中,也有不错的表现。
但是他外放的时间短,在部里的时间长,几乎从工部里面一步步升上来的。
在工部之中到底都是人脉。
相比之下王复反而是外来户。
在工部尚书的竞争之中,王复也不过是因为乃是于谦旧部这一点,胜出一点而已。所以他拿这个副手,也不是太好办。
毕竟,很多时候正任与副手的权力,更在于双方的博弈。
很显然王复已经在工部站稳脚跟了。但是却很难将彭谊给弄出去。
这一点小心思,朱祁镇一眼就看出来了。
但是看出来并不要紧,朱祁镇早就习惯了下面人提出的很多意见啊,人选啊,其中都是有私心私货的。
有私心私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意见合适不合适,有没有用,人选能不能镇住场面。
而彭谊就是一个内外历练过的老臣,在工部人脉深厚,唯一让人担心的是,管理工场的制度是要由无到有创立出来的。
却不知道这一件事情,彭谊这个老臣能不能做下来。
朱祁镇暂时也没有更好的人选,说道:“好,就他了。佛山铁厂具体该
怎么处理?”
王复说道:“臣以为让彭侍郎负责此事登基造表,专理此事,并分佛山为县。专司此事。”
朱祁镇说道:“让彭谊来见我。”
“是。”三人齐声说道。
这一件事情就如此敲定了。
具体细节朱祁镇管不了,也管不到,他所有能做的,不过是将这一件事情,交付给能办的人,然后督促一二吧。
那么他再看重这一件事情。皇帝每日也有太多太的事情,要办。不可能专注这一件事情,而且即便他真插手,又能真比这些老臣能干吗?
只有天知道了。
王复回去之后,立即与彭谊摊牌了。
彭谊这位五十多岁的大臣,虽然不失庄重,但是依然看出来,他并不是太高兴的。
朱祁镇召集彭谊,所能做的,也不过是安抚,加油,鼓舞一二而已。
不过彭谊当时都奏请朱祁镇,要求从工部之中拉走一批人。朱祁镇自然不会不准。如此一来,工部几乎一分为二。
虽然彭谊有工部侍郎的官衔。但是在六部之中,与工部关系最不好。这种恩怨一直持续了好多年,直到六部体系瓦解之后,也没有改变。
当然了,那个时候,很多人也不去深究,到底为什么关系不好,只是讨厌工部成为了传统而已。
数日之后,锦衣卫就将冼景所有资料,甚至连冼景考秀才的考卷都拿来一分。
朱祁镇细细看过,对冼景更满意了。
冼景虽然屋里有几个贴身丫鬟,但是总体上来说没有什么妾室,也没有在外面沾花惹草。
当然了这种标准,放在后世完全不可以的。
但是在这个时代,也就这样了。
真正达官贵人,谁身边没有几个女人而已。
冼景这种富豪出身,又不想走科举之路了。自然百无禁忌。却能自我约束,已经相当不错了。
当然了,真正要走科举之路的人却要注意一点了。
毕竟而今是明中前期,而不是明后期,并不是大明后期,那种可以公开讨论春宫图的氛围。
总体上来,大明前期社会风气也是偏严肃的。
如于谦这般,一辈子只有一个妻子,决不纳妾的,并不在少数。甚至这种风潮都影响到了弘治皇帝,弘治皇帝是中国古代皇帝之中,唯一一个一夫一妻的。
他有这种选择,也是受到的社会风气的影响。
太祖皇帝有令四十无子,才能纳妾,当然有人不遵守,但是官员之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遵守的,比如杨溥,比如李
东阳,比如于谦,等等等。
朱祁镇对冼景比较满意,就去对皇后说了。
钱皇后听了,顿时大怒说道:“我不同意,我怎么能让我的女儿嫁给一个商贾之子!”
朱祁镇说道:“冼家虽然不是什么书香门第,但是家底也不薄,有佛山铁厂,今后广东商界就以冼家为尊了。”
钱皇后面如青霜,说道:“不管如何,我都不会让女儿嫁给一个商人的,陛下不爱惜朝廷颜面,我还爱惜的。”
朱祁镇有一种无力之感。
太祖皇帝对商人限制不少,也确定了大明前期对商人总体的思想,那就是限制。不管商人有多有钱,不能穿丝绸,不能着丝屡,等等等。
总之,不管商人再有社会地位,区区一个穷秀才都能看不起。而这种不看起,还是被整个社会体系支持的。
哪怕冼家家财十万两,其实在广东省内的影响力,还不如一个举人。
甚至如果不是冼家支持了白沙书院建设,冼景身上也有一个秀才的功名。他未必能见陈献章的面。
如果他连陈献章这一条线都牵不起来。那就是更不要说上京了。
他纵然有太多钱,也找不到庙门。
朱祁镇心中转了好几个圈,他心中一动,说道:“辛童,你有所不知,其实我对冼景已经有了安排了。”
“这也是为了重庆好。而今朝野上下对外戚都是压制的,重庆如何嫁给了别人,我也不好安排他的前程,但是冼景的前程却好安排。”
“他现在是一个商人,将来却不是了。”
钱皇后说道:“你准备怎么安排?”
朱祁镇说道:“石驸马不是有先例了。”
钱皇后一听,说道:“你准备让他管少府?”
朱祁镇说道:“是也不是,而今自然不成的,但是人事有代谢,我总要事先做好准备,这少府关系太大,给别人我是不放心的。在我们的孩儿之中,总要有一家出来担当吧。”
朱祁镇这一番话,半是真半是假。
半是真,那就是石璟比朱祁镇大不少,而今已经五十多岁了。说不定什么事情都去,总要安排一个人接班,而冼景的才能,在官府之中或许不能很好的发挥,但是在少府之中,却是很合适的。
而且少府有多重要,朱祁镇当成了一个自己可以为所欲为的自留地,也是可以用来抗衡外廷的一部分,也是朱祁镇财力的来源之一。
总之,是内廷对抗外廷的重要筹码。
随着内阁权力越来越重,朱祁镇也必修布局新的权力制衡了。
刘定之之所以不愿意,却是敏锐的感受到这一件事情之后深深的陷阱。
或许不是陷阱,但是他感受到做这一件事情有多难,这决计不是一个可以坐在北京之中就可以完成的事情。
很多矿徒都是亡命之徒。
要不然叶留宗也不会悍然抗法,居然要朝廷数月不下。
想将这些人纳入管理之中,更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刘定之才不愿意让户部接这个烫手山芋。
朱祁镇想了想,觉得由谁管,总要也不总要。
其实又某侍郎提举此事,就好像是户部侍郎掌管天下仓储事,其实就可以视为粮食局。是一个另外的衙门,不过是衙门长官是挂着户部侍郎的衔。
而今也是如此,工部尚书提举天下工场事,其实就是大明未来的工商部。至于挂谁的名字,并不重要。
虽然朱祁镇而今并没有对内阁六部体系进行改动,其实无形之间的改动已经在一点一点的进行了。
朱祁镇沉吟片刻,问道:“王尚书,你可有人选?”
王复说道:“工部侍郎彭谊可担任此职。”
王复毫不客气的将自己最大的对手,给踢出去了。
彭谊乃是广东人,他是老工部,又多老,在正统十年就是工部司务,再数次赈灾治水之中,也有不错的表现。
但是他外放的时间短,在部里的时间长,几乎从工部里面一步步升上来的。
在工部之中到底都是人脉。
相比之下王复反而是外来户。
在工部尚书的竞争之中,王复也不过是因为乃是于谦旧部这一点,胜出一点而已。所以他拿这个副手,也不是太好办。
毕竟,很多时候正任与副手的权力,更在于双方的博弈。
很显然王复已经在工部站稳脚跟了。但是却很难将彭谊给弄出去。
这一点小心思,朱祁镇一眼就看出来了。
但是看出来并不要紧,朱祁镇早就习惯了下面人提出的很多意见啊,人选啊,其中都是有私心私货的。
有私心私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意见合适不合适,有没有用,人选能不能镇住场面。
而彭谊就是一个内外历练过的老臣,在工部人脉深厚,唯一让人担心的是,管理工场的制度是要由无到有创立出来的。
却不知道这一件事情,彭谊这个老臣能不能做下来。
朱祁镇暂时也没有更好的人选,说道:“好,就他了。佛山铁厂具体该
怎么处理?”
王复说道:“臣以为让彭侍郎负责此事登基造表,专理此事,并分佛山为县。专司此事。”
朱祁镇说道:“让彭谊来见我。”
“是。”三人齐声说道。
这一件事情就如此敲定了。
具体细节朱祁镇管不了,也管不到,他所有能做的,不过是将这一件事情,交付给能办的人,然后督促一二吧。
那么他再看重这一件事情。皇帝每日也有太多太的事情,要办。不可能专注这一件事情,而且即便他真插手,又能真比这些老臣能干吗?
只有天知道了。
王复回去之后,立即与彭谊摊牌了。
彭谊这位五十多岁的大臣,虽然不失庄重,但是依然看出来,他并不是太高兴的。
朱祁镇召集彭谊,所能做的,也不过是安抚,加油,鼓舞一二而已。
不过彭谊当时都奏请朱祁镇,要求从工部之中拉走一批人。朱祁镇自然不会不准。如此一来,工部几乎一分为二。
虽然彭谊有工部侍郎的官衔。但是在六部之中,与工部关系最不好。这种恩怨一直持续了好多年,直到六部体系瓦解之后,也没有改变。
当然了,那个时候,很多人也不去深究,到底为什么关系不好,只是讨厌工部成为了传统而已。
数日之后,锦衣卫就将冼景所有资料,甚至连冼景考秀才的考卷都拿来一分。
朱祁镇细细看过,对冼景更满意了。
冼景虽然屋里有几个贴身丫鬟,但是总体上来说没有什么妾室,也没有在外面沾花惹草。
当然了这种标准,放在后世完全不可以的。
但是在这个时代,也就这样了。
真正达官贵人,谁身边没有几个女人而已。
冼景这种富豪出身,又不想走科举之路了。自然百无禁忌。却能自我约束,已经相当不错了。
当然了,真正要走科举之路的人却要注意一点了。
毕竟而今是明中前期,而不是明后期,并不是大明后期,那种可以公开讨论春宫图的氛围。
总体上来,大明前期社会风气也是偏严肃的。
如于谦这般,一辈子只有一个妻子,决不纳妾的,并不在少数。甚至这种风潮都影响到了弘治皇帝,弘治皇帝是中国古代皇帝之中,唯一一个一夫一妻的。
他有这种选择,也是受到的社会风气的影响。
太祖皇帝有令四十无子,才能纳妾,当然有人不遵守,但是官员之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遵守的,比如杨溥,比如李
东阳,比如于谦,等等等。
朱祁镇对冼景比较满意,就去对皇后说了。
钱皇后听了,顿时大怒说道:“我不同意,我怎么能让我的女儿嫁给一个商贾之子!”
朱祁镇说道:“冼家虽然不是什么书香门第,但是家底也不薄,有佛山铁厂,今后广东商界就以冼家为尊了。”
钱皇后面如青霜,说道:“不管如何,我都不会让女儿嫁给一个商人的,陛下不爱惜朝廷颜面,我还爱惜的。”
朱祁镇有一种无力之感。
太祖皇帝对商人限制不少,也确定了大明前期对商人总体的思想,那就是限制。不管商人有多有钱,不能穿丝绸,不能着丝屡,等等等。
总之,不管商人再有社会地位,区区一个穷秀才都能看不起。而这种不看起,还是被整个社会体系支持的。
哪怕冼家家财十万两,其实在广东省内的影响力,还不如一个举人。
甚至如果不是冼家支持了白沙书院建设,冼景身上也有一个秀才的功名。他未必能见陈献章的面。
如果他连陈献章这一条线都牵不起来。那就是更不要说上京了。
他纵然有太多钱,也找不到庙门。
朱祁镇心中转了好几个圈,他心中一动,说道:“辛童,你有所不知,其实我对冼景已经有了安排了。”
“这也是为了重庆好。而今朝野上下对外戚都是压制的,重庆如何嫁给了别人,我也不好安排他的前程,但是冼景的前程却好安排。”
“他现在是一个商人,将来却不是了。”
钱皇后说道:“你准备怎么安排?”
朱祁镇说道:“石驸马不是有先例了。”
钱皇后一听,说道:“你准备让他管少府?”
朱祁镇说道:“是也不是,而今自然不成的,但是人事有代谢,我总要事先做好准备,这少府关系太大,给别人我是不放心的。在我们的孩儿之中,总要有一家出来担当吧。”
朱祁镇这一番话,半是真半是假。
半是真,那就是石璟比朱祁镇大不少,而今已经五十多岁了。说不定什么事情都去,总要安排一个人接班,而冼景的才能,在官府之中或许不能很好的发挥,但是在少府之中,却是很合适的。
而且少府有多重要,朱祁镇当成了一个自己可以为所欲为的自留地,也是可以用来抗衡外廷的一部分,也是朱祁镇财力的来源之一。
总之,是内廷对抗外廷的重要筹码。
随着内阁权力越来越重,朱祁镇也必修布局新的权力制衡了。